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對越反擊戰,誰負責在火線上搶救傷患

在當時的人民解放軍陸軍野戰軍裡, 只有團以上的醫療衛生機構(團衛生隊、師醫院)才有女性衛生人員, 擔任衛生員、護士、醫生等工作。 而在戰時, 團救護所通常距離前沿1-3公里, 最近的200-300米, 最遠的則有5-9公里;師救護所則通常配置在師指揮所附近, 距離團救護所3-5公里。 因此, 女性衛生人員是不會沖上火線執行搶救任務的。 這項工作是由清一色純爺們的連隊搶救組來完成。

根據總部的指示, 戰前廣州、昆明軍區都向部隊下發了關於建立火線搶救組織的通知。 廣州軍區前指要求, 連搶救組要以副指導員為領導,

以衛生員為骨幹, 6-8人組成。 每班指定1名衛生戰士。

各參戰部隊都把建立和健全火線搶救組織列入連隊黨支部的工作內容, 普遍建立了連搶救組, 最多的由12人組成。 其組成人員除了連隊副指導員和衛生員之外, 一般是抽調部分衛生戰士和炊事員參加。 以128師383團班崗襲擊戰鬥為例, 連搶救組的編組情況是:副指導員、司務長、衛生員、給養員、文書, 以及7名炊事員, 共計12人。

戰前, 每個指戰員配發了2個三角巾急救包。 每個衛生員配發了1個衛生包、一個敷料囊和木夾板, 補充了大剪刀、手電筒等救護器材。 每個連搶救組增發了15-25個三角巾急救包, 5-10條橡皮或者布的止血帶, 由搶救組人員分散攜帶。 另外還配有擔架1-2付。

為了加強火線搶救力量,

各部隊根據臨時擴編, 衛生員缺額比較多的情況, 調整補充了連隊衛生員。 比如14軍就把以往改行做其他工作的衛生員重新改回來, 把新兵中在地方上做過衛生工作的調出來, 把戰中任配屬分隊(機槍連、炮兵連、通信連)的老衛生員和步兵連的新衛生員對調, 把團營衛生隊(所)的老衛生員和重點連隊的新衛生員對調, 一共調整了138名衛生員, 充實了連搶救組。 41軍戰前則為主攻部隊培訓了預備衛生員, 保證衛生員隨缺隨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