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長做的這些行為,可能正在傷害寶寶的聽力

初生寶寶的聽力是比較敏感的, 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會影響寶寶聽力的因素, 這些點家長也會容易忽視。

家長應該都知道, 在寶寶小的時候不能隨便掏耳朵。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還有哪些情況容易損害寶寶聽力。

躺著瓶喂

很多新手家長喜歡躺著喂寶寶喝奶, 覺得這樣可以比較好哄孩子睡著, 家長也比較輕鬆, 但注意:躺著用奶瓶喝奶, 有可能增加中耳炎的風險。

新生兒咽鼓管呈水準狀, 如果平躺用奶瓶喝奶, 奶液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流入咽鼓管, 從而導致中耳炎。 所以在瓶喂時最好把孩子抱起呈45°或更大的角度, 確保耳朵高于口腔, 防止液體進入咽鼓管。 寶寶在吸吮母乳時, 口腔和鼻咽部的壓力相當, 乳汁很難進入咽鼓管, 且母乳中含有的大量的巨噬細胞有助于消滅咽鼓管部位的細菌, 減少中耳炎發生幾率。 如果側臥哺乳, 並不要求寶寶的耳朵一定高于口腔。

正確的餵奶方法:

用奶瓶餵奶, 最好把孩子抱起呈45°或更大的角度, 讓寶寶靠著, 確保耳朵高于口腔。

喂完後要及時把寶寶豎起來, 拍一拍嗝, 防止平躺後溢奶導致奶液再次進入咽鼓管。

擤鼻涕

很多家長讓寶寶擤鼻涕時, 會捏住鼻子然後讓孩子使勁。 用力擤鼻涕時, 尤其雙側鼻孔一起擤, 會形成短暫的負壓, 中耳腔的壓力無法與外界平衡, 也形成負壓, 影響聽力。 在這種負壓的吸引下, 後鼻孔附近、鼻咽部的病原體和分泌物容易進入中耳腔, 引起中耳炎, 影響聽力。

正確的擤鼻涕方法:

年齡大一點的的寶寶, 要根據大人指令, 一邊一邊鼻孔的擤, 同時多做吞咽、咀嚼的動作。

對于不能配合的小寶寶,

可以使用吸鼻器, 如果發現鼻涕乾燥成團, 先使用生理海水噴霧等等軟化鼻涕再處理乾淨。

在家處理不了的, 及時找醫生來幫助清理。

隨意喂藥

很多家長會給寶寶使用抗生素。 抗生素的不正確使用不但不一定對疾病有幫助, 有些種類的抗生素還有危害寶寶聽力的風險。

抗生素對聽力的影響除了與種類有關, 還與使用的方法、劑量和患者本人的敏感程度有關。 這種由藥物引起的聽力損傷是難以恢復的。

正確的用藥方法:

抗生素一定要在專業的醫師、藥師指導下使用抗生素。

這幾種情況下

要警惕聽力異常

01

3個月內, 寶寶會對較大的聲音產生反射性的反應;3~4 個月, 對媽媽的聲音有特別的關注和反應;4~7 個月, 聽到聲音時會去轉頭尋找聲音的來源;8~9 個月, 從被動的聆聽聲音會逐漸轉為模仿大人去發音;1~2 歲, 大多數寶寶會開始用單詞表達自己。 如果寶寶在相應時間沒有出現相應表現, 建議及時帶寶寶去就診檢查。

02

如耳朵紅腫, 耳道口有液體流出或者乾燥結痂, 耳道有難聞的異味等等。

03

不明原因的哭鬧、懼怕觸碰耳朵, 也要警惕起來, 建議儘快到醫院就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