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大學生普現“空心病”,成績好的孩子更危險?

前幾天朋友圈裡翻起了一股“空心病”浪潮, 那什麼是空心病呢?價值觀缺陷導致部分大學生心理障礙, 覺得人生毫無意義, 對生活感到十分迷茫, 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疲憊、孤獨、情緒差, 感覺學習和生活沒有什麼意義。 人生看不到希望, 終日重複沒有結果, 生活迷茫對未來沒有任何希望, 存在感缺失, 感覺身心被掏空。 如果還不夠具體的話, 來看看下面一段日記:

有句俏皮話這樣說, 我是個沒有音樂細胞的人, 所以時而不靠譜, 時而不著調。 這就是我目前的狀態吧, 習慣了用嘻哈的態度面對一切,

喜歡靠著死不要臉混吃等死, 甚至是上課老師提的問題也習慣了當成是腦筋急轉彎來思考, 還樂此不疲。 我不知道自己真正在乎的是什麼, 追求的是什麼, 不知道該怎樣和在乎我的人交代, 最重要的是, 我不知道我是誰, 不知道該如何存在。 有人說, 不必多想慢慢走就是路, 可我想說, 秉承這個指導思想走過的小學中學階段, 我只收穫了勉強看得過去的成績。

大學得空心病的孩子們不乏少數, 尤其是越乖越聽話的孩子。 他們得益於聽話獲得了驕人的成績, 也受害於聽話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是什麼導致了大學生空心病如此氾濫呢?首當其衝的便是我國的教育制度了, 雖然“素質教育”的風聲不斷, 可在中高考大旗的指揮下,

應試教育仍穩坐寶位。 一部分老師在學校的要求下盡職盡責, 可關注點始終是學生的“優秀率”、“及格率”、分數和排名, 一部分大力支持素質教育的老師屢屢碰壁, 有心無力;家長們更是一股強大的推動力, 唯成績是從的父母不計其數, 他們一邊羡慕著“別人家的孩子”, 一邊在孩子屁股後面跟著跑, 也是可憐了天下的父母心;如果孩子持有的是表現目標, 他追求表現出眾, 想要拿到最高分, 在競爭中獲勝, 那情況就十分危險了。

“空心病”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正如上所說, 是各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 打破“空心病”漩渦的關鍵點還在於學生個人, 但是在三觀未形成之前, 外界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裡還要告誡各位“得病”的孩子們,

及時找心理諮詢師做做治療。 抵制“空心病”仍任重而道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