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家長做錯了事情,更應該向孩子道歉

前幾天, 一個寶媽圈的圈友在群裡訴苦:“我好愁啊, 只要我不在身邊, 我家的那位總是能把孩子弄得嚎啕大哭。 ”

我很好奇孩子為什麼總哭, 就問了一下。 然後她說了這樣的故事

為了方便講述, 小馨暫以第一人稱的角度來敘述

老公經常出差, 和孩子相處時間本來就不多, 在一起還總愛端著個父親架子, 經常批評孩子, 這題這麼簡單都不會做呀, 我那時候上小學數學考試總是考滿分;

那天已經很晚了, 我們家住在6樓每天都要爬上爬下, 孩子困極了, 撒嬌要爸爸抱抱, 他卻嫌棄孩子鬧騰, 使勁打孩子屁股,

事後不但不給孩子道歉, 還責怪孩子愛使小性子;

平時也經常口頭禪似的對孩子說, 有點事你就哭, 一個男孩子, 哪有動不動流眼淚的呀, 醜死了。 孩子現在不太願意單獨和爸爸出門。 ”

家長不是權威的象徵, 不是一定要端著架子, 給孩子高高在上的感覺, 這樣很難走近彼此的內心, 更談不上真正瞭解孩子的心聲

一家人常年呆在一個屋簷下, 沒有心與心的溝通, 是一件十分痛苦、悲哀的事情。

父母都不想去瞭解自家孩子, 還有誰想去瞭解他、重視他、親近他。 這樣的孩子, 長大後內心是無比孤獨的, 也是更容易出問題的一群人。

其實家長做錯事給孩子道歉, 也是在給孩子建立榜樣的力量, 將來孩子在成長中犯了錯, 也更容易向他人道歉,

人際關係會更融洽。 你怎麼對孩子, 孩子大了就怎麼對你和這個世界。

得知這樣的事情後, 第二天一早起來, 我就讓爸爸真誠的向兒子道歉。 其實昨晚兒子睡後我翻來覆去好久沒法入睡, 看了那麼多育兒書真的白看了, 腸子都悔青。

早晨兒子上學前, 我對他說:“爸爸昨晚不該對你發那麼大火, 爸爸媽媽以後不能那麼衝動了, 對不起, 好兒子。 ”

兒子只是輕輕的抱了下我然後又抱了下爸爸, 抱的感覺並沒有以前那麼親近、用力, 估計他還沒有完全緩過神來。

看到這個故事不禁讓很多父母反思自己:家長犯一次大錯孩子可以原諒, 老這樣孩子會理解、會原諒嗎?傷害多了, 釘子在內心釘多了, 拔出來多少會有印痕,

尤其到了躁動的青春期, 我們的過失行為, 更難得到煩躁不已的孩子的理解。

孩子往往比大人更懂得寬容, 反而大人會因為孩子某次考試比上次少了五分而耿耿於懷好幾天, 因為孩子某次不小心弄壞了大人心儀的東西而指責孩子好幾次......

為何孩子從不嫌棄我們是否細心, 是否漂亮, 是否經濟狀況良好, 而我們卻總愛嫌棄孩子學習成績不夠好、字寫的不好看、不夠細心、不夠自信......

很多時候, 孩子相當寬容、善良, 懂得心疼父母, 他們一個個暖心的小舉動, 令我們深深感動。 他們堪稱我們的老師, 是父母的一面反思鏡, 毫無紕漏地照著我們身上的不足與缺失。

圖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 請聯繫小編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