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成都這家上了央視的老茶館,竟保留了100年前的四川!

成都全接觸 今天

茶館, 是一種文化, 更是一種生活

老成都的文化中, 除了麻將文化, 最經典的應該就是茶館文化了。

泡茶館, 歷來是成都人最典型的休閒生活方式之一, 與生俱來的從容和骨子裡的悠閒, 再沒有比泡茶館更能體現。

茶館裡面可以“擺龍門陣”, 常人可以談古論今, 發洩不滿;文人可以看盡人生百態, 世事炎涼;甚至在以前, 鄉鄰有了矛盾, 茶館還是斷官司的場合。

除了喝茶, 還衍生了很多茶館的相關行業。 比如“茶博士”, 斟茶時, 水柱淩空而降, 翻騰於茶碗, 再戛然而止, “酒滿敬人, 茶滿欺人”, 茶水不能齊平碗口,

茶碗外要滴水不漏才是絕妙。

還有掏耳朵, 也是一門手藝。 七長八短的工具, 就是要讓顧客舒服, 還不能受傷。 還有那些唱堂會, 唱川戲的, 都靠著茶館營生, 只是後來都沒得了。 現在, 除了個別的茶館, 多數茶館就只剩喝茶, 聊天了。

還好在彭鎮, 有個觀音閣, 至今仍保持四川老茶館的風貌和傳統。

今天就帶大家去走一遭。

彭鎮觀音閣老茶館

觀音閣老茶館, 座落在雙流彭鎮, 很清淨的一條老街走到底, 最熱鬧的那處就是觀音閣老茶館。

據說一百年前, 彭鎮發生了火災, 整個小鎮基本化為灰燼, 只有這個房子倖免於難, 所以取名觀音閣, 意思就是觀音保佑的地方。 民國時期, 這裡被用作茶鋪至今。

茶館青瓦蓋頂, 木質穿鬥的磚泥牆體。

到處斑駁的牆壁, 滿牆的革命語錄加上老式的桌椅, 瞬間讓你覺得時間依然停在那個火熱的年代。

茶館用的還是蜂窩煤爐子, 十幾個茶壺輪流燒水, 熱氣騰騰的煙火氣, 想起小時候熱鬧鬧的三世同堂的老屋, 這也是攝影家鍾愛的鏡頭。

老虎灶在茶館的中間, 地面凸凹不平厚厚的“千腳泥”看得出茶館的歷史, 緊挨老虎灶的大石缸裝滿了用來過濾泡茶的清水。 一切都那麼的原始和久遠。

茶館沒得空調, 也沒得風扇, 熱天了, 茶倌直接赤膊上陣, 在此, 每個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老闆一直堅持用蓋碗茶, 只有這樣才有四川茶館的味道。 夏天熱了, 就給你一把蒲扇, 慢悠悠的扇過了二十多年。

茶館沿用筲箕裝錢的老辦法,

當然也用可以支付寶和微信。 最新的支付寶廣告, 就用老闆的身影。

為了留住鎮上老人, 茶館本地人收費1元, 還無償提供煙葉。 這些老人多為殘疾的老紅軍和低保家庭, 除了一日三餐, 都喜歡泡在這裡。 外地客人也就10元一杯, 也是低於成都市價。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願意了這裡偷得半日閑, 體會他們不成經歷的那些歲月。

每到下午, 這裡變得很熱鬧。 老朋友約在這裡, 喝茶擺龍門陣, 國家大事, 雞毛蒜皮, 高興了多說幾句, 不高興了, 就坐到看周圍來來往往的人, 自由自在。

其實更多的, 他們來此, 只是為了打發時間, 見見老朋友。

最近幾年, 每天都有無數攝影愛好者來此拍照, 久之, 老人們也練得榮辱不驚, 還曉得怎麼擺姿勢,

找角度。

整高興了, 甚至老還小的手舞足蹈。

面對鏡頭, 他們基本沒得生疏感和不適應了, 他們是老茶館的魂, 是老茶館的存在的座標。

他們見慣不驚, 自顧喝花茶, 抽葉子煙, 擺龍門陣, 玩長牌。 他們與外來的攝影人本來生活在兩個互不相干的世界, 個人過好個人的日子罷了。

在老茶館, 還能發現很多的老物件, 估計基本淪為照相的道具了。

桿秤, 現在基本淡出城市, 估計會用的已不多。

每個角落都顯示著老茶館的原汁原味, 竹椅子, 木桌子, 溫水瓶, 時間在這裡靜止了。

掏耳朵, 基本就是伴隨老茶館的營生, 也是老茶館的傳統項目了。 喜歡掏耳朵的朋友給我講, 會上癮。

茶館的隔壁, 現在還有剃頭匠, 這也是絕跡城市的一門手藝。

看到這一幕, 總有武俠小說裡面大俠陰溝裡翻船的心緊感。

老茶館的傳統味道被越來越多的喜歡, 這裡也變成了網紅的婚紗拍攝地。 傳統的就是世界的。

每天也有無數的攝影愛好者來此采風, 他們也變成一道風景。 傳統, 越來越被更多人認同。

堅守傳統的老闆

觀音閣得以保存下來, 和被眾人知道, 不得不說茶館的老闆李強。 自1995年承包茶館至今, 二十多年過去了, 他一直堅守茶館最純粹的樣子, 最傳統的習慣。

茶館用的蜂窩煤, 每天四點過, 老闆就要來生火燒水。 20多年, 每天堅持4點過起床, 生火, 5點下門板開門迎客, 也看出來老闆對傳統的執著和堅守。

李老闆基本每天都呆在茶館, 偶爾遇到大雨或者特殊情況, 沒來得及開門, 客人們都會自己生火燒水。

李老闆為人隨和,仗義,所以附近的老人都喜歡來此喝茶。但最初的經營,並不像想像那麼容易,他也想過門口賣包子、賣水果等辦法來擴大經營,總之艱難的堅持下來了。

每天都來的老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如果哪天位置突然空了,大家也會心不安。二十多年,茶館送走無數老人,這裡也基本是他們最後的一站。如果老茶客們慢慢消逝了,老茶館還會有現在這個味道嘛?交給未來吧。

為了讓更多人記住茶館,李老闆也是努力打造個人形象。巨大的耳麥(為了接聽電話),和反帶的帽子,夏天的赤膊,走進茶館一眼就能看到他,這也成了他上央視的經典形象。

近幾年,在越來越多的攝友影響下,小學文化的李老闆,也整了一套裝備,沒事就跟到學習和交流,久了,基本也是半專業的攝影家了。

20多年是個漫長的日子,小夥子變成半百老頭,李老闆每天迎來送往不同客人,也拒絕不少其他經營的建議,始終堅持最傳統的純粹,這也是觀音閣老茶館越來越火的原因吧。

傳統的就是世界的,李老闆的茶館現在已經火到了全國,讓世界認識了最地道的成都茶館文化,也讓我們看到了李老闆的這份匠心。

沒有喧囂、沒有浮躁,更多的是清閒平淡的生活,老茶館用它自己的方式留住了光陰,也希望它能更久的存在下去。

- END -

出品:成都全接觸

文:過過 | 主編:JYCrow

圖: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由成都全接觸整理發佈

客人們都會自己生火燒水。

李老闆為人隨和,仗義,所以附近的老人都喜歡來此喝茶。但最初的經營,並不像想像那麼容易,他也想過門口賣包子、賣水果等辦法來擴大經營,總之艱難的堅持下來了。

每天都來的老人,都有自己固定的位置,如果哪天位置突然空了,大家也會心不安。二十多年,茶館送走無數老人,這裡也基本是他們最後的一站。如果老茶客們慢慢消逝了,老茶館還會有現在這個味道嘛?交給未來吧。

為了讓更多人記住茶館,李老闆也是努力打造個人形象。巨大的耳麥(為了接聽電話),和反帶的帽子,夏天的赤膊,走進茶館一眼就能看到他,這也成了他上央視的經典形象。

近幾年,在越來越多的攝友影響下,小學文化的李老闆,也整了一套裝備,沒事就跟到學習和交流,久了,基本也是半專業的攝影家了。

20多年是個漫長的日子,小夥子變成半百老頭,李老闆每天迎來送往不同客人,也拒絕不少其他經營的建議,始終堅持最傳統的純粹,這也是觀音閣老茶館越來越火的原因吧。

傳統的就是世界的,李老闆的茶館現在已經火到了全國,讓世界認識了最地道的成都茶館文化,也讓我們看到了李老闆的這份匠心。

沒有喧囂、沒有浮躁,更多的是清閒平淡的生活,老茶館用它自己的方式留住了光陰,也希望它能更久的存在下去。

- END -

出品:成都全接觸

文:過過 | 主編:JYCrow

圖: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由成都全接觸整理發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