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與全球其他國家地區相比,新加坡稅率到底高不高?

去年, 新加坡吸引超過130家國際企業在本地開設區域或全球總部, 關閉總部的則有45家。 整體來看, 在新加坡營業的5萬家國際企業當中, 750家把區域總部設在本地。 跨國企業指出, 公司稅率只是他們在新加坡投資的眾多考量因素之一。

今年7月11日, 全球20國集團(G20)擬議把全球公司稅率定為至少15%, 獲得了132個國家的支持, 這樣的稅率調整會對新加坡產生哪些影響?此外, 與全球其他國家地區相比, 新加坡稅率到底高不高?國際注冊會計師劉朝霞進行了深度分析。

特雷爾布蘭頓身高1.80, 當了6年的控球后衛, 被稱為NBA的矮子球員, 然而1.80米的身高和鄰居家的孩子相比, 是不是很高?

(特雷爾布蘭頓被稱為NBA的矮子球員)

其實高或矮, 漂不漂亮, 富不富有都是相對的, 一是相對這個年代公眾默認的標準, 比如籃球對標姚明, 乒乓球對標劉國梁;另一個對標則是心里的期待值, 比如新女友對標前女友, 新老板對標前老板。

而工作是否滿意則對標自己對工作的期待值, 畢竟薪水的高低, 高效的環境, 喜歡的工作內容, 公平且愿意培養下屬的上司都是值得期待的因素之一。 然而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感, 所有的這些期待無法全部滿足,

只能根據內心的需求取舍。

企業的稅務優惠也是企業選擇在哪個國家或區域落地, 需要取舍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上企業規模越大需要考慮的政策性和系統性的因素越多, 比如抖音, 滴滴設立區域總部則首先要考慮的是政治的友好, 政策的穩定, 和數據的安全等因素;發展型企業則需要考慮市場, 比如Grab設立在新加坡是為了搶占東南亞市場;而成本控制型的企業則首先要考慮的是稅務, 比如很多的大宗商品貿易類企業, 因為這類企業的利潤率通常非常的低。

我的經驗是, 當我向客戶解釋完新加坡的整體稅務之后, 有時候會我聽到兩種完全相反的聲音, 有一種會說, “啊, 這么高啊”;另一種則會說“啊, 這么低”。 我理解這兩種相反的回應來自于不同的對標。

認為新加坡稅率高對標的是BVI離岸島的零稅率, 認為新加坡稅率低則是對標所在國的稅率。 認為稅率高的一般是成本控制型企業;認為低的則是拓展型新興企業, 這類企業由于利潤高, 市場大,

需要企業快, 準, 狠, 因此不會把有限的稅率優惠作為最優先級的考量而成為企業快速發展的絆腳石。

那么, 新加坡的稅率到底高不高?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 我們先了解一下新加坡的稅種。

在新加坡, 與個人收入息息相關的是個人所得稅;與公司利潤掛鉤的是公司所得稅;購買住宅需要繳納印花稅;擁有房產需要支付房產稅;在新加坡消費會產生消費稅;進口汽車會產生關稅。

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按照累計遞增的方式征收, 從2%起征, 最高22%。 中國則是從3%起征, 最高45%;美國從10%起征, 最高37%, 對比下來新加坡的個人所得稅最高點的稅率的確是比較低的。

但需要補充的是, 中國有些城市會給與人才的補貼部分豁免所得稅, 比如海南自貿區對于人才的補貼應納稅額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征。

至于個人所得稅為何不能與離岸島的零稅率相比呢?因為個稅是有屬地特征的,各個國家都是按照居住天數計算該居民為稅務居民或非稅務居民,比較通用的國際行規是183天。而很多的離岸島是不具備居住屬性的。

而新加坡對于非稅務居民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是15%, 董事費為22%。

至于公司所得稅,全球20國集團(G20)擬議把全球公司稅率定為至少15%,獲得了132個國家的支持,這樣的稅率調整會對新加坡產生哪些影響?

(20國集團(G20)多名財長在意大利威尼斯開會,圖源:意大利G20峰會官方推特)

目前新加坡的標準稅率是17%,中國是25%,香港16.5%,相對于標準稅率,新加坡和香港比中國略低。

目前新加坡經發局針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與稅務優惠,比如區域總部計劃(DEI),全球貿易商計劃(GTP),可以獲得5%或是10%的優惠稅率。

而中國,針對高新科技企業給與15%的優惠稅率。因此,當全球稅率定為15%應該對中國影響不大,而對新加坡的經發局獎勵計劃,稅務優惠上的吸引力會減弱。

在新加坡落地的所有企業,公司利潤在首20萬新幣以內都可以獲得50%-75%的豁免,有效稅率在4.25%-8.5%之間。

而在中國,針對利潤在100萬人民幣(約等于20萬新幣)的小微企業給與50%-87.5%的豁免,有效稅率在2.5%-10%之間。

(圖源:Unsplash)

由此我們看到,如果全球統一稅率為15%,新加坡和中國都可能會用稅務折扣或是補貼的方式給與小微企業,讓中小型企業保持一定的活力,增加小企業員工的就業以及維持創新創業的活躍氛圍。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優勢是沒有重復征稅,即繳納公司所得稅后的股東分紅不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這部分,中國在公司稅后分紅到個人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而如果分紅到非稅務居民企業則可以獲得10%的優惠稅率。

也因為這個優惠稅率,很多的外資企業把投資總部設立在新加坡,從而當中國的子公司稅后分紅的時候,新加坡母公司因歸屬于中國的非稅務居民企業則可以享受到這個優惠。這應該也是新加坡是中國最大的投資來源國的因素之一。

由此看到相比之下,新加坡目前的個人所得稅和公司稅的稅率的確是非常優惠。與此同時,前文我們也已經提到過,企業選擇區域總部需要考量的因素除了稅率優惠外,還有親商的環境,穩定的政策,自由的金融環境和雙語的人才儲備,輻射東南亞的市場等等。

因此當全球稅率統一為15%之后,在稅率優惠之外的其他優勢則更為考驗各國政府的智慧和執政能力。

新加坡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像是溫潤如玉的翩翩公子,清朗俊秀,干凈脫俗,城市干凈整齊,政府高效廉潔。同時,新加坡在全球壓力最大的城市里面也從不落下風,新加坡在失去稅率獎勵的優勢后還將如何保持強勁的競爭力和增長勢頭?

我們看到新加坡政府正大力打造新加坡的金融環境和創新的創業生態,也非常用心開發新加坡+1 的產業園以維持新加坡的高端制造業的比例,我們也看到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騰訊,華為,facebook,字節跳動,Google把區域總部設立在新加坡。

全球頂級的生物科技公司也齊頭并進落地新加坡,包括拜恩,輝瑞,諾華等等。期待民眾理解新加坡對外來人才的依賴和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與政府一道共同打造屬于新加坡自己的產業生態圈。

面對新的競爭環境,新加坡將與人民一道全力以赴,我們拭目以待!

至于個人所得稅為何不能與離岸島的零稅率相比呢?因為個稅是有屬地特征的,各個國家都是按照居住天數計算該居民為稅務居民或非稅務居民,比較通用的國際行規是183天。而很多的離岸島是不具備居住屬性的。

而新加坡對于非稅務居民的個人所得稅稅率是15%, 董事費為22%。

至于公司所得稅,全球20國集團(G20)擬議把全球公司稅率定為至少15%,獲得了132個國家的支持,這樣的稅率調整會對新加坡產生哪些影響?

(20國集團(G20)多名財長在意大利威尼斯開會,圖源:意大利G20峰會官方推特)

目前新加坡的標準稅率是17%,中國是25%,香港16.5%,相對于標準稅率,新加坡和香港比中國略低。

目前新加坡經發局針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給與稅務優惠,比如區域總部計劃(DEI),全球貿易商計劃(GTP),可以獲得5%或是10%的優惠稅率。

而中國,針對高新科技企業給與15%的優惠稅率。因此,當全球稅率定為15%應該對中國影響不大,而對新加坡的經發局獎勵計劃,稅務優惠上的吸引力會減弱。

在新加坡落地的所有企業,公司利潤在首20萬新幣以內都可以獲得50%-75%的豁免,有效稅率在4.25%-8.5%之間。

而在中國,針對利潤在100萬人民幣(約等于20萬新幣)的小微企業給與50%-87.5%的豁免,有效稅率在2.5%-10%之間。

(圖源:Unsplash)

由此我們看到,如果全球統一稅率為15%,新加坡和中國都可能會用稅務折扣或是補貼的方式給與小微企業,讓中小型企業保持一定的活力,增加小企業員工的就業以及維持創新創業的活躍氛圍。

除此之外,新加坡還有一個比較大的優勢是沒有重復征稅,即繳納公司所得稅后的股東分紅不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這部分,中國在公司稅后分紅到個人需要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而如果分紅到非稅務居民企業則可以獲得10%的優惠稅率。

也因為這個優惠稅率,很多的外資企業把投資總部設立在新加坡,從而當中國的子公司稅后分紅的時候,新加坡母公司因歸屬于中國的非稅務居民企業則可以享受到這個優惠。這應該也是新加坡是中國最大的投資來源國的因素之一。

由此看到相比之下,新加坡目前的個人所得稅和公司稅的稅率的確是非常優惠。與此同時,前文我們也已經提到過,企業選擇區域總部需要考量的因素除了稅率優惠外,還有親商的環境,穩定的政策,自由的金融環境和雙語的人才儲備,輻射東南亞的市場等等。

因此當全球稅率統一為15%之后,在稅率優惠之外的其他優勢則更為考驗各國政府的智慧和執政能力。

新加坡一直以來給人的感覺像是溫潤如玉的翩翩公子,清朗俊秀,干凈脫俗,城市干凈整齊,政府高效廉潔。同時,新加坡在全球壓力最大的城市里面也從不落下風,新加坡在失去稅率獎勵的優勢后還將如何保持強勁的競爭力和增長勢頭?

我們看到新加坡政府正大力打造新加坡的金融環境和創新的創業生態,也非常用心開發新加坡+1 的產業園以維持新加坡的高端制造業的比例,我們也看到許多大型科技公司,包括阿里巴巴,騰訊,華為,facebook,字節跳動,Google把區域總部設立在新加坡。

全球頂級的生物科技公司也齊頭并進落地新加坡,包括拜恩,輝瑞,諾華等等。期待民眾理解新加坡對外來人才的依賴和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與政府一道共同打造屬于新加坡自己的產業生態圈。

面對新的競爭環境,新加坡將與人民一道全力以赴,我們拭目以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