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連吃素都會得的高脂血癥,到底是什麼?

人體血液由血細胞和血漿組成。

血漿是血細胞的細胞外液, 主要作用就是運載血細胞。

血細胞可分為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

換句話說, 血漿就像是水, 而血細胞是水裡的物質, 漂浮於其中。

血漿中超90%都是水, 而另外的組成成分就包括電解質、蛋白質、葡萄糖、膽固醇和脂類等各種重要物質。

如果某一種物質的成分發生改變, 就容易產生健康問題。

比如, 血漿中的脂類物質——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發生了變化。

一旦甘油三酯和(或)總膽固醇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的膽固醇)降低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愛把血液中的膽固醇留到血管內壁, 堆積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能清理掉沉積在血管內壁上的膽固醇, 減少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

MORE →

就會引發高脂血癥, 也就是常說的三高之一的高血脂。

正常情況下, 成人如果超過以下范圍

● 甘油三酯>1.7毫摩爾/升

● 總膽固醇>5.72毫摩爾/升

●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1毫摩爾/升

●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14毫摩爾/升

就可以診斷為高脂血癥。

·高脂血癥, 很容易聯想到脂肪

沒錯, 很多人日常飲食不科學、生活不規律, 飽一頓饑一頓、暴飲暴食、愛吃熱量和膽固醇較高的食物, 以及體力活動的減少或無。

所以,

當我們攝入的食物所含熱量過多, 並且長期超過機體的需求時, 這些多餘的熱量就以脂肪的形式積蓄起來, 當體內脂肪組織積蓄過剩, 除了會發生(可見的)肥胖以外, 還會導致高血脂的出現, 同時, 脂質在血管內沉積, 形成斑塊, 血液流通遭到堵塞, 引發動脈粥樣硬化, 造成(不可見的、慢性的)心血管疾病。

因此, 為了減少脂肪的攝入, 吃素無疑是一個好的方式。

·為什麼有的人長期吃素還是得高血脂?

只有肥胖的人會得高血脂, 這是一個誤區。

肥胖確實是高血脂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 但長期吃素, 雖然大大減少了脂肪的攝入, 但碳水化合物, 如穀物、水果、蔬菜和糖類等就會相應地攝入過多。

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細胞結構的主要成分及供能物質,

經消化後轉化成葡萄糖或單糖參與機體代謝, 具有維持大腦功能, 參與調節細胞活動、增加腸道功能等重要作用。 所以, 經常說減肥不能減碳水。

然而, 碳水化合物過多的話, 同樣會轉化成脂肪儲存在身體裡, 還有糖類(單糖、雙糖、多糖和寡糖), 但能被人體直接吸收的糖類只有單糖, 一部分糖分轉化成糖原儲存在身體肝臟中, 最後, 多餘的糖分就會轉化成脂肪堆積在身體中, 從而造成肥胖、高血脂和糖尿病等疾病。

所以, 不建議長期吃素, 飲食均衡才是最健康的。

高血脂有兩種, 一種是原發性的, 一種是繼發性的。

原發性高脂血癥具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有75%的原因是自身遺傳基因導致的,

與飲食的關係只有25%, 所以有的人即使瘦, 低密度脂蛋白也可能升高。

繼發性高脂血癥主要是由糖尿病、肝臟疾病等, 或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等藥物而引起的。

有人說, 吃雞蛋, 尤其是吃蛋黃會讓血脂升高。

雖然雞蛋富含膽固醇, 但一個小小的蛋黃是不會讓一個人的膽固醇升高的。

膽固醇可分為人體內合成的內源性膽固醇和有膳食攝入的外源性膽固醇。

人體內的膽固醇大約70%是由肝臟合成的, 僅小部分來自飲食, 甚至還有些不能被吸收。

正常情況下, 外源性膽固醇多了, 內源性膽固醇就合成的少, 外源性膽固醇少了, 內源性膽固醇就合成的多。

所以, 雞蛋中含有的膽固醇對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的影響並不大。

一個50克的雞蛋大約含有292毫克的膽固醇

研究顯示, 每天吃1-2個雞蛋對於血脂沒有影響。

不過, 對於患高血脂等代謝疾病人群還是要注意不要攝入過多的膽固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