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加坡人力部放寬勞工措施:“全包就業”,還給續簽、免隔離

對于消費靠游客, 勞力靠外國人的新加坡, 疫情之后的行業震顫才開始。 停滯一年多的經濟剛有起色, 由于德爾塔變種新冠的日益滲透, 新加坡不得已再次“封城”。

如果說疫情間歇性崩潰, 那新加坡的勞力市場就是持續崩潰!本地人不想干, 印度人進不來, 中國人請不起, 本地陷入“用工荒”, 為此人力部宣布最新措施, 挽留“老人”, 引進“新人”。

特定時間的建筑工人工作許可證

即便不達標也可續簽兩年

人力部長兼貿工部第二部長陳詩龍醫生表示, 建筑、海事與加工業是新加坡經濟的重要驅動力, 為了舒緩人力短缺的問題, 推出了一系列的新措施不僅要保留現有的外籍勞工, 同時也能讓公司引進新的員工。

根據人力部最新頒布的政策, 如勞工的工作許可證在今年7月至12月期間到期的話, 即使不符合續簽標準(如超出了就業時間或就業年齡的上限), 政府也可將其工作許可證續簽兩年。

在過去, 政府對每個建筑公司聘請的外籍工人都嚴格要求, 必須至少有10%是高技術工人。 建筑和加工行業的公司在雇用來自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孟加拉國、緬甸、菲律賓和中國大陸的外籍工人時, 也要求工人必須有工作經驗。

如今, 這些條款和政策都給疫情讓了步, 暫時免除。

 SP及EP等工作準證

IPA信的有效期將獲得多次延長

另外, 從今年7月1日起獲批的工作許可證, 如果持有人因目前新冠疫情的邊境限制而暫時無法進入新加坡, 這些外籍工人IPA信的有效期將獲得延長。 人力部表示, 有效期將從7月1日起自動延長6個月, 并有可能再延長6個月, 長達一個年。

部分外籍工人

入境新加坡可免隔離

此外, 若持有工作許可證(work permit)或S PASS的工人在過去21天內呆在文萊、新西蘭、臺灣或中國大陸(江蘇省除外), 就可以在抵達新加坡時省去14天的居家隔離。 如果他們是在香港、澳門或江蘇省, 在酒店或住處隔離7天即可。

放開外勞配額

中國勞工不再受最低聘用期約束

放寬外勞配額(Man-Year Entitlement, 簡稱MYE)的限制, 從今年10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 建筑業、加工業雇主聘用或者續聘中國勞工及非傳統客工來源國員工時, 不再受最低聘用期約束。

人力部推出保留計劃

多居留30天、返程有專門機構安排

從9月1日開始,新加坡人力部或新加坡建筑商公會將在有經驗的建筑業勞工工作準證到期或者被注銷時,詢問是否打算繼續留在新加坡工作。

如果有:他們將通過新推出的“保留計劃”(Retention scheme),在本地居留多30天,要讓建筑商公會為他們配對新的雇主。在等待工作這段時間,建筑商公會會提供勞工的食宿,即便無法成功配對客工與新雇主,公會也將負責客工的返程安排。

如果沒有:回程由原來的雇主負責。

推行隔離試點計劃

引進540多名印度勞工

除了政府在出臺政策扭轉目前的人荒現狀,其他組織機構也在團結一致,挽留勞工。較早前,建筑商公會、新加坡海事工業商會和新加坡石油化工企業協會推出試點計劃。

計劃內容就是在勞工來新加坡之前,先在自己國家的指定設施完成14天的隔離以及冠病檢測,確定沒有染病之后再入境新加坡,抵境后再在本地履行居家通知,以及接受新一輪的檢測。

通過這個試點計劃,已有540余名首輪印度客工,其中只有一人疑似確診,剩下人員安全。接下來相關機構將從其他國家引進更多的勞工,填補建筑、海事和石油行業的人力缺口。

已有至少11萬勞工離開

公司要減少勞工依賴、多吸引本地人

據了解,新加坡建筑行業的外籍工人只允許來自特定國家或地區,如馬來西亞、中國大陸、臺灣、韓國、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孟加拉國、緬甸和菲律賓。

近年來,該行業的勞動力正在持續萎縮。截至2020年底,新加坡在建筑行業雇用了約31萬余名外籍勞工,而在2015年底,這一數字是42萬余人,走了將近11萬人。

以上政策和措施只能緩解燃眉之急,但這并非長遠的計劃。陳龍醫生也說到:“公司要加快轉型的步伐,利用科技走向數碼化,從而減少對外籍勞工的依賴。與此同時,公司也可以重新設計工作,以吸引更多本地員工”。

新加坡女傭一位難求

缺口達3萬人

疫情造成的勞力市場生態被破壞,除了外勞成為香餑餑,女傭更是頻繁告急,雙職工的家庭撐不住!一位難求的女傭坐地起價,雇主反而成了弱勢群體。

其實新加坡的女傭荒確實從疫情開始就慢慢存在了。根據人力部的數據,截至去年12月,外來勞動隊伍中的女傭人數為24萬7400人。

新加坡在實施冠病阻斷措施后,不允許外籍員工和女傭入境,已導致約3萬名女傭無法入境。

勞務中介協會會長杰普雷瑪(K Jayaprema)5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因為來自冠病高風險國家的女傭暫時不能入境,女傭來源全被阻斷,島內基本上請不到女傭,只能坐等措施放寬。

人力部兼教育部政務部長顏曉芳也在面簿貼文透露,許多公眾聯系她和人力部員工,申請讓外籍女傭入境新加坡,以協助他們應付家里的家務和照料需求。她吁請公眾體諒當局收緊女傭入境措施,以協助大家安全地度過疫情。牽一發而動全身,長期以來女傭的新加坡家庭矛盾也增多起來。

近15萬人離開新加坡

當局預計放開工作準證

新加坡鬧“人荒”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勞工如此,各行各業亦是如此。根據新加坡“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第一批數據,新加坡永久居民(PR)人數下降了近2萬人。

數據來源:新加坡統計局

另外,在2000年到2010的上個10年里,新加坡的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5%,而2010年到2020年這10年里,新加坡的人口平均每年稚增長1.1%,連上個10年的一半都不到!

將2020年單獨拿出來看,跟2019年相比,新加坡2020年的總人口下降0.3%,主要因為新冠疫情和經濟增長放緩,非居民人口減少了2.1%,也就是說在新加坡持有工作準證人群減少了。這些人里有被裁員,也有主動離開。

針對新加坡本地人口“人荒”問題,協助管理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的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及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強調,新加坡政府著重打造堅實的新加坡核心,再以永久居民和非居民人口來加固。

外籍員工成為發展必需品

新加坡如何扭轉勞力逆市成焦點

外向型經濟特點以及種種其他因素本身就決定了新加坡經濟建設很大程度上依賴外國人。尤其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及勞動力萎縮已成為新加坡難以扭轉的趨勢,外籍員工成為當地的行業必須品。

那就目前嚴重的用工荒,究竟如何扭轉,相信也是當局疫情后籌建的重要事項之一。看完文章的通心粉,你又是如何看待新加坡錯綜復雜的用工荒呢?

人力部推出保留計劃

多居留30天、返程有專門機構安排

從9月1日開始,新加坡人力部或新加坡建筑商公會將在有經驗的建筑業勞工工作準證到期或者被注銷時,詢問是否打算繼續留在新加坡工作。

如果有:他們將通過新推出的“保留計劃”(Retention scheme),在本地居留多30天,要讓建筑商公會為他們配對新的雇主。在等待工作這段時間,建筑商公會會提供勞工的食宿,即便無法成功配對客工與新雇主,公會也將負責客工的返程安排。

如果沒有:回程由原來的雇主負責。

推行隔離試點計劃

引進540多名印度勞工

除了政府在出臺政策扭轉目前的人荒現狀,其他組織機構也在團結一致,挽留勞工。較早前,建筑商公會、新加坡海事工業商會和新加坡石油化工企業協會推出試點計劃。

計劃內容就是在勞工來新加坡之前,先在自己國家的指定設施完成14天的隔離以及冠病檢測,確定沒有染病之后再入境新加坡,抵境后再在本地履行居家通知,以及接受新一輪的檢測。

通過這個試點計劃,已有540余名首輪印度客工,其中只有一人疑似確診,剩下人員安全。接下來相關機構將從其他國家引進更多的勞工,填補建筑、海事和石油行業的人力缺口。

已有至少11萬勞工離開

公司要減少勞工依賴、多吸引本地人

據了解,新加坡建筑行業的外籍工人只允許來自特定國家或地區,如馬來西亞、中國大陸、臺灣、韓國、印度、斯里蘭卡、泰國、孟加拉國、緬甸和菲律賓。

近年來,該行業的勞動力正在持續萎縮。截至2020年底,新加坡在建筑行業雇用了約31萬余名外籍勞工,而在2015年底,這一數字是42萬余人,走了將近11萬人。

以上政策和措施只能緩解燃眉之急,但這并非長遠的計劃。陳龍醫生也說到:“公司要加快轉型的步伐,利用科技走向數碼化,從而減少對外籍勞工的依賴。與此同時,公司也可以重新設計工作,以吸引更多本地員工”。

新加坡女傭一位難求

缺口達3萬人

疫情造成的勞力市場生態被破壞,除了外勞成為香餑餑,女傭更是頻繁告急,雙職工的家庭撐不住!一位難求的女傭坐地起價,雇主反而成了弱勢群體。

其實新加坡的女傭荒確實從疫情開始就慢慢存在了。根據人力部的數據,截至去年12月,外來勞動隊伍中的女傭人數為24萬7400人。

新加坡在實施冠病阻斷措施后,不允許外籍員工和女傭入境,已導致約3萬名女傭無法入境。

勞務中介協會會長杰普雷瑪(K Jayaprema)5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因為來自冠病高風險國家的女傭暫時不能入境,女傭來源全被阻斷,島內基本上請不到女傭,只能坐等措施放寬。

人力部兼教育部政務部長顏曉芳也在面簿貼文透露,許多公眾聯系她和人力部員工,申請讓外籍女傭入境新加坡,以協助他們應付家里的家務和照料需求。她吁請公眾體諒當局收緊女傭入境措施,以協助大家安全地度過疫情。牽一發而動全身,長期以來女傭的新加坡家庭矛盾也增多起來。

近15萬人離開新加坡

當局預計放開工作準證

新加坡鬧“人荒”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勞工如此,各行各業亦是如此。根據新加坡“2020年全國人口普查”第一批數據,新加坡永久居民(PR)人數下降了近2萬人。

數據來源:新加坡統計局

另外,在2000年到2010的上個10年里,新加坡的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5%,而2010年到2020年這10年里,新加坡的人口平均每年稚增長1.1%,連上個10年的一半都不到!

將2020年單獨拿出來看,跟2019年相比,新加坡2020年的總人口下降0.3%,主要因為新冠疫情和經濟增長放緩,非居民人口減少了2.1%,也就是說在新加坡持有工作準證人群減少了。這些人里有被裁員,也有主動離開。

針對新加坡本地人口“人荒”問題,協助管理國家人口及人才署的總理公署部長兼財政部及國家發展部第二部長英蘭妮強調,新加坡政府著重打造堅實的新加坡核心,再以永久居民和非居民人口來加固。

外籍員工成為發展必需品

新加坡如何扭轉勞力逆市成焦點

外向型經濟特點以及種種其他因素本身就決定了新加坡經濟建設很大程度上依賴外國人。尤其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及勞動力萎縮已成為新加坡難以扭轉的趨勢,外籍員工成為當地的行業必須品。

那就目前嚴重的用工荒,究竟如何扭轉,相信也是當局疫情后籌建的重要事項之一。看完文章的通心粉,你又是如何看待新加坡錯綜復雜的用工荒呢?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