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他是粟裕的頂頭上司,21歲擔任軍團長,不聽方志敏軍令不幸犧牲

大家都知道“戰神”粟裕, 卻很少有人知道這位讓國軍名將王耀武都敬畏一生的我軍卓越戰將, 他21歲擔任軍團長, 是粟裕的頂頭上司, 若不是因為不幸犧牲, 憑其戰功、資歷及其善戰之名, 新中國成立之後封將拜帥完全沒有問題, 他就是紅七軍團軍團長——尋淮洲。

多年之後, 王耀武一定還能記起一場名叫譚家橋的戰役, 在那場他親身參與的戰役中, 紅軍犧牲了一位卓著戰將——尋淮洲。

尋淮洲曾任紅七軍團軍團長, 他擔任軍團長時, 只有21歲, 比林彪還年輕, 是當時紅軍中最年輕的軍團長。 那時候粟裕還只是軍團參謀長,

王耀武無論如何不會想到, 正是這個看似瘦小、貌不驚人的幕僚長, 日後不僅替戰友尋淮洲報了一箭之仇, 而且翻江倒海, 成了他本人乃至整個國民黨軍隊的剋星。 當然, 這些都是後話。

我們言歸正傳, 尋淮洲年紀輕輕就能當上軍團長, 成為粟裕的頂頭上司, 可見無論是膽色, 還是能力, 都是鳳毛麟角的存在。 那他怎麼會那麼輕易的就死在當時還是一個旅長的王耀武手上呢?這可能與當時博古等人的瞎指揮有很大的關係, 加上長期受到小人排擠, 尋淮洲的壓抑變成了意氣用事, 釀成了最終的悲劇。

紅七軍團是由原來粟裕所在的紅十一軍改編而成的, 尋淮洲任軍團長, 粟裕任軍團參謀長兼第二十師師長,

樂少華任軍團政委。 樂少華有留學莫斯科的背景, 是所謂“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之一, 此人缺乏軍事經驗, 但行事蠻橫霸道, 看誰不順眼, 就拿“反政治委員”的大帽子壓過去, 你不服還不行, 因為他有“政治委員最後決定權”。 為了自己的權威, 樂少華沒少為難尋淮洲和粟裕, 使得之後的戰場連連失利。

1934年7月, 紅七軍團被調回瑞金, 當時的中央軍委命令紅七軍團組成抗日先遣隊, 前往皖南地區。 但誰也沒有想到這是博古、李德等人的一場不負責任的行動。

從字面上看, 紅七軍團是“先遣”, 主力紅軍會隨後跟進, 但按照朱德後來提供的說明, 派線先遣隊北上, 只是要讓他們“去做個引子”, 以便掩護中央紅軍南下。 話句話說, 中央紅軍和紅七軍團的行動方向完全相反。

雖然毛主席在“福建事變”的時候曾主張趁機派紅軍主力挺進包括皖南在內的蘇浙皖贛地區, 但當時受到反對, 現在時機早已失去, 現在派紅七軍團深入險地完全沒有什麼意義。

更可笑的是, 先遣隊渡過閩江準備北上浙西去皖南的時候, 中央軍委忽然改變計畫, 命令紅七軍團停止北上, 攻取福州。 當時的紅七軍團僅3個師6000餘人, 缺乏各種攻堅重武器, 博古這招“丟卒保帥”用得實在太爛, “帥”沒保成, 倒是把“卒”推入了危險境地。 幸好閩東蘇區的領導人葉飛大力支持, 否則紅七軍團恐怕就葬身福州城下了。

1934年9月30日, 紅七軍團到達皖贛邊。 這才知道, 皖南暴動失敗了, 他們也失去了立足之地。

紅七軍團進入閩浙贛蘇區與方志敏的紅十軍進行整編, 劉疇西任軍團長, 尋淮洲卻成了師長。 這對尋淮洲來說, 明顯不公平, 紅七軍團從瑞金出發整整4個月, 前線都是他和粟裕在指揮, 最後大家都原職調動, 只有尋淮洲從軍團長的職位上被撤了下來。

所以, 在1934年12月13日紅軍與王耀武補充一旅的譚家橋戰役時, 劉疇西指揮失誤, 尋淮洲分外渴望能出奇制勝, 沒有聽從方志敏的軍令, 孤軍深入敵營, 雖然最後拿下了陣地, 但紅十九師傷亡慘重, 這場戰爭失去了實際意義。

更不幸的是, 尋淮洲在衝鋒中腹部中彈, 受了重傷。 在送往茂林的途中失血過多, 於第二天去世, 死時年僅22歲。 而最終方志敏不聽粟裕的建議, 命令部隊返回閩浙贛蘇區,

把紅十軍團送入了覆亡的不歸之路。

英雄戰死沙場, 何須馬革裹屍還。 只可惜這麼一位卓越戰將, 22歲便離開了他的戰場, 使我軍痛失一位開國將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