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缺乏安全感影響心理發育!孩子出現這5種「小舉動」,媽媽要注意

1.喜歡獨處, 不喜歡人多的場所

一些孩子特別喜歡密閉的空間, 在家裡總是願意自娛自樂, 在外更是不願意混在人群中。 家長不要以為這些孩子是因為性格內向或是喜歡安靜, 這其實是一種安全感缺乏的表現。

這些孩子通常表現為在家獨處時特別快樂, 但一面對陌生的人群, 就開始恐慌哭鬧, 完全無法適應人多的環境。 他們在家裡習慣了周圍有父母有家人的生活環境, 並以此作為他們的安全港灣, 凡是離開了父母的環境在孩子眼裡都會變得慌亂, 或許是因為父母沒有給足安全感, 他們才對不熟悉的環境如此膽怯。

2.吃手的小動作

嬰兒階段吃手, 是為了用嘴探索這個世界, 並且給自己安慰, 是孩子最初情緒管理的方法。 但當孩子過了2歲, 還出現吃手的小動作, 就要引起父母的注意, 很可能是在嬰兒時期, 沒有建立良好的安全感, 造成孩子用吃手安慰自己的方式成為習慣。 於是一緊張, 內心一出現壓力就會吃手, 父母要引起重視。

3、害怕與他人交流

有的孩子畏懼與他人的交流, 除了父母, 幾乎不和任何人交流。 在家裡來客人時, 孩子會緊緊地抱住家長, 一刻都不鬆手, 要麼就是偷偷躲起來。 在幼稚園裡, 老師提問他時, 也只是漲紅了臉, 支支吾吾地小聲回答。 在和小夥伴們玩耍時, 也表現不積極, 不情願, 害怕參與遊戲。

4.睡覺總喜歡抱著熟悉的娃娃或被子

有些孩子晚上睡覺特別難睡, 一黑天就說害怕, 還總要抱著有熟悉氣味的被子才能入睡, 一旦把被子拿開, 孩子就容易驚醒, 大哭不止。

或者有的小朋友需要抱著平日玩的娃娃, 不論去哪裡都抱著不撒手。

他們不僅僅是害怕黑暗和環境, 更是害怕內心那種不安。 這些熟悉的氣味能給足他們熟悉環境的安全感, 離開了這層熟悉, 就容易把自己變封閉, 變得慌亂。

5.3歲後特別黏媽媽

有的孩子特別喜歡黏著媽媽, 甚至連上廁所都要媽媽陪同。 3歲前孩子需要通過黏媽媽確認自己的「歸屬感和重要性」, 當孩子3歲後基本上會建立一定的自我意識和獨立能力, 進入幼稚園, 不會出現特別黏媽媽的狀況。 如果孩子3歲後特別粘人, 就要引起父母重視, 是不是孩子遭遇了某些事情, 導致安全感缺乏。

Wendy媽有話說:

安全感是孩子跑過來時, 媽媽的親切擁抱;是孩子提出問題時, 爸爸的耐心解答;是孩子受傷時, 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是孩子微笑時, 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熱鬧景象。 說到底能給孩子安全感的就是父母的愛, 當然還有讓孩子可以憑自己力量面對這個世界的勇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