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換位思考,就是一種善良】當你心裡裝著別人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對你溫柔以待

人與人相處, 難免會意見不合。

說話做事之前, 不妨試著換位思考一下, 給別人說話的機會, 多考慮別人的感受, 學會理解和體諒。

有一天妻子正在廚房炒菜, 丈夫一反常態, 沒有在外面等著開飯, 而是站在旁邊一直嘮叨:火太大了、少放點油、要燒焦了、別放那麼多鹽......

妻子忍不住了, 脫口而出:我知道該怎麼做, 不用你指手畫腳的, 話那麼多!

這時, 丈夫很平靜地說:我只是想讓你知道, 我開車的時候, 你在旁邊一直嘮嘮叨叨, 我的感覺是怎樣的......

世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但換位思考能讓人學會理解, 懂得有些話會傷害別人,

有些事情會引起誤解。

人與人之間, 只有做到換位思考, 才能實現真正的尊重和體諒。

所有的換位思考, 背後其實都是一種善良。

1

作家楊文說過一次她跟朋友坐火車去旅遊的經歷。

車廂裡有位抱著孩子的媽媽, 沒經過她的同意就一屁股坐到她床上,

說帶著孩子不方便, 要用自己的上鋪換她的下鋪。

還沒等她說話, 中鋪的一位阿姨也湊了過來:

「人家帶著小孩不容易, 你就跟別人換一個嘛。 」

楊文有點不舒服, 她不是不願意, 只是不能接受他們這種理所當然的態度。

於是就拒絕了她們說:「自己的朋友也睡在這, 不想到另一邊去睡。 」

結果中鋪的那位阿姨來了句:「你這麼不近人情的。 」

楊文看中鋪的阿姨這麼熱心, 於是想了辦法。

讓阿姨去睡那位媽媽的上鋪, 自己睡阿姨的中鋪, 這樣媽媽能睡到下鋪, 她也不用跟朋友分開。

這時, 原本熱心腸的阿姨不願意了:「你這樣好麻煩。 」

幾千年前, 孔子就曾說過:「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

你若不替別人考慮, 別人也不會替你考慮。

與人相處, 貴在換位思考。

一位盲人到別人家做客, 吃完飯該回家時, 天已經黑了。

主人為他點了一個燈籠, 他感到非常生氣:我眼睛看不見, 你還給我一個燈籠, 這不是嘲笑我嗎?

主人說:你看不見, 但別人看得見, 你拿上燈籠, 走在黑夜裡就不怕別人撞到你了。

同樣一件事情, 從不同的角度去看, 自然會有不同的見解, 不要總是用自己的思想來揣測定位別人的想法, 要多站在別人的位置上看自己。

有人說:「人與人之間, 不過一場將心比心。 」

與人相處, 多一份理解, 就少一份責怪;多一份體諒, 就少一些傷害。

這世間, 最低成本的善良, 就是懂得將心比心, 換位思考。

2

網上有一個問題:「什麼才是一個人最好的修養?」

有個回答是:「換位思考, 相互理解。 」

2001年, 作家余秋雨在寫《追尋德國》的時候, 孤身一人遠赴德國, 體驗當地的民風民情。

他找了一處房子, 感覺很不錯, 便想和房東老人簽長期租房合約。

老人對余秋雨說:「你還沒住, 不知道好壞, 所以先簽試住合約吧, 有了體驗後, 再決定是否長租。

餘秋雨便簽了五天短約。

五天到了, 餘秋雨住得很滿意, 便和老人商談長租, 打電話時一不小心, 將玻璃杯碰到地上摔碎了。

餘秋雨連忙道歉, 沒想到老人一點也不在意, 說:「明天我再拿一個過來。 」

掛斷電話, 餘秋雨就把碎玻璃扔進垃圾袋。

過了一會, 老人來了, 進屋就問:「玻璃杯碎片呢?」

餘秋雨說:「我打掃完放在門外了。 」

老人翻看垃圾袋之後, 陰沉著臉說:「房子不租給你了。 」

余秋雨很詫異老人怎麼突然不租了。

老人說:「因為你心中沒有別人。 」

說完, 老人把全部垃圾倒出來, 然後將玻璃碎片專門裝入一個口袋, 並用筆在上面寫:

「裡面是玻璃碎片, 危險!」

之後他將其他的垃圾放在另一個垃圾袋中, 外面寫著「安全」。

看到老人一系列的舉動後, 餘秋雨明白了老人生氣的原因,內心十分慚愧。

老人的將心比心,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給陌生人的,卻是大大的溫暖。

真正善良的人,心裡總是裝著別人,也最懂得從別人角度考慮問題。

有位父親讓兒子遞他一支筆,兒子隨手遞過去,不巧,筆頭紮進了父親的手裡。

父親就對兒子說:「遞一樣東西給人家,要想到人家接這件東西時會怎樣。剪刀一類的物品更是這樣,絕不可以拿著刀口、刀尖對著人家。」

故事雖小,但卻闡述了一個人生哲理:生活中,一定要多為他人著想。

就像詩人白居易所說:

「待人接物之道,以心度心,以身觀身。」

多一些將心比心的善良,這世間的美好也會與你環環相扣。

3

有一幅攝影作品《牽手》,曾引發廣泛爭議。

兩個小女孩站在一塊寫有「手把手助學」的黑板前,捐贈的小女孩抬著頭驕傲地看鏡頭,而受捐助的小女孩默默地低頭看著地面,臉上寫滿了難堪。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真正的善良,往往都是不動聲色的。

因為真正善良的人,是不會讓人感到難堪的。

他們會設身處地站在受助者的角度,對受助者施以援手。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一百多年前,發生了一次大旱災,難民們唯有吃草和樹皮度日。

這個時候,山西的一個富商拿出了三萬兩白銀,要在這裡建一座戲樓。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富商為富不仁,不知人間疾苦。

但實際上,他為的是救濟那些放不下尊嚴去領取施捨的老百姓。

富商規定,任何人只要參與造樓,便可以吃三餐飯。

如此一來,那些難民,就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換糧食。

這樣不僅幫助難民度過了困境,還維護了他們的尊嚴。

有人曾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因為處境不同,很難知道別人正經歷著什麼;因為沒有走過別人的路,就不明白別人的難處。

善良,不僅僅是一份物質的施捨,更是一份推己及人的關懷和慈悲。

這種善良,不僅需要內心的赤誠和愛,更需要換位元思考智慧和能力。

心累的時候,換個角度看世界;

困惑的時候,換個位置去思考;

煩惱的時候,換個思維去排解;

抱怨的時候,換個方法看問題。

待人處事學會換位,讓世界變得寬容,讓心靈得到解脫,生活自然也會變得輕鬆自在起來。

愛人者,人恒愛之。

當你心裡裝著別人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對你溫柔以待。

餘秋雨明白了老人生氣的原因,內心十分慚愧。

老人的將心比心,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但給陌生人的,卻是大大的溫暖。

真正善良的人,心裡總是裝著別人,也最懂得從別人角度考慮問題。

有位父親讓兒子遞他一支筆,兒子隨手遞過去,不巧,筆頭紮進了父親的手裡。

父親就對兒子說:「遞一樣東西給人家,要想到人家接這件東西時會怎樣。剪刀一類的物品更是這樣,絕不可以拿著刀口、刀尖對著人家。」

故事雖小,但卻闡述了一個人生哲理:生活中,一定要多為他人著想。

就像詩人白居易所說:

「待人接物之道,以心度心,以身觀身。」

多一些將心比心的善良,這世間的美好也會與你環環相扣。

3

有一幅攝影作品《牽手》,曾引發廣泛爭議。

兩個小女孩站在一塊寫有「手把手助學」的黑板前,捐贈的小女孩抬著頭驕傲地看鏡頭,而受捐助的小女孩默默地低頭看著地面,臉上寫滿了難堪。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真正的善良,往往都是不動聲色的。

因為真正善良的人,是不會讓人感到難堪的。

他們會設身處地站在受助者的角度,對受助者施以援手。

這讓我想起一個故事:

一百多年前,發生了一次大旱災,難民們唯有吃草和樹皮度日。

這個時候,山西的一個富商拿出了三萬兩白銀,要在這裡建一座戲樓。

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富商為富不仁,不知人間疾苦。

但實際上,他為的是救濟那些放不下尊嚴去領取施捨的老百姓。

富商規定,任何人只要參與造樓,便可以吃三餐飯。

如此一來,那些難民,就能通過自己的勞動換糧食。

這樣不僅幫助難民度過了困境,還維護了他們的尊嚴。

有人曾說: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因為處境不同,很難知道別人正經歷著什麼;因為沒有走過別人的路,就不明白別人的難處。

善良,不僅僅是一份物質的施捨,更是一份推己及人的關懷和慈悲。

這種善良,不僅需要內心的赤誠和愛,更需要換位元思考智慧和能力。

心累的時候,換個角度看世界;

困惑的時候,換個位置去思考;

煩惱的時候,換個思維去排解;

抱怨的時候,換個方法看問題。

待人處事學會換位,讓世界變得寬容,讓心靈得到解脫,生活自然也會變得輕鬆自在起來。

愛人者,人恒愛之。

當你心裡裝著別人的時候,整個世界都會對你溫柔以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