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心如止水,方能釋懷,歷經磨練,方得幸福。

以清淨心看世界, 以歡喜心過生活。 以平常心生情味, 以柔軟心除障礙。 俗語雲:「萬物皆空無, 一切唯心造」。 以一顆純粹清澈的內心生活,

便多了一分淡泊, 少了一些紛擾;多了一分清閒, 少了一分爭鬥。 心若清淨, 風奈我何, 不染塵埃, 清風自來。

生活好比一杯水, 煩惱便如同掉入杯中的灰塵。 清濁與否, 取決於你的內心。 給自己創造一個安靜的空間, 思自己所思, 做自己所做, 或者乾脆什麼也不想, 什麼也不做。 心若不動, 風又奈何?你若不傷, 歲月無恙。

人這一輩子很短, 也很忙碌, 繁雜生活, 複雜人生, 如果能讓自己保持心情平靜, 人一旦靜下來, 才能保持頭腦清醒, 心一旦靜下來, 方能清晰思考問題, 心靜之人, 獲得的或許更是一種幸福。

說起心靜, 自然想到了一句話, 心靜自然涼, 而這句話「心靜自然涼」還有個歷史典故呢。

夏日, 天氣酷熱難耐, 白居易去拜訪恒寂禪師, 見他在悶熱的房間裡安靜地坐著, 白居易有點不解, 便問道:禪師, 這裡好熱啊!難道你不熱嗎?怎不換個地方?恒寂禪師說:「我覺得不熱, 甚至還很涼快呢」!

白居易深受觸動, 於是賦詩一首:「人人避暑走如狂, 獨有禪師不出房, 非是禪房無熱到, 為人心靜身自涼」。

如此說來, 心靜, 是一種態度, 一種心態, 一種心境了, 也就是說心裡平靜, 內心自然涼快。

心靜便會心平氣和, 不急不躁, 待人接物, 平常心, 自然態, 也是人生修為之境, 幸福之態。

靜而生慧, 靜而生智, 靜也等同于境界, 心靜不靜也是衡量幸福的標準。 心靜了, 便多了一些祥和;心靜了, 便少了一些紛爭;心靜了, 便多了一些幸福, 心靜了, 便會少一些災禍。

白落梅說過:人生一局棋, 關於輸贏, 我們總是無能為力。 許多生活的美好, 都來自與內心的寧靜。 慢慢接受生活的困境, 給自己一點時間, 一些期限, 沉澱所有的煩惱, 遇見最好的自己。 就像豐子愷所說:「不亂於心, 不困於情, 如此, 安好。 」

或許, 人活一輩子, 只有安靜能讓自己沉浸其中, 而且能夠滋潤心靈,

安靜的風景, 雖然不是足夠美麗, 但是, 這種風景能讓生命安寧。

每一個人, 每一顆心, 心之所向, 心之所想, 心之所系皆是風景, 回憶或過往都連接著一份無法替代的心情, 所以說, 心靜也是一道風景。

只有心情靜下來時, 才能清楚地感知自己。 生活的腳步常常走得太匆忙, 所以我們要學會, 不再為了幾句閒言碎語大動肝火, 也不會對求而不得的東西執念過深。 在自己世界裡看淡是非, 逐漸褪去浮躁, 內心清淨的人, 從一開始就贏了。

心靜如水, 不急不躁, 這樣才能擁有更多的快樂與幸福, 靜心而活, 正確看待自己, 看待問題, 以淡然之心對待擁有, 以一顆平常心看待現實, 則能享受生活, 獲得你想要的生活和幸福的人生。

人生本就是一個經歷的過程, 千帆過盡夢無痕, 懂得讓內心安靜, 塵埃落定, 更是懂得生命的歸宿, 更應安靜, 人心靜閑不是無聊, 而是一種快樂。

生活就是這樣, 忙碌之間, 放下浮躁, 心靜自安;平淡之中, 以一顆安靜的心去面對人生坎坷, 歲月跌宕起伏不定, 泰然自若, 便也是一種幸福。

心有多靜, 福有多深。 心不靜, 與外界無關, 最深的寧靜, 來自內心、來自最寬的胸懷。 心胸寬廣之人, 安然若素, 心靜之人, 自然聰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