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體育競技»正文

日光溫室春茬菇菜間作初試

日光溫室菇菜間作目的是充分利用土地資源, 在有限的空間內使蘑菇和蔬菜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氣體交換, 從而達到共生栽培的目的。 李葉英等[1-2]對此都有研究, 筆者在北京地區進行此類模式栽培, 一方面是核實技術上的可行性;另一方面從觀光採摘創意農業上入手, 探索一種新的栽培模式。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材料

番茄品種為中研988,該品種為高秧無限型粉紅果, 葉量中等, 耐高溫、坐果性強、對濕度要求範圍較廣。 平菇品種為春秋009,該品種耐熱性強、生育期較長, 由江蘇天達食用菌研究所提供。

1.2 試驗方法

試驗在大興區農業技術示範站科技園區日光溫室內進行, 試驗地面積為467 m2,土壤為中壤土。 2012年12月25日播種育苗番茄, 2013年2月26日定植, 定植苗株高15 cm,4~5葉1心。 2013年3月21日菌棒入棚, 該菌棒已經發好菌, 部分菌絲已經基本走透。 另設番茄單作和平菇單作對照。

試驗地做0.7 m寬東西向小高畦, 每畦長20 m,南北畦間距1 m,東西畦間距0.5 m.定植番茄1 700株, 株行距為50 cm×28 cm,為提高遮陰效果, 選用交錯定植方式。 平菇入棚4 000棒, 整齊碼放於畦北側。 番茄單作溫室栽培方式、定植密度同間作, 平菇單作溫室菌棒擺放方式及數量同間作。

全生育期共澆水5次。 底肥為有機肥3 000 kg、波美濃(江蘇綠港公司自行研製的沖施肥)水溶沖施肥(氮∶磷∶鉀為20∶20∶20)50 kg,同時施入10%噻唑膦1.5 kg、6%多菌靈1.6 kg.田間採用日常管理措施,

每株番茄留5穗果, 每穗留3個果。 菌棒每日8∶00和17∶30噴水, 每次噴水約0.2 m3.單作溫室肥水管理同上。

在強光照時可適當覆蓋遮陽網並對平菇進行少量灑水, 一方面降低局部溫度, 還能對平菇進行少量補水。 對病株(食用菌)要及時摘除並做無害處理, 使用黃板、麗蚜小蜂等綜合防治方法, 避免使用藥物。

1.3 調查專案及方法

1.3.1 溫、濕度調查

定植後45 d每間隔10 d於早8∶00測量溫室內溫、濕度, 同時調查番茄和平菇的病害發生情況。

1.3.2 性狀調查

定植後85 d隨機選取10株番茄和10簇平菇調查其商品性。

2 結果與分析

2.1 菇菜間作對溫、濕度及病害、產量的影響

間作過程中2種作物生育期對溫濕度需求有差異, 平菇出菇所需溫度較低、濕度較大, 而番茄生長過程中所需溫度相對較高、濕度適中。

因此在春茬試驗中既要控溫也要控濕,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氣溫、濕度不斷增加, 調查結果顯示番茄和平菇均有不同程度病害發生(見表1), 影響了2種作物的產量, 和單作相比分別減產14.7%、12.5%,見表2.

2.2 菇菜間作對2種作物商品性的影響

菇菜間作因管理方法迥異, 相互間有一定負面影響, 番茄需要通風透光, 還需施用藥劑進行病蟲害防治, 而這些往往對食用菌造成不利影響。 由表3可知, 番茄定植後85 d,商品性差的番茄、平菇分別占總調查量的50%、40%.

3 結論

此試驗中雖番茄與平菇口感較好, 間作方式可觀賞性較高。 但根據試驗所得結果表明, 由於間作作物對溫、濕度要求較高, 操作管理及天氣條件等因素導致番茄與平菇均發生病害,

且產量未達到預期效果, 所以該間作模式在北京地區春茬不建議採用, 可在秋冬茬生產中進一步驗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