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15萬預算買輛家用車,買合資車低配還是買國產車高配?

如今大家的腰包鼓了, 買車的預算也越來越高, 15萬買一輛家用車已經成為大多數人的選擇, 而在這個價位, 大部分人通常會遇到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到底是買配置豐富、尺寸還更大一些的國產品牌車型, 還是買一輛口碑出色、普遍較為靠譜的合資品牌車型?好了, 今天就來跟大家深入聊聊這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 合資品牌都是背靠國際大廠, 像豐田、通用、福特這樣的巨頭都擁有著幾十上百年的造車經驗, 這就意味著它們都有著完整、嚴謹的車型開發流程, 所以它們造出來的車, 往往都有著較高的水準和品質,

像我們常說的三大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 就更為靠譜, 買這樣的車確實比較容易讓人放心。

但是, 合資品牌並不完美, 主要在於兩個方面。 其一是品牌溢價較高, 作為世界知名汽車品牌, 那個logo就有附加價值, 這就像一雙愛迪達運動鞋要上千元, 而一雙李寧只要兩三百元的道理一樣, 這是市場中的自然規律。 不過, 在磚叔看來, 像大眾、豐田、雪佛蘭、福特等這些造平民車為主的汽車品牌, 它們的溢價有些較高了。 特別是15萬以內的車型, 在技術、用料等方面都沒有絕對有優勢的部分。

其二, 15萬的合資車型配置一般, 就比如說家轎銷量最好的大眾朗逸, 你花15萬最好也就是能買到1.6L 自動舒適版了, 但這款車卻沒有中控大屏、倒車影像、無匙進入、座椅腰部支撐、自動大燈、自動空調,

這顯然無法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車輛檔次感也會降低。 而這樣的現象並非朗逸獨有, 卡羅拉、軒逸、科魯茲等也大多如此, 要知道其實上述幾樣配置所需成本並不高, 就連一些6、7萬的國產品牌車都能配上, 而一輛15萬的合資轎車卻捨不得。

當然了, 配置高僅僅是影響一輛車性價比的其中一面, 只是因為“配置”大多是表像性的東西, 易於觀察、易於理解、易於判別好壞, 所以才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和評判。 而國產品牌也是深諳此道, 在好幾年前就已經在靠高配置來吸引眼球了, 發展到今天, 幾乎沒有哪個國產品牌會被吐槽配置差。

自主品牌在蛻變, 車輛品質、行駛質感、三大件技術成為很多有實力國產品牌大力發展的新方向。

而像車輛研發流程、品質管控乃至零部件採購, 國產品牌很多都跟上了趟。 所以這些品牌造出來的車, 已經不可和五六年前的同日而語了。

用心造好車, 消費者才會埋單, 而我們國產品牌車型銷量就在逐年遞增, 以15萬(及之內)落地的熱門SUV為例, 哈弗H6、傳祺GS4、長安CS75、吉利博越等都在去年有良好銷量表現, 前三者2016年的銷量相加達到110多萬輛, 博越作為年初上市新車, 還有產能不足問題, 也交出了10萬輛的成績。 這些車的市場口碑效應很出眾, 買的人是越來越多, 這顯然是對它們品質的一種肯定。

實際上, 國產品牌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 曾經我們5、6萬買車只會選奧拓、夏利,

但後來我們有了奇瑞QQ;8、9萬則是賽歐稱霸一時, 但後我們有了吉利帝豪、長安逸動等, 現在10萬級別國產品牌車型銷量已經佔據統治地位, 這其實也是認真造車帶來的紅利。

在各國產品牌都加大投入後, 車輛的品質會逐步提高, 大家都不僅僅是會造10萬以內的車、不僅僅是會搞高配置提高性價比, 諸如車身隔音、整車做工、結構安全、乘坐舒適、使用便利、設計獨特與精美等方面都有更深的研究。 最後還是要提醒大家, 買車辨別好壞, 不能光看表像的東西, 去查一查它的研發過程其實更靠譜。 合資品牌一輛新車的研發普遍要花2年以上時間。 如何查研發過程?如果你想買到一輛靠譜的車, 那麼深入的研究是少不了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