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中國皇帝與他們的鐘錶盛世

中國人很早就開始了對西洋鐘的喜愛。 明朝時, 利瑪竇送給萬曆皇帝兩座鐘, 一座為大型樓式、鍍金鐵制、帶有懸錘的大自鳴鐘;一座為手掌大小、發條驅動的青銅鍍金制小自鳴鐘, 引起了萬曆皇帝的濃厚興趣。 “皇帝一直把這個小鐘放在自己面前, 他喜歡看它, 並聽它鳴時。 ”(《利瑪竇中國劄記》)

清朝皇帝也延續了這項喜好。 康熙為自鳴鐘頻頻寫詩, 其中一首叫《詠自鳴鐘》:“法自西洋始, 巧心授受知。 輪行隨刻轉, 表按指分移。 絳幘休催曉, 金鐘預報時。 清晨勤政務, 數問奏章遲。 ”雍正同樣愛鐘, 也寫詩讚頌:“八萬里殊域,

恩威悉鹹通。 珍奇爭貢獻, 鐘錶極精工。 應律符天健, 聞聲得日中。 蓮花空制漏, 奚必老僧功。 ”他曾賜給年羹堯一隻自鳴鐘, 年羹堯進折謝恩:“臣喜極感極而不能措一辭。 ”在年羹堯的奏摺上, 雍正的朱批更是誇張:“總之, 我二人作個千古君臣知遇榜樣, 令天下後世欽慕流涎就是矣。 ”

到了乾隆皇帝, 他不僅繼續發揚這一“光榮傳統”, 連他本人也成了一位鐘錶鑒定大師。

鐘錶鑒定大師乾隆

乾隆最喜歡的是機械人偶鐘, 《紅樓夢》中馮紫英賣給賈政的就是這種鐘。 1780年, 英國人威廉姆森(Williamson)向乾隆進貢能寫字的機械人偶鐘, 機械人能手持毛筆書寫“八方向化, 九土來王”八個漢字。 其機械系統極為複雜, 有六套動力傳動系統。 根據方豪《中西交通史》說法,

乾隆五十年, 法國工匠汪達洪對它進行了改造, 使得機械人能寫滿蒙字體(據其他史料, 乾隆下的命令是“要寫四樣字”, 負責技術攻關的工程師的名字是“德天賜”與“巴茂止”)。

《鐘錶行銷與維修技術》一書關於寫字人鐘的記載更為詳細:寫字人鐘全機械控制, 每逢3、6、9、12點報時、奏樂, 上層的人展示“萬壽無疆”的橫幅, 下層的歐洲紳士一腿跪地、一腿半蹲, 可寫“八方向化、九土來王”八個中文漢字。 橫豎撇捺都有筆鋒, 同時人頭左右搖擺。

寫字人鐘

乾隆後來又得到了能寫“萬壽無疆”四個漢字的機械人鐘, 並下令對其進行修改:“含經堂殿內現陳設西洋人寫漢字‘萬壽無疆’陳設內, 著汪達洪想法改寫清話‘萬壽無疆’四字, 欽此。 ”

如果以為乾隆只會讓外籍工匠改變字體,

那未免太輕視他的想像力了。 1752年, 乾隆曾要求對一台烏木架葫蘆形時樂鐘加以改造:“著西洋人將此鐘頂上想法安鍍金蓮花朵, 逢打鐘時要開花, 再做些小式花草配上。 ”製作過程中, 工匠們又收到乾隆關於材料的靈感:“蓮花著做紅銅打色, 其小式花草做象牙茜色, 瓶做琺瑯, 配紫檀木座。 ”

據關雪玲《乾隆時期的鐘錶改造》一文, 除了添加飾品這種外觀改造, 乾隆還對鐘穰(機芯)進行過調整。 他交給做鐘處一個洋漆亭子, 傳旨:配鐘穰做成帶音樂的時鐘。 在製作過程中, 乾隆又產生了新的想法:亭上四面柱子、花牙配做洋漆的, 其座子、欄杆、腿、托板俱做銅鍍金的, 脊上添做銅鍍金吻獸。

乾隆還中意與寵臣和珅秘密分享這種愛好,

和珅的鐘錶收藏是他與乾隆關係的最好證明。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的《御覽抄產單》和民間流傳的《查抄和珅家產清單》有些差異。 前者記載有:大自鳴鐘十架、小自鳴鐘三百餘架、洋表二百八十餘個。 後者記載是:大自鳴鐘十座、小自鳴鐘一百五十六座、桌鐘三百座、時辰表八十個。

訪華的馬戛爾尼使團也帶了鐘, 但熟悉北京高層的法國傳教士錢德明告訴這些英國人, 乾隆早被慣壞了, “皇帝已有了一隻豪華表, 奇特的轉動噴泉鐘, 一只能走步的機械獅子, 人形自動木偶等。 神父們就怕一句話, 就是皇帝對他們說:‘好, 既然你們能製造一個會走路的人, 那麼現在你們讓他說話吧!’”

喬治·馬戛爾尼(George Macartney,1737年-1806年)

因為資訊收集工作不夠細緻, 馬戛爾尼帶來的鐘與工匠都沒讓乾隆看上, 雙方的交流也一直在磕磕絆絆的尷尬氣氛中進行。 馬戛爾尼關於乾隆與鐘錶的資訊雖是第一手的, 但因為他的使命受挫, 故其說法很有可能懷有偏見, 從而大大降低了可信度:“在大殿的一角, 一座來自倫敦的座鐘每小時奏出一段《乞丐歌劇》中的不同曲子。 在天子寶座前, 座鐘不知疲倦地反復奏出的這些下流樂曲, 這具有某種超現實主義的色彩。 無疑, 不論是乾隆還是定期來修鐘的耶穌會鐘錶匠對此都毫不理解。 只有英國人才能體會到這種情景的滑稽可笑。 ……英國商人帶往廣州許多有些猥褻的細密畫的鐘錶。 ……和珅迷住了比他大35歲的皇帝。 他漂亮、健壯,熱愛生活。他聰明機靈,談吐動人。對和珅的最好形容就是他既是寵臣,又當寵妃。”

當然,其中也有客觀看法:“乾隆從愛好自動裝置變成了自動裝置大師。……在乾隆統治期間,大批座鐘、表和自鳴鐘從廣州進入中國。”

前文提到的汪達洪、德天賜與巴茂止都是“做鐘處”的外籍工匠,這些外籍工匠與乾隆的關係極為緊密,據《中西交通史》,外國工匠西澄元需經常進宮,“天天見萬歲,萬歲很喜歡他,很誇他巧,常望他說話。”後來,乾隆命汪達洪隨身相伴,他可能時刻都有轉瞬即逝的靈感要與外國工匠交流。

做鐘處的前身是自鳴鐘處,自鳴鐘處位於紫禁城乾清宮東廡之端凝殿南。據《國朝宮史續編》:“端凝殿南三楹,為舊設自鳴鐘處。聖祖仁皇帝御筆匾曰‘敬天’……其地向貯藏香及西洋鐘錶,沿稱為自鳴鐘。”這裡原先是康熙用來存放鐘錶的,修理鐘錶也在此進行。雍正時期,做鐘處與槍炮處等部門劃歸內務府造辦處。

到了乾隆朝,做鐘處迎來鼎盛,中外工匠達到一百多名。乾隆元年就“做過自鳴鐘百拾件”,乾隆二年“所造自鳴鐘甚多”,以至於感覺“作房窄小”。乾隆二十七年,造辦處從廣州購得進口的廣鋼二千九十四斤,打造大小發條134根,供製作以發條為動力、並有擒縱器的自鳴鐘之用。由此可見“造鐘處”的規模之大。

乾隆與廣鐘

為了與倫敦的審美同步,乾隆通過粵海關監督讓十三行進口鐘錶,要求是這些鐘錶的品質不能低。乾隆十六年,乾隆將四件他認為是三等的小洋鐘錶轉交造辦處查問,得知是粵海關監督唐英所進,他寬宏大量地只讓唐英賠補銀兩七十五兩一錢六分。

但這種寬宏大量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檔案記錄過一次乾隆的盛怒:“李質穎辦進年貢內洋水法自行人物四面樂鐘一對,樣款形式俱不好。兼之齒輪又兼四等,著傳與粵海關監督,嗣後辦進洋鐘或大或小俱要好樣款,似此等粗糙洋鐘不必呈進。”

當然,乾隆也有滿意的時候,“此次所進金洋景表亭一座,甚好,嗣後似此樣好的多覓幾件。再有大而好者亦覓幾件,不必惜價。”乾隆帝還曾讓人告訴唐英:“嗣後務必著採買些西洋上好大鐘、大表,買些恭進,不可存心少費錢糧。”

廣州十三行行商在納稅之外,還要承受大量的敲詐勒索,其中最沉重的就是給乾隆買各種珍稀物品(最貴的就是鐘錶)。開始乾隆還有撥款,後來撥款逐年降低,加上官員“需一索十”,十三行只好走上自主研發製造鐘錶之路。方豪說:“造鐘業以廣州最早。惟發條皆來自外洋爾。”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三行商人用“廣鐘”進貢的秘密被乾隆識破。乾隆明示兩廣總督碩色,他本人對此事忍了很久不想再忍:“從前進過鐘錶、洋漆器皿,並非洋做!如進鐘錶、金銀絲緞、氈毯等件,務是在洋做者方可!”(《潘同文(孚)行》)

“在洋做者”一語道破玄機:十三行商人用外國工匠在廣州造的鐘錶在乾隆看來不算洋鐘。北京“做鐘處”有外國工匠,乾隆自有創意。廣州不過是個通商口岸,做好進口就行了。乾隆悉心交代廣州官員與粵海關監督,其他西洋商品都不要了,“惟辦鐘錶及西洋金珠奇異陳設,並金線緞、銀線緞或新樣器物皆可。不必惜費,亦不令養心殿照例核減,可放心辦理。於端午前進到,勿誤!欽此!”

但廣鐘生產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了。《嘯亭續錄》記載,“近日泰西氏所造自鳴鐘表,製造奇邪,來自粵東,士大夫爭購,家置一座,以為玩具。”《清代貢物制度研究》則認為,在乾隆年間,尤其是乾隆中後期,廣州自鳴鐘製造達到了高峰。廣鐘的琺瑯是舉世聞名的,廣鐘裝飾風格往往洋味重,又融入了中國傳統工藝特點和藝術風格,具有中國南方獨特風格並兼有擺設和娛樂功能。

清乾隆 銅鍍金跑鴨轉人亭式鐘,也叫“鎏金轉鴨鐘”(以下圖片均由魏廣文先生提供)

清乾隆 禦制銅鎏金琺瑯嵌寶石、白料石西洋式座鐘

清乾隆 禦制銅鎏金轉花轉水法大吉葫蘆鐘

清乾隆 鎏金銅鑲嵌琺瑯料石轉花花盆頂水法音樂鐘

《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的主要人物、故宮鐘錶修復專家王津寫過一篇論文《廣州製造“LONDON”(倫敦)鐘錶的考證》。其中提到廣鐘分兩種:民間產品品質一般,但打上“LONDON”很好賣;貢品品質上乘,並非乾隆一眼就能看出的。

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嘉慶面對白蓮教亂造成的財政困難,就鐘錶說過一段話:“朕從來不貴珍奇,不愛玩好,乃天性所稟,非矯情虛飾。至於鐘錶,不過考察時辰之用,小民無此物者甚多,又何曾廢其曉起晚息之恒業乎?尚有自鳴鳥等物,更如糞土矣。”

從此之後,廣州自鳴鐘貿易與生產轉向衰敗,宮廷鐘錶採辦也日益減少。廣州十三行大多數行商在朝廷的敲詐勒索中倒閉,僅有的潘家、伍家等行商早就無心經營。鴉片戰爭後五口通商,十三行歇業,進貢的廣鐘也在歷史中銷聲匿跡,為民間生產的廣鐘則一直艱難維持。

此文轉載自《澎湃新聞》,責任編輯:鐘源

原文題為《鐘錶鑒定大師乾隆:最愛機械人偶鐘,與和珅共用愛好》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帳號

時計堂

鐘錶遊學

鐘錶私塾

鐘錶資訊

鐘錶史料

鐘錶藏書

我們只做與鐘錶文化有關的事情

他漂亮、健壯,熱愛生活。他聰明機靈,談吐動人。對和珅的最好形容就是他既是寵臣,又當寵妃。”

當然,其中也有客觀看法:“乾隆從愛好自動裝置變成了自動裝置大師。……在乾隆統治期間,大批座鐘、表和自鳴鐘從廣州進入中國。”

前文提到的汪達洪、德天賜與巴茂止都是“做鐘處”的外籍工匠,這些外籍工匠與乾隆的關係極為緊密,據《中西交通史》,外國工匠西澄元需經常進宮,“天天見萬歲,萬歲很喜歡他,很誇他巧,常望他說話。”後來,乾隆命汪達洪隨身相伴,他可能時刻都有轉瞬即逝的靈感要與外國工匠交流。

做鐘處的前身是自鳴鐘處,自鳴鐘處位於紫禁城乾清宮東廡之端凝殿南。據《國朝宮史續編》:“端凝殿南三楹,為舊設自鳴鐘處。聖祖仁皇帝御筆匾曰‘敬天’……其地向貯藏香及西洋鐘錶,沿稱為自鳴鐘。”這裡原先是康熙用來存放鐘錶的,修理鐘錶也在此進行。雍正時期,做鐘處與槍炮處等部門劃歸內務府造辦處。

到了乾隆朝,做鐘處迎來鼎盛,中外工匠達到一百多名。乾隆元年就“做過自鳴鐘百拾件”,乾隆二年“所造自鳴鐘甚多”,以至於感覺“作房窄小”。乾隆二十七年,造辦處從廣州購得進口的廣鋼二千九十四斤,打造大小發條134根,供製作以發條為動力、並有擒縱器的自鳴鐘之用。由此可見“造鐘處”的規模之大。

乾隆與廣鐘

為了與倫敦的審美同步,乾隆通過粵海關監督讓十三行進口鐘錶,要求是這些鐘錶的品質不能低。乾隆十六年,乾隆將四件他認為是三等的小洋鐘錶轉交造辦處查問,得知是粵海關監督唐英所進,他寬宏大量地只讓唐英賠補銀兩七十五兩一錢六分。

但這種寬宏大量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檔案記錄過一次乾隆的盛怒:“李質穎辦進年貢內洋水法自行人物四面樂鐘一對,樣款形式俱不好。兼之齒輪又兼四等,著傳與粵海關監督,嗣後辦進洋鐘或大或小俱要好樣款,似此等粗糙洋鐘不必呈進。”

當然,乾隆也有滿意的時候,“此次所進金洋景表亭一座,甚好,嗣後似此樣好的多覓幾件。再有大而好者亦覓幾件,不必惜價。”乾隆帝還曾讓人告訴唐英:“嗣後務必著採買些西洋上好大鐘、大表,買些恭進,不可存心少費錢糧。”

廣州十三行行商在納稅之外,還要承受大量的敲詐勒索,其中最沉重的就是給乾隆買各種珍稀物品(最貴的就是鐘錶)。開始乾隆還有撥款,後來撥款逐年降低,加上官員“需一索十”,十三行只好走上自主研發製造鐘錶之路。方豪說:“造鐘業以廣州最早。惟發條皆來自外洋爾。”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三行商人用“廣鐘”進貢的秘密被乾隆識破。乾隆明示兩廣總督碩色,他本人對此事忍了很久不想再忍:“從前進過鐘錶、洋漆器皿,並非洋做!如進鐘錶、金銀絲緞、氈毯等件,務是在洋做者方可!”(《潘同文(孚)行》)

“在洋做者”一語道破玄機:十三行商人用外國工匠在廣州造的鐘錶在乾隆看來不算洋鐘。北京“做鐘處”有外國工匠,乾隆自有創意。廣州不過是個通商口岸,做好進口就行了。乾隆悉心交代廣州官員與粵海關監督,其他西洋商品都不要了,“惟辦鐘錶及西洋金珠奇異陳設,並金線緞、銀線緞或新樣器物皆可。不必惜費,亦不令養心殿照例核減,可放心辦理。於端午前進到,勿誤!欽此!”

但廣鐘生產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了。《嘯亭續錄》記載,“近日泰西氏所造自鳴鐘表,製造奇邪,來自粵東,士大夫爭購,家置一座,以為玩具。”《清代貢物制度研究》則認為,在乾隆年間,尤其是乾隆中後期,廣州自鳴鐘製造達到了高峰。廣鐘的琺瑯是舉世聞名的,廣鐘裝飾風格往往洋味重,又融入了中國傳統工藝特點和藝術風格,具有中國南方獨特風格並兼有擺設和娛樂功能。

清乾隆 銅鍍金跑鴨轉人亭式鐘,也叫“鎏金轉鴨鐘”(以下圖片均由魏廣文先生提供)

清乾隆 禦制銅鎏金琺瑯嵌寶石、白料石西洋式座鐘

清乾隆 禦制銅鎏金轉花轉水法大吉葫蘆鐘

清乾隆 鎏金銅鑲嵌琺瑯料石轉花花盆頂水法音樂鐘

《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的主要人物、故宮鐘錶修復專家王津寫過一篇論文《廣州製造“LONDON”(倫敦)鐘錶的考證》。其中提到廣鐘分兩種:民間產品品質一般,但打上“LONDON”很好賣;貢品品質上乘,並非乾隆一眼就能看出的。

嘉慶四年(1799年),乾隆去世,嘉慶面對白蓮教亂造成的財政困難,就鐘錶說過一段話:“朕從來不貴珍奇,不愛玩好,乃天性所稟,非矯情虛飾。至於鐘錶,不過考察時辰之用,小民無此物者甚多,又何曾廢其曉起晚息之恒業乎?尚有自鳴鳥等物,更如糞土矣。”

從此之後,廣州自鳴鐘貿易與生產轉向衰敗,宮廷鐘錶採辦也日益減少。廣州十三行大多數行商在朝廷的敲詐勒索中倒閉,僅有的潘家、伍家等行商早就無心經營。鴉片戰爭後五口通商,十三行歇業,進貢的廣鐘也在歷史中銷聲匿跡,為民間生產的廣鐘則一直艱難維持。

此文轉載自《澎湃新聞》,責任編輯:鐘源

原文題為《鐘錶鑒定大師乾隆:最愛機械人偶鐘,與和珅共用愛好》

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帳號

時計堂

鐘錶遊學

鐘錶私塾

鐘錶資訊

鐘錶史料

鐘錶藏書

我們只做與鐘錶文化有關的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