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日本,什麼樣的房子最抗震?

提到日本的房子, 大家優先考慮的就是抗震效果。 地震本身不會對人生命產生威脅, 真正在地震中傷到人的一般是地震當時所處的房子。 資料顯示, 大部分地震中喪失生命的原因都是地震時候房子裡跌落的物體或者房子本身跌落的東西。 所以既然日本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上, 那麼房子的建造的時候抗震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 那麼, 什麼樣的房子抗震效果最好呢?

木質構造的建築

在日本, 99%的房子都是木質構造。 其中有一些經過歷史檢驗, 抗震效果比較好的, 比如中古時代的一戶建,

或者古代的寺廟。 原因是發生地震的時候, 木質材質比較有彈力, 可以像柳條一樣有一些彎曲度, 從而減少壓力。 當然, 也不是說絕對抗震, 歷史上非常大的地震比如說關東大地震, 或者阪神淡路地震中也不乏倒塌的木質構造的房子。 但是總體來講, 木質構造的建築抗震性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的。

日本的木質房屋隨處可見, 抗震性能相對來說是比較好的

日本的獨立式木屋建造方法都比較類似。 自江戶時代以來, 許多房屋的建造都以提高建築效率為重點。 這些房屋的抗震能力主要是因為它們具有基於結構工程設計的抗震牆。 這些房屋的抗震性通過滿足其「牆數量」的要求來確保, 「牆數量」是根據牆的規格和長度來計算的。 其實每次大地震發生後, 所需的牆體數量都需要重新計算並增加。 因此, 有些老式木屋的抗震性較低, 不僅是因為它們已經老化, 很大程度是因為它們是根據較舊的壁厚標準建造的, 需要不斷改進。

鋼筋混凝土結構或者鋼結構的建築

與木屋不同, 大街上我們看到的辦公樓, 商業建築和公寓都是鋼筋混凝土或鋼結構建築。 這些建築從一開始就設計的時候, 就根據結構工程原理, 要求必須有較高的抗震性。 對於這些建築物, 通過大地震的經驗並根據新的研究結果, 提高了所需的抗震性能。 尤其是, 由於1981年對建築標準的修訂, 採用了新的抗震設計, 並且基於此概念開發的設計方法現已被廣泛採用。

鋼筋混凝土或鋼筋鐵骨結構的建築抗震性能更加優越

基於地震工程設計的建築物具有抗震性, 可分為(a)具有抗震系統的結構, (b)具有阻尼系統的結構和(c)地震隔離結構。 抗震系統具有許多可以提供抗震能力的要素。 對於這些結構, 現在也仔細考慮增加其變形能力, 以避免致命的破壞。 具有阻尼系統的結構設計為通過大量變形吸收地震能量, 並通過使用具有高能量吸收特性的粘彈性材料來確保有效吸收。 質量阻尼器還用於某些結構中, 並且由於阻尼器的擺幅與結構本身的擺動節奏不同, 因此可以抑制結構的變形。

在地震隔離結構中, 將隔離層[插·入]地面和結構之間, 以減少地面運動對結構的影響。

其他結構的建築

除了我們剛剛提到的傳統的木構造或者混凝土構造的房子, 日本的設計師們還在不斷發掘別的可能。 比如說橡膠構造的房子, 或者泡沫塑料的房子, 事實證明抗震效果也是出人意料的好。

泡沫塑料作為抗震緩衝材料被廣泛應用在日本的房屋建築上

在日本,建築物的抗震標準已經提高為:

1. 經得住六七級地震搖晃而不倒塌;

2. 商務樓,要經得住8級地震;

3. 使用期限要超過100年。

目前日本已經開發出一系列技術來建造高度抗震的建築物,不斷提高建築物的抗震效果。比如說,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基本都超過建築物的標準設定,以及確保建築物內的固定裝置和配件免受地震破壞,或確保建築物整體不受損害。

泡沫塑料作為抗震緩衝材料被廣泛應用在日本的房屋建築上

在日本,建築物的抗震標準已經提高為:

1. 經得住六七級地震搖晃而不倒塌;

2. 商務樓,要經得住8級地震;

3. 使用期限要超過100年。

目前日本已經開發出一系列技術來建造高度抗震的建築物,不斷提高建築物的抗震效果。比如說,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基本都超過建築物的標準設定,以及確保建築物內的固定裝置和配件免受地震破壞,或確保建築物整體不受損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