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天才是生出來的,學霸是逼出來的,學渣是慣出來的

基因只能決定天賦, 環境造就孩子的一生。

你給孩子提供什麼樣的成長環境, 為孩子做出什麼樣的努力, 關系著孩子成為天才、學霸,

還是最終淪為學渣。


最近, 清華大學2023年丘成桐數學科學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結果出爐, 很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天才少年登上熱搜。

據了解, 丘成桐數學班的考試難度相當于大學(數學專業)一年級水平, 全球每年招生不超過一百人, 并且入學后師從世界頂級五大數學獎擁有者——丘成桐。

這就相當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而這些孩子的雙腳已經站在了數學領域的最頂端。

然而被錄取的這些學生不過是剛剛邁入初高中的青少年, 最小的僅僅只有14歲而已。

看到這里, 我像很多網友一樣, 不由地發出驚嘆。

但在驚嘆之余, 也不由地在想這些別人家的孩子到底是如何養成的, 難道真的就是天賦使然嗎?

看到丘成桐教授的一篇文章, 我想可以很好地回答這個問題, 他說:

一個學者的成長就像魚在水中游泳, 鳥在空中飛翔, 樹在林中長大一樣, 受到周邊環境的影響。

一個學生首先受到的教育是家庭教育, 有人自認為天賦很高, 但未必能夠成才。 任何時候良好的家教, 都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

如果說, 人的一生三分天注定, 七分靠打拼。

那麼這三分靠的就是天賦, 七分則是一個家庭的辛苦付出。

孩子將來是學霸還是學渣, 天才還是庸才, 決定權就在父母的手里。

天才是「生」出來的:

出生于什麼樣的家庭

決定孩子是天才還是庸才

兒童早期教育經典著作《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講到:

「對于孩子來說, 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 孩子成為天才還是庸才, 不是由天賦和遺傳決定的, 而是由出生后的早期教育決定的。 」

基因和遺傳賦予了一個人特殊的稟賦, 但沒有教育和環境的幫助, 這些超乎常人的稟賦也無處開發、無處釋放。

而且如果我們不能遵循他們的本性, 用環境、興趣等手段選擇性地去進行科學干預, 孩子的天賦還會被扼殺。

13歲上大學的「神童」魏永康;4歲認千字的河南「神童」張易文, 他們天賦異稟, 聰明過人, 卻因父母不當的教育, 早早喪失了學習的能力和興趣, 最終落入凡塵。

天才是天賦和才華的互相成就, 出生于什麼樣的家庭, 三分的天賦不可掌控,

七分的才華卻可操縱。

那麼什麼樣的教育環境適宜天才生長呢?

美國兒童教育權威專家曾歸納出六種有利于培養天才兒童的家庭環境:

第一, 他們在家中能受到父母更多的激勵;

第二, 生長在活潑有趣、充滿刺激的環境中;

第三, 有人帶他們出去觀光旅游, 豐富他們的見識;

第四, 受到父母的精心培養, 父母也把大量的時間用在激勵和教育孩子上;

第五, 父母自身工作勤奮、以身作則, 責任心很強;

第六, 他們有權威, 但并不專制, 給孩子較多的自由, 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

回望今年被「清華丘班」錄取的天才少年們, 他們的家庭無一例外地都擁有著這些共同的底色。

來自成都七中的鮮思成和王雅璇, 他們一個酷愛吉他,一個愛好鋼琴,甚至經常做與學習無關的小事,但父母從未加以限制;

16歲的高中生董皓旸,家里的客廳就是一個大書房,爸爸常年待在讀書會里,是家長讀書會的核心成員;

重慶的初三學生何懷沙,他對數學的熱愛也并非與生俱來,沒有父母專注的陪伴、充分的尊重,他也不會有自由的空間來產生天馬行空的想象;

......

記得紀錄片《天才是怎樣煉成的?》里有一句話:

我們天生都具有在不同領域出類拔萃的素質,但是我們大腦的適應性,

也就是教育環境,決定我們是否能夠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無論是誰都有靈光閃現的那一刻,每個孩子也都有成為天才的機會。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發現和挖掘孩子閃光的地方,喚醒他內心的種子,給予他尋找夢想的力量和勇氣。

在年幼時,培養他良好的習慣;在成長中,給予他自由探索的空間;在生活中,做他最堅實的榜樣。

就像大地之于森林,當一顆種子落在了泥土中,父母精心的呵護和智慧的養育就是最肥沃的土壤,不斷給它滋養,最終讓它長成參天大樹,變成可造之材。

學霸是「逼」出來的:

沒有天生的學霸

只有不斷鞭策的父母

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好成績大都是需要「逼」出來的,只不過這種「逼」,不是逼迫,而是在孩子意志不堅定的時候拉他一把。

《最強大腦》里的楊易,曾以理科狀元的桂冠,考入清華大學,在學霸云集的節目中又以幾乎零失誤的成功率幫助團隊奪冠,獲封「腦王」稱號。

但在他求學的生涯中,卻不止一次的打過退堂鼓:

「媽媽,我不想學了」;

「媽媽,我不想寫作業了」;

「媽媽,我想出去玩足球」;

......

而當他意志薄弱、想要放棄時,媽媽說了這樣一段話:

「一道題不會做、不想做了,很正常,可是很多事情就是要多花時間學一下才能學會的。

如果你不學,考試或者比賽的時候遇到這道題目,你就只能想,我當時本來可以學會的,我本來可以考100分的,你想這樣嗎?」

在媽媽的鞭策和鼓勵下,楊易端正了態度,重拾了信心,更加發奮地學習,最后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常人眼中的「學霸」。

無獨有偶。

去年「原地封神」的楊倩,「清華學霸」、「奧運冠軍」,隨便一個頭銜都讓無數人景仰。

然而光芒萬丈的背后,依舊離不開爸爸狠心且薄情的鞭策。

12歲那年,楊倩被送進了高手如云的青奧隊,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也產生過無數次放棄的念頭。

但楊爸爸總是態度堅定地說:「不行,你不能放棄。你想想你當初有多熱愛射擊。再堅持一下吧!」

后來她考入清華大學,每天訓練忙得沒法休息,想要放棄學業。

可這次又被爸爸逼回去了:「讀書,任何時候都不會錯。」

就這樣,楊倩一路想著放棄,卻一路被爸爸逼著咬牙堅持了下來。

這才有了如今的清華學霸、奧運冠軍。

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并不是他比別人聰明,而是他花了更多的時間用來學習,用來訓練。

就像《清華學霸教子經》里寫的那樣:

孩子小時候缺乏自制力,對學習等艱苦的事情,不主動是常態,主動是非常態。

縱觀那些在各個領域里出類拔萃的人,他們的成長之路靠的不僅僅是自律和努力,更多的還是父母的狠心和鞭策。

「逼」孩子學習,「逼」他們努力,聽上去有些殘忍,但當孩子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豐厚的回報時,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推動著他們前行。

當這種成就感轉化為對學習的熱情,讓他們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之時,孩子又怎會不優秀呢?

學渣是「慣」出來的:

偷懶放任的父母

養不出卓越出色的孩子

看過一位父親分享的育兒故事,很有啟發。

他的兒子小時候天賦平平,小學成績還能勉強過得去,但到了國中,由于貪玩、厭學,成績便直線下降。

夫妻倆著急得不行,可兒子好像并不在意,時常不耐煩地對他們說:「別人多少分,關我什麼事?」

收到學校打來的投訴電話,那也是常有的事,但面對這樣的皮小子,他們沒有慣著,也沒選擇放任,仍然寄予厚望。

為此,也做了不少的努力:

初二開始,全家搬到學校旁邊,專心陪讀;

媽媽撿起26年前的書本,硬是把自己從一個文科生逼成理科學霸,帶著孩子一起學習;

為了更好地輔導孩子,還買了上百套資料,親自練習,總結規律;

......

最后在夫妻倆不懈地努力下,硬是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帶兒子闖關升級,從學渣逆襲成了學霸,考上了武漢大學。

雖然沒有如愿最初的清北,但也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網上流傳著一句話:

允許孩子自由地成長學習,給孩子所謂的快樂教育,恰恰成了孩子被別人遠遠甩開的罪魁禍首。

小學、國中階段,遠遠達不到需要拼智商的程度,就算到了高年級,如果習慣不好,即便智商高,也走不到最后。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成績差,卻很少想過:正是自己的寬容,助長了孩子的懶惰,縱容了他的不求上進。

沒有無緣無故的差孩子,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學生。

很多時候,學霸和學渣之間,隔著的往往就是一對不吝付出、嚴格管教的父母。

今天你縱容孩子不聽課,明天你放任孩子不寫作業,后天你再讓孩子多玩兩天,孩子怎麼可能優秀!

各位父母,請別打著「愛和自由」的幌子,慣著孩子。

在教育上偷「懶」,結果只能是自欺欺人。

在《一萬小時天才理論》這本書中,有一個核心概念:

成為天才需要三大要素,分別是精深、激情和伯樂,如何融合這三大要素是掌握一項技能的關鍵。

一個天才,首先需要的是激情和興趣的支撐;其次是反復不斷的練習;最重要的是需要「伯樂」的托舉和指引。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成為天才路上遇到的第一個「伯樂」。

如果你狠心「逼」孩子一把,讓他們多花一點時間放在學業上,成為一個學霸其實并不難;

而如果你又能在此基礎上,挖掘出孩子的興趣,順其自然,順勢而為,孩子也能如有神助,晉升為天才;

最可怕的是,你不管不顧,一味放縱,將本該可以成為「天才」的孩子養成了只會偷懶的「廢柴」。

這才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愿所有父母都能打破內在的束縛,通過后天的培育,讓孩子走上天才、學霸之路。

他們一個酷愛吉他,一個愛好鋼琴,甚至經常做與學習無關的小事,但父母從未加以限制;

16歲的高中生董皓旸,家里的客廳就是一個大書房,爸爸常年待在讀書會里,是家長讀書會的核心成員;

重慶的初三學生何懷沙,他對數學的熱愛也并非與生俱來,沒有父母專注的陪伴、充分的尊重,他也不會有自由的空間來產生天馬行空的想象;

......

記得紀錄片《天才是怎樣煉成的?》里有一句話:

我們天生都具有在不同領域出類拔萃的素質,但是我們大腦的適應性,

也就是教育環境,決定我們是否能夠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無論是誰都有靈光閃現的那一刻,每個孩子也都有成為天才的機會。

而父母要做的,就是發現和挖掘孩子閃光的地方,喚醒他內心的種子,給予他尋找夢想的力量和勇氣。

在年幼時,培養他良好的習慣;在成長中,給予他自由探索的空間;在生活中,做他最堅實的榜樣。

就像大地之于森林,當一顆種子落在了泥土中,父母精心的呵護和智慧的養育就是最肥沃的土壤,不斷給它滋養,最終讓它長成參天大樹,變成可造之材。

學霸是「逼」出來的:

沒有天生的學霸

只有不斷鞭策的父母

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好成績大都是需要「逼」出來的,只不過這種「逼」,不是逼迫,而是在孩子意志不堅定的時候拉他一把。

《最強大腦》里的楊易,曾以理科狀元的桂冠,考入清華大學,在學霸云集的節目中又以幾乎零失誤的成功率幫助團隊奪冠,獲封「腦王」稱號。

但在他求學的生涯中,卻不止一次的打過退堂鼓:

「媽媽,我不想學了」;

「媽媽,我不想寫作業了」;

「媽媽,我想出去玩足球」;

......

而當他意志薄弱、想要放棄時,媽媽說了這樣一段話:

「一道題不會做、不想做了,很正常,可是很多事情就是要多花時間學一下才能學會的。

如果你不學,考試或者比賽的時候遇到這道題目,你就只能想,我當時本來可以學會的,我本來可以考100分的,你想這樣嗎?」

在媽媽的鞭策和鼓勵下,楊易端正了態度,重拾了信心,更加發奮地學習,最后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常人眼中的「學霸」。

無獨有偶。

去年「原地封神」的楊倩,「清華學霸」、「奧運冠軍」,隨便一個頭銜都讓無數人景仰。

然而光芒萬丈的背后,依舊離不開爸爸狠心且薄情的鞭策。

12歲那年,楊倩被送進了高手如云的青奧隊,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也產生過無數次放棄的念頭。

但楊爸爸總是態度堅定地說:「不行,你不能放棄。你想想你當初有多熱愛射擊。再堅持一下吧!」

后來她考入清華大學,每天訓練忙得沒法休息,想要放棄學業。

可這次又被爸爸逼回去了:「讀書,任何時候都不會錯。」

就這樣,楊倩一路想著放棄,卻一路被爸爸逼著咬牙堅持了下來。

這才有了如今的清華學霸、奧運冠軍。

學霸之所以成為學霸,并不是他比別人聰明,而是他花了更多的時間用來學習,用來訓練。

就像《清華學霸教子經》里寫的那樣:

孩子小時候缺乏自制力,對學習等艱苦的事情,不主動是常態,主動是非常態。

縱觀那些在各個領域里出類拔萃的人,他們的成長之路靠的不僅僅是自律和努力,更多的還是父母的狠心和鞭策。

「逼」孩子學習,「逼」他們努力,聽上去有些殘忍,但當孩子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豐厚的回報時,就會有一種成就感推動著他們前行。

當這種成就感轉化為對學習的熱情,讓他們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之時,孩子又怎會不優秀呢?

學渣是「慣」出來的:

偷懶放任的父母

養不出卓越出色的孩子

看過一位父親分享的育兒故事,很有啟發。

他的兒子小時候天賦平平,小學成績還能勉強過得去,但到了國中,由于貪玩、厭學,成績便直線下降。

夫妻倆著急得不行,可兒子好像并不在意,時常不耐煩地對他們說:「別人多少分,關我什麼事?」

收到學校打來的投訴電話,那也是常有的事,但面對這樣的皮小子,他們沒有慣著,也沒選擇放任,仍然寄予厚望。

為此,也做了不少的努力:

初二開始,全家搬到學校旁邊,專心陪讀;

媽媽撿起26年前的書本,硬是把自己從一個文科生逼成理科學霸,帶著孩子一起學習;

為了更好地輔導孩子,還買了上百套資料,親自練習,總結規律;

......

最后在夫妻倆不懈地努力下,硬是靠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帶兒子闖關升級,從學渣逆襲成了學霸,考上了武漢大學。

雖然沒有如愿最初的清北,但也超出了很多人的預期。

網上流傳著一句話:

允許孩子自由地成長學習,給孩子所謂的快樂教育,恰恰成了孩子被別人遠遠甩開的罪魁禍首。

小學、國中階段,遠遠達不到需要拼智商的程度,就算到了高年級,如果習慣不好,即便智商高,也走不到最后。

很多父母抱怨孩子不聽話、成績差,卻很少想過:正是自己的寬容,助長了孩子的懶惰,縱容了他的不求上進。

沒有無緣無故的差孩子,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好學生。

很多時候,學霸和學渣之間,隔著的往往就是一對不吝付出、嚴格管教的父母。

今天你縱容孩子不聽課,明天你放任孩子不寫作業,后天你再讓孩子多玩兩天,孩子怎麼可能優秀!

各位父母,請別打著「愛和自由」的幌子,慣著孩子。

在教育上偷「懶」,結果只能是自欺欺人。

在《一萬小時天才理論》這本書中,有一個核心概念:

成為天才需要三大要素,分別是精深、激情和伯樂,如何融合這三大要素是掌握一項技能的關鍵。

一個天才,首先需要的是激情和興趣的支撐;其次是反復不斷的練習;最重要的是需要「伯樂」的托舉和指引。

對于孩子來說,父母就是他們成為天才路上遇到的第一個「伯樂」。

如果你狠心「逼」孩子一把,讓他們多花一點時間放在學業上,成為一個學霸其實并不難;

而如果你又能在此基礎上,挖掘出孩子的興趣,順其自然,順勢而為,孩子也能如有神助,晉升為天才;

最可怕的是,你不管不顧,一味放縱,將本該可以成為「天才」的孩子養成了只會偷懶的「廢柴」。

這才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愿所有父母都能打破內在的束縛,通過后天的培育,讓孩子走上天才、學霸之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