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很多時候,孩子的壓力其實來自于「同伴」

有這樣一句話:「離你最近的10個人, 決定了你生活的幸福感。 」

除了親人外, 朋友在這10個人中也佔據了很大一部分席位。

每個人都是需要朋友的, 孩子也一樣, 孩童時期的友誼非常珍貴, 同伴關係是孩子最重視的關係之一, 它直接影響了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幸福感。

然而在同伴交往中, 孩子也很容易受到傷害, 這種傷害一部分來自于同伴壓力。

什麼是同伴壓力?

簡單來說, 就是指因害怕被同伴排擠, 為了得到同伴的接納, 放棄自我感受, 做出順應別人的選擇。

同伴壓力有積極作用。 比如在孩子朋友圈中, 成員們積極投身于學習活動, 其他孩子學習的時間和熱情也會大大提升。

有個大三的學生說:「我們舍友為考研太拼了, 每天都泡在圖書館學習, 有時候我想出去玩玩, 想到他們還在學習, 就沒興趣了, 也開始挑燈夜讀。 」

同伴壓力會促使一個孩子朝好的方向發展。

與此同時, 同伴壓力也會帶來很多的消極作用, 如果父母和孩子應對不當, 很容易讓孩子陷入痛苦和焦慮。

1

有位班主任曾經跟我講過這樣一件小事:有天在操場的角落裡, 她碰見一群學生在抽煙, 令她震驚的是, 這裡面還有一個她們班成績特別好、平時表現很乖巧的學生。

晚自習的時候, 她把學生叫到辦公室談心:

「好好地為什麼要學抽煙?」

學生支支吾吾地說:「因為我所有的朋友都抽煙。 」

她很快意識到, 在這個學生的社交圈子裡, 不抽煙的後果, 可能會失去朋友。

為了得到友誼, 許多孩子會改變自己原來的性格和做事原則:「大家都在做的事, 我跟著做就對了, 這樣就不會離群。 」

他們比大人想象中更害怕孤獨,

更在意同齡人對自己的看法。

想起曾經看過的一份調查:

在誘使青少年[吸·毒]的原因中, 同伴壓力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不少青少年都是受朋友誘導:

「你玩還是不玩?」

「你是不是沒膽?」

為了合群, 為了得到朋友們的認同, 他們往往都會做出肯定的回答。 同伴壓力及好奇心,

把他們推進了深淵。

為了融入同齡人的圈子做出一些身不由己的決定, 哪怕這件事是錯的、是自己不願意做的, 這就是同伴壓力帶來的消極作用。

2

同伴壓力, 幾乎伴隨著孩子的一生。

4、5歲的孩子會因為沒有幼稚園其他小女孩所擁有的公主連衣裙感到羨慕和沮喪;7、8歲的孩子為了跟同學們有共同語言, 學著玩自己本不感興趣的遊戲;10多歲的高中生, 會因為沒有一雙名牌鞋, 而和父母大吵一番……

作為大人, 我們常常把這些現象統一當成孩子虛榮、有攀比心理, 其實在這背後是社交圈子帶給了孩子壓力, 他們也很無奈。

在同伴壓力的負面影響下, 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開始變低, 這種無形的壓迫感讓他們做出改變。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這種壓力對他的影響越來越大。

正如《兒童心理學》魯道夫曾說:「我們已知的是, 同伴友誼對孩子的影響力確實很大, 到一定年齡後, 甚至將漸漸超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 」

3

那麼, 面對這種壓力,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1、幫助孩子從小發現自己的價值

繪本大師大衛·香農寫過一個繪本故事叫做《糟糕, 身上長條紋了!》, 故事中小女孩喜歡吃青豆, 可是怕被不吃青豆的人嘲笑, 從不敢承認自己喜歡吃青豆、也不敢吃。

第二天早晨醒來, 她的皮膚上長滿了條紋, 並且花紋會隨著別人的要求變化而變化, 小女孩不會拒絕任何一個人的要求, 把自己變得面目全非, 異常痛苦。

故事的最後, 小女孩承認了自己喜歡吃青豆, 當她不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她才恢復了正常。

這個故事表明:太過在意別人的評價和認同,常常會讓內心充滿壓力,把自己弄得不知所措,寸步難行。

面臨同伴壓力時,堅持自我就是成長 。

作為父母,我們有必要告訴孩子要認可自我,不是別人覺得你不好,你就不好,別人說什麼都不如自我認識重要。

這種自我價值感,往往來源于父母的愛、關注以及無條件的接納,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足夠關注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給予孩子積極的情感回饋。

當孩子有了來自家庭的愛與支持,他們在社交生活中也會更加的自信。

2、教會孩子拒絕無理的要求

有位媽媽分享了兒子在學校裡的一件小事:

去年冬天裡的某天,天空飄起了大雪,校長在廣播中提醒小朋友們,下課期間不要出去玩雪,以防危險。

下課後,調皮的同桌慫恿兒子出去玩,兒子不肯,同桌不高興地說:「膽小鬼,我去找xx一起去!」

兒子急了,馬上跟在後面說:「誰說我膽小了,我也要去!」

結果兩個小孩一前一後跑出去玩,被路過的校長逮個正著。

當好朋友要求自己做不合理的事情時,為了友情,有的孩子也要「冒險」去做。

明明不願意,還是「被迫」跟隨別人,這是因為孩子沒有學會拒絕,學會對別人說「不」。

村上春樹曾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

不懂拒絕的孩子,最後吃虧的都是自己。

教孩子拒絕,是教他們分辨自己的感受,勇敢地拒絕無理和錯誤的要求,和不良行為劃清界限。

一個懂得拒絕的孩子,才能收穫長久、穩定和健康的友誼。

3、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擇友觀

早在孩子青春期開始前,家長就有必要和孩子聊聊交友之道這件事。

我們可以借助繪本、動漫,與孩子溝通,告訴孩子什麼樣的朋友值得交往、什麼樣的集體行為不值得效仿……讓孩子明白:真正的朋友不會強迫你做任何不願意做的事情。

有人說:「朋友是生活中的陽光」,一段健康的友誼,帶給自己的應該是正能量、幸福、快樂、鼓勵……

交友是孩子的自由,但還是要告訴孩子:朋友,一定要擇善而交。

當她不再在乎別人異樣的眼光,她才恢復了正常。

這個故事表明:太過在意別人的評價和認同,常常會讓內心充滿壓力,把自己弄得不知所措,寸步難行。

面臨同伴壓力時,堅持自我就是成長 。

作為父母,我們有必要告訴孩子要認可自我,不是別人覺得你不好,你就不好,別人說什麼都不如自我認識重要。

這種自我價值感,往往來源于父母的愛、關注以及無條件的接納,所以日常生活中,父母要足夠關注孩子的情緒、接納孩子,給予孩子積極的情感回饋。

當孩子有了來自家庭的愛與支持,他們在社交生活中也會更加的自信。

2、教會孩子拒絕無理的要求

有位媽媽分享了兒子在學校裡的一件小事:

去年冬天裡的某天,天空飄起了大雪,校長在廣播中提醒小朋友們,下課期間不要出去玩雪,以防危險。

下課後,調皮的同桌慫恿兒子出去玩,兒子不肯,同桌不高興地說:「膽小鬼,我去找xx一起去!」

兒子急了,馬上跟在後面說:「誰說我膽小了,我也要去!」

結果兩個小孩一前一後跑出去玩,被路過的校長逮個正著。

當好朋友要求自己做不合理的事情時,為了友情,有的孩子也要「冒險」去做。

明明不願意,還是「被迫」跟隨別人,這是因為孩子沒有學會拒絕,學會對別人說「不」。

村上春樹曾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麼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

不懂拒絕的孩子,最後吃虧的都是自己。

教孩子拒絕,是教他們分辨自己的感受,勇敢地拒絕無理和錯誤的要求,和不良行為劃清界限。

一個懂得拒絕的孩子,才能收穫長久、穩定和健康的友誼。

3、幫孩子樹立正確的擇友觀

早在孩子青春期開始前,家長就有必要和孩子聊聊交友之道這件事。

我們可以借助繪本、動漫,與孩子溝通,告訴孩子什麼樣的朋友值得交往、什麼樣的集體行為不值得效仿……讓孩子明白:真正的朋友不會強迫你做任何不願意做的事情。

有人說:「朋友是生活中的陽光」,一段健康的友誼,帶給自己的應該是正能量、幸福、快樂、鼓勵……

交友是孩子的自由,但還是要告訴孩子:朋友,一定要擇善而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