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了個村屋裡的「豪宅」絕了!房間大空氣好,網直呼:城郊大房子才是真的香

那天我探訪她家時, 也享受了一個很「隨意」的下午茶, 畫風是這樣的。 ▼

看到這幾張有長桌、有美酒、擺盤精緻的家宴圖, 你們可能會以為, 這個家是在一個別墅裡吧。 哈哈當初我看到照片也是這麼想的, 但其實這是佛山的一棟村屋。

屋主叫小路, 幾年前她和先生退掉了市中心的出租屋,

對老家的村屋進行了改造。 如今他們過上了期望中的閒暇生活:週末在郊外放風箏野餐, 偶爾與好友共用浪漫的主題晚餐, 享受逃離城市喧囂的閒適……

聽上去好像很愜意, 但是, 為了週末兩天徹底的閒暇, 每個工作日她和老公都需要早起兩個小時, 單程通勤1.5小時到廣州上班。 享受了風平浪靜的閒暇, 也要付出一些代價, 和我一起走進小路的家感受下吧~

工業風的「豪宅」村屋

有天井, 「江景」大窗

這棟村屋是小路和家人一起住的, 一樓是公共區, 二、三樓是老公的妹妹和父母居住。 上到小倆口住的四五樓, 一開門是撲面而來的涼意, 從溫度上就已經跟樓下是兩個世界。 進門就是一個天井, 這裡一棵四米高的黑金剛, 一幅兩米多的畫, 給人的感覺好開闊!

配合旁邊的昆蟲標本櫃、椅子,茶幾,這裡就像是一個家裡的C位。

她家的牆面是水泥的粗糙質感,還用了很多工業風的長臂吊燈,小路說最開始的裝修靈感就是來自井柏然的家,他家既有工業風的硬朗,又有一些色彩的混搭和融合,她非常喜歡,家裡的牆面、燈也都有汲取一點靈感。

▼井柏然的家

中間一塊是以沙發為中心的起居區。

隨處都有綠植,有一種坐在樹下的自然風味。

往裡是餐廚區,她家的廚房做的開放式。

一桌有兩用,靠牆放了臺伸縮式的電腦,把電腦拉出來,是工作區;吃飯時推進去,就是寬敞的就餐區。

▼可可【愛☆愛】的標識牌,提醒自己狀態的切換

廚房旁邊的飄窗區做了一個休息區,我很喜歡這裡的留白,明明可以做收納或置物啥的 ,空出來反倒有了呼吸感。

臥室在二樓,因為是頂層,這裡要熱很多。原來這裡是一個房間,因為做天井被犧牲掉了,小路把過道做了個迷你更衣室和護膚品收納區。

一進到臥室,燥熱的氣息就感覺減弱好多。她的床品全都是西瓜綠、草綠各種清涼的色系。

▼她會按季節去更換家居風格

被子裡還探出來一個小腦袋,哈哈原來是怕生的貓主子。

靠牆搭了一個閱讀角。格子地毯,藤編椅,氛圍燈,看著就好舒服,很想坐下來喝杯茶看本書。

拉開簾子,才發現原來臥室是「江景房」,這裡對著河湧,望出去能俯瞰整個村子的風貌。

村屋的改造經

做天井,通透大窗,舊物改造換新貌

如果不是一路進村子,經過樓下,很難想象這是村屋。

小路家在的村落是一個典型的嶺南村子的樣貌,中間是河湧,兩邊是一棟棟的村屋,屋子的間距很近,廣東有個很貼近的稱呼——「握手樓」。

在一排排相似的獨棟裡,她家的小白樓夾在其中很是鶴立雞群,陽臺有茂盛的植物攀延出來。

當初因為先生老家的房子被判定為危房,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夫妻倆決定重建老屋,不管是外立面還是室內裝修全是按自己的想法來。

她的家沒有村屋的感覺,很重要的一點,是打通了四五樓做天井,格局敞亮很多。

窗子的改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剛畢業時,租過一個城中村的房子,廣州的房子樓間距很近,房東又很喜歡在窗外加防盜的欄桿,搞得家裡光線暗不說,望出去也是一排鐵欄桿,很煞風景。

她的家幾乎每個角落都有透光的玻璃大窗,讓原本靠得很近的「握手樓」採光也顯得很好。郊區又沒有什麼高樓遮擋,他們平時很喜歡坐窗邊,晴天落雨,日出日落,四時景致不同。

天井的位置安了很有氛圍感的百葉窗,到了下午,陽光從天井的大窗灑下來,在牆上形成了很美的光影,我們都看呆了,同去的攝影師鴿子在這裡起碼哢了一百張圖。

整個改造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如何在在盡可能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又能實現自己的想法。她家很多東西就是舊物或者壞了的東西重新利用,不僅環保和省錢,還成了有著獨特味道的裝飾品。

像屋頂,我本來以為是特意刷出來的效果,結果這就是保留的最原始的毛坯,算是對工業風的致敬,也不花錢哈哈。

家裡是無主燈設計,天花板上安裝的吊燈可以伸縮和360°旋轉。村裡很難找到手工好的師傅,很多到後來就變成了自己親手建造這個家,像這個燈的五線譜軌道就是他們安裝的,還好夫妻倆都是學設計的,有點功底。

這個相框被貓推倒摔碎過,他們覺得破損了反而有種殘缺美,原樣保留了下來。

電視櫃是專門定制了一棵樹做的,隨時間流逝一直在生成新的裂痕,他們很喜歡這種時光沉澱的感覺。

客廳的一大捧幹花,有一些是住出租屋時就有的,現在裡面的東西還在慢慢豐富著。

養樹的花瓶,因為樹很重瓶子壓不住,就把碎掉的玻璃渣倒了進去固定用。

我很喜歡她家橄欖綠的書櫃,和房間的氛圍好契合,本以為是訂做的,其實也是在出租屋就用了很多年,她覺得不夠好看,扔了又很浪費,自己買漆刷成了這個顏色,也太有心了!

整棟改造下來,包括家電,小路他們花了二十多萬。

對于裝修我也有個疑惑,小路公公婆婆住的樓下是很傳統的廣東民宅的模樣,紅木傢俱,大理石地板,畫風相差那麼大,沒有想過要一起改造嗎?

其實也是改了的,只不過是按父母的想法來的。小路說,老一輩有自己的審美,她覺得每個人的生活空間要符合自己的習慣才是舒適的,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們。

▼一樓的公共區

父母對他們也是如此,就像小倆口想拿掉一個房間做天井,老人家並不贊同,但仍然選擇尊重他們。在這個看似一體的「家」中,兩代人各自保留了獨立且舒適的生活空間,這點還挺棒的。

即使住村屋

也不能阻擋生活的儀式感

那天逛累了歇息時,小路給我端來了一杯雪碧加青提做的冷飲,非常清爽,做法並不難,但很可能很少有人想到一杯水都要這麼花心思。

包括在她家一個「隨隨便便」的下午茶,都是漂漂亮亮地插花、擺盤,甚至還弄了乾冰製造氛圍,搞得都有種在法國餐廳的錯覺。我還特地問了,這並不是為拍攝準備的,平時他們就是這樣生活的。

這種長桌也是一般人家很少有的,因為她很羨慕社交平臺上看到的長桌晚宴,乾脆自己在新家弄了一個。

▼在家舉辦不同主題的晚宴

好多細節都讓我們頻頻感慨,他們的生活也太有儀式感了吧!

這個不大的家裡,有十多盞燈。窗紗和百葉窗之外,它們也是製造氛圍的王者。

暮色四起時,她點亮了客廳的落日燈,哇,氛圍一下子變得微妙起來。

在這個家裡,捕捉和觀賞光影就可以填滿快樂的一天。

搬到郊區不止有了大展身手的起居空間,他們的生活范圍和半徑也發生了變化,之前住市區可能到週末會選擇逛街,現在更多是和大自然接觸,去戶外放放風箏、撿撿石頭,準備上餐布、食物,和先生來個逃離城市的野餐計畫。

那天我問她,搬到這裡融入難嗎,對她先生來說這裡是長大的地方,但對生活在城市的小路,是以外來者的身份需要從頭適應。

其實不難,這裡的人比她還閒暇。有時從市中心回來,看到鄰居坐在外面扇著蒲扇乘涼,巷子裡穿過涼風和小孩子嬉戲的聲音,沒有什麼需要慌慌張張追趕的,這種慵懶的鄉間狀態,也讓她從城市的高強度廝殺裡鬆弛下來。

悠悠閑閑的村落氛圍裡,小路對細微生活的感知越來越敏銳,我很喜歡她記錄生活的日常,家裡養了南天竺,她形容樹影:

「白日野蠻生長,晚間如雨俱下。」

記錄某個閒適的週末,倦意四起的午後:

「四點多的時候,樓下隱約的小孩嬉戲聲。

陽光光亮又溫暖,困意四起。

感覺時間的慢慢流逝。」

描述養花的愉悅:

雨會停,天會晴,花物的治癒到天明。」

我問她,你是工作狂嗎,她一秒回答,是。

我已經發現了一個規律,我們去看過的絕大多數家好看的屋主都是工作狂,就是因為她們平時的工作強度太大了,才特別需要把生活空間佈置得很舒服,可以充分休息和回血。

「平衡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在工作裡承受了比較大的壓力,所以在閒暇的時間我會儘量去享受慵懶。」

那天同去的小夥伴在感慨,好像大家總在說想要逃離城市,但是看到小路就會覺得,此時此刻,在現在的家,也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就像我們沒辦法有大片田野去種蔬菜,不妨在窗臺種點植物;沒辦法逃離緊張的生活,不妨在家給自己營造一個可以喘息的角落。

享受得了風平浪靜的閒暇,也要忍受郊區的通勤之苦

上次在微博發了小路的家,好多人表示,很羨慕這種鄉間的生活,有樸素的人間煙火氣,也可以時時享受家人陪伴的感覺。

但生活的另外一面是,因為工作還在市區,小路夫婦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每天要早起兩小時,一天的通勤時間就要耗費三小時,尤其是設計的工作性質需要加班,往往到家都已經九點多了。

我問她,每天這樣日復一日漫長的通勤路上,有沒有一刻覺得後悔過?當然有,尤其是塞車的時候也會很焦慮,忍不住問自己,為什麼要搬到這裡。

但她想得很明白,「我覺得生活如果要得到一些什麼東西,肯定要捨得放棄一些東西。于我來 說,一個舒適的家,能夠讓我躲在這裡慵懶地度過風平浪靜的日子的家,可能會更重要。為此,我寧願忍受上班通勤的辛苦。」

是啊,生活就是沒法既要,也要,還要。

▼一個讀者總結得也很好

那天我在她臥室看到一個風扇,好眼熟,這不是《風平浪靜的閒暇》的同款嗎?這也是小路非常喜歡的一部日劇。

劇裡的女主大島凪工作感情雙雙失意,乾脆辭掉工作,甩了男友,給自己的人生放了一個假。

小路的家,對她來說也像一個短暫逃離高強度工作、可以窩進去的休憩之所,每個週末就像是她的一個小假,只不過她找到了平衡,讓小假期貫穿在了自己的生活裡:

「工作的時候,一路奔跑很累的時候,我需要一個空間去治癒自己,恢復一些動力。就像我很喜歡的《風平浪靜的閒暇》,誰都希望像女主那樣擁有一段閒暇的時光。但作為一個打工人,一年半年不工作,好像也不現實。所以我會選擇在週末擁有這樣的時光,慢下來充好電,週一就可以去奔跑了。」

所以說啊,別總是羨慕別人的遠方,努力經營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配合旁邊的昆蟲標本櫃、椅子,茶幾,這裡就像是一個家裡的C位。

她家的牆面是水泥的粗糙質感,還用了很多工業風的長臂吊燈,小路說最開始的裝修靈感就是來自井柏然的家,他家既有工業風的硬朗,又有一些色彩的混搭和融合,她非常喜歡,家裡的牆面、燈也都有汲取一點靈感。

▼井柏然的家

中間一塊是以沙發為中心的起居區。

隨處都有綠植,有一種坐在樹下的自然風味。

往裡是餐廚區,她家的廚房做的開放式。

一桌有兩用,靠牆放了臺伸縮式的電腦,把電腦拉出來,是工作區;吃飯時推進去,就是寬敞的就餐區。

▼可可【愛☆愛】的標識牌,提醒自己狀態的切換

廚房旁邊的飄窗區做了一個休息區,我很喜歡這裡的留白,明明可以做收納或置物啥的 ,空出來反倒有了呼吸感。

臥室在二樓,因為是頂層,這裡要熱很多。原來這裡是一個房間,因為做天井被犧牲掉了,小路把過道做了個迷你更衣室和護膚品收納區。

一進到臥室,燥熱的氣息就感覺減弱好多。她的床品全都是西瓜綠、草綠各種清涼的色系。

▼她會按季節去更換家居風格

被子裡還探出來一個小腦袋,哈哈原來是怕生的貓主子。

靠牆搭了一個閱讀角。格子地毯,藤編椅,氛圍燈,看著就好舒服,很想坐下來喝杯茶看本書。

拉開簾子,才發現原來臥室是「江景房」,這裡對著河湧,望出去能俯瞰整個村子的風貌。

村屋的改造經

做天井,通透大窗,舊物改造換新貌

如果不是一路進村子,經過樓下,很難想象這是村屋。

小路家在的村落是一個典型的嶺南村子的樣貌,中間是河湧,兩邊是一棟棟的村屋,屋子的間距很近,廣東有個很貼近的稱呼——「握手樓」。

在一排排相似的獨棟裡,她家的小白樓夾在其中很是鶴立雞群,陽臺有茂盛的植物攀延出來。

當初因為先生老家的房子被判定為危房,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夫妻倆決定重建老屋,不管是外立面還是室內裝修全是按自己的想法來。

她的家沒有村屋的感覺,很重要的一點,是打通了四五樓做天井,格局敞亮很多。

窗子的改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剛畢業時,租過一個城中村的房子,廣州的房子樓間距很近,房東又很喜歡在窗外加防盜的欄桿,搞得家裡光線暗不說,望出去也是一排鐵欄桿,很煞風景。

她的家幾乎每個角落都有透光的玻璃大窗,讓原本靠得很近的「握手樓」採光也顯得很好。郊區又沒有什麼高樓遮擋,他們平時很喜歡坐窗邊,晴天落雨,日出日落,四時景致不同。

天井的位置安了很有氛圍感的百葉窗,到了下午,陽光從天井的大窗灑下來,在牆上形成了很美的光影,我們都看呆了,同去的攝影師鴿子在這裡起碼哢了一百張圖。

整個改造過程中,最大的難點是如何在在盡可能降低成本的前提下,又能實現自己的想法。她家很多東西就是舊物或者壞了的東西重新利用,不僅環保和省錢,還成了有著獨特味道的裝飾品。

像屋頂,我本來以為是特意刷出來的效果,結果這就是保留的最原始的毛坯,算是對工業風的致敬,也不花錢哈哈。

家裡是無主燈設計,天花板上安裝的吊燈可以伸縮和360°旋轉。村裡很難找到手工好的師傅,很多到後來就變成了自己親手建造這個家,像這個燈的五線譜軌道就是他們安裝的,還好夫妻倆都是學設計的,有點功底。

這個相框被貓推倒摔碎過,他們覺得破損了反而有種殘缺美,原樣保留了下來。

電視櫃是專門定制了一棵樹做的,隨時間流逝一直在生成新的裂痕,他們很喜歡這種時光沉澱的感覺。

客廳的一大捧幹花,有一些是住出租屋時就有的,現在裡面的東西還在慢慢豐富著。

養樹的花瓶,因為樹很重瓶子壓不住,就把碎掉的玻璃渣倒了進去固定用。

我很喜歡她家橄欖綠的書櫃,和房間的氛圍好契合,本以為是訂做的,其實也是在出租屋就用了很多年,她覺得不夠好看,扔了又很浪費,自己買漆刷成了這個顏色,也太有心了!

整棟改造下來,包括家電,小路他們花了二十多萬。

對于裝修我也有個疑惑,小路公公婆婆住的樓下是很傳統的廣東民宅的模樣,紅木傢俱,大理石地板,畫風相差那麼大,沒有想過要一起改造嗎?

其實也是改了的,只不過是按父母的想法來的。小路說,老一輩有自己的審美,她覺得每個人的生活空間要符合自己的習慣才是舒適的,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他們。

▼一樓的公共區

父母對他們也是如此,就像小倆口想拿掉一個房間做天井,老人家並不贊同,但仍然選擇尊重他們。在這個看似一體的「家」中,兩代人各自保留了獨立且舒適的生活空間,這點還挺棒的。

即使住村屋

也不能阻擋生活的儀式感

那天逛累了歇息時,小路給我端來了一杯雪碧加青提做的冷飲,非常清爽,做法並不難,但很可能很少有人想到一杯水都要這麼花心思。

包括在她家一個「隨隨便便」的下午茶,都是漂漂亮亮地插花、擺盤,甚至還弄了乾冰製造氛圍,搞得都有種在法國餐廳的錯覺。我還特地問了,這並不是為拍攝準備的,平時他們就是這樣生活的。

這種長桌也是一般人家很少有的,因為她很羨慕社交平臺上看到的長桌晚宴,乾脆自己在新家弄了一個。

▼在家舉辦不同主題的晚宴

好多細節都讓我們頻頻感慨,他們的生活也太有儀式感了吧!

這個不大的家裡,有十多盞燈。窗紗和百葉窗之外,它們也是製造氛圍的王者。

暮色四起時,她點亮了客廳的落日燈,哇,氛圍一下子變得微妙起來。

在這個家裡,捕捉和觀賞光影就可以填滿快樂的一天。

搬到郊區不止有了大展身手的起居空間,他們的生活范圍和半徑也發生了變化,之前住市區可能到週末會選擇逛街,現在更多是和大自然接觸,去戶外放放風箏、撿撿石頭,準備上餐布、食物,和先生來個逃離城市的野餐計畫。

那天我問她,搬到這裡融入難嗎,對她先生來說這裡是長大的地方,但對生活在城市的小路,是以外來者的身份需要從頭適應。

其實不難,這裡的人比她還閒暇。有時從市中心回來,看到鄰居坐在外面扇著蒲扇乘涼,巷子裡穿過涼風和小孩子嬉戲的聲音,沒有什麼需要慌慌張張追趕的,這種慵懶的鄉間狀態,也讓她從城市的高強度廝殺裡鬆弛下來。

悠悠閑閑的村落氛圍裡,小路對細微生活的感知越來越敏銳,我很喜歡她記錄生活的日常,家裡養了南天竺,她形容樹影:

「白日野蠻生長,晚間如雨俱下。」

記錄某個閒適的週末,倦意四起的午後:

「四點多的時候,樓下隱約的小孩嬉戲聲。

陽光光亮又溫暖,困意四起。

感覺時間的慢慢流逝。」

描述養花的愉悅:

雨會停,天會晴,花物的治癒到天明。」

我問她,你是工作狂嗎,她一秒回答,是。

我已經發現了一個規律,我們去看過的絕大多數家好看的屋主都是工作狂,就是因為她們平時的工作強度太大了,才特別需要把生活空間佈置得很舒服,可以充分休息和回血。

「平衡對我來說很重要,因為在工作裡承受了比較大的壓力,所以在閒暇的時間我會儘量去享受慵懶。」

那天同去的小夥伴在感慨,好像大家總在說想要逃離城市,但是看到小路就會覺得,此時此刻,在現在的家,也可以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就像我們沒辦法有大片田野去種蔬菜,不妨在窗臺種點植物;沒辦法逃離緊張的生活,不妨在家給自己營造一個可以喘息的角落。

享受得了風平浪靜的閒暇,也要忍受郊區的通勤之苦

上次在微博發了小路的家,好多人表示,很羨慕這種鄉間的生活,有樸素的人間煙火氣,也可以時時享受家人陪伴的感覺。

但生活的另外一面是,因為工作還在市區,小路夫婦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每天要早起兩小時,一天的通勤時間就要耗費三小時,尤其是設計的工作性質需要加班,往往到家都已經九點多了。

我問她,每天這樣日復一日漫長的通勤路上,有沒有一刻覺得後悔過?當然有,尤其是塞車的時候也會很焦慮,忍不住問自己,為什麼要搬到這裡。

但她想得很明白,「我覺得生活如果要得到一些什麼東西,肯定要捨得放棄一些東西。于我來 說,一個舒適的家,能夠讓我躲在這裡慵懶地度過風平浪靜的日子的家,可能會更重要。為此,我寧願忍受上班通勤的辛苦。」

是啊,生活就是沒法既要,也要,還要。

▼一個讀者總結得也很好

那天我在她臥室看到一個風扇,好眼熟,這不是《風平浪靜的閒暇》的同款嗎?這也是小路非常喜歡的一部日劇。

劇裡的女主大島凪工作感情雙雙失意,乾脆辭掉工作,甩了男友,給自己的人生放了一個假。

小路的家,對她來說也像一個短暫逃離高強度工作、可以窩進去的休憩之所,每個週末就像是她的一個小假,只不過她找到了平衡,讓小假期貫穿在了自己的生活裡:

「工作的時候,一路奔跑很累的時候,我需要一個空間去治癒自己,恢復一些動力。就像我很喜歡的《風平浪靜的閒暇》,誰都希望像女主那樣擁有一段閒暇的時光。但作為一個打工人,一年半年不工作,好像也不現實。所以我會選擇在週末擁有這樣的時光,慢下來充好電,週一就可以去奔跑了。」

所以說啊,別總是羨慕別人的遠方,努力經營好自己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