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我在臺灣圓夢」昆淩和林心如都叫她老師,重癥護士轉型烘培,堅強走過生命低潮

6、7坪大的烘焙教室裏, 一個女生來回往返穿梭, 用雞蛋、麵粉打造著自己的夢想。 她專注的眼神和嫺熟的動作, 讓人很難將她與之前的護士形象聯繫起來。

她叫何嘉嘉今年33歲, 出生在香港的她為創業, 在26歲時移民來到臺灣打拼, 用翻糖蛋糕翻轉了自己的護士人生, 後面還成了藝人昆淩和林心如的烘培老師。

雖然如今的她事業有成、生活幸福, 但人們不知道, 在初到臺灣時, 她也經歷過一段低潮, 甚至於一度失去人生方向。

世事無常, 更要及時追夢

來臺打拼之前的何嘉嘉, 是香港一所醫院重癥病房的護士, 3年白衣天使生涯, 讓她感受過太多的離別與傷痛。

「每禮拜一, 病房都會有10個新的病人, 我曾遇過一個阿嬤, 和我說, 我一個月之前還可以去買菜, 怎麼現在就沒辦法了, 然後過了一個月, 她就過世了……」

受到這件事的影響, 她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世事無常,

自己下一秒會在哪里?會發生什麼事?」

最後她決定不再蹉跎, 追尋自己兒時的烘焙理想「我一直都夢想能開一家自己的店」, 因為無法負擔香港的地價, 她依然辭掉穩定的護士工作, 拿著自己的全部積蓄, 隻身來到臺灣。

在落腳淡水後, 她一面到新北八裏上課學烘培, 一面在真理大學旁的巷子裏開了一間店面。

可事業的發展並不像她想像的那樣, 順風順水, 不僅生意很差, 還買到根本不能用的二手冰箱, 現實的窘境讓她陷入到深深的自我懷疑中。

「半年後媽媽問我, 這半年有得到什麼嗎?我想了想, 答案是沒有, 每個月賺的錢不及護士的薪水, 還一個人孤孤單單, 就想說把行李收一收回家好了。 」

直到看到臺灣作家蘇世豪的書《夢想這條路踏上了,

跪著也要走完》她決定再苦也要撐下去「答應自己的事要完成, 期限不能說變就變, 這是對自己的原則。 」

轉入翻糖蛋糕市場, 為理想奔波打拼

心念似乎也讓境遇發生了變化, 在瞭解到周邊居民的口味後, 她嘗試著利用本地水果進行烘焙,

將芒果和地瓜加入蛋糕, 店內生意漸漸好轉。

後來在新聞上, 她看到蔡依林等藝人在瘋翻糖蛋糕, 何嘉嘉抓住時機, 立刻轉入翻糖蛋糕市場。

可這次轉型卻給她帶來不小風險, 因為臺灣氣候濕悶翻糖不易成形, 而馬來西亞翻糖想要代理就得一次進700公斤。 加上臺灣30%的關稅, 這筆投資讓何嘉嘉內心糾結。

「更何況原料又有食用期限, 很怕用不完就全部成了垃圾。 」最後她打定決心, 不論怎樣都要拼一把, 一口氣把700公斤翻糖代理進臺灣。

除了食材問題, 他還要不斷跑公家單位, 為了節省時間開課、做蛋糕, 她不斷壓縮自己休息的時間, 每天都在為自己的事業奔波忙碌。

為增加收入, 她拼命開課「一個人我也教,

什麼時間都配合」

因為稅和成本都高, 不敢賣太貴的她, 只好選擇用薄利多銷的方式, 所幸這700公斤最後沒有絲毫浪費。

在生意漸漸有了起色後, 她便到各地進修, 曾到英國最大、歷史最悠久的蛋糕裝飾認證系統修習課程, 最後取得蛋糕裝飾教師證照。

用同理心製作蛋糕,為70歲父親送去感動

隨著寫實技術不斷精進,她也得到了越累越多學生的認可,後面更是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我覺得我的風格比較療愈,讓人覺得很紓壓。」

為能製作出有故事的蛋糕,她很會揣測客人的想法,不論在口味,還是在主題上都反復斟酌。

一次,一位很孝順的女兒上門,希望為過70歲生日的父親定一個蛋糕,因為家中是做牛肉麵生意的,希望可以製作一個牛肉麵翻糖蛋糕,這著實給何嘉嘉帶來不小壓力。

「我做過皮包、沙皮狗、鱷魚,客制化牛肉麵是平生第一回」深感這位女兒的孝心,他最後還是答應,經過兩天的耐心製作,交出成品。

「女孩和我說『慶生當天我們全家一看到牛肉麵蛋糕,感動得哭成一團,我們家開牛肉麵店30年了,爸爸靠著做牛肉麵把我們養大,看到這個蛋糕,很多往事點點滴滴湧上心頭。」

在問到為何會這樣體貼顧客時,她說「可能與之前做護士的經歷有關,經歷過太多的離別和痛苦,讓我擁有強烈的同理心,希望自己做的蛋糕也能帶給人感動。」

最驕傲的是學生,親密交往愛上臺灣

最令嘉嘉感到驕傲的並不是自己的作品而是自己的學生,談到這裏她眼睛發光「小到14歲的國中生,大到70幾歲的阿伯,更有藝人昆淩和林心如。」

為給兒子慶生,昆淩特地找到嘉嘉學習做蛋糕,這也讓她對臺灣的好感進一步升溫「臺灣人很有禮貌,明星也是一樣,別人會叫我嘉嘉,但是他們都會叫我老師。」

因為和學生們關係親密,在後面店鋪搬到士林後,學生們也都跟來。她說「其實會把店從淡水搬到市區,一方面也是因為想讓同學們往返方便。」

雖然當時很多烘焙課堂不許錄影,但她卻想到學生「萬一學生回去想練習,沒有影片多不方便?所以我不介意分享,不藏私。」這也是嘉嘉同理心的另一種體現。

從初到臺灣時的不適應,到現在她已經徹底愛上臺灣這片土地「我剛來臺灣時,覺得最奇怪的是,為什麼早餐店都只營業到中午,中午以後這些開店的人都跑去哪里了?」

原來的茶餐廳是從一早營業到晚上10點「香港人很拚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賺錢,要說開店只開到中午,香港人沒辦法接受的。」

「我比較喜歡臺灣,我覺得步調慢一些,才是愛自己的方式,也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她放下穩定的收入來到臺灣尋夢。

並借著韌性和堅持,在烤爐烘焙出人生的香甜。

靠著同理心獲得了學生們的認可,臺灣人的善良,讓她深深愛上了臺灣這片土地。

用自己的雙手,為臺灣的發展獻力。

願善良、包容的臺灣精神的能不斷傳遞,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溫情,更加美好。

原創內容,禁止轉載,違規轉載將追究所有權

用同理心製作蛋糕,為70歲父親送去感動

隨著寫實技術不斷精進,她也得到了越累越多學生的認可,後面更是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我覺得我的風格比較療愈,讓人覺得很紓壓。」

為能製作出有故事的蛋糕,她很會揣測客人的想法,不論在口味,還是在主題上都反復斟酌。

一次,一位很孝順的女兒上門,希望為過70歲生日的父親定一個蛋糕,因為家中是做牛肉麵生意的,希望可以製作一個牛肉麵翻糖蛋糕,這著實給何嘉嘉帶來不小壓力。

「我做過皮包、沙皮狗、鱷魚,客制化牛肉麵是平生第一回」深感這位女兒的孝心,他最後還是答應,經過兩天的耐心製作,交出成品。

「女孩和我說『慶生當天我們全家一看到牛肉麵蛋糕,感動得哭成一團,我們家開牛肉麵店30年了,爸爸靠著做牛肉麵把我們養大,看到這個蛋糕,很多往事點點滴滴湧上心頭。」

在問到為何會這樣體貼顧客時,她說「可能與之前做護士的經歷有關,經歷過太多的離別和痛苦,讓我擁有強烈的同理心,希望自己做的蛋糕也能帶給人感動。」

最驕傲的是學生,親密交往愛上臺灣

最令嘉嘉感到驕傲的並不是自己的作品而是自己的學生,談到這裏她眼睛發光「小到14歲的國中生,大到70幾歲的阿伯,更有藝人昆淩和林心如。」

為給兒子慶生,昆淩特地找到嘉嘉學習做蛋糕,這也讓她對臺灣的好感進一步升溫「臺灣人很有禮貌,明星也是一樣,別人會叫我嘉嘉,但是他們都會叫我老師。」

因為和學生們關係親密,在後面店鋪搬到士林後,學生們也都跟來。她說「其實會把店從淡水搬到市區,一方面也是因為想讓同學們往返方便。」

雖然當時很多烘焙課堂不許錄影,但她卻想到學生「萬一學生回去想練習,沒有影片多不方便?所以我不介意分享,不藏私。」這也是嘉嘉同理心的另一種體現。

從初到臺灣時的不適應,到現在她已經徹底愛上臺灣這片土地「我剛來臺灣時,覺得最奇怪的是,為什麼早餐店都只營業到中午,中午以後這些開店的人都跑去哪里了?」

原來的茶餐廳是從一早營業到晚上10點「香港人很拚命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賺錢,要說開店只開到中午,香港人沒辦法接受的。」

「我比較喜歡臺灣,我覺得步調慢一些,才是愛自己的方式,也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

感受到生命的無常,她放下穩定的收入來到臺灣尋夢。

並借著韌性和堅持,在烤爐烘焙出人生的香甜。

靠著同理心獲得了學生們的認可,臺灣人的善良,讓她深深愛上了臺灣這片土地。

用自己的雙手,為臺灣的發展獻力。

願善良、包容的臺灣精神的能不斷傳遞,讓我們的社會更加溫情,更加美好。

原創內容,禁止轉載,違規轉載將追究所有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