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當父母漸漸「疏遠」你的時候,是他們使盡洪荒之力了

01

龍應臺在《目送》裡寫道:「人在天地之間終究是無所憑依的孤獨, 你真能面對生老病死, 就真的明白, 在這世間, 沒有什麼可以附著依託。 」

在傳統的思維裡, 我們都以為「養兒養女能防老」。

父母老了, 可以依靠兒女, 享受天倫之樂。 不管曾經有什麼恩怨, 都能在父母很老很老的時候, 得到化解。

血脈至親, 哪能一輩子記仇?兒女長大了, 到了中年, 也成為了父母, 就能夠理解父母的難處, 就能夠在家裡添加兩雙筷子, 一個床位, 把父母安頓好。

事實和我們的理想, 有很大的距離。 太多的家庭, 年邁的父母只能互相攙扶著走過最後的時光,

如果有一個人先走, 剩下的那個人, 茍延殘喘地活著, 無依無靠, 也不吭聲。

你知道嗎?當父母漸漸疏遠你的時候, 是他們已經使盡了洪荒之力。

父母老了, 沒有用了, 又怕拖累你, 只能選擇「疏遠」你, 假裝自己過得很好, 忽悠你。

02

父母過得很苦,

只是他們不說而已。

當你打電話給父母的時候, 他們說「好, 家裡一切都好」。 往往是他們已經很痛苦了, 卻打起精神來, 反過來安慰你, 讓你遠行的你, 沒有太多的牽掛, 集中精力去創業、工作。

那些蹣跚著走路的父母, 能夠做到的就是「生活自理」, 不成為累贅。 他們一而再、再而三地減少和兒女的交流, 其實是把人生最難的一面, 掩藏起來。

走出校門之後, 我兜兜轉轉去了好幾座城市。 東莞、深圳、廈門, 都留下了腳印。

漂泊的日子, 我和父母的聯繫, 只是一部電話。 那時候, 網路不那麼好, 手機也很沒有檔次, 談不上視訊聊天。

有一年冬天, 我辭去了深圳的工作, 另外一份工作, 已經談好, 但需要等待一個星期, 才正式上班。

假期難得, 我急急忙忙回到了老家。

推開老屋的門, 沒有像往常一樣, 聽到母親嘮嘮叨叨的聲音, 而是聽到了父親的咳嗽聲。 才知道, 父親得了肺病, 很嚴重了。

我問:「爸, 你怎麼不說呢?」父親小聲地回答:「我想說, 你媽不允許。 」

那一刻, 我忽然明白, 母親把我當成了「外人」。 我能夠想象到, 她怕兒女們在家和單位之間, 來回折騰。

車費要很多, 時間要浪費在路上, 這是母親不願意看到的。

龍應臺說:「媽媽是那個搭了‘時光機器’來到這裡, 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車的旅人。 」

人是會變老的, 可是我們卻一直把父母當成「年輕時候的父母」。

我們還小的時候, 什麼事情都會告訴父母, 什麼困難都要父母出面解決。 父母似乎是無所不能的, 任何事情, 都會讓我們滿意。

愛有一雙洞悉一切的眼睛,

我相信。 就算我們不說話, 父母也知道我們在想什麼, 要面對什麼。

可是, 父母老了, 卻疏遠了我們, 不到萬不得已, 不會「叫苦連天」。 體面的生活背後, 是恨不得把一切都獻給兒女的勇氣, 又是恨自己無能的無奈。

03

父母年輕的時候, 為了兒女的「詩和遠方」,

下了血本。

有一段時間, 湖南耒陽的鐘芳蓉成為了人們津津樂道的「大人物」。 大學聯考時, 她憑藉676分的高分, 被北大錄取了。

多年來, 鐘芳蓉一直是「留守兒童」。 為了養家糊口, 父母在外打工。

有記者問鐘芳蓉的母親:「什麼叫改變自己的命運?」她說:「過上好的生活, 比我們的生活好。 」

什麼是好生活, 在她的眼裡, 就是一家人可以開開心心在一起, 孩子不要和父母分開。

大概, 所有的父母, 都希望兒女比自己過得更好。 他們竭盡所能, 不是為了從兒女身上得到什麼, 甚至連養老的問題, 都沒有往兒女身上靠。 能夠想到的, 就是——為了兒女, 做點什麼。

在抖音裡, 有一位父親, 查到兒子的大學聯考分數後, 哭著說:「你比我更有出息了。 」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給兒女保駕護航,父母差點就給老天爺下跪了。在學校門口買房、租房;把兒女送到輔導班,不管花多少錢,都願意;

為了兒女穿得體面一些,父母好幾年都不會買新衣服,即便要買,也是去路邊攤尋找最便宜的那種。

當你長大了,回頭看看來時的路,有多少里程,父母的腳印,比你的更加深刻。

在我的腦海裡,常常浮現出「縴夫」的畫面,他們弓著脊背,把身體壓低了,繩索掛在肩膀上,用盡全力拉動激流裡的木船。

如果說父母就是縴夫,那麼兒女就是那艘船。當兒女從激流裡走過之後,父母便揮揮手,目送兒女去遠方。

04

這個世上,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權有勢。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普通人,比方說,泥瓦工、挑山工、伐木工、農民、打工者、小菜攤販。他們的一生,無依無靠,卻要使勁挺起腰桿,像大樹一樣,為兒女遮風擋雨。

我們的第一步,是父母扶著走出去的;我們聽到上課的第一次鈴聲,是牽著父母的手,一起聽的。

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大學,每一次畢業,見證了我們長大,也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別忘了,光鮮亮麗的背後,還有心酸的父母——他們很苦,笑容裡都是苦的。

父母希望你,快樂地行走,身上沒有包袱,特別輕鬆。一定要記得,不管走多遠,常回家看看,別冷落了他們......

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給兒女保駕護航,父母差點就給老天爺下跪了。在學校門口買房、租房;把兒女送到輔導班,不管花多少錢,都願意;

為了兒女穿得體面一些,父母好幾年都不會買新衣服,即便要買,也是去路邊攤尋找最便宜的那種。

當你長大了,回頭看看來時的路,有多少里程,父母的腳印,比你的更加深刻。

在我的腦海裡,常常浮現出「縴夫」的畫面,他們弓著脊背,把身體壓低了,繩索掛在肩膀上,用盡全力拉動激流裡的木船。

如果說父母就是縴夫,那麼兒女就是那艘船。當兒女從激流裡走過之後,父母便揮揮手,目送兒女去遠方。

04

這個世上,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有權有勢。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普通人,比方說,泥瓦工、挑山工、伐木工、農民、打工者、小菜攤販。他們的一生,無依無靠,卻要使勁挺起腰桿,像大樹一樣,為兒女遮風擋雨。

我們的第一步,是父母扶著走出去的;我們聽到上課的第一次鈴聲,是牽著父母的手,一起聽的。

幼稚園、小學、國中、高中、大學,每一次畢業,見證了我們長大,也開啟了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別忘了,光鮮亮麗的背後,還有心酸的父母——他們很苦,笑容裡都是苦的。

父母希望你,快樂地行走,身上沒有包袱,特別輕鬆。一定要記得,不管走多遠,常回家看看,別冷落了他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