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坐10年輪椅男子賣掉房子,買廢棄公車,耗時一年將其變成9坪溫馨小家,積極生活

殘障人是要比正常人生活的更困難些, 在身體上他們是不健全的, 很多看似很簡單的事情, 他們因為身體的殘障兒不能完成。 身體的殘障對他們而言是一種不幸, 但他們的精神世界並不殘缺, 他們的喜怒哀樂同樣能創作出驚人的成就。

有一位30歲的殘障男子吸引了我的注意, 你能相信日夜在輪椅上生活的人, 竟放棄了自己原本的居家生活, 毅然決然住進了房車中嗎?

其實, 買下這輛房車的人名叫湯瑪斯, 他在18歲的時候就因為事故原因坐上了輪椅, 而這一坐就是十幾年;在耗費鉅資治療恢復後, 原本還算富裕的家也窘迫了起來。

他本想在賣掉房子後緩解經濟壓力, 然後在自家原有的土地上蓋一間蒙古包生活, 但奈何他所住的地方並不允許……一時間不由得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中。

左思右想下, 他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選擇了一種「離網生活」的方式, 在年輕時就坐在輪椅上的他仔細瞭解了這種房車生活後, 自己買輛舊巴士進行改造、旅行、生活的想法就再也揮之不去了。

於是乎, 湯瑪斯輾轉數月找到了一輛廢舊的公車, 花兩萬余美元(約合新臺幣55.6萬)將其買下, 而後聯繫到做房車改造的朋友,

為其低價進行了為期一年多的緩慢改造, 完工後, 公車內已然成為了一個無障礙的家!

一、公車前段區域——駕駛室和客廳

從前門走上公車以後, 前段的部分是駕駛室和客廳, 放眼望去你可以發現——這間房車和其他房車空間設計最為不同的一點,

就是它最窄的地方也有輪椅通過的距離。

進入公車內以後, 左手邊是小沙發的位置, 右手邊安裝了通頂的冰箱和微波爐, 你可以看到地板被刻意墊高, 所有的家電都較為低矮且沒有吊櫃和牆面掛架, 一切都在湯瑪斯觸手可及的位置。

與許多空間極致利用的房車相比,

這輛車內的空間無疑被「浪費」了許多, 但這種所謂的浪費, 便恰恰是設計者對於居住者生活需求最全面的考慮, 也是最人性化的設計。

車身內部整體選用了這種松木板材質飾面, 同時板材內都嵌入了防火保溫材料, 能最大限度上起到控制車內溫度的效果。

而且,這種原木的色調也為小空間裡帶來了幾分溫馨的感覺。

哦當然,車內還重新改造設計了空調系統,由於空間本來就不大,打開空調後製冷/制熱非常迅速,算是這個小家裡投入最多的部分了。

前方的駕駛室,一般來說會交給湯瑪斯的朋友們,有在生活中的朋友,也有在房車營地中認識的「驢友」。

湯瑪斯有時候會拜託他們將車開到另一處營地,或者同其他的人一起「遷徙」,對於這種旅途中的生活,他非常享受,好像回到了曾經還沒坐上輪椅時,那種自由自在的日子。

二、公車中段區域——臥室/廚房

(1)臥室部分

來到公車的中段空間裡,這裡是臥室和廚房的所在,我們先來說說臥室~這可是湯瑪斯在整個室內設計中,最自豪的地方之一~

縱覽整輛公車的中段區域,顯得平坦而寬敞,輪椅甚至可以在這裡進行360°的轉彎,那麼問題來了,床在哪裡呢?

實際上,設計者利用了一種「墨菲床」的裝置,這種墨菲床在日常的小戶型家居空間中也常常被使用,大致可以理解成折疊在牆壁中的床。

拔開兩側的插銷以後,就能把床放下來了,由於內側安裝了緩降的五金裝置,所以即便坐在輪椅上操作也不會發生危險,小細節的設計還是非常貼心的。

把床降下後,可以通過投影儀來在內側的牆板上投射電影,周圍的房車住民朋友們,也經常會在晚上來這裡和湯瑪斯一同觀影,整個小家的氛圍溫馨又愉快。

(2)廚房部分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廚房的整體櫥櫃非常低矮,整體高度都在坐著也可以操作的位置,且並未安裝吊櫃。

這裡有兩個灶臺、一個水槽,和大面積的置物和操作臺面,對於坐在輪椅上的湯瑪斯來說十分友好,平日裡他會在這裡烹飪一些簡單的菜肴,或是和周圍的朋友們小聚閒聊。

三、公車中段設備

在走到公車尾端區域之前,先來看看中段區域中的幾個核心設備吧~首先是暖爐,這可是湯瑪斯度過冬天最重要的依託,你別看這麼小小一個暖爐,只要打開後整間房車裡都會變得暖融融的,甚至還會有點兒熱?

而廚房檯面盡頭的牆上,嵌入的是整個空間內的燈光、溫度、空調設置按鈕,你問電能從哪兒來?別急,後面我會說到!

公車原本的後門位置被重新拓寬,並安裝了一個可供輪椅上下的電動升降梯,湯瑪斯想要去到車外,或者想要從戶外回來,全靠這臺電動升降機了!

它在展開後,可以平攤在地面上,為坐在輪椅上的湯瑪斯提供一條通往戶外的路。

通過遙控器進行控制,升降過程也非常地穩,湯瑪斯直言如果沒有這臺電動升降機,他完全無法一人在房車上生活……

▲在戶外曬太陽時的湯瑪斯,臉上有著放鬆且幸福的表情

四、公車尾段區域——衛浴/休閒區

來到公車的最後方,這裡用深色的實木牆板進行過渡,分隔了衛生間和浴室,當然,這裡也是一處針對湯瑪斯設計的功能完備的衛浴區域。

浴室非常大,甚至對於房車來說它有些浪費空間了,但這種設計絕不是無意義的,低矮的花灑、牆角的坐浴臺,都是非常必要的設計。

小水槽利用轉角空間安裝,完全能滿足湯瑪斯日常的基本洗漱需求。

這裡的廁所馬桶,同樣是我之前說過的那種「堆肥式馬桶」,不知道大家瞭解到這種馬桶的工作原理了沒有,我就再簡單和大家講一下——

簡單來說,這種馬桶內部設有分離區,可以在如廁後分離固體和液體,然後通過鋸末、碎乾草的掩埋,以及較為優秀的封閉處理,將其慢慢變成幹肥料~大家看到的後面的管道,其實不是下水管,而是排除異味並提供通風的管道。

唯一的麻煩是,湯瑪斯需要定期對收集槽進行傾倒和清理,這也是生活中諸多無奈之一了,好在他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太過分的事情。

公車的尾端是發動機和各種設備所在的區域,所以設計師乾脆將這裡變成了一個小飄窗。

湯瑪斯說,如果朋友在開車的時候,他最喜歡待的地方就是這裡,看著窗外的道路逐漸遠去,他有一種生活也在向前進的感覺。

五、車內水電設備

即便是離網生活,水電也是最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這裡湯瑪斯也是經過了著重的設計,他利用許多蓄電池和轉換器、風冷系統,設計了這樣一個「電箱」,通過車頂的四塊太陽能板收集電能,以備路上使用。

當然,停靠房車營地的時候也可以直接接入營地電源,不用擔心耗電問題。

車頂的前後各有兩塊太陽能板,供湯瑪斯日常使用不成問題~

為了避免意外發生,他還細心地在這個電箱裡加入了這種消防球,當櫃內溫度過高的時候,它會自動灑出消防粉塵,來實現滅火的功效,還是蠻實用的。

而沐浴、做飯用的熱水和氣,則通過丙烷和燃氣熱水器進行加熱,水可通過車頂的雨水收集過濾裝置進行補充,而大部分時候則是使用房車營地中的供水。

總而言之,湯瑪斯的命運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幸的,但他積極面對生活的方式,又是勇敢而堅定的,即便不說值得敬佩,最少也值得肯定,不是嗎?

大家能接受這種房車旅行的生活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能最大限度上起到控制車內溫度的效果。

而且,這種原木的色調也為小空間裡帶來了幾分溫馨的感覺。

哦當然,車內還重新改造設計了空調系統,由於空間本來就不大,打開空調後製冷/制熱非常迅速,算是這個小家裡投入最多的部分了。

前方的駕駛室,一般來說會交給湯瑪斯的朋友們,有在生活中的朋友,也有在房車營地中認識的「驢友」。

湯瑪斯有時候會拜託他們將車開到另一處營地,或者同其他的人一起「遷徙」,對於這種旅途中的生活,他非常享受,好像回到了曾經還沒坐上輪椅時,那種自由自在的日子。

二、公車中段區域——臥室/廚房

(1)臥室部分

來到公車的中段空間裡,這裡是臥室和廚房的所在,我們先來說說臥室~這可是湯瑪斯在整個室內設計中,最自豪的地方之一~

縱覽整輛公車的中段區域,顯得平坦而寬敞,輪椅甚至可以在這裡進行360°的轉彎,那麼問題來了,床在哪裡呢?

實際上,設計者利用了一種「墨菲床」的裝置,這種墨菲床在日常的小戶型家居空間中也常常被使用,大致可以理解成折疊在牆壁中的床。

拔開兩側的插銷以後,就能把床放下來了,由於內側安裝了緩降的五金裝置,所以即便坐在輪椅上操作也不會發生危險,小細節的設計還是非常貼心的。

把床降下後,可以通過投影儀來在內側的牆板上投射電影,周圍的房車住民朋友們,也經常會在晚上來這裡和湯瑪斯一同觀影,整個小家的氛圍溫馨又愉快。

(2)廚房部分

就像我前面說的那樣,廚房的整體櫥櫃非常低矮,整體高度都在坐著也可以操作的位置,且並未安裝吊櫃。

這裡有兩個灶臺、一個水槽,和大面積的置物和操作臺面,對於坐在輪椅上的湯瑪斯來說十分友好,平日裡他會在這裡烹飪一些簡單的菜肴,或是和周圍的朋友們小聚閒聊。

三、公車中段設備

在走到公車尾端區域之前,先來看看中段區域中的幾個核心設備吧~首先是暖爐,這可是湯瑪斯度過冬天最重要的依託,你別看這麼小小一個暖爐,只要打開後整間房車裡都會變得暖融融的,甚至還會有點兒熱?

而廚房檯面盡頭的牆上,嵌入的是整個空間內的燈光、溫度、空調設置按鈕,你問電能從哪兒來?別急,後面我會說到!

公車原本的後門位置被重新拓寬,並安裝了一個可供輪椅上下的電動升降梯,湯瑪斯想要去到車外,或者想要從戶外回來,全靠這臺電動升降機了!

它在展開後,可以平攤在地面上,為坐在輪椅上的湯瑪斯提供一條通往戶外的路。

通過遙控器進行控制,升降過程也非常地穩,湯瑪斯直言如果沒有這臺電動升降機,他完全無法一人在房車上生活……

▲在戶外曬太陽時的湯瑪斯,臉上有著放鬆且幸福的表情

四、公車尾段區域——衛浴/休閒區

來到公車的最後方,這裡用深色的實木牆板進行過渡,分隔了衛生間和浴室,當然,這裡也是一處針對湯瑪斯設計的功能完備的衛浴區域。

浴室非常大,甚至對於房車來說它有些浪費空間了,但這種設計絕不是無意義的,低矮的花灑、牆角的坐浴臺,都是非常必要的設計。

小水槽利用轉角空間安裝,完全能滿足湯瑪斯日常的基本洗漱需求。

這裡的廁所馬桶,同樣是我之前說過的那種「堆肥式馬桶」,不知道大家瞭解到這種馬桶的工作原理了沒有,我就再簡單和大家講一下——

簡單來說,這種馬桶內部設有分離區,可以在如廁後分離固體和液體,然後通過鋸末、碎乾草的掩埋,以及較為優秀的封閉處理,將其慢慢變成幹肥料~大家看到的後面的管道,其實不是下水管,而是排除異味並提供通風的管道。

唯一的麻煩是,湯瑪斯需要定期對收集槽進行傾倒和清理,這也是生活中諸多無奈之一了,好在他並不覺得這是什麼太過分的事情。

公車的尾端是發動機和各種設備所在的區域,所以設計師乾脆將這裡變成了一個小飄窗。

湯瑪斯說,如果朋友在開車的時候,他最喜歡待的地方就是這裡,看著窗外的道路逐漸遠去,他有一種生活也在向前進的感覺。

五、車內水電設備

即便是離網生活,水電也是最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這裡湯瑪斯也是經過了著重的設計,他利用許多蓄電池和轉換器、風冷系統,設計了這樣一個「電箱」,通過車頂的四塊太陽能板收集電能,以備路上使用。

當然,停靠房車營地的時候也可以直接接入營地電源,不用擔心耗電問題。

車頂的前後各有兩塊太陽能板,供湯瑪斯日常使用不成問題~

為了避免意外發生,他還細心地在這個電箱裡加入了這種消防球,當櫃內溫度過高的時候,它會自動灑出消防粉塵,來實現滅火的功效,還是蠻實用的。

而沐浴、做飯用的熱水和氣,則通過丙烷和燃氣熱水器進行加熱,水可通過車頂的雨水收集過濾裝置進行補充,而大部分時候則是使用房車營地中的供水。

總而言之,湯瑪斯的命運在很多人看來是不幸的,但他積極面對生活的方式,又是勇敢而堅定的,即便不說值得敬佩,最少也值得肯定,不是嗎?

大家能接受這種房車旅行的生活嗎?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