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地表最強裡長+丐幫幫主深入萬華,幫助弱勢人群,不能讓饑餓擊倒民眾

美國詩人狄金森曾這樣描述生命的意義「假如我能使一顆心免於憂傷, 我就沒有虛度此生;假如我能使痛苦的生命有所慰藉, 在酸辛中獲得溫情;或是讓一隻昏厥的知更鳥, 重新回到巢中, 我就沒有虛度此生。 」這首詩引起了我深深的共鳴。 是地, 行善舉, 暖人心, 是一個人生命價值的最好體現。

萬華街頭只剩救護車聲音, 一場重病, 突然降臨這個全臺最多低收入戶的行政區。 比起疫情, 最先擊垮人的是「飢餓」。

當多數人還不知所措時, 有人早已著手為弱勢者送出「元氣彈」。 萬華, 臺北建城之始, 萬年風華之地。

這個臺北最老城區在2021年, 變成全臺新冠病毒重創最深的地方。

萬華這場重病, 所有人都看在眼裡。 但有少數人, 已經察覺有一波海嘯襲來——飢餓。 他們第一時間馬上動起來。

穿梭西門町送街友物資的張獻忠(左圖)、幫萬華疫區打擊飢餓的老裡長方荷生(右圖)。

餵飽弱勢家庭的方荷生:募款到送出物資包, 不到2週

5月15日, 雙北升至3級警戒當天, 當大部份人還不知所措, 緊鄰萬華的臺北市中正區忠勤裡裡長方荷生, 馬上有了動作。 他在臉書發起募捐1千個物資包, 短短3天, 1700多筆小額捐款飛湧而至, 匯聚成500多萬的善款, 是原本目標的3倍不止。 走進方荷生創辦的「臻佶祥食物銀行共用園區」, 從家樂福購買的貨品一落落疊得比人還高, 幾個志工趕著拆紙箱, 把物資分裝到大塑膠袋裡。

打開物資包, 有罐頭、泡麵、餅乾、肉鬆、保久乳、麥片沖泡包等即食品, 還有洗衣精。 萬華在地作家林立青形容, 這總共4千份的物資包是「方裡長的元氣彈」。 一包, 就足以讓一個弱勢家庭撐過一週生活所需。

從募款啟動到物資確實送到弱勢家庭手上, 方荷生只用了2週不到。 泡麵和罐頭在疫情掃貨潮中奇貨可居。

家樂福公關經理林夢紹坦言, 各分店都有泡麵貨架不能空的壓力, 但方荷生的食物銀行, 從2014年起就與家樂福合作, 是「老夥伴」了。

「方裡長要做善事, 我們要想辦法, 」林夢紹說, 家樂福內部高層親自出馬調貨, 才把這批救命的泡麵硬擠出來。

一個萬華, 低收入戶數跟花蓮縣一樣

「1500份要給北部家庭, 」方荷生2013年在忠勤裡創辦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 一直是中正、萬華一帶重要的社福物資中心。 「還有2500份要給全國。 我們向家樂福下單購買, 全國食物銀行都可以在家樂福分店領到物資, 」物資募捐不能停, 他還在算, 這一批吃完了, 還要接著募捐下一批。

與忠勤裡咫尺之隔的萬華, 是全臺灣低收戶最多的行政區。

一個萬華, 就幾乎等於全花蓮縣的低收戶總數, 平均家戶可支配所得, 是臺北市12個行政區倒數第一。

在臺北市弱勢人口比例最多的社區忠勤裡當了23年裡長, 方荷生太清楚長時間的3級警戒代表什麼:經濟活動減緩,

弱勢家庭首當其衝、收入頓減, 飢餓會搶在病毒之前擊倒人的求生意志。 方荷生的動作, 比政府社福單位更快。

不只救裡民和萬華人, 能救多少人, 就救多少人。

接住流浪者的張獻忠:食物、口罩塞滿車, 穿梭西門町

5月24日晚上10點, 位於萬華雅江街裡的芒草心慈善協會據點, 才正開始忙碌。 芒草心慈善協會理事長張獻忠, 把募來的一包包物資塞滿汽車後車廂, 和協會夥伴一起穿上防護衣、頭套、護目鏡和鞋套, 出發送物資給街友。 這群全身包得只看得到一雙眼睛的志工及社工, 黑夜中快速在人行道和騎樓間穿梭, 一看到路邊睡倒的街友, 馬上趨前把物資放在街友腿上, 不多交談隨即離開。

物資包裡有罐頭、餅乾、麵包等即食品,以及飲用水和口罩。

「要吵醒他們,不然物資會被別人拿走,」芒草心夥伴看到醒著的街友,還得提醒他們,防疫期間在外露宿必須戴口罩。

不只要街友保護自己不被感染,他們更怕在全民防疫的恐懼之下,疾病的標籤不由分說先貼上無力反抗的最底層。

臺北市超過七成以上的街友,集中分佈在萬華和鄰近的中正區。從5月17日開始,芒草心和人生百味、救世軍及臺北市政府遊民專責小組分工合作,定期上街發送物資。

萬華一帶100多名街友,主要由芒草心負責。在萬華「準封城」期間,街友面臨嚴苛生存考驗。瞬間消失的人流,意味著街友在街頭能得到的食物或資源也變少,光是圖書館等公共取水點關閉,就讓街友可能連水都沒得喝。

當起各家NGO的「宅急便」

張獻忠白天便忙著載水,「水比較緊急,要馬上配送。只要有人提供,我們就去載。」從事在地街友關懷已經18年的張獻忠,和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同名,總是被街友們戲稱「丐幫幫主」。疫情爆發這幾天,他更像是萬華的宅急便。物流車不敢進萬華,張獻忠和他的小汽車就成了各家NGO的救命浮木。

支應政府最無暇顧及的一群人

社福人力將有好長一陣子捉襟見肘的當下,弱勢的無家者群體卻有可能因為疫情而愈來愈多。

過去在芒草心輔導關懷下已經可以自力生活的個案,很可能在這波疫情中,又回到流浪循環。這些人,是現在政府最無暇顧及、卻最快被疫情衝擊的弱勢族群。

「我們還在關心的個案已經有十幾個人工作中斷了,都是做洗碗工、以工代賑、舉牌臨時工或者賣《大誌》雜誌,」他說,芒草心會盡力募款,希望能即時補網。

但這只是一時救急。

張獻忠的長期目標,是讓街友有地方住,才能徹底終止流浪,「我們在推動一個計劃叫友善宿舍,協助有能力自立的街友共租,由社工管理。」

疫情下,有家的人可以閉門不出,漂泊的街友只能在外流離。

張獻忠還在奮力,夜夜送餐,希望接住墜落的萬華底層。

這些善舉,有時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有時幫一個人邁過很大坎坷,有時能解燃眉之急。雖然這些善舉有時可能算不上驚天動地,也許微不足道,但卻猶如冬天的火把,勝過「雪中送炭」。這些人的善舉,向社會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

精神需要傳承,善舉需要傳遞。一個社會需要少數人做好事,更需要大多數人做好事,而且是主動做好事、經常做好事。因為善舉只有傳遞的人越多、時間越長,才越能體現價值,才能發揮更大作用,才能更好促進社會發展。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做好事、行義舉,也許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傳遞的精神力量卻可能會讓整個社會為之感動。讓善舉傳遞成常態,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自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多行義舉、多做善事。

物資包裡有罐頭、餅乾、麵包等即食品,以及飲用水和口罩。

「要吵醒他們,不然物資會被別人拿走,」芒草心夥伴看到醒著的街友,還得提醒他們,防疫期間在外露宿必須戴口罩。

不只要街友保護自己不被感染,他們更怕在全民防疫的恐懼之下,疾病的標籤不由分說先貼上無力反抗的最底層。

臺北市超過七成以上的街友,集中分佈在萬華和鄰近的中正區。從5月17日開始,芒草心和人生百味、救世軍及臺北市政府遊民專責小組分工合作,定期上街發送物資。

萬華一帶100多名街友,主要由芒草心負責。在萬華「準封城」期間,街友面臨嚴苛生存考驗。瞬間消失的人流,意味著街友在街頭能得到的食物或資源也變少,光是圖書館等公共取水點關閉,就讓街友可能連水都沒得喝。

當起各家NGO的「宅急便」

張獻忠白天便忙著載水,「水比較緊急,要馬上配送。只要有人提供,我們就去載。」從事在地街友關懷已經18年的張獻忠,和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同名,總是被街友們戲稱「丐幫幫主」。疫情爆發這幾天,他更像是萬華的宅急便。物流車不敢進萬華,張獻忠和他的小汽車就成了各家NGO的救命浮木。

支應政府最無暇顧及的一群人

社福人力將有好長一陣子捉襟見肘的當下,弱勢的無家者群體卻有可能因為疫情而愈來愈多。

過去在芒草心輔導關懷下已經可以自力生活的個案,很可能在這波疫情中,又回到流浪循環。這些人,是現在政府最無暇顧及、卻最快被疫情衝擊的弱勢族群。

「我們還在關心的個案已經有十幾個人工作中斷了,都是做洗碗工、以工代賑、舉牌臨時工或者賣《大誌》雜誌,」他說,芒草心會盡力募款,希望能即時補網。

但這只是一時救急。

張獻忠的長期目標,是讓街友有地方住,才能徹底終止流浪,「我們在推動一個計劃叫友善宿舍,協助有能力自立的街友共租,由社工管理。」

疫情下,有家的人可以閉門不出,漂泊的街友只能在外流離。

張獻忠還在奮力,夜夜送餐,希望接住墜落的萬華底層。

這些善舉,有時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有時幫一個人邁過很大坎坷,有時能解燃眉之急。雖然這些善舉有時可能算不上驚天動地,也許微不足道,但卻猶如冬天的火把,勝過「雪中送炭」。這些人的善舉,向社會傳遞著滿滿的正能量。

精神需要傳承,善舉需要傳遞。一個社會需要少數人做好事,更需要大多數人做好事,而且是主動做好事、經常做好事。因為善舉只有傳遞的人越多、時間越長,才越能體現價值,才能發揮更大作用,才能更好促進社會發展。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做好事、行義舉,也許一個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傳遞的精神力量卻可能會讓整個社會為之感動。讓善舉傳遞成常態,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自覺加入到這個行列中來,多行義舉、多做善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