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團揉面手法及發酵技巧,做麵包不再難!(詳細圖解)

有需求就有供應, 昨天好多小夥伴問麵包的配方和發酵的方法, 教學的配方很抱歉是不方便透露啦, 揉面的方法啥的還是能詳細告訴你們噠~來學學揉面的手法, 看看發酵的技巧及方法, 看看你的麵團發酵失敗是哪裡出了問題, 及時改正吧~

揉面手法

1.先把麵粉稱量好, 放入盆中, 一角放入糖粉, 鹽, 中間放酵母, 打入雞蛋

2.用刮刀稍微拌均勻

3.倒入牛奶或者水, 翻拌至無乾粉、呈面絮狀

4.蓋上保鮮膜, 靜止20分鐘左右

5.二十分鐘後(面絮已經充分得到滋潤, 可以為接下來的揉面節省時間)把面倒在操作臺上

6.借助刮板, 聚攏面絮, 揉成團(刮板可以把檯面上和手上粘的麵團很輕易的刮去。 )

7.開始揉面:主打動作就是——搓, 像這樣從裡向外搓

8.搓出去的麵團, 收回來折疊一下(借助刮板收攏)

9.然後再向外搓出去。 重複進行這個搓和收攏的動作

搓的過程中, 麵筋逐漸形成, 也很容易流失水份, 特別是空氣乾燥的時候。 隨時感覺麵團的幹濕度, (如果說你剛開始加的液體量不夠, 感覺麵團很幹, 這個時候更要及時補充水分)

補水的方法是:取一碗水, 把手沾濕

粘水的手,輕輕拍在麵團上。(多次少量的補水,不要把水直接倒在麵團上,要邊補邊感覺麵團幹濕程度。)

然後繼續搓,此時的麵團已經不再粗糙不堪,有了一定的延展性了

拿著麵團一端向外甩出去,麵團可以拉開好長

看一下揉了十五分鐘的麵團,已經邊得光滑了

10.檢查出膜情況:用刮板切下一小塊兒麵團。稍微鬆弛一小會兒

慢慢向四周拉開,可以形成薄膜。這個程度就可以製作一般的甜麵包了。因為我這次做的是吐司,所以放黃油比較晚,如果做甜麵包,可以在這之前的幾分鐘加入黃油,把黃油揉進麵團裡,就完成揉面了。

11.加入軟化的黃油

加入黃油以後的麵團,開始揉的時候會很滑,麵團會再次變得濕粘,看下圖,就跟一堆破棉絮似的

揉一兩分鐘之後,黃油已經充分被揉入麵團裡,就會變得很光滑,再次開始搓的動作

兩三分就可以了,看一下,手掌和手指很乾淨。粘麵團的地方是搓的時候需要和麵團充分接觸的部位,所以更容易粘上麵團,用刮板掛下來即可

此時已經基本完成揉面了。時間大約用了25分左右。 讓大家看一下揉好的麵團是什麼樣的狀態。它不會輕易的粘手或者黏住檯面,從檯面上掂起來,會很輕鬆完整的離開檯面

把麵團收圓,可以看到麵團特別的圓潤、光滑

12.最後檢查一下出膜情況,可以很輕鬆的拉出手套膜,而且不容易破,很有韌性

拿筷子捅破,破洞邊緣很光滑。這樣的麵團做吐司最好了

放入盆中,蓋上保鮮膜發酵

發酵好的麵團體積是原來的2--2.5倍大,端起來感覺很輕盈。用手在上面拍一下,會聽到「嘭、嘭」的很飽滿的聲音,手感也很有彈性。手指粘一點麵粉,輕輕按一下麵團,指印處不會立刻回復,也不會跟洩氣的皮球一樣慢慢塌陷,就說明發酵的剛剛好。(麵團最上面的一圈發白,是因為蓋的保鮮膜裡面有水蒸氣,麵團頂到了保鮮膜,打濕的。)

到此,手工揉面就完整結束了。

總結一下裡面很重要的幾點:

1.液體量不要全部都加入麵粉裡,最好留10--20克,在揉面的過程中,可以觀察麵團的幹濕情況,隨時補充

2.麵粉攪拌成面絮狀以後,蓋上保鮮膜靜止20分鐘左右,可以使麵粉充分吸收水份,變得很滋潤,這樣可以大大縮短揉面的時間。夏季溫度高,要放入冰箱冷藏室,以免酵母發酵

3.揉面的主要動作就是——搓,搓出去,收回來折疊一下,再搓出去,重複此動作,直至出膜

4.揉面的過程中如果發現麵團變幹,不好搓了,就用手沾水拍在麵團上,不要直接倒水,可以多次用手沾水補充水分。麵團太幹的話,也是不容易拉出薄膜的

5.檢查出膜情況的時候,切下來的麵團放在一旁鬆弛一下下,這樣比較好拉開哦,要慢慢向四周拉開,就是轉著圈的拉,不要一直朝兩邊拉。也不用非得套在手上弄成手套膜,自己感覺薄膜有韌性、撐破的地方邊緣很光滑就可以了

6.做普通的甜麵包的麵團只需要麵團有延展性、能拉出膜。

以上是揉面的手法,下面我們就來講講發酵的問題。

一、發酵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

發酵粉是天然物質,用多了不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只會提高發酵的速度,也許還能增加更多的營養物質也說不定。所以,對於麵食新手來說,宜多不宜少能保證發麵的成功率。我常用的安琪酵母和丹寶利酵母,在超市碰到哪種就買哪種,效果都不錯。

二、活化酵母菌對新手比較重要。

1、發麵用的發酵劑有三種:小蘇打、麵肥(老面)和乾酵母粉。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酵劑在麵團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通過受熱膨脹使得麵團變得鬆軟可口。

2、小蘇打釋放的氣體並不豐富,所以用它發麵的成品鬆軟度不是非常好。而且它是弱鹼性物質,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麵食的營養價值,不建議選用。

3、麵肥有些地方又叫老面,是上次發酵之後留取的一塊麵團,適當保存之後用它來做菌種啟動發酵。麵肥必須要搭配堿來使用,是因為它會使麵團產生酸味。但堿會破壞麵粉的營養,而且用量非常不好掌握,成品容易造成浪費,呵呵~所以也不建議使用。

4、活性乾酵母(酵母粉)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它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可貴的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還不僅自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它對麵粉中的維生素還有保護作用。還不僅僅如此,酵母菌在繁殖過程中還能增加麵團中的 B族維生素。所以,用它發酵製作出的麵食成品要比未經發酵的麵食如餅、麵條等營養價值高出好幾倍。

三、和麵的水溫要掌握好。

和麵用溫水。溫度在28-30度之間最好。但很多朋友家裡沒食品用溫度計怎麼辦?用手來感覺吧。別讓你的手感覺出燙來就行。特別提示:用手背來測水溫。就算是在夏天,也建議用溫水。當然你也可以用冷水,我只是希望發麵過程儘量短一些,能節約時間不是,呵呵~

四、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

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麵很重要。不少朋友總是說發不起來,可能是因為麵團太硬了。水少面多,麵團就硬,這樣的麵團適合做手擀面。水多面少,發出來的麵團軟踏踏,成品口感差。什麼比例合適呢?我給個大致的配比:500g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ml,即約等於:2:1的比例。當然,做饅頭還是蒸包子,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飲食習慣來調節麵團的軟硬程度。同時也要注意,不同的麵粉吸濕性是不同的,還是要靈活運用哈~

五、麵團要揉光滑。

麵粉與酵母、清水拌勻後,要充分揉面,儘量讓麵粉與清水充分結合。麵團揉好的直觀形象就是:麵團表面光滑滋潤。水量太少揉不動,水量太多會沾手。

六、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是成功的關鍵。

發酵的最佳環境溫度在30-35度之間,最好別超過40度。濕度在70-75%之間。這個資料下的環境是最利於麵團發酵的。溫度還好辦,夏天室溫基本上能保證正常發酵的需要。但濕度就不好控制了。教朋友們一個四季皆可用的方法:在一個大蒸鍋中放入60-70度左右的熱水,將面盆放入鍋中(面盆不可與熱水接觸),蓋上蒸鍋鍋蓋。在蒸鍋這個小環境裡溫度、濕度都有了。當然,如果你習慣用微波爐或者烤箱也都是可以的~

七、二次發酵別忘了。

從蒸鍋中取出的麵團你能看到豐富的氣孔。不過發酵不應該這樣結束。如果就此結束也不是大錯,但發麵的成品在口感和外形上會有所區別。應當將麵團放置在面板上揉,將麵團內的空氣揉出去,然後放在相對密封的容器中,讓它於室溫下再發酵30分鐘左右。二次發酵對發麵成品的鬆軟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喲。

八、巧用發酵輔助劑。

1、添加少許白糖,可以提高酵母菌活性、縮短發麵的時間。

2、添加少許鹽,能縮短發酵時間還能讓成品更鬆軟。

3、添加少許醪糟,能協助發酵並增添成品香氣。

4、添加少許蜂蜜,可以加速發酵進程。

5、添加少許牛奶,可以提高成品品質。

6、添加少許優酪乳,能讓酵母菌開足馬力去幹活。

7、添加少許雞蛋液,能增加營養……

活性乾酵母的生產日期很重要。

和麵、揉麵團的技巧

和麵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抄拌法。將麵粉放入盆中,中間掏一個大坑,倒入一定量的水,雙手伸入缸中,從外向內,由下向上,反復抄拌成團,要求用力均勻適當,手不沾水,以粉推水,促使、粉結合成團,為應用最多的和麵方法,主要適用於和制用量較大的各類麵團。

二、調和法。將麵粉放在案板上,圍成中間薄四邊厚的圓形(大圓坑形),將水倒入中間,雙手五指張開,從內向外,或一手摻水(或下油),一手和麵,邊摻邊和,調和成團。要求手法靈活,動作迅速,不讓水溢出。主要適用於用量較少的各類麵團。

三、攪和法。將粉放在盆內加水等攪和,或用鍋將水煮沸後再將粉倒入迅速攪和,使水、面儘快混合均勻。一般適用于保暖性強的熱水麵團或稀調的面漿、蛋漿等。

和麵要領

一、姿勢正確。站立端正,兩腳分開成丁字步,上身稍彎向前,便於用力。

二、摻水量合適。摻水量應根據麵粉的含水量、氣候、製品要求等確定。摻水一般分二、三次進行,第一次摻水拌和時,注意粉料吸水情形,如粉料吸不進水或吸水少時,第二次加水量則要減少。

三、操作動作乾淨俐落。動作迅速,面和得均勻而不夾粉粒,和完後手不沾面,面不沾盆。

調製麵團

根據各類麵點製品的性質和要求,用不同的技法,調製出符合要求的麵團的過程。是麵點製作工藝的工序之一,包括和麵、揉面。調製時,冷水麵團採用搗(捶、壓)、揣(紮)、摔及反復搓揉等手法,使麵團吃水均勻,光滑柔潤;熱水麵團採用邊和、邊攪、邊搓,搓捏麵團的方法,或一般不揉、少揉,以防止產生筋性,失去糯柔的特點;發酵膨松麵團揉面要靈活?#092;用腕力,不能用勁過大,揉勻揉透即可,加堿時用揣的手法,保證堿水均勻;油酥麵團的幹油酥調製採用擦法,使油、面很好地結合成團,不可用揉法,水油面調製則用揉法;其它麵團多採用攪、和、揉、搓等法。麵團量大可借用機器等調製。

操作時注意掌握主要原料的性質(包括粉料中澱粉、蛋白質各種含量),輔助原料(如糖、油脂、精鹽、化學膨松劑等)對麵團的影響,摻水量、水溫以及攪拌程度和煬發時間,根據成品要求適當處理。如製作皮薄、餡大、多鹵的麵點,要求麵團具有良好的伸展性與韌性,仨氝x用麵筋蛋白質相互接觸,提高麵筋生成率,還可加適量鹽使面團組織更緊密。

揉面

對麵團揉、搗等,使其均勻、柔潤、光滑、增勁或酥軟的過程,是調製麵團的程式之一,也是調製麵團成敗的關鍵。一般可分成搗、揉、擦、迭等種方法:

搗。雙手緊握成拳,在麵團各處用力向下搗壓的方法。適用於加工勁力大的麵團,要求搗遍,搗透,當麵團搗壓扁,可將其迭攏後繼續搗壓,如此反復多次,直至麵團搗透上勁。

揉。是使用最多、最基本的方法。主要依靠手臂與手腕之力,用力適當。按麵團不同性質,採用不同的揉法。勁力較大或質較硬的麵團,一般用雙手掌根交替向向前推揉,麵團揉長迭起起來再揉,至麵團揉透、光潔為止;大快的發酵膨松麵團,一般用雙手交叉向兩側推攤,然後由前向後卷迭起,翻身介面向上,雙手拖住麵團左側一頭,向身邊拉過,在重複用前述方法揉至均勻;小塊的發酵或質軟麵團,一般用左手按住麵團一頭,右手五指張開,以掌根將麵團向前推攤,再隨手卷攏,左手將麵團翻身,介面向上,繼續用前述方法反復揉至均勻。

摔。根據麵團的不同軟硬度及品種要求,用力摔打麵團的方法,可用雙手抓住麵團的一端,拿起後用力扔在案上或盆中;也可將麵團搓成長條後,雙手握住麵團的兩端,邊拉邊將麵團中部摔在案板上,再將二端絞和,一手抓起另一頭反復進行;或用一隻手抓住麵團的一端,舉起後往下摔打在案板上,再換抓麵團的另一端照前方法反復進行。

擦。用手掌根將麵團一層層向前邊推邊擦的方法。主要適用於加工油酥麵團和部分米粉麵團。

迭。用鏟板或手將麵團分割後迭起的方法。一般適用於加工松酥類不宜起勁的麵團。

文章整理自網路,侵刪致歉,公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粘水的手,輕輕拍在麵團上。(多次少量的補水,不要把水直接倒在麵團上,要邊補邊感覺麵團幹濕程度。)

然後繼續搓,此時的麵團已經不再粗糙不堪,有了一定的延展性了

拿著麵團一端向外甩出去,麵團可以拉開好長

看一下揉了十五分鐘的麵團,已經邊得光滑了

10.檢查出膜情況:用刮板切下一小塊兒麵團。稍微鬆弛一小會兒

慢慢向四周拉開,可以形成薄膜。這個程度就可以製作一般的甜麵包了。因為我這次做的是吐司,所以放黃油比較晚,如果做甜麵包,可以在這之前的幾分鐘加入黃油,把黃油揉進麵團裡,就完成揉面了。

11.加入軟化的黃油

加入黃油以後的麵團,開始揉的時候會很滑,麵團會再次變得濕粘,看下圖,就跟一堆破棉絮似的

揉一兩分鐘之後,黃油已經充分被揉入麵團裡,就會變得很光滑,再次開始搓的動作

兩三分就可以了,看一下,手掌和手指很乾淨。粘麵團的地方是搓的時候需要和麵團充分接觸的部位,所以更容易粘上麵團,用刮板掛下來即可

此時已經基本完成揉面了。時間大約用了25分左右。 讓大家看一下揉好的麵團是什麼樣的狀態。它不會輕易的粘手或者黏住檯面,從檯面上掂起來,會很輕鬆完整的離開檯面

把麵團收圓,可以看到麵團特別的圓潤、光滑

12.最後檢查一下出膜情況,可以很輕鬆的拉出手套膜,而且不容易破,很有韌性

拿筷子捅破,破洞邊緣很光滑。這樣的麵團做吐司最好了

放入盆中,蓋上保鮮膜發酵

發酵好的麵團體積是原來的2--2.5倍大,端起來感覺很輕盈。用手在上面拍一下,會聽到「嘭、嘭」的很飽滿的聲音,手感也很有彈性。手指粘一點麵粉,輕輕按一下麵團,指印處不會立刻回復,也不會跟洩氣的皮球一樣慢慢塌陷,就說明發酵的剛剛好。(麵團最上面的一圈發白,是因為蓋的保鮮膜裡面有水蒸氣,麵團頂到了保鮮膜,打濕的。)

到此,手工揉面就完整結束了。

總結一下裡面很重要的幾點:

1.液體量不要全部都加入麵粉裡,最好留10--20克,在揉面的過程中,可以觀察麵團的幹濕情況,隨時補充

2.麵粉攪拌成面絮狀以後,蓋上保鮮膜靜止20分鐘左右,可以使麵粉充分吸收水份,變得很滋潤,這樣可以大大縮短揉面的時間。夏季溫度高,要放入冰箱冷藏室,以免酵母發酵

3.揉面的主要動作就是——搓,搓出去,收回來折疊一下,再搓出去,重複此動作,直至出膜

4.揉面的過程中如果發現麵團變幹,不好搓了,就用手沾水拍在麵團上,不要直接倒水,可以多次用手沾水補充水分。麵團太幹的話,也是不容易拉出薄膜的

5.檢查出膜情況的時候,切下來的麵團放在一旁鬆弛一下下,這樣比較好拉開哦,要慢慢向四周拉開,就是轉著圈的拉,不要一直朝兩邊拉。也不用非得套在手上弄成手套膜,自己感覺薄膜有韌性、撐破的地方邊緣很光滑就可以了

6.做普通的甜麵包的麵團只需要麵團有延展性、能拉出膜。

以上是揉面的手法,下面我們就來講講發酵的問題。

一、發酵粉的用量宜多不宜少。

發酵粉是天然物質,用多了不會造成不好的結果,只會提高發酵的速度,也許還能增加更多的營養物質也說不定。所以,對於麵食新手來說,宜多不宜少能保證發麵的成功率。我常用的安琪酵母和丹寶利酵母,在超市碰到哪種就買哪種,效果都不錯。

二、活化酵母菌對新手比較重要。

1、發麵用的發酵劑有三種:小蘇打、麵肥(老面)和乾酵母粉。它們的工作原理都差不多:在合適的條件下,發酵劑在麵團中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再通過受熱膨脹使得麵團變得鬆軟可口。

2、小蘇打釋放的氣體並不豐富,所以用它發麵的成品鬆軟度不是非常好。而且它是弱鹼性物質,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降低麵食的營養價值,不建議選用。

3、麵肥有些地方又叫老面,是上次發酵之後留取的一塊麵團,適當保存之後用它來做菌種啟動發酵。麵肥必須要搭配堿來使用,是因為它會使麵團產生酸味。但堿會破壞麵粉的營養,而且用量非常不好掌握,成品容易造成浪費,呵呵~所以也不建議使用。

4、活性乾酵母(酵母粉)是一種天然的酵母菌提取物,它不僅營養成分豐富,更可貴的是,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它還不僅自己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它對麵粉中的維生素還有保護作用。還不僅僅如此,酵母菌在繁殖過程中還能增加麵團中的 B族維生素。所以,用它發酵製作出的麵食成品要比未經發酵的麵食如餅、麵條等營養價值高出好幾倍。

三、和麵的水溫要掌握好。

和麵用溫水。溫度在28-30度之間最好。但很多朋友家裡沒食品用溫度計怎麼辦?用手來感覺吧。別讓你的手感覺出燙來就行。特別提示:用手背來測水溫。就算是在夏天,也建議用溫水。當然你也可以用冷水,我只是希望發麵過程儘量短一些,能節約時間不是,呵呵~

四、麵粉和水的比例要適當

麵粉、水量的比例對發麵很重要。不少朋友總是說發不起來,可能是因為麵團太硬了。水少面多,麵團就硬,這樣的麵團適合做手擀面。水多面少,發出來的麵團軟踏踏,成品口感差。什麼比例合適呢?我給個大致的配比:500g麵粉,水量不能低於250ml,即約等於:2:1的比例。當然,做饅頭還是蒸包子,你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飲食習慣來調節麵團的軟硬程度。同時也要注意,不同的麵粉吸濕性是不同的,還是要靈活運用哈~

五、麵團要揉光滑。

麵粉與酵母、清水拌勻後,要充分揉面,儘量讓麵粉與清水充分結合。麵團揉好的直觀形象就是:麵團表面光滑滋潤。水量太少揉不動,水量太多會沾手。

六、保證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是成功的關鍵。

發酵的最佳環境溫度在30-35度之間,最好別超過40度。濕度在70-75%之間。這個資料下的環境是最利於麵團發酵的。溫度還好辦,夏天室溫基本上能保證正常發酵的需要。但濕度就不好控制了。教朋友們一個四季皆可用的方法:在一個大蒸鍋中放入60-70度左右的熱水,將面盆放入鍋中(面盆不可與熱水接觸),蓋上蒸鍋鍋蓋。在蒸鍋這個小環境裡溫度、濕度都有了。當然,如果你習慣用微波爐或者烤箱也都是可以的~

七、二次發酵別忘了。

從蒸鍋中取出的麵團你能看到豐富的氣孔。不過發酵不應該這樣結束。如果就此結束也不是大錯,但發麵的成品在口感和外形上會有所區別。應當將麵團放置在面板上揉,將麵團內的空氣揉出去,然後放在相對密封的容器中,讓它於室溫下再發酵30分鐘左右。二次發酵對發麵成品的鬆軟度有很重要的作用喲。

八、巧用發酵輔助劑。

1、添加少許白糖,可以提高酵母菌活性、縮短發麵的時間。

2、添加少許鹽,能縮短發酵時間還能讓成品更鬆軟。

3、添加少許醪糟,能協助發酵並增添成品香氣。

4、添加少許蜂蜜,可以加速發酵進程。

5、添加少許牛奶,可以提高成品品質。

6、添加少許優酪乳,能讓酵母菌開足馬力去幹活。

7、添加少許雞蛋液,能增加營養……

活性乾酵母的生產日期很重要。

和麵、揉麵團的技巧

和麵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抄拌法。將麵粉放入盆中,中間掏一個大坑,倒入一定量的水,雙手伸入缸中,從外向內,由下向上,反復抄拌成團,要求用力均勻適當,手不沾水,以粉推水,促使、粉結合成團,為應用最多的和麵方法,主要適用於和制用量較大的各類麵團。

二、調和法。將麵粉放在案板上,圍成中間薄四邊厚的圓形(大圓坑形),將水倒入中間,雙手五指張開,從內向外,或一手摻水(或下油),一手和麵,邊摻邊和,調和成團。要求手法靈活,動作迅速,不讓水溢出。主要適用於用量較少的各類麵團。

三、攪和法。將粉放在盆內加水等攪和,或用鍋將水煮沸後再將粉倒入迅速攪和,使水、面儘快混合均勻。一般適用于保暖性強的熱水麵團或稀調的面漿、蛋漿等。

和麵要領

一、姿勢正確。站立端正,兩腳分開成丁字步,上身稍彎向前,便於用力。

二、摻水量合適。摻水量應根據麵粉的含水量、氣候、製品要求等確定。摻水一般分二、三次進行,第一次摻水拌和時,注意粉料吸水情形,如粉料吸不進水或吸水少時,第二次加水量則要減少。

三、操作動作乾淨俐落。動作迅速,面和得均勻而不夾粉粒,和完後手不沾面,面不沾盆。

調製麵團

根據各類麵點製品的性質和要求,用不同的技法,調製出符合要求的麵團的過程。是麵點製作工藝的工序之一,包括和麵、揉面。調製時,冷水麵團採用搗(捶、壓)、揣(紮)、摔及反復搓揉等手法,使麵團吃水均勻,光滑柔潤;熱水麵團採用邊和、邊攪、邊搓,搓捏麵團的方法,或一般不揉、少揉,以防止產生筋性,失去糯柔的特點;發酵膨松麵團揉面要靈活?#092;用腕力,不能用勁過大,揉勻揉透即可,加堿時用揣的手法,保證堿水均勻;油酥麵團的幹油酥調製採用擦法,使油、面很好地結合成團,不可用揉法,水油面調製則用揉法;其它麵團多採用攪、和、揉、搓等法。麵團量大可借用機器等調製。

操作時注意掌握主要原料的性質(包括粉料中澱粉、蛋白質各種含量),輔助原料(如糖、油脂、精鹽、化學膨松劑等)對麵團的影響,摻水量、水溫以及攪拌程度和煬發時間,根據成品要求適當處理。如製作皮薄、餡大、多鹵的麵點,要求麵團具有良好的伸展性與韌性,仨氝x用麵筋蛋白質相互接觸,提高麵筋生成率,還可加適量鹽使面團組織更緊密。

揉面

對麵團揉、搗等,使其均勻、柔潤、光滑、增勁或酥軟的過程,是調製麵團的程式之一,也是調製麵團成敗的關鍵。一般可分成搗、揉、擦、迭等種方法:

搗。雙手緊握成拳,在麵團各處用力向下搗壓的方法。適用於加工勁力大的麵團,要求搗遍,搗透,當麵團搗壓扁,可將其迭攏後繼續搗壓,如此反復多次,直至麵團搗透上勁。

揉。是使用最多、最基本的方法。主要依靠手臂與手腕之力,用力適當。按麵團不同性質,採用不同的揉法。勁力較大或質較硬的麵團,一般用雙手掌根交替向向前推揉,麵團揉長迭起起來再揉,至麵團揉透、光潔為止;大快的發酵膨松麵團,一般用雙手交叉向兩側推攤,然後由前向後卷迭起,翻身介面向上,雙手拖住麵團左側一頭,向身邊拉過,在重複用前述方法揉至均勻;小塊的發酵或質軟麵團,一般用左手按住麵團一頭,右手五指張開,以掌根將麵團向前推攤,再隨手卷攏,左手將麵團翻身,介面向上,繼續用前述方法反復揉至均勻。

摔。根據麵團的不同軟硬度及品種要求,用力摔打麵團的方法,可用雙手抓住麵團的一端,拿起後用力扔在案上或盆中;也可將麵團搓成長條後,雙手握住麵團的兩端,邊拉邊將麵團中部摔在案板上,再將二端絞和,一手抓起另一頭反復進行;或用一隻手抓住麵團的一端,舉起後往下摔打在案板上,再換抓麵團的另一端照前方法反復進行。

擦。用手掌根將麵團一層層向前邊推邊擦的方法。主要適用於加工油酥麵團和部分米粉麵團。

迭。用鏟板或手將麵團分割後迭起的方法。一般適用於加工松酥類不宜起勁的麵團。

文章整理自網路,侵刪致歉,公益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