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那個“死”了三年的孩子他爸復活了

作者:宛清(爸媽精讀主筆)

01

我有一個閨蜜群, 年齡相仿, 經歷相當, 吐起槽來也格外有共鳴。

早些年談戀愛的時候, 還是相互喂狗糧, 甜死人不償命的模式。

過了兩年, 相繼結了婚, 又生了娃。 畫風就不太對勁了, 除了買買買, 就是煩煩煩。

煩啥呢?孩子還小, 還沒到被嫌棄的階段, 當然男人才是永恆的槽點。

自從生了娃, 餵奶、換尿布、洗澡、陪睡, 他一樣不會, 一樣不做。

在家就是刷手機、玩遊戲、上網。 還老是惹我媽生氣, 把孩子弄哭。 跟你們說, 老公就像智齒, 除了讓你痛, 什麼用也沒有。

每天都說忙, 半夜不回家, 週末有安排,

上個醫院還要自己打車。

好不容易逮著他在家, 喊他抱會孩子, 沒十分鐘就說有事要出門一趟。

每次吐槽男人, 群裡就異常活躍。 以前讓人頂禮膜拜、感覺無所不能的男朋友, 當了爸後就像換了個人, 懶惰、遲鈍、逃避、不負責任。

每次看到他的種種表現, 都讓人懷疑智商。 對, 是懷疑自己當初選男人的智商。

家裡有個“隱形爸爸”, 媽媽既累又委屈, 還擔心對孩子成長不好。

可是又有什麼辦法呢, 只好賭氣說:我就當他死了, 免得把自己氣出病來。

02

雖然婚前談了七八年, 感情也一直不錯, 但我也沒能逃過此劫。

生了娃之後, 孩子爸完全沒有進入狀態。 初為人父, 雖然也有抑制不住的喜悅, 但看到那個皺巴巴的小傢伙, 他都不敢伸手。

洗澡?換尿片?哄睡?別想了。 那些可以自己帶娃一整天的, 從來都是別人家的爸爸。

孩子十個月的時候, 我們倆帶孩子去打預防針和體檢。

他拎個小小的媽媽包就下車了, 我抱著孩子跑到一棟樓排隊打針, 再去另一棟樓排隊驗血。

終於體檢完, 手臂酸痛忍不住叫他抱會孩子。 他從樓上抱到樓下, 抱怨說:“實在太重了。 ”

回家路上, 孩子因為剛抽完血吵吵鬧鬧, 在我懷裡扭來扭去。 在停車場停了車, 他繼續拎個包包就下車走了。

我終於忍不住發飆:

你一個人大男人不知道過來抱娃嗎?你怎麼就不能體恤我一下。

他耷拉著腦袋過來, 伸手把孩子橫抱過去, 像拿著炸藥包一般, 快步疾走, 顫顫巍巍。

我內心簡直有一萬頭草泥馬飄過。

可他也委屈得不行,

背三十斤米上樓可以, 但這是抱著個會動的活物啊。

我這才知道, 對於孩子爸來說, 不是兒子真的太重, 而是抱著兒子他的心裡壓力太大, 小心翼翼覺得背負了千斤重擔。

不得不承認, 男人和男人構造也不一樣。

有些男人孩子下地就父愛爆棚, 有些男人就是慢一拍, 面對這個又小又嫩, 一不留神就大哭大鬧的“小獸”, 他們根本沒轍。

有時候, 男人不是不想帶孩子, 而是, 對於“當爸爸”這件事措手不及。

03

許多事都需要練習才能做好, 做父母也一樣。

因為懷胎十月, 做媽媽的預備期比爸爸長了很多, 加上哺乳的關係, 和孩子也多了更多天然的連接。

因此, 在做父母這件事情上, 男人的成長總是比女人要慢很多。

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中,

陳小春帶著兒子jaspe參加節目。

雖然這時候的陳小春已經五十歲, 兒子jaspe也已經四歲多, 但在育兒上他仍舊像個“局外人”。

別人誇他兒子英文名好聽, 他說采兒取的;別人誇jasper好乖, 他說是采兒和岳父岳母教的。

在節目中第一次單獨帶兒子旅行, 他脾氣暴躁, 不會溝通, 兒子只能委屈的坐在一旁想媽咪。

正是節目中一次次單獨帶孩子旅行, 與孩子長時間相處, 不斷的學習和總結, 讓陳小春收斂了暴脾氣, 學著去和孩子溝通, 學著去表達愛。

最後, 終於可以自豪的說:“我們是真正的父子了。

我家兒子今年三歲多了, 我有時候會跟別人開玩笑:

對比孩子剛出生的那會, 那個“死了”三年的孩子他爸又復活了。

就比如昨天晚上,

帶兒子出門散步, 他玩了一會就不願意再走, 撒嬌要抱, 我讓他自己走。

他一轉身就抱上了爸爸的大腿, 脆生生的喊:“爸爸抱, 爸爸抱, 我走不動了呀!”

孩子爸馬上就心軟了, 轉臉跟我商量說:“要不我抱吧, 孩子可能累了呢。 ”

我堅持:“還沒走多遠, 讓他自己走走吧。 ”

他又說:“不是, 我就覺得他缺鈣, 腿沒力氣。 ”

好吧, 面對這種“孩子一撒嬌, 原則通通拋”的爸爸, 我能說什麼呢。

晚上洗完澡, 他和兒子在床上玩, 一人拿一支玩具槍對打, 他必須在兒子的槍聲響起時應聲倒地。

他配合的倒下, 兒子便又跳又笑, 像只嘎嘎嘎的小鴨子。 一個小遊戲兩個人玩了又玩, 爸爸和兒子都樂此不疲。

看到這個和諧的場景, 又想起了曾經那個雖然很愛兒子, 卻只敢遠遠看著兒子的新手爸爸,會感慨:幸好這一路,從來沒放棄。

堅定的要求他參與育兒,幫助他一起學習;他體會到了育兒的快樂,兒子也因為爸爸的陪伴更勇敢開朗。

04

有天跟朋友們交流育兒心得,說到我們家的“爸爸復活記”。

朋友一臉羡慕,感歎地說:

生了二寶之後,實在抽不出空帶大寶,就把大寶交給了爸爸。可是爸爸吼,兒子哭,只好讓外婆來接手。

回想這三年,要讓爸爸在育兒中“復活”,還真有些小心得:

1、懂得放手,不越俎代庖。

剛開始爸爸們肯定做得不好,也不太願意做,但是一定要放手讓他們嘗試。

在他們做得不好的時候,不要著急搶過來自己做。

一次做不好,多幾次就會了,如果總是不放手,爸爸們永遠都不會有參與的熱情和成就感。

在長輩們搶著幫忙的時候,要堅定的拒絕,告訴他們現在是爸爸育兒時間,不需要幫忙。

時機合適的時候,要選擇放手讓爸爸去承擔。比如獨自帶孩子去做客,一個人帶孩子在家。

在《爸爸去哪兒》中,陳小春、劉燁、郭濤等以前極少參與育兒的爸爸,都因為參加節目,通過獨自帶孩子,他們和孩子的感情迅速升溫。

2、循序漸進,不操之過急。

爸爸參與育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開始他可能只會洗個奶瓶,後來學會了給孩子洗臉,然後學會了抱孩子……不能一上來就要求爸爸們十項全能。

就像那個生了二寶就把大寶甩給爸爸的朋友,平時沒讓爸爸參與全過程,情急時把全部重擔都壓在爸爸肩上。

爸爸不知道怎麼帶,兒子不習慣爸爸帶,不鬧才怪呢。

操之過急,反而會讓爸爸有挫敗感;循序漸進,爸爸才能在點滴進步中獲得成就感。

3、及時鼓勵,感受育兒之樂。

做任何事,只有從中感受到快樂才能有持久的動力,帶孩子也一樣。

爸爸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時鼓勵他,也要把孩子的回饋告訴他。

只要孩子爸在帶孩子上有一丁點進步,我都會對他大加讚揚。

有時他出差不在家,我會帶孩子跟他打電話,聽到孩子在電話裡奶聲奶氣地叫爸爸,說想他。爸爸覺得孩子和他親,帶起來更帶勁。

4、讓爸爸去參與一些有成就感的事情,加深育兒的快樂。

同事家小寶最近在幼稚園講故事比賽中獲得特等獎,同事就讓老公去參加頒獎典禮。他覺得驕傲極了,跟孩子講故事也更積極了。

總之,當爸爸們在育兒上掉隊時,我們一定要多給一些時間、耐心和鼓勵,等一等,讓他們追上來。

小王子澆灌了玫瑰,於是那朵玫瑰變得特別,他馴養了狐狸,於是狐狸變得重要。

爸爸們參與了育兒,才能感受到育兒的快樂,才會在撫育和陪伴中加深對孩子的感情。

05

要是你面對一個還沒學會當爸爸的男人,一開始就憤而做出“當他死了”的決定 ,那就虧大了。

在孩子的世界裡,爸爸和媽媽是完全不同的,任何一方都無法替代另一方。

父親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人際關係的處理、思維方式的開拓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為一時賭氣或者不放心而不再讓爸爸參與育兒,最後承擔後果的卻是孩子。

總聽到身邊的媽媽抱怨“喪偶式”育兒,但有時候細想想,真的是爸爸們“死”了嗎?還不是媽媽們一邊抱怨一邊放縱,一邊想要得到幫助一邊又不敢放手的結果。

媽媽與孩子是生死之交,爸爸與孩子也是血脈相連的。家裡有個不會帶孩子的爸爸,請不要過早放棄他。

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假如錯過了,對爸爸和孩子都是遺憾和損失。

作者簡介:宛清,富書簽約作者,80後作者,職場媽媽,既可詩酒年華,又可家長里短,用文藝的心,過世俗生活,寫溫暖文字。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shenduwenhua)

卻只敢遠遠看著兒子的新手爸爸,會感慨:幸好這一路,從來沒放棄。

堅定的要求他參與育兒,幫助他一起學習;他體會到了育兒的快樂,兒子也因為爸爸的陪伴更勇敢開朗。

04

有天跟朋友們交流育兒心得,說到我們家的“爸爸復活記”。

朋友一臉羡慕,感歎地說:

生了二寶之後,實在抽不出空帶大寶,就把大寶交給了爸爸。可是爸爸吼,兒子哭,只好讓外婆來接手。

回想這三年,要讓爸爸在育兒中“復活”,還真有些小心得:

1、懂得放手,不越俎代庖。

剛開始爸爸們肯定做得不好,也不太願意做,但是一定要放手讓他們嘗試。

在他們做得不好的時候,不要著急搶過來自己做。

一次做不好,多幾次就會了,如果總是不放手,爸爸們永遠都不會有參與的熱情和成就感。

在長輩們搶著幫忙的時候,要堅定的拒絕,告訴他們現在是爸爸育兒時間,不需要幫忙。

時機合適的時候,要選擇放手讓爸爸去承擔。比如獨自帶孩子去做客,一個人帶孩子在家。

在《爸爸去哪兒》中,陳小春、劉燁、郭濤等以前極少參與育兒的爸爸,都因為參加節目,通過獨自帶孩子,他們和孩子的感情迅速升溫。

2、循序漸進,不操之過急。

爸爸參與育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開始他可能只會洗個奶瓶,後來學會了給孩子洗臉,然後學會了抱孩子……不能一上來就要求爸爸們十項全能。

就像那個生了二寶就把大寶甩給爸爸的朋友,平時沒讓爸爸參與全過程,情急時把全部重擔都壓在爸爸肩上。

爸爸不知道怎麼帶,兒子不習慣爸爸帶,不鬧才怪呢。

操之過急,反而會讓爸爸有挫敗感;循序漸進,爸爸才能在點滴進步中獲得成就感。

3、及時鼓勵,感受育兒之樂。

做任何事,只有從中感受到快樂才能有持久的動力,帶孩子也一樣。

爸爸做得好的地方,要及時鼓勵他,也要把孩子的回饋告訴他。

只要孩子爸在帶孩子上有一丁點進步,我都會對他大加讚揚。

有時他出差不在家,我會帶孩子跟他打電話,聽到孩子在電話裡奶聲奶氣地叫爸爸,說想他。爸爸覺得孩子和他親,帶起來更帶勁。

4、讓爸爸去參與一些有成就感的事情,加深育兒的快樂。

同事家小寶最近在幼稚園講故事比賽中獲得特等獎,同事就讓老公去參加頒獎典禮。他覺得驕傲極了,跟孩子講故事也更積極了。

總之,當爸爸們在育兒上掉隊時,我們一定要多給一些時間、耐心和鼓勵,等一等,讓他們追上來。

小王子澆灌了玫瑰,於是那朵玫瑰變得特別,他馴養了狐狸,於是狐狸變得重要。

爸爸們參與了育兒,才能感受到育兒的快樂,才會在撫育和陪伴中加深對孩子的感情。

05

要是你面對一個還沒學會當爸爸的男人,一開始就憤而做出“當他死了”的決定 ,那就虧大了。

在孩子的世界裡,爸爸和媽媽是完全不同的,任何一方都無法替代另一方。

父親對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性格的塑造、人際關係的處理、思維方式的開拓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為一時賭氣或者不放心而不再讓爸爸參與育兒,最後承擔後果的卻是孩子。

總聽到身邊的媽媽抱怨“喪偶式”育兒,但有時候細想想,真的是爸爸們“死”了嗎?還不是媽媽們一邊抱怨一邊放縱,一邊想要得到幫助一邊又不敢放手的結果。

媽媽與孩子是生死之交,爸爸與孩子也是血脈相連的。家裡有個不會帶孩子的爸爸,請不要過早放棄他。

畢竟,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假如錯過了,對爸爸和孩子都是遺憾和損失。

作者簡介:宛清,富書簽約作者,80後作者,職場媽媽,既可詩酒年華,又可家長里短,用文藝的心,過世俗生活,寫溫暖文字。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shenduwenhua)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