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人常把東西裝袖子裡,不怕掉出來嗎?你看看裡面有什麼機關

越羅衫袂迎春風, 玉刻麒麟腰帶紅。 ——《秦宮詩》

自人類社會形成以來, 早在原始社會時期, 人們就已經知曉「明禮義, 知廉恥」這個道理, 人們會採用獸皮、樹葉等用來遮羞。 進入文明時代, 衣裳應運而生, 使得人們能夠遮羞的同時能夠保暖禦寒。 封建王朝建立後, 服飾文化開始正式萌發, 隨著生活應用和地位不同, 衍生出許多種類的服飾, 甚至隨著王朝興亡交替, 服飾也隨著千變萬化, 甚至用於象徵身份和社會地位。

在如今各種影視劇中, 我們經常能看見主角們華麗和色彩鮮豔的衣著, 卻不知道古人在衣著方面有諸多講究。

在古時封建制度統治下, 百姓與貴族之間階級分層明顯, 其衣裳的顏色, 花紋, 樣式甚至是穿戴的鞋帽, 都有不同的講究, 使人一看就能分清楚他是處於哪個階層的人。

但是有一點, 古人穿的衣服兩隻袖子都是寬寬的, 看起來仙氣飄飄,

卻又能從袖子中掏出一些小物件, 看著非常神奇, 把東西放在袖子裡, 為什麼掉不出來, 是不是有什麼機關在裡面?

一、袖的發展和種類

在人類社會剛進入封建王朝時期時, 隨著棉帛的誕生, 人類的衣著逐漸由保暖驅寒和遮羞轉化為裝飾美化的作用。 隨著時代的演變, 人們的服飾審美也在不斷變化。 但是對於服飾的製作, 以及服飾的組成部分, 都大有講究。 古時候最早記錄服裝衣袖垂下來的下擺叫做袂, 袖口的地方叫做祛, 兩者合在一起叫做袖;袖子與衣服連在一塊的地方叫做袖根。

從夏商時期到戰國時期, 由於服飾剛開始發展, 袖口統一樣式的, 一般都是直袖的樣式。 到了漢代審美趨勢開始變化, 袖子多以垂胡式存在,

有點類似于動物咽喉下方贅肉的形狀, 但是為的是行動不受拘束, 更方便一點。 魏晉南北朝時期, 大量服飾制樣層出不窮, 大袖的種類繁多, 袖口大多是不收口樣式的。 到了隋唐初期時, 受到胡人的影響, 胡風逐漸盛行, 人們開始崇尚窄袖。

唐朝末期五代時期, 社會奢華風氣在此席捲而來, 此時寬大的廣袖服飾流行起來。 宋代時人們崇尚清麗, 關於衣袖的樣式有兩個極端, 即窄袖極窄, 寬袖極寬, 最求看起來清爽灑脫。 到了元代時, 蒙古族入侵, 又開始流行垂胡式衣袖, 但是與前期漢時期時流行的垂胡式並不相同, 元代更多的是琵琶式的衣袖。 發展至明代, 無論是寬袖窄袖, 樣式基本都是以琵琶式為主。 滿清時期, 少數民族入侵, 流行窄袖緊身。 追求簡潔清秀。

雖然每個時期的服飾袖子都有各自時代的發展特點, 但是大多的袖型在同一時代都是同時發展和存在的, 只是每個時期會有主流的樣式, 所以在每個時期有多種袖的樣式同時存在。 寬袖和窄袖也是同時存在的,

只是用處不同而已。

二、袖的寬窄和長短

古代服飾的有寬窄袖之分, 窄袖可以分為:直袖、箭袖、垂胡袖、琵琶袖等;寬袖可以分為:直袖、廣袖、、琵琶袖等。 一般來講, 寬袖和窄袖之間沒有絕對的區別, 窄袖袖寬在30到70公分之間浮動, 寬袖寬度在一尺到二尺之間, 不同的時代會略有不同,且根據等級身份、應用場合、服裝形制也會有所不同。雖然在漢服文化中,寬大的袖口是一種特色,但是無論是哪個時代,最主要的服裝形式都是以窄袖為日常。

在古時候衣服的袖長也是有講究的,分為短袖、長袖等。無論是寬袖還是窄袖,短袖一般長至手肘處,不應該超過手肘,所以短袖又叫做半臂、半袖等。長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標準,一般指的是袖長超過手的長度,有的時期長袖用來指跳舞時的舞衣的袖子,類似於現在我們所說的水袖一樣。

對於袖長,不同的時期服飾有各自的特點,袖長也有所區別一般來說,百姓用於勞作時所穿的無袖衣衫或者短袖,一般穿著的衣袖長度會短于手腕,正常的服飾衣袖的長度一般在超過手指長度,反折至手腕處,一般是長於手指六寸左右。用於重要場合所穿的禮服,衣袖的長度一般要長於手指,反折至手肘的位置。雖然每個時期標準不一樣,但是衣袖的總長度一般在兩米左右,即從袖口到另一袖口的長度。

三、袖的作用

通常來說,古代服飾的製作中沒有考慮到設計口袋這一類的東西,這使得人們在出行生活中,拿取一些小物件十分不便,然而在服裝上在裝一個口袋又十分不美觀,所以聰明的古人便將小心思打在寬大的袖子中。在袖子中縫上一個口袋,口袋的位置於袖口恰好相反,這樣即使在口袋中存放一些小物件,也不會從口袋中掉落下來。

衣袖中的口袋其功能還是很強大的,空間比我們想象的要大,能夠存放很多小東西,比如一些細碎的銀子、信件等,女孩子的梳子、扇子等也能放的下。這些物品藏於袖中卻絲毫不影響正常行走。古時寬大的衣袖還有許多其他的所用,比如用來遮陽,擦汗當作毛巾和手帕來用,用在歌舞之中等除此外,在與人進行交易時,人們喜歡在袖子中比劃數位,交易的雙方會在寬大的袖子中觸摸對方的手,來進行討價還價。

衣袖在古代還能用來表達情緒,生氣時拂袖而去,對一件事情感興趣則用挽袖表示躍躍欲試,表示對事情漠不關心,則會袖手旁觀。除此外,袖在古代有許多代指,「紅袖添香」中的紅袖代表侍女,兩袖清風代表著清廉之人等等。

自古以來中國社會都非常注重禮儀,在服飾文化中,也有所體現。古時寬大的袖袍有莊重、嚴肅之態,所以在特定的場合,一般都要求寬大的禮服,以表示尊重。還有古人在生活中所行的常禮「斂祍」,在《戰國策·楚策一》有記載,「一國之眾,見君莫不斂祍而拜」其中「斂祍」的意思是整理衣袖,如電視劇中朝臣參拜皇帝是手撫衣袖的動作。

結語:

中國服飾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縮影,承載了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的精華,很多人對於古人常把東西塞進袖子裡,為何掉不出來感到不解,這裡面究竟有什麼玄機?殊不知這是凝集了古人無數的智慧,不僅如此,除了袖子可以當作口袋用,還有許多其他的妙用。

近現代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出於便利考慮,我們的服飾習慣也逐漸西化,對於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古代服飾卻棄之不顧。如今漢文化再度興起,漢服又逐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寬大的漢服終是適應了現實世界,再度被人們所追捧試問誰不想身著仙氣飄飄的漢服衣裙,從寬大的袖中慢慢揚起一面小羅扇與人談笑風生呢?

參考文獻:《戰國策·楚策一》《禮記·禮運》

不同的時代會略有不同,且根據等級身份、應用場合、服裝形制也會有所不同。雖然在漢服文化中,寬大的袖口是一種特色,但是無論是哪個時代,最主要的服裝形式都是以窄袖為日常。

在古時候衣服的袖長也是有講究的,分為短袖、長袖等。無論是寬袖還是窄袖,短袖一般長至手肘處,不應該超過手肘,所以短袖又叫做半臂、半袖等。長袖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標準,一般指的是袖長超過手的長度,有的時期長袖用來指跳舞時的舞衣的袖子,類似於現在我們所說的水袖一樣。

對於袖長,不同的時期服飾有各自的特點,袖長也有所區別一般來說,百姓用於勞作時所穿的無袖衣衫或者短袖,一般穿著的衣袖長度會短于手腕,正常的服飾衣袖的長度一般在超過手指長度,反折至手腕處,一般是長於手指六寸左右。用於重要場合所穿的禮服,衣袖的長度一般要長於手指,反折至手肘的位置。雖然每個時期標準不一樣,但是衣袖的總長度一般在兩米左右,即從袖口到另一袖口的長度。

三、袖的作用

通常來說,古代服飾的製作中沒有考慮到設計口袋這一類的東西,這使得人們在出行生活中,拿取一些小物件十分不便,然而在服裝上在裝一個口袋又十分不美觀,所以聰明的古人便將小心思打在寬大的袖子中。在袖子中縫上一個口袋,口袋的位置於袖口恰好相反,這樣即使在口袋中存放一些小物件,也不會從口袋中掉落下來。

衣袖中的口袋其功能還是很強大的,空間比我們想象的要大,能夠存放很多小東西,比如一些細碎的銀子、信件等,女孩子的梳子、扇子等也能放的下。這些物品藏於袖中卻絲毫不影響正常行走。古時寬大的衣袖還有許多其他的所用,比如用來遮陽,擦汗當作毛巾和手帕來用,用在歌舞之中等除此外,在與人進行交易時,人們喜歡在袖子中比劃數位,交易的雙方會在寬大的袖子中觸摸對方的手,來進行討價還價。

衣袖在古代還能用來表達情緒,生氣時拂袖而去,對一件事情感興趣則用挽袖表示躍躍欲試,表示對事情漠不關心,則會袖手旁觀。除此外,袖在古代有許多代指,「紅袖添香」中的紅袖代表侍女,兩袖清風代表著清廉之人等等。

自古以來中國社會都非常注重禮儀,在服飾文化中,也有所體現。古時寬大的袖袍有莊重、嚴肅之態,所以在特定的場合,一般都要求寬大的禮服,以表示尊重。還有古人在生活中所行的常禮「斂祍」,在《戰國策·楚策一》有記載,「一國之眾,見君莫不斂祍而拜」其中「斂祍」的意思是整理衣袖,如電視劇中朝臣參拜皇帝是手撫衣袖的動作。

結語:

中國服飾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一個縮影,承載了中國漫長的歷史發展的精華,很多人對於古人常把東西塞進袖子裡,為何掉不出來感到不解,這裡面究竟有什麼玄機?殊不知這是凝集了古人無數的智慧,不僅如此,除了袖子可以當作口袋用,還有許多其他的妙用。

近現代後,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出於便利考慮,我們的服飾習慣也逐漸西化,對於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古代服飾卻棄之不顧。如今漢文化再度興起,漢服又逐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經過漫長的時間洗禮,寬大的漢服終是適應了現實世界,再度被人們所追捧試問誰不想身著仙氣飄飄的漢服衣裙,從寬大的袖中慢慢揚起一面小羅扇與人談笑風生呢?

參考文獻:《戰國策·楚策一》《禮記·禮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