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懿傳》阿箬:她曾是如懿最得力的侍女,為何最後卻被賜了貓刑?

要說《如懿傳》中宮鬥下線時最令人解氣的角色, 阿箬一定能排上前三。

作為如懿的陪嫁侍女, 後為延禧宮的掌事宮女, 本可以有個大好前途, 卻親手將自己的後路斷的一乾二淨, 讓人唾駡的同時也不禁令人唏噓。

其實阿箬一開始的人設還是挺討喜的, 心直口快、熱情大方, 事事為著自己的主子。

如懿被壓制, 她為主子鳴不平;如懿得寵時, 她打心眼裡為主子高興。

如懿一開始也是欣賞她的, 雖然知道多嘴的阿箬可能會為自己惹事, 但大多數時候都是對她包容有加。

然而, 這一切都在阿箬得知自己的阿瑪在前朝治水有功而發生了改變。

阿箬出身並不卑微, 加上姿色尚可, 阿瑪更是有功, 這時的她就不甘只做一個伺候別人的宮女了, 她祈盼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當上主子。

其實作為宮女想上位的人不在少數, 人往高處走的志向也是無可厚非的, 可是阿箬為什麼會落得一個臭名昭著、萬人唾棄的慘烈結局呢?

阿箬身上的三個性格特點與她最終的結局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1嘴不饒人, 言多必失

在人人謹言慎行、如履薄冰的紫禁城裡, 阿箬常常管不住嘴, 說話有失分寸, 若不是如懿處處寬容護佑, 怕也是早早領了便當。

皇上因為寵愛如懿, 特意親筆題字送予如懿一塊「甚贊徽音」的匾額。

阿箬知道後, 比如懿更為得意。

在去內務府的時候, 大肆宣揚自家主子如今盛寵在握, 言語中滿是傲慢。

有人小聲提醒阿箬, 主子不喜歡她這麼做, 可阿箬充耳不聞, 仍然【啪☆啪】說個不停。

這個時候碰巧皇后的宮女也到了內務府, 她在暗處目睹了阿箬的一切傲慢言行, 便回去告訴了皇后。

在後宮中, 下人安分守己, 主人也能風平浪靜;下人跋扈囂張, 主人當然免不了成為眾矢之的。

本是皇上私下賞給如懿的美意, 阿箬這樣一鬧惹得皇后和貴妃都紅了眼。 讓本來就對如懿有所忌憚的她們更加厭惡如懿, 之後便三番五次地加害於她。

性格不爭不搶的如懿本可以在充滿算計的後宮中明哲保身, 可是阿箬為了逞一時口舌之快, 給如懿招來一些本來可以避免的事端。

所謂:「言多必失, 行多必敗。 」

阿箬性格上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話太多, 那張伶牙俐齒的嘴免不了惹禍。

在人人都要恪守宮規的紫禁城, 能管好自己的嘴, 就能多一份生的希望。

所謂病從口入, 禍從口出, 無論是在職場還是在生活中, 謹言慎行都是重要的處世之道。

2

心高氣傲, 自命不凡

阿箬是如懿的陪嫁侍女, 惢心是潛邸資歷較深的「心」字輩侍女。

兩人都是如懿的貼身丫鬟, 左膀右臂, 地位本是不分上下的。

可是心高氣傲地阿箬總是自居要高惢心一等, 明裡暗裡的給人穿小鞋, 處處打壓。 新縫製的衣裳本是一人兩件的, 毫不講理地阿箬偏偏都要占了去。

背地裡阿箬還把惢心當自己的丫鬟使喚, 命令惢心為自己打洗澡水, 那呵斥惢心的口吻生生地真把自己當成了主子。

為了不給主子添亂, 惢心受了阿箬的委屈也從不言語什麼。

有一次,惢心從小廚房忙完正準備進屋給皇上送餐點,阿箬卻以惢心身上有油腥味而將她攔下,想借此機會多多表現獲得皇上青睞。

皇上在此次用餐中提到有位大臣治水有功,如懿說他就是阿箬的阿瑪,皇上頓感意外,就隨口誇獎了阿箬幾句。

自此,阿箬潛藏的虛榮心就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天,得意的阿箬穿上了一身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豔麗衣裳出現,皇上多瞟了她一眼,從此她就認為皇上看上了她。

如懿見阿箬此舉有過,少有的訓斥了幾句並令她脫去了衣裳。

阿箬氣憤不已,認為如懿覺得自己穿著好看搶了她的風頭而打壓自己,從此對真心待自己的主子心生怨恨。

之後,加上嘉貴人三言兩語的肆意挑撥,阿箬就利慾薰心,夥同嘉貴妃等人用朱砂陷害如懿謀害皇嗣。

如懿被阿箬冤枉入冷宮後,皇帝留阿箬在身邊,先後賜了封號給了位份。卻不曾一日真正寵倖過她,每晚都是讓她披著一席薄毯跪在床前。

阿箬一心想當嬪妃,皇上就遂了她的心願,同時也給了她榮寵背後巨大的羞辱。

白天她是人前高貴的慎貴人,接受其他妃嬪的嫉妒和嘲諷,晚上還要忍受皇上無聲的羞辱。

在這樣的折磨下,阿箬的性子變得更加偏執和扭曲。

曾經一直癡心妄想地想要當主子,如今如了願,可是又曾真正的舒心嗎?

阿箬確實有自信的資本,可是過了頭的自信就成了自負。

人有野心並不是壞事,可怕的就是你的實力配不上你的野心。

本是一個當丫鬟的命,卻成天做著當主子的夢。

擺不正位置、看不清處境,心比天高,只能命比紙薄。

3不分是非,任人擺佈

當年選福晉的時候,還是四阿哥的弘曆屬意如懿,可是如懿的姑母烏拉那拉氏剛巧被皇上廢後,如懿也被牽連,沒能當上嫡福晉。

所以,弘曆在無奈之下選了富察氏做了嫡福晉。

對於當年選福晉的事,富察氏一直耿耿於懷,生怕哪天如懿越過了她去。

所以富察氏當上皇后之後,想籠絡皇上身邊的王欽幫她時時探聽聖意,於是將自己宮裡的蓮心許配給了太監王欽。

宮裡人人都為蓮心不平和可惜,而同為宮女的阿箬不僅沒有半點憐憫之心,還當面奚落諷刺蓮心。

正巧被路過的高貴妃聽到,潑辣的高貴妃怎會輕易饒過她,於是罰阿箬在螽斯門前跪六個時辰。

阿箬仗著自己有個得寵的主子,張揚任性、目中無人,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的性子,在人心險惡的後宮終究是難逃劫難。

不久大雨傾盆,阿箬渾身濕透,臉上淚雨交融。

如懿見她屢次生事卻無悔意,也想借機讓她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這次的受罰,阿箬不怪貴妃,不怪自己言語失當,卻莫名其妙的記恨了自己的主子。

正當阿箬心灰意冷之時,一隻手緩緩伸到她面前。

那是嘉貴人的手。

嘉貴人對阿箬伸手相助,承諾只要她們合作扳倒嫻妃,就能幫她實現當上嬪妃的美夢,不分是非的阿箬就這樣落入了別人的圈套並從此和嫻妃如懿樹敵。

玫貴人和儀貴人之前先後有孕卻都沒能順利生下皇子,皇上和太后心理都有疑惑。

阿箬在如懿宮裡偷偷藏下一盒朱砂,告發如懿在魚蝦飼料和炭盆中加入了朱砂,才導致玫貴人吃了有毒的魚蝦,儀貴人用了有毒的炭盆,兩位皇子才會命喪於此。

人證物證具在,如懿蒙冤進入冷宮。

即使阿箬知道自己是被利用的物件,因著別人許下的空頭支票,還是做著損人不利己的勾當。

一場大雨裡的假意攙扶,竟然抵不過如懿的真心相待,她和如懿之間多年的主僕情分,徹底被盲目的欲望給吞噬了。

後來嘉貴人得逞,如願生下貴子,阿箬也勉強做了主子,同時卻也收穫了一身的恥辱。

如懿洗白出了冷宮後,徹查當年皇嗣被害之事,曾經指使阿箬的嘉貴人和高貴妃見勢立馬和阿箬撇清關係,自己置身事外。

她們將所有的罪過全部甩鍋給阿箬。父親身故、兄長被禁,阿箬被逼擔下所有罪行,含恨而亡。

故事的最後,曾經伶牙俐齒的阿箬被皇上賜了湯藥說不出一個字,行刑之前,如懿握著她的手眼神淩厲地問道:「得了你該得的嗎?」

阿箬沉默中的眼神有不甘、怨憤,不知道有沒有一絲悔意?

誰真正的對自己好,居然盲目不清,不切實際的欲望讓她完全喪失了辨別是非的能力,最終只能自取其辱。

本可以在25歲選擇出宮覓得一個好人家,或者獲得皇上的指婚風光出嫁。卻偏偏要受人利用走上賣主求榮的不歸路,不僅害了別人,更是誤了自己。

所有的一切,終究是咎由自取。

說到底,阿箬的悲劇最主要源於她不切實際的野心。

有野心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實力滿足不了野心,反而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欲望之火終將會將自己燒毀。

弘一大師說:「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修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人生之路必將走得坦蕩。

有一次,惢心從小廚房忙完正準備進屋給皇上送餐點,阿箬卻以惢心身上有油腥味而將她攔下,想借此機會多多表現獲得皇上青睞。

皇上在此次用餐中提到有位大臣治水有功,如懿說他就是阿箬的阿瑪,皇上頓感意外,就隨口誇獎了阿箬幾句。

自此,阿箬潛藏的虛榮心就一發不可收拾。

第二天,得意的阿箬穿上了一身不符合自己身份的豔麗衣裳出現,皇上多瞟了她一眼,從此她就認為皇上看上了她。

如懿見阿箬此舉有過,少有的訓斥了幾句並令她脫去了衣裳。

阿箬氣憤不已,認為如懿覺得自己穿著好看搶了她的風頭而打壓自己,從此對真心待自己的主子心生怨恨。

之後,加上嘉貴人三言兩語的肆意挑撥,阿箬就利慾薰心,夥同嘉貴妃等人用朱砂陷害如懿謀害皇嗣。

如懿被阿箬冤枉入冷宮後,皇帝留阿箬在身邊,先後賜了封號給了位份。卻不曾一日真正寵倖過她,每晚都是讓她披著一席薄毯跪在床前。

阿箬一心想當嬪妃,皇上就遂了她的心願,同時也給了她榮寵背後巨大的羞辱。

白天她是人前高貴的慎貴人,接受其他妃嬪的嫉妒和嘲諷,晚上還要忍受皇上無聲的羞辱。

在這樣的折磨下,阿箬的性子變得更加偏執和扭曲。

曾經一直癡心妄想地想要當主子,如今如了願,可是又曾真正的舒心嗎?

阿箬確實有自信的資本,可是過了頭的自信就成了自負。

人有野心並不是壞事,可怕的就是你的實力配不上你的野心。

本是一個當丫鬟的命,卻成天做著當主子的夢。

擺不正位置、看不清處境,心比天高,只能命比紙薄。

3不分是非,任人擺佈

當年選福晉的時候,還是四阿哥的弘曆屬意如懿,可是如懿的姑母烏拉那拉氏剛巧被皇上廢後,如懿也被牽連,沒能當上嫡福晉。

所以,弘曆在無奈之下選了富察氏做了嫡福晉。

對於當年選福晉的事,富察氏一直耿耿於懷,生怕哪天如懿越過了她去。

所以富察氏當上皇后之後,想籠絡皇上身邊的王欽幫她時時探聽聖意,於是將自己宮裡的蓮心許配給了太監王欽。

宮裡人人都為蓮心不平和可惜,而同為宮女的阿箬不僅沒有半點憐憫之心,還當面奚落諷刺蓮心。

正巧被路過的高貴妃聽到,潑辣的高貴妃怎會輕易饒過她,於是罰阿箬在螽斯門前跪六個時辰。

阿箬仗著自己有個得寵的主子,張揚任性、目中無人,這樣不知天高地厚的性子,在人心險惡的後宮終究是難逃劫難。

不久大雨傾盆,阿箬渾身濕透,臉上淚雨交融。

如懿見她屢次生事卻無悔意,也想借機讓她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這次的受罰,阿箬不怪貴妃,不怪自己言語失當,卻莫名其妙的記恨了自己的主子。

正當阿箬心灰意冷之時,一隻手緩緩伸到她面前。

那是嘉貴人的手。

嘉貴人對阿箬伸手相助,承諾只要她們合作扳倒嫻妃,就能幫她實現當上嬪妃的美夢,不分是非的阿箬就這樣落入了別人的圈套並從此和嫻妃如懿樹敵。

玫貴人和儀貴人之前先後有孕卻都沒能順利生下皇子,皇上和太后心理都有疑惑。

阿箬在如懿宮裡偷偷藏下一盒朱砂,告發如懿在魚蝦飼料和炭盆中加入了朱砂,才導致玫貴人吃了有毒的魚蝦,儀貴人用了有毒的炭盆,兩位皇子才會命喪於此。

人證物證具在,如懿蒙冤進入冷宮。

即使阿箬知道自己是被利用的物件,因著別人許下的空頭支票,還是做著損人不利己的勾當。

一場大雨裡的假意攙扶,竟然抵不過如懿的真心相待,她和如懿之間多年的主僕情分,徹底被盲目的欲望給吞噬了。

後來嘉貴人得逞,如願生下貴子,阿箬也勉強做了主子,同時卻也收穫了一身的恥辱。

如懿洗白出了冷宮後,徹查當年皇嗣被害之事,曾經指使阿箬的嘉貴人和高貴妃見勢立馬和阿箬撇清關係,自己置身事外。

她們將所有的罪過全部甩鍋給阿箬。父親身故、兄長被禁,阿箬被逼擔下所有罪行,含恨而亡。

故事的最後,曾經伶牙俐齒的阿箬被皇上賜了湯藥說不出一個字,行刑之前,如懿握著她的手眼神淩厲地問道:「得了你該得的嗎?」

阿箬沉默中的眼神有不甘、怨憤,不知道有沒有一絲悔意?

誰真正的對自己好,居然盲目不清,不切實際的欲望讓她完全喪失了辨別是非的能力,最終只能自取其辱。

本可以在25歲選擇出宮覓得一個好人家,或者獲得皇上的指婚風光出嫁。卻偏偏要受人利用走上賣主求榮的不歸路,不僅害了別人,更是誤了自己。

所有的一切,終究是咎由自取。

說到底,阿箬的悲劇最主要源於她不切實際的野心。

有野心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的實力滿足不了野心,反而成為別人利用的工具,欲望之火終將會將自己燒毀。

弘一大師說:「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修好自己的心,管好自己的嘴,人生之路必將走得坦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