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種疾病被徹底消滅,中國經驗給世界上了一課

消滅瘧疾, 中國衛生事業的偉大勝利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你知道, 地球上殺人最多的動物是什麼嗎?

老虎?鱷魚?大白鯊?……

都不是。

最大的人類殺手, 是就藏在我們身邊的, 毫不起眼的……

蚊子。

小小的蚊子不僅吸血, 還會傳播多種疾病, 每年造成全世界 75 萬人死亡。 眾多疾病中就有一種曾經每年困擾 3000 萬中國人的疾病:瘧疾。

現在, 世界衛生組織(WHO)宣佈了一項巨大的成就:中國獲得了世衛組織頒發的無瘧疾認證, 成為全球少數 40 多個無瘧疾的國家和地區之一。

也許很多人不清楚這項成就的偉大之處, 因為身邊真的好久沒有聽到過瘧疾了。 但如果放眼世界, 或者把時間倒回到 70 年之前, 瘧疾就是呆在我們身邊熟悉的惡魔。

從熟悉到陌生, 從 30000000 到 0, 這是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的勝利。

1

華佗無奈小蟲何

瘧疾是一種非常古老幾乎遍及全球的疾病。 智人走出非洲之時, 就已經有了瘧疾。

中國甲骨文中就有了「瘧」字, 當時的人們已經見識了到了瘧疾的威力。 世界古代各國不約而同都有對瘧疾發作時「打擺子」的癥狀記錄。 古代中國南方長時間開發較少, 有「瘴毒遍地」的原因, 而瘴毒中最主要的就是瘧疾。

雖然中外古人也總結了很多治療預防瘧疾的方案, 但受制於時代的限制, 瘧疾疫情並沒有得到控制, 「民多瘧疾」就常出現在古籍記錄中。

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時, 當時全國有瘧疾流行的區縣達到 1829 個, 約占當時區縣數的 80%, 每年大約有 3000 萬感染病例, 死亡近 30 萬人。

中國當時的情況, 只是世界瘧疾肆虐的縮影。 今天的世界, 瘧疾依然是最常見的疾病之一, 2019 年共有 2.29 億瘧疾病例, 比目前新冠病例累計還多了近 30%,

並且導致 40.9 萬人死亡。 兒童最容易被瘧疾影響, 每 2 分鐘就有一名兒童死于瘧疾。

如果中國不做些什麼, 今天的中國可能跟 70 年前一樣無奈, 任憑瘧疾奪走同胞的生命。

還好, 我們做了努力, 並且取得了成功。

2

長纓在手縛蒼龍

要戰勝對手, 先要瞭解對手。 之所以之前無能為力, 是因為不知道瘧疾是怎麼來的, 誤以為是「瘴氣」, 是空氣傳播的疾病。

其實, 瘧疾是一種寄生蟲病, 是人體被瘧原蟲感染之後的表現。 而瘧原蟲是蚊子中的按蚊叮咬帶來的。 這也是為什麼瘧疾更常見於中國南方的原因, 因為按蚊更多分佈於熱帶亞熱帶地區。

圖示為伊蚊, 非按蚊。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患者血液中有瘧原蟲, 按蚊叮咬後就成了瘧原蟲「攜帶蚊」, 再去叮咬下一個健康人類的時候, 瘧原蟲就可能經由這次叮咬, 進入到健康人類血液裡。 如此周而復始, 從一到多。

瞭解了對手, 自然也就可以見招拆招、逐一擊破。

首先是開展全社會范圍的愛國衛生運動, 打好抗瘧基礎。

全社會行動起來, 逐漸提升國家的衛生環境水準,

減少蚊蟲生存空間。 在衛生運動的不同階段, 有過清潔環境、消除垃圾、直接殺滅蚊子等各個重點, 都為減少蚊子數量做出了貢獻。 蚊子數量減少, 瘧疾傳播就少了依靠。

其次是針對瘧疾的預防治療藥物加大投入, 持續控制不滑坡。

1967 年, 中國政府啟動了「523 專案 」, 通過全國性的研究計畫, 群策群力, 聯合多單位多專業的科研工作者, 一起努力去尋找瘧疾新療法, 最終在 1970 年代發現了神奇效果的抗瘧藥物青蒿素。 廣泛應用之後解除了大量患者的痛苦, 也減少了瘧疾根源瘧原蟲。

基於青蒿素的聯合療法(ACT), 到今天仍然是最有效的抗瘧藥物。

發現青蒿素的首功--中國藥學家屠呦呦女士, 也因為這一重大發現, 榮獲 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

最後是成系統的多部門聯合機制重點抗瘧,完成臨門一腳。

通過前兩項措施的實施,中國瘧疾已經進入了「控制階段」,只差點兒錦上添花。

在「抗擊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全球基金」的支持下,中國針對性的加強培訓、人員配備、實驗室設備、藥物和蚊蟲控制措施,力保全力快速發現、治療和預防瘧疾病例。

發現之後再進行非常高效的「1-3-7」策略:發現病例後 1 日內進行瘧疾病例網路直報,3 日內進行病例覆核及流行病學個案調查,7 天內進行疫點調查及處置。

國內不同瘧疾流行程度的地區還被劃分為四類,分別有不同的應對措施和考核體系,實行精準防控。

如此三管齊下,中國瘧疾發病量再次下降到非常低的水準,從控制階段走向了消除階段。

2016 年,全國僅報告了 3 例本土瘧疾病例。自 2016 年 8 月以來,未再發生一例本土瘧疾病例。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標準,連續三年無新增本土病例報告,並建立起一個能夠防止本地傳播再次發生的監測系統時,就達到了消除瘧疾的認證標準。中國正式向世衛組織申請國家消除瘧疾認證。

2021 年 5 月 1 日至 27 日,世界衛生組織對我國消除瘧疾認證進行了現場評估,通過對湖北省、安徽省、雲南省和海南省等地的現場評估,消除瘧疾認證小組的評估團隊認為:中國衛生系統的各級工作人員都具備良好的瘧疾診斷和管理知識,為瘧疾患者提供了高質量的醫療護理,以及合適的治療方案,中國有強大的運行良好的瘧疾監測系統。

最終我國順利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的無瘧疾認證。

3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中國的成功不但惠及了中國民眾,抗瘧經驗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世界。

上海交通大學唐克軒教授團隊在化學合成青蒿素,實現抗瘧藥物規模化生產方面貢獻良多

圖片來源:新華社

長效藥浸殺蟲蚊帳在中國起源並生產用於世界各處

圖片來源:WHO

中國説明巴布亞紐幾內亞建設瘧疾檢測實驗基地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援非瘧疾防控專家在坦尚尼亞工作

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中國在世界抗瘧工作上做了諸多努力,部分是為了説明瘧疾流行國的中國公民,但更主要的考慮是,疾病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消除全球瘧疾,才能真正意義上鞏固中國努力的成果。

當前雖然已經消除了本土瘧疾病例的傳播,但輸入病例的壓力一直都在。非洲、雲南周邊國家如緬甸都是中國瘧疾病例輸入的重點地區。

中國需要繼續輸出經驗,爭取從一個國家的瘧疾消除,到世界的瘧疾消除。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瘧疾規劃主任佩德羅·阿隆索高度評價中國消除瘧疾的成就和經驗。他說:「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不懈探索,取得實效,並對全球抗擊瘧疾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探索與創新加快了消除瘧疾的步伐。」

作為一種曾經的可怕傳染病,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讓瘧疾感染者從 30000000 減為 0,被世衛組織評價為「了不起的壯舉」。

瘧疾之外,在不斷前進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困難要去挑戰、去克服。

但我們,終將取得勝利。

最後是成系統的多部門聯合機制重點抗瘧,完成臨門一腳。

通過前兩項措施的實施,中國瘧疾已經進入了「控制階段」,只差點兒錦上添花。

在「抗擊愛滋病、結核病和瘧疾全球基金」的支持下,中國針對性的加強培訓、人員配備、實驗室設備、藥物和蚊蟲控制措施,力保全力快速發現、治療和預防瘧疾病例。

發現之後再進行非常高效的「1-3-7」策略:發現病例後 1 日內進行瘧疾病例網路直報,3 日內進行病例覆核及流行病學個案調查,7 天內進行疫點調查及處置。

國內不同瘧疾流行程度的地區還被劃分為四類,分別有不同的應對措施和考核體系,實行精準防控。

如此三管齊下,中國瘧疾發病量再次下降到非常低的水準,從控制階段走向了消除階段。

2016 年,全國僅報告了 3 例本土瘧疾病例。自 2016 年 8 月以來,未再發生一例本土瘧疾病例。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制定的標準,連續三年無新增本土病例報告,並建立起一個能夠防止本地傳播再次發生的監測系統時,就達到了消除瘧疾的認證標準。中國正式向世衛組織申請國家消除瘧疾認證。

2021 年 5 月 1 日至 27 日,世界衛生組織對我國消除瘧疾認證進行了現場評估,通過對湖北省、安徽省、雲南省和海南省等地的現場評估,消除瘧疾認證小組的評估團隊認為:中國衛生系統的各級工作人員都具備良好的瘧疾診斷和管理知識,為瘧疾患者提供了高質量的醫療護理,以及合適的治療方案,中國有強大的運行良好的瘧疾監測系統。

最終我國順利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的無瘧疾認證。

3

宜將剩勇追窮寇

中國的成功不但惠及了中國民眾,抗瘧經驗越來越多的出現在了世界。

上海交通大學唐克軒教授團隊在化學合成青蒿素,實現抗瘧藥物規模化生產方面貢獻良多

圖片來源:新華社

長效藥浸殺蟲蚊帳在中國起源並生產用於世界各處

圖片來源:WHO

中國説明巴布亞紐幾內亞建設瘧疾檢測實驗基地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援非瘧疾防控專家在坦尚尼亞工作

圖片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中國在世界抗瘧工作上做了諸多努力,部分是為了説明瘧疾流行國的中國公民,但更主要的考慮是,疾病不是一個國家的事,消除全球瘧疾,才能真正意義上鞏固中國努力的成果。

當前雖然已經消除了本土瘧疾病例的傳播,但輸入病例的壓力一直都在。非洲、雲南周邊國家如緬甸都是中國瘧疾病例輸入的重點地區。

中國需要繼續輸出經驗,爭取從一個國家的瘧疾消除,到世界的瘧疾消除。

世界衛生組織全球瘧疾規劃主任佩德羅·阿隆索高度評價中國消除瘧疾的成就和經驗。他說:「幾十年來,中國一直在不懈探索,取得實效,並對全球抗擊瘧疾產生了重要影響。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探索與創新加快了消除瘧疾的步伐。」

作為一種曾經的可怕傳染病,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讓瘧疾感染者從 30000000 減為 0,被世衛組織評價為「了不起的壯舉」。

瘧疾之外,在不斷前進的路上,我們還有很多困難要去挑戰、去克服。

但我們,終將取得勝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