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天一熱都在忙著如廁訓練,我卻想唱唱“反調”

今天文章有錄音哦~

上兩周和教我早期兒童教育課程的教授在課間閒扯, 聊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過度關注”。 我當時分享了一個自己的觀點, 我覺得所謂的“過度關注”, 其實是一種關注失焦, 我們過度關注的是外界的、別人家的、育兒文章的標準, 於是導致了我們容易焦慮, 育兒心態著急, 發生問題只想快速解決, 卻從未真正“關注”過孩子。

教授很贊同我的這個想法, 也補充了一點, 就是現在外界的標準給予家長太多的壓力, 有些事情即使是我們選擇順其自然的“不作為”, 也常常會被外界認為是失職。

可見在這樣的大環境下, 真正能做到適當放手的家長不僅是智慧的, 也是需要巨大勇氣的, 要相信孩子, 更要相信自己。

童年不該是一場比賽來看一個孩子多快學會讀寫算。 童年是一生中唯一的一小段時間, 每個人孩子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學習和發展。

開頭分享這一點, 其實是因為最近天熱了, 後臺搜索留言詢問如何給孩子進行如廁訓練的人越來越多了, 有一大部分的孩子才剛過1歲, 父母們都已經想要抓住今年夏天機會讓孩子不穿尿布了。

我詢問了幾位, 為什麼這麼著急啊?回答幾乎驚人的相似:朋友家的孩子早不穿了;我讓她繼續穿尿布經常被我媽媽/婆婆說, 是因為我懶。 似乎很少有朋友會和我說,

我觀察過我孩子了, 我覺得他準備好了。 你看, 是不是和教授分享的觀點不謀而合。

現在大家隨處一搜都可以看到教你們如何3天內脫掉紙尿褲這類標題的文章, 好像“育兒“什麼都需要趕趕趕。 這是一篇舊文重發, 趕在夏天到來之際, 唱唱“反調”。

如廁訓練這件事, 其實和孩子學習其他技能一樣的, 是需要水到渠成。 很多孩子根本沒準備好, 我們就著急訓練, 結果自然就是進展緩慢, 這時看再多這些方法論的文章也沒用, “強扭的瓜不甜”, 孩子沒準備好就是沒準備好。

美國兒科學會發佈過說明孩子可以進行如廁訓練的八大指標, 當孩子可以滿足其中大部分指標時, 就說明孩子準備好了。

1、尿布可以保持至少2小時不小便,

或者午睡醒來後尿布還是幹的;

2、當尿布髒了後, 孩子會覺得不舒服, 想要換尿布。

3、對坐便器產生興趣;

4、大便時間逐漸變得規律;

5、主動要求穿內褲;

6、孩子可以遵守簡單的指令;

7、會用臉部表情、姿勢、或者語言會來表達自己正在大小便;

8、孩子可以自己或者在幫助下穿脫褲子;

對照這些指標, 不難發現, 要開始進行如廁訓練, 需要孩子運動、認知和語言上都準備好了。 而每個孩子的發展有快有慢, 因此, 幾歲開始如廁訓練, 並沒有一刀切的年齡要求, 更多地要看孩子是不是準備好。

大部分孩子在接近2歲時候會準備好, 但也有不少孩子需要到3歲的時候, 這其中早產孩子比較多(其實也不難理解, 很多早產寶寶前三年的發育發展都會有些延誤)。

如廁訓練急不得, 要等孩子準備好

如廁訓練的確沒有一刀切的時間點, 但是1歲前一定不要進行, 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一歲前的孩子尿道括約肌和肛門括約肌還沒發育成熟, 過早進行如廁訓練, 就好比孩子還不會坐我們就希望她走, 是在提前訓練沒有發育好的肌肉, 會造成憋尿反射缺失。

而最關鍵的是, 當我們過早進行如廁訓練, 嘗試好久卻始終不成功, 大人的情緒就會不可避免地有所影響, 母的情緒會直接影響孩子看待上廁所這件事。 人無完人, 我們平時因為孩子不肯吃飯也許都會生氣, 更不要說孩子讓你一天換四五套衣服、洗四五次床單, 外加拖地板無數次。 於是, 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以下的評論:

“哎呦, 這麼大了還穿尿布不害臊”;“這麼大了還尿床, 羞羞羞” -讓孩子產生羞愧感

“和你說過幾次了, 大便前要告訴媽媽, 怎麼又沒說呢?” -讓孩子產生緊張感

一旦孩子有了這些負面情緒, 那即使接下來他已經準備好了, 如廁訓練也會特別艱難。 有的孩子甚至因為有了心理陰影, 導致坐在坐便器就拉不出, 無端的便秘, 尿床更厲害等行為。

這就是為什麼, 美國兒醫都會鼓勵不要過早開始, 等孩子準備好了順勢而為更加容易, 而這也是避免了父母的情緒波動對孩子產生影響。


讓孩子準備好, 不等於被動等待

很多媽媽看到這也許會說, 那我就等著吧, 什麼都不幹。 這樣其實也是不對的。 如果你再去看一下美國兒科協會的那些指標, 你就會發現很多指標都是“習得”的行為。比如,你從來都是替孩子穿衣服褲子,那孩子也許到了5、6歲都不會自己穿脫褲子。因此,為了讓如廁訓練最終簡單又成功,我們等孩子到了1歲半左右就可以陸續做準備了。這裡分享一些我對小D做的準備工作。

1、談論乾淨尿布和髒尿布的感受

每次給小D換尿布時,我都會引導她關注感受,“你的尿布髒了,我們需要換尿布。尿布髒了好不舒服啊。”等換完了,我會再次引導她留意前後對比,“啊,現在尿布乾淨了,感覺舒服多了!

很多小寶寶對於髒尿布沒有那麼介意,所以我們要開始引導她關注這些感受。當她開始“嫌棄”尿布髒了要求換了,那接下來自然他就會“嫌棄”不在尿布裡解決,而是尋找一個更加“舒服”的地方,這就是為如廁做準備。

2、讓孩子掌握自理能力

1歲半左右,我們可以開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穿衣穿鞋的事了。穿鞋一開始會有難度,我們可以從讓孩子自己脫鞋脫襪子開始,並且自己把鞋子放好。穿衣服一開始也會比較有難度,那就可以從穿褲子和脫褲子開始。一開始,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褲腿套上,然後教孩子兩手拉著褲腿往上或者往下使勁。

這些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在不斷灌輸孩子一個概念,我長大了,我逐漸獨立了,很多關於我自己的事情,我要開始自己做了”。這也是如廁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孩子有這樣的自主意識和隱私意識了。

3、讓孩子有機會看到我們上廁所

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如廁訓練也是一樣的。對於二胎家庭,讓孩子看老大上廁所是最好的,因為今後孩子們用的坐便器是相似的。如果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也要有意識創造機會讓孩子看到父母上廁所。

從1歲半開始,我每次去上廁所都會有意識地開著門,小D如果跟過來了,我還會講解(雖然有些奇怪,但是當了媽媽後比這更奇怪的事情我們都做過吧?),“嗯,媽媽在小便。小D還小,小便用尿布,媽媽大了,小便就坐馬桶上。等小D再大些,也可以用馬桶小便了,就像媽媽一樣。”

4、自己的坐便器和“有味道”的繪本

還可以買一個孩子自己的坐便器,先混個臉熟。同時引進一些“有味道”的繪本了,讓孩子熟悉大小便的含義。一些“抽象”概念通過繪本表達,孩子就更便於理解。那等到真的要開始如廁訓練時,我們就可以引用繪本裡的場景告訴孩子,孩子就會覺得很熟悉,不會出現因為過於陌生而抗拒。

我選擇的大便繪本都有三個特點,就是會描述小時候用尿布,大了自己用坐便器,這就是在幫助孩子理解這個“轉變”的意義;都會出現“可是我還不想坐在坐便器或者來不及坐在坐便器了,褲子濕了,但爸爸媽媽說這沒關係”,讓孩子減少不必要的壓力(也真心希望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這麼對待孩子);以及最後,孩子第一次成功後大家一起分享喜悅。

這方面的繪本選擇其實很多的,選幾本我家的給大家購買做參考。這兩本是英文版的,左邊是有翻頁互動的,內容其實差不多,關鍵看大家喜歡的畫風了,左邊比較溫馨,右邊有點小搞怪。左邊這本不是硬卡紙的,右邊的是。

這兩本是中文版的,當時從國內買了人肉過來的,因為自己好奇男孩版和女孩版有什麼區別,所以都買了。看了之後發現,內容和英文版的差不多,男女版本內容上也沒有差異,只是主角形象不同。

都說“老小老小,生命就是個輪回”,寫這篇文章時,我腦海裡不禁浮現出這個場景,我奶奶曾經在病的特別厲害的時候,讓她難過的不是打針輸液,而是大小便需要別人服侍了。當時我每次去看她給她擦身換衣服時,她都會很不好意思,甚至有點難過,和我說,老了,沒用了,連大小便自己都不可以自己處理了。

就像小D幼稚園園長曾說過的,我真不知道你們在著什麼急?看看我們周圍的成人,只要身體健康的,沒有人是不會自己上廁所的啊。如廁訓練真的不是不穿尿布這麼簡單,如廁訓練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重要里程碑。

在如廁訓練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我可以掌控自己的身體了,我可以照顧好自己,我有了自己的隱私”,遠遠要比多快脫掉尿布重要的多!

大J叨叨叨

寫完這篇文章,最後還是忍不住再叨叨叨幾句,因為我知道國內不少幼稚園的確是對孩子可以自己上廁所是有要求的。但這又回到了我和大家一直分享的,可以有育兒目標,但是實現手段需要靈活。如果我們知道這是孩子三歲前必須完成的目標,那今天文章裡的準備工作(自理能力、談論感受、閱讀繪本、坐便器混臉熟等)都可以提前做準備起來。

好的父母應該和優秀的領導一樣,接收到外界的壓力,通過自己的智慧化解,向孩子輸出的是平靜和篤定。最糟糕的就是,把外界的壓力轉嫁給孩子,還責怪孩子不好不成器。和大家一起共勉吧!

你就會發現很多指標都是“習得”的行為。比如,你從來都是替孩子穿衣服褲子,那孩子也許到了5、6歲都不會自己穿脫褲子。因此,為了讓如廁訓練最終簡單又成功,我們等孩子到了1歲半左右就可以陸續做準備了。這裡分享一些我對小D做的準備工作。

1、談論乾淨尿布和髒尿布的感受

每次給小D換尿布時,我都會引導她關注感受,“你的尿布髒了,我們需要換尿布。尿布髒了好不舒服啊。”等換完了,我會再次引導她留意前後對比,“啊,現在尿布乾淨了,感覺舒服多了!

很多小寶寶對於髒尿布沒有那麼介意,所以我們要開始引導她關注這些感受。當她開始“嫌棄”尿布髒了要求換了,那接下來自然他就會“嫌棄”不在尿布裡解決,而是尋找一個更加“舒服”的地方,這就是為如廁做準備。

2、讓孩子掌握自理能力

1歲半左右,我們可以開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穿衣穿鞋的事了。穿鞋一開始會有難度,我們可以從讓孩子自己脫鞋脫襪子開始,並且自己把鞋子放好。穿衣服一開始也會比較有難度,那就可以從穿褲子和脫褲子開始。一開始,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褲腿套上,然後教孩子兩手拉著褲腿往上或者往下使勁。

這些所有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是在不斷灌輸孩子一個概念,我長大了,我逐漸獨立了,很多關於我自己的事情,我要開始自己做了”。這也是如廁很重要的一個前提,就是孩子有這樣的自主意識和隱私意識了。

3、讓孩子有機會看到我們上廁所

孩子是通過模仿來學習的,如廁訓練也是一樣的。對於二胎家庭,讓孩子看老大上廁所是最好的,因為今後孩子們用的坐便器是相似的。如果只有一個孩子的家庭,也要有意識創造機會讓孩子看到父母上廁所。

從1歲半開始,我每次去上廁所都會有意識地開著門,小D如果跟過來了,我還會講解(雖然有些奇怪,但是當了媽媽後比這更奇怪的事情我們都做過吧?),“嗯,媽媽在小便。小D還小,小便用尿布,媽媽大了,小便就坐馬桶上。等小D再大些,也可以用馬桶小便了,就像媽媽一樣。”

4、自己的坐便器和“有味道”的繪本

還可以買一個孩子自己的坐便器,先混個臉熟。同時引進一些“有味道”的繪本了,讓孩子熟悉大小便的含義。一些“抽象”概念通過繪本表達,孩子就更便於理解。那等到真的要開始如廁訓練時,我們就可以引用繪本裡的場景告訴孩子,孩子就會覺得很熟悉,不會出現因為過於陌生而抗拒。

我選擇的大便繪本都有三個特點,就是會描述小時候用尿布,大了自己用坐便器,這就是在幫助孩子理解這個“轉變”的意義;都會出現“可是我還不想坐在坐便器或者來不及坐在坐便器了,褲子濕了,但爸爸媽媽說這沒關係”,讓孩子減少不必要的壓力(也真心希望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這麼對待孩子);以及最後,孩子第一次成功後大家一起分享喜悅。

這方面的繪本選擇其實很多的,選幾本我家的給大家購買做參考。這兩本是英文版的,左邊是有翻頁互動的,內容其實差不多,關鍵看大家喜歡的畫風了,左邊比較溫馨,右邊有點小搞怪。左邊這本不是硬卡紙的,右邊的是。

這兩本是中文版的,當時從國內買了人肉過來的,因為自己好奇男孩版和女孩版有什麼區別,所以都買了。看了之後發現,內容和英文版的差不多,男女版本內容上也沒有差異,只是主角形象不同。

都說“老小老小,生命就是個輪回”,寫這篇文章時,我腦海裡不禁浮現出這個場景,我奶奶曾經在病的特別厲害的時候,讓她難過的不是打針輸液,而是大小便需要別人服侍了。當時我每次去看她給她擦身換衣服時,她都會很不好意思,甚至有點難過,和我說,老了,沒用了,連大小便自己都不可以自己處理了。

就像小D幼稚園園長曾說過的,我真不知道你們在著什麼急?看看我們周圍的成人,只要身體健康的,沒有人是不會自己上廁所的啊。如廁訓練真的不是不穿尿布這麼簡單,如廁訓練是孩子走向獨立的重要里程碑。

在如廁訓練的過程中,讓孩子明白“我可以掌控自己的身體了,我可以照顧好自己,我有了自己的隱私”,遠遠要比多快脫掉尿布重要的多!

大J叨叨叨

寫完這篇文章,最後還是忍不住再叨叨叨幾句,因為我知道國內不少幼稚園的確是對孩子可以自己上廁所是有要求的。但這又回到了我和大家一直分享的,可以有育兒目標,但是實現手段需要靈活。如果我們知道這是孩子三歲前必須完成的目標,那今天文章裡的準備工作(自理能力、談論感受、閱讀繪本、坐便器混臉熟等)都可以提前做準備起來。

好的父母應該和優秀的領導一樣,接收到外界的壓力,通過自己的智慧化解,向孩子輸出的是平靜和篤定。最糟糕的就是,把外界的壓力轉嫁給孩子,還責怪孩子不好不成器。和大家一起共勉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