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她16歲守寡,讓現任丈夫兒子尋自己前夫,93歲在忠烈祠大哭一場!

她16歲守寡, 讓現任丈夫兒子尋自己前夫, 93歲在忠烈祠大哭一場!

文|鑒鑒說史

這個故事很感人!用心去領會, 涓然淚下。

在戰爭時期, 相愛的人很難甜蜜的生活在一起, 鐘崇鑫與張淑英就是其中的一對。

鐘崇鑫是一名國軍軍官, 1935年與張淑英相識, 相戀, 到結婚, 一切都那麼順其自然。 兩人相親相愛, 生活了兩年, 本來以為可以這樣白頭偕老, 但一場戰爭讓這一切都化為泡影。

1937年7月7日夜, 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 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 第29軍馬上進行了抗戰, 這也宣告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開始。 隨著戰事日益吃緊,

鐘崇鑫被調防上海, 從此與張淑英分別, 遺憾的是兩人再也沒有相見。

直到七年之後, 1944年, 張淑英在重慶街頭遇到鐘崇鑫的戰友, 才獲知鐘崇鑫早已經犧牲了。 這一消息讓盼夫心切的張淑英心如刀絞, 14歲嫁給丈夫, 短短兩年時間就變成了自己一個人, 而自己還抱著希望等待了丈夫7年。

鐘崇鑫在離開妻子的時候, 信誓旦旦的說:不要哭, 我一定會回來的。 但是, 他食言了。

鐘崇鑫說黃埔6期學員, 德才兼備, 在畢業之後, 任原71軍87師259旅中校參謀主任。 可惜的是, 在1937年南京城被攻破前夕壯烈犧牲於雨花臺通濟門一帶, 犧牲的時候, 年僅32歲。

也就是說, 張淑英的丈夫在與自己告別之後, 不久就壯烈犧牲。 由於戰爭年代, 人人自危,

都在忙著逃命, 也就沒有多餘都時間來顧忌其他人都生死。 張淑英也一直沒有打聽到丈夫到消息, 一直到七年之後才從丈夫到戰友口中得知犧牲這一消息。

對於相愛到人來說, 永遠都堅信: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在沒有親眼看到丈夫犧牲的情況下, 她始終都還保留有一絲希望。 她希望能夠找到丈夫, 哪怕只是一個冰冷的軀體, 或者只是一個牌位。

但這這個小小的願望要實現, 是那麼的奢侈。 內戰爆發後, 張淑英的父母和弟弟去了臺灣, 但她選擇留在了重慶, 因為張淑英放不下鐘崇鑫, 她說:“他是重慶人, 我這輩子也要守在這裡。 ”

張淑英說到做到, 她真的一直就守在了重慶。 因為年紀不大, 很多人給她說媒, 都被她拒絕了。

她的心中還惦記著那個穿一身軍裝的愛人, 難以割捨。 直到1949年, 張淑英與現任丈夫李自清結婚, 兩人生育了兩兒一女。

有人會說, 既然愛, 為何還要再婚?對於這一猜想, 要結合當時的情況, 張淑英再嫁是因為, 在那個年代單身女人是很難生活的, 她要堅強的活下去, 因為只有活著才有機會尋找到最愛的那個男人。

那對於現任丈夫是不是不公平?其實,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刻骨銘心的是愛情, 相濡以沫的是夫妻。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當然並不絕對。

李自清去世後, 張淑英再也無法隱藏在自己心中的這個秘密, 她已經93歲高齡, 再不奮力追求一回, 此生怕是沒有機會了。 她把這個埋藏在心底的秘密告訴了自己的孩子們, 孩子們聽完之後,

泣不成聲。 大兒子當年就去了南京打聽, 但無功而返。

尋找沒有停止, 2014年9月小兒子李長貴通過關愛抗戰老兵志願者團隊, 找到鐘崇鑫僅存的照片, 通過多方努力, 還找到了鐘崇鑫在臺北忠烈祠的靈位。

這一消息讓93歲的張淑英興奮不已, 不顧家人的反對, 堅持要去臺北看完讓自己牽掛了一生的男人。 2014年11月22日, 在家人和志願者的陪同下, 老人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到達臺北去看一個名字, 一個她刻骨銘記了77年的名字:鐘崇鑫。

在臺北國民革命忠烈祠中, 張淑英手捧“鐘崇鑫烈士, 妻張淑英”的鮮花, 站在丈夫的靈位下, 泣不成聲, 老人終於完成了陰陽相隔77年後的承諾。

在場的所有人, 無一不為之感動。 這段跨越半個多世紀多愛情,

終於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話, 讓93歲的老人無悔這一生。

在臺北這六天時間裡, 或許是張淑英老人70多年來最坦然的時光。 在臨走的時候, 老人說了這樣一句話:“77年前我倆永別了, 77年後又來和你永別, 我93歲了, 不可能再來看你, 來世我們再見!”

這是實話, 但句句戳心!人生短暫, 珍惜最美好的時光, 不要讓此生留下遺憾, 才是最值得炫耀的。 同時, 向中國抗日軍人致敬, 向偉大的愛情致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