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婆婆:就你矯情!親戚家熊孩子來過暑假,各種作妖寶媽難以忍受,網友:我理解

隨著一年一度的暑假來臨, 神獸紛紛歸籠, 家長們又開始了2個月的和娃獨處時間。 小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寒暑假了, 因為一放假家長就會把我們這些孩子都送到外婆家, 對我們孩子而言在外婆家過寒暑假是一個不同的體驗, 外婆也樂得有我們相伴。

似乎每年寒暑假把孩子送到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或者親戚家度過成了一種盛行的方式, 但也有不少家長覺得這樣的方式問題很多。 近日, 有一位網友就推文吐槽自己親身經歷的這一方式, 並表示「實在無法忍受!」。

茉茉和丈夫都是碩士研究生畢業, 算是高知家庭, 兩個人對於女兒也寄予厚望。 暑假剛開始, 寶媽就給孩子制定了學習規劃表, 讓孩子勞逸結合。

本來一切都計畫得天衣無縫, 婆婆來幫忙帶娃的同時, 還帶著二姨家的孫子過來了, 說孩子放暑假了, 讓茉茉幫忙補補功課, 要住一個星期。

茉茉覺得時間不長, 也不好拂長輩的面子。 每天下班後, 她和愛人分別給兩個孩子補課, 倒也相安無事。

可是好景不長, 一周後親戚家的男孩子對周圍的環境熟悉起來, 就開始各種作妖了。 亂翻櫃子, 對他不喜歡的洋娃娃亂塗亂畫, 惹的妹妹哇哇大哭。

最讓茉茉無法忍受的是, 這孩子方便後不沖廁所, 屢教不改, 寶媽感到不勝其擾。 婆婆總以「都是親戚, 不好管」為由, 浮皮潦草地說兩句了事, 孩子根本也不聽。

有次送女兒去上體活課, 小哥哥也要「玩」, 這個興趣班是按次數收費的, 他玩一次, 女兒就少去一次,

錢還不是第一位的, 主要是想讓女兒多多鍛煉, 增強體魄。 這下子茉茉再也坐不住了, 親戚家的熊孩子暑假來襲, 何時是個頭?

婆婆:就你矯情, 走親戚走出「仇」來了?

茉茉和婆婆提出, 這孩子「寄宿」在我家, 給家庭秩序造成了困擾, 希望能儘快接回去, 給女兒一個安靜的成長環境。

婆婆聽完後當場臉就冷了下來, 「你是想趕他走還是打我的臉呢?要不是幫你帶女兒, 你以為我愛來?」

茉茉耐著性子和婆婆解釋, 這根本是兩碼事, 別上綱上線, 「再說又不是什麼實在親戚, 我憑啥這麼裡裡外外地伺候著?」

婆婆生氣了, 開始扒她年輕時的老皇曆, 說二姨年輕時可沒少幫她, 如今人家就讓你幫孫子補補課, 看你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 真是忘恩負義, 「就你矯情!」看婆婆哭天抹淚的樣子, 茉茉很是無語, 覺得讓老公說效果會更好一些。

還沒等到丈夫下班, 二姨那邊就得到了風聲, 特意打電話給茉茉, 「哎呦, 咱是看你學歷高才把孩子送過來的, 不是來要飯的……」

聽到姨婆婆的話,寶媽拿著電話手都在發抖,走親戚還走出「仇」來了?晚上丈夫回來瞭解了前因後果,和孩子奶奶來了一場「靈魂對話」,至於二姨嘛,老公的表態也很清楚,「對於拎不清的親戚,不處也罷」。

親子關係正確的排序: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其他親戚關係

其實在假期帶著孩子走親訪友,甚至小住一段時日,是有好處的,這能鍛煉孩子的適應能力,收穫不一樣的體驗,也能增近親戚之間的感情。

可因孩子的到來打擾到了別人的生活,給他人造成了負擔,這就要慎重考慮,需及時止損,別一點「眼色」都沒有。

在家庭中,正確的排序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這個親子關係既包括年輕爸媽和下一代的關係,也包括婆媳關係。

夫妻和睦,才能對上孝敬父母,對下教育孩子,協調解決矛盾和衝突,夫妻關係是一個家族的「定海神針」。

反之,如果親子關係淩駕于夫妻關係之上,就容易出現這種老人拎不清的現象,缺乏「界限感」的相處,對誰都沒好處。

至於親戚關係,則是更遠一層。有的遠親不如近鄰,有的親戚嫉賢妒能,愛占小便宜,怎麼能和諧相處呢?

蘇軾說,「交淺言深,君子所戒」,就是說彼此間感情沒到那個份上,不該隨意給人添麻煩。缺乏邊界感的人,最後往往都活成了「祥林嫂」。

帶孩子出門做客,這些禮儀教育不可偏廢,早知道早好

★提前打好招呼,不帶著孩子貿然前往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都很快,每家都有自己的安排,在去親戚家之前提前打聲招呼,約好時間,這是起碼的社交禮儀。

帶著孩子貿然前往一來容易撲空,而來容易給他人帶來負擔,為了你的突然造訪而更改行程,這些本是可以避免的。

★學會主動問好,做有禮貌的孩子

帶孩子走親訪友要學會主動問好,並正確地使用稱呼,如叔叔、嬸嬸、舅媽、姨姥、舅姥爺之類,先學會排輩再張口,避免親人間的尷尬。

親切的稱呼能拉近人的關係,也能感受到血脈相連的湧動,做個有禮貌的孩子,會更加討人歡心。

★不亂發脾氣,不亂翻亂動

遇到不滿意的地方讓孩子私下和家長反映,而不是自己發脾氣。一般到主人家是在客廳或兒童房活動,未經允許最好不要私自闖進臥室,更不要亂翻亂動他人物品。

★不搶人玩具,玩耍後物歸原主

主張孩子分享玩具、輪流玩玩具,得到主人允許後才能玩玩具,不能上手搶,這是個人教養的一種體現。

在玩耍過後要物歸原主,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就奪人所愛,更不能損壞,這樣會讓孩子之間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反倒是不好了。

家長的這種想法本身沒錯,但同時也要照顧到接收人是否方便,倘若孩子的到來打亂了親戚原有的生活節奏並對其形成了一種負擔,那就要慎重考慮了。

你能接受親戚家孩子來家裡過暑假嗎?

聽到姨婆婆的話,寶媽拿著電話手都在發抖,走親戚還走出「仇」來了?晚上丈夫回來瞭解了前因後果,和孩子奶奶來了一場「靈魂對話」,至於二姨嘛,老公的表態也很清楚,「對於拎不清的親戚,不處也罷」。

親子關係正確的排序:夫妻關係>親子關係>其他親戚關係

其實在假期帶著孩子走親訪友,甚至小住一段時日,是有好處的,這能鍛煉孩子的適應能力,收穫不一樣的體驗,也能增近親戚之間的感情。

可因孩子的到來打擾到了別人的生活,給他人造成了負擔,這就要慎重考慮,需及時止損,別一點「眼色」都沒有。

在家庭中,正確的排序是夫妻關係>親子關係,這個親子關係既包括年輕爸媽和下一代的關係,也包括婆媳關係。

夫妻和睦,才能對上孝敬父母,對下教育孩子,協調解決矛盾和衝突,夫妻關係是一個家族的「定海神針」。

反之,如果親子關係淩駕于夫妻關係之上,就容易出現這種老人拎不清的現象,缺乏「界限感」的相處,對誰都沒好處。

至於親戚關係,則是更遠一層。有的遠親不如近鄰,有的親戚嫉賢妒能,愛占小便宜,怎麼能和諧相處呢?

蘇軾說,「交淺言深,君子所戒」,就是說彼此間感情沒到那個份上,不該隨意給人添麻煩。缺乏邊界感的人,最後往往都活成了「祥林嫂」。

帶孩子出門做客,這些禮儀教育不可偏廢,早知道早好

★提前打好招呼,不帶著孩子貿然前往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都很快,每家都有自己的安排,在去親戚家之前提前打聲招呼,約好時間,這是起碼的社交禮儀。

帶著孩子貿然前往一來容易撲空,而來容易給他人帶來負擔,為了你的突然造訪而更改行程,這些本是可以避免的。

★學會主動問好,做有禮貌的孩子

帶孩子走親訪友要學會主動問好,並正確地使用稱呼,如叔叔、嬸嬸、舅媽、姨姥、舅姥爺之類,先學會排輩再張口,避免親人間的尷尬。

親切的稱呼能拉近人的關係,也能感受到血脈相連的湧動,做個有禮貌的孩子,會更加討人歡心。

★不亂發脾氣,不亂翻亂動

遇到不滿意的地方讓孩子私下和家長反映,而不是自己發脾氣。一般到主人家是在客廳或兒童房活動,未經允許最好不要私自闖進臥室,更不要亂翻亂動他人物品。

★不搶人玩具,玩耍後物歸原主

主張孩子分享玩具、輪流玩玩具,得到主人允許後才能玩玩具,不能上手搶,這是個人教養的一種體現。

在玩耍過後要物歸原主,不能因為自己喜歡就奪人所愛,更不能損壞,這樣會讓孩子之間產生不愉快的情緒,反倒是不好了。

家長的這種想法本身沒錯,但同時也要照顧到接收人是否方便,倘若孩子的到來打亂了親戚原有的生活節奏並對其形成了一種負擔,那就要慎重考慮了。

你能接受親戚家孩子來家裡過暑假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