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中國古代的宴席是什麼樣子的?看古人是如何招待賓客的

「食色, 性也」「食」和「色」本來是人的天性。 但是在古人眼中, 「食」不僅是日常填飽肚子、滿足飽腹感, 它更像是一種藝術。

(《紫光閣賜宴圖》)

他們的宴席中, 往往折射出當時的社會風貌和風俗禮儀, 甚至是人間的喜怒哀樂都化於多樣的佳餚中。 畢竟中國傳統的「餐桌文化」也是獨一無二的。 那麼話不多說, 一起來看看古畫中的中國「宴席」究竟何樣!

(《宮樂圖》)

1/3《韓熙載夜宴圖》

要說古人宴會情景, 五代十國中南唐人物畫家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一定跑不掉, 畢竟它活靈活現的為我們展示了古人是如何開趴的。 此圖以連環畫的方式, 畫出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在家中設宴行樂的場景。

局部圖展示

第一階段:暖場。 宴會剛剛開始, 那肯定要先把場子熱起來, 此時琵琶女們演奏曲子, 讓韓熙載和到來的賓客們不用尬聊, 聽著音樂進入party的節奏。

第二階段:加入。 場子活躍起來後, 主人家韓熙載親自上場, 擊鼓, 舞姬配合著跳起舞, 賓客神態各異。 韓的知心好友德明和尚不敢正視舞者, 拱手伸指, 似行合十禮, 仿佛因自己置身夜宴場合而現出尷尬之態。

第三階段:小憩。 high到淩晨, 大部分賓客都走了, 韓熙載可以歇一下了。 你看, 他的表情抑鬱困倦, 不難看出他真實的內心世界, 另外兩侍女正在準備樂器, 添換茶酒, 準備新一輪的宴樂。

第四階段:清吹。 此時的韓熙載已換上了寬鬆的睡衣, 袒胸露腹, 看似舒適悠然。 畫面另一端有一男賓站在屏風旁, 回首與屏風外的女子聊天, 把觀者的目光又引入下一個畫面。

第五階段:宴散。 宴散之際, 賓客們意猶未盡, 有的與女妓調笑訴情, 有的擁著女妓竊竊私語, 韓熙載著衣黃衫, 複執鼓槌, 端立正中。

韓熙載原為唐末進士,因戰亂南逃,結果被南唐朝廷留用。但他卻無意為官,所以他每天大擺宴席,與賓客縱情享樂,只為了掩人耳目、保護自己,韓熙載故意裝成家中夜夜笙歌的腐敗場景,以向皇帝顯示自己韜光養晦、沒有謀權篡位之心。

韓熙載

《韓熙載夜宴圖》全圖分「聽樂」、「觀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各段獨立成章,又能連成整體。

綜觀這幅畫卷,整個宴會沉浸在在紙醉金迷的夜宴行樂中,賓客齊樂,韓熙載的心情則相反,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落寞。而這種落寞心情,反過來卻加強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2/3《春宴圖卷》

局部圖展示

如果說《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宴會是一場「假宴會」,只是借宴會之名作政治謀慮之實。那麼,《春宴圖卷》則是實實在在的文人聚會,畫出了宋代文人追求的素簡生活。

放大後依然能看到他們筵席上的素簡

從流傳至今的繪畫和瓷器作品可以看出,宋人大多傾向于簡素的生活。在司馬光的《會約》中,曾記錄了一次飯局(最高官至宰相):「為具務簡素,朝夕食各不過五味。逐巡無下酒時,作菜羹不禁。」大意就是餐具要簡單樸素,一日兩餐,菜品不超過五種。如果吃完了,隨時可以再補上。

餐桌上簡單樸素的食材和餐具

長5.7米的宋代名畫《春宴圖卷》,不正是還原宋人聚會的真實模樣嗎——樸素的餐具、簡單的食物、一眾好友圍桌而坐,相談甚歡。

侍女們正在一旁煮茶倒茶。

餐桌旁還有樂隊演奏,會享受

吃飽喝足後開始活動,像這樣的聚會,邀請方式也獨具宋人特色。

待某一人做東時,他只用一張通知單,寫明聚會時日,再命人逐個去往友人家照會,本人簽下名字代表一定會去參加。在約定之日,東家不再催促等候,每個人都會按時到來。相比之下,現在我們似乎只學到宋人表面上的簡,而沒有他們的誠。

3/3

《文會圖》

宋朝還有一幅和《春宴圖卷》相似的畫作,咱宋徽宗也會過一次聚餐:《文會圖》。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不僅愛書畫,他還好茶,時常在宮中以茶宴請群臣或者文人。《文會圖》就是他描繪文人雅士以文會友、喝茶賦詩的場景。

畫中綠樹成蔭,九位文人圍桌而坐,還有兩人樹下暢談,此外還有侍女隨從,人物姿態生動有致。

但是這裡的聚餐,與先前所說的素簡之風有所不同,(大概這就是皇帝吧)畫中的餐食繁盛,擺盤也頗為華麗。

其實,畫中這奢華之風並非憑空捏造,而是與宋徽宗的寵臣蔡京有關。

(蔡京)

當時的宋朝太平,府庫盈豐,蔡京就倡議宋徽宗要「豐、亨、豫、大」,意思就是要奢侈。

宋徽宗曾舉辦宴會,拿出玉杯、玉卮給輔臣看並說:「我想用它們,又怕人們認為太奢侈。」蔡京說:「臣過去出使契丹,看見玉盤玉杯,都是石晉時的東西,契丹拿來在臣面前誇耀,說南朝沒有。現在用它們祝壽,並不過分。」

(宋 和田白玉金扣玉杯)

在宋人羅大經的《鶴林玉露》中就曾這樣寫道:士大夫周益從汴京買了一個妾。其人自稱是蔡太師府上廚中人;就讓她做包子,其人說不會。主人問她:「既然是廚中人,怎能不會包包子?」其人回答:「妾是包子廚中負責切細蔥絲的人。」

這位蔡太師家中,從做包子都要分工到「切蔥絲」這樣的小事當中,足以想象在蔡京這樣的「吃貨」慫恿下,宋徽宗會如何行奢靡之風。

圖中盞托成套的酒盞,用的也是汝窯青瓷。

(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

古人的宴會,同樣的推杯換盞,同樣的酒肉聲色,但與現代人不同的是,那時的宴會總多了幾分雅氣。這種雅氣不僅僅存在于文人雅集,而可見於任何一種類型的聚會,蔚然成風。

士子登科開宴慶祝,富豪大夫宴請賓朋,文人墨客出遊雅集,政治圖謀掩人耳目,都以宴會為名。

看完這三幅具有代表性的宴會後,您還知道哪些名畫中的宴席呢?歡迎評論區討論

韓熙載原為唐末進士,因戰亂南逃,結果被南唐朝廷留用。但他卻無意為官,所以他每天大擺宴席,與賓客縱情享樂,只為了掩人耳目、保護自己,韓熙載故意裝成家中夜夜笙歌的腐敗場景,以向皇帝顯示自己韜光養晦、沒有謀權篡位之心。

韓熙載

《韓熙載夜宴圖》全圖分「聽樂」、「觀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各段獨立成章,又能連成整體。

綜觀這幅畫卷,整個宴會沉浸在在紙醉金迷的夜宴行樂中,賓客齊樂,韓熙載的心情則相反,有一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落寞。而這種落寞心情,反過來卻加強了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2/3《春宴圖卷》

局部圖展示

如果說《韓熙載夜宴圖》中的宴會是一場「假宴會」,只是借宴會之名作政治謀慮之實。那麼,《春宴圖卷》則是實實在在的文人聚會,畫出了宋代文人追求的素簡生活。

放大後依然能看到他們筵席上的素簡

從流傳至今的繪畫和瓷器作品可以看出,宋人大多傾向于簡素的生活。在司馬光的《會約》中,曾記錄了一次飯局(最高官至宰相):「為具務簡素,朝夕食各不過五味。逐巡無下酒時,作菜羹不禁。」大意就是餐具要簡單樸素,一日兩餐,菜品不超過五種。如果吃完了,隨時可以再補上。

餐桌上簡單樸素的食材和餐具

長5.7米的宋代名畫《春宴圖卷》,不正是還原宋人聚會的真實模樣嗎——樸素的餐具、簡單的食物、一眾好友圍桌而坐,相談甚歡。

侍女們正在一旁煮茶倒茶。

餐桌旁還有樂隊演奏,會享受

吃飽喝足後開始活動,像這樣的聚會,邀請方式也獨具宋人特色。

待某一人做東時,他只用一張通知單,寫明聚會時日,再命人逐個去往友人家照會,本人簽下名字代表一定會去參加。在約定之日,東家不再催促等候,每個人都會按時到來。相比之下,現在我們似乎只學到宋人表面上的簡,而沒有他們的誠。

3/3

《文會圖》

宋朝還有一幅和《春宴圖卷》相似的畫作,咱宋徽宗也會過一次聚餐:《文會圖》。

(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不僅愛書畫,他還好茶,時常在宮中以茶宴請群臣或者文人。《文會圖》就是他描繪文人雅士以文會友、喝茶賦詩的場景。

畫中綠樹成蔭,九位文人圍桌而坐,還有兩人樹下暢談,此外還有侍女隨從,人物姿態生動有致。

但是這裡的聚餐,與先前所說的素簡之風有所不同,(大概這就是皇帝吧)畫中的餐食繁盛,擺盤也頗為華麗。

其實,畫中這奢華之風並非憑空捏造,而是與宋徽宗的寵臣蔡京有關。

(蔡京)

當時的宋朝太平,府庫盈豐,蔡京就倡議宋徽宗要「豐、亨、豫、大」,意思就是要奢侈。

宋徽宗曾舉辦宴會,拿出玉杯、玉卮給輔臣看並說:「我想用它們,又怕人們認為太奢侈。」蔡京說:「臣過去出使契丹,看見玉盤玉杯,都是石晉時的東西,契丹拿來在臣面前誇耀,說南朝沒有。現在用它們祝壽,並不過分。」

(宋 和田白玉金扣玉杯)

在宋人羅大經的《鶴林玉露》中就曾這樣寫道:士大夫周益從汴京買了一個妾。其人自稱是蔡太師府上廚中人;就讓她做包子,其人說不會。主人問她:「既然是廚中人,怎能不會包包子?」其人回答:「妾是包子廚中負責切細蔥絲的人。」

這位蔡太師家中,從做包子都要分工到「切蔥絲」這樣的小事當中,足以想象在蔡京這樣的「吃貨」慫恿下,宋徽宗會如何行奢靡之風。

圖中盞托成套的酒盞,用的也是汝窯青瓷。

(宋汝窯青瓷蓮花式溫碗)

古人的宴會,同樣的推杯換盞,同樣的酒肉聲色,但與現代人不同的是,那時的宴會總多了幾分雅氣。這種雅氣不僅僅存在于文人雅集,而可見於任何一種類型的聚會,蔚然成風。

士子登科開宴慶祝,富豪大夫宴請賓朋,文人墨客出遊雅集,政治圖謀掩人耳目,都以宴會為名。

看完這三幅具有代表性的宴會後,您還知道哪些名畫中的宴席呢?歡迎評論區討論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