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海歸美女不上班愛種地,向日葵不結種,養鵝看雞卻被偷

上海西南郊的金山區, 是中國著名的蟠桃產地。 80後美女Rita從英國畢業後, 和母親找到這裡, 包下兩片桃園, 還在隔壁村承包了六十畝地改成農場, 取名「日腳」, 上海話就是「日子」的意思。

往後, 她們的日子裡多了種花種菜、養雞養羊, 往返城市鄉下, 流連泥土之間, 成為新一代「城市農民」。

海歸美女的農業情結Rita是美食臺的老朋友, 來拍過不少菜, 這一次見面, 我們約在了她的桃園。

她個頭不高, 清瘦, 紮著高馬尾, 皮膚曬成小麥色, 一身鵝黃色長裙, 舉止文雅, 讓我很難將她與周遭的環境聯繫起來。

她手邊放著盆剛摘下的蟠桃, 準備給我們做一道蟠桃雞肉意面。 對Rita來說, 水果不止一種用途, 光是蟠桃, 她就鼓搗出了十來種吃法。

金山的玉露蟠桃個頭很大, 青綠的底色上泛著大片紅暈。 剛成熟的桃子咬著生脆, 但那種乾淨、清甜的香氣, 能讓人想起小時候的夏天。

桃園裡沒有廚房, 菜品製作都在室外。 醃好的桃子、雞肉和羅勒一加熱, 香味就躥了出來, 不一會兒就吸引了一群螞蟻。 她見怪不怪, 常在農場做菜、拍菜, 最捧場的就是蟲子螞蟻。

蟠桃雞肉意面今年雨水多, 桃園減產過半, 樹下到處都是爛掉的蟠桃, 能賣的桃子只有很少一部分。 她只能盡力挽救損失, 有瑕疵但不影響食用的, 就拿來做菜或熬果醬。

蟠桃果醬吃完桃子, 我們去她的農場逛了逛,

看了花、喂了羊、認識了十來種菜, 聽她講了講她的農場故事。

以下是Rita的自述。

自述 Rita(日腳農場主理人)

我把農場的花都吃了我是Rita, 日腳農場和日腳桃園的主理人。

四年前, 我和媽媽在金山找到了一片轉租地, 盤下來打算改成農場。 後來瞭解到這裡是中國最大的蟠桃之鄉, 出產的蟠桃是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家門口有這麼好的桃子被忽略了,我們就覺得是不是可以做點什麼。恰好有人出租桃園,我們就趕緊下手,最後租了兩個桃園一個農場。

我從小對做菜有興趣,但不喜歡重複做,更願意嘗試有創意的新菜。有了農場後,我發揮的空間更大了。想吃什麼種什麼,種出來就變著花樣吃,農場就像我的實驗室,給了我很多靈感。

Rita種的食用玫瑰我在農場裡種了5畝的食用玫瑰花,有山東平陰玫瑰,還有大馬士革玫瑰。

我很喜歡玫瑰,不僅好看好聞,還有很多作用。在印度、伊朗、保加利亞,還有專門的玫瑰節,把玫瑰做成各種各樣的食物、護膚品。

山東平陰玫瑰山東平陰玫瑰有兩種,一種是一年一季的豐花玫瑰,在五、六月時開得最美;還有一種四季玫瑰,雖然五月份時開的比較稀疏,但能一直開到十月。

我也種了大馬士革玫瑰,只是這種玫瑰對土壤和氣候要求很高,開花情況不好,今年冬天可能就要全部鏟掉了。

玫瑰飲種食用玫瑰,比想象中難。玫瑰花的病蟲害很多,有一株生病,大片都會傳染。藥肯定要打,就像人生病要吃藥一樣,這個沒辦法避免。但用什麼藥、在什麼時候用,很有講究。

五月頭茬花的質量最好、最乾淨,這時候就會先摘下來,六月份天熱了,雜草和病蟲害出來的時候,就不會採摘了,要先打藥,要等藥效過後,再看是不是能採摘。

江南雨水多,玫瑰花怕淹水,還要定期除草、清理排水溝。農場生態好,所以還有紅蜘蛛、綠蜘蛛、天牛各種昆蟲會啃花和葉子。

每年氣候不一樣,病蟲害也都不一樣,真的是要靠經驗。探索的過程還挺好玩的,比如今年的花沒有去年香了,就再倒推回去找原因,是氣候原因還是肥料原因,或者施肥時間不合適,然後不斷修正,等花再開出來,就很有成就感。

Rita做的玫瑰糖我會邀請朋友來農場采玫瑰花,這是很受歡迎的項目。采下來的玫瑰可以做玫瑰醬、蛋糕、糖果。我還教大家用古法來蒸餾玫瑰水,在家裡一隻小奶鍋就可以做,直接喝或者護膚都可以。

Rita和蘿蔔花我本身喜歡花,也學過花藝,做農場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蔬菜花都好美,而且都是可以吃的。

大蒜花研究了下發現中國古時候就有吃花的傳統,能吃的花很多,我就開始嘗試種食用花卉。我種了一片油菜花,不僅拍照美,還很好吃,收了菜籽還能榨出幾十升菜籽油。

油菜花越南春捲油菜花比較清爽,汆燙後和芒果一起包進越南春捲裡,蘸著料汁鮮脆爽嫩,也可以搭配法棍、番茄做個麵包小食。

二月蘭法式咸派二月蘭也叫諸葛菜,本身就是一種野菜,花和葉莖都可以吃,最常見的就是涼拌或者做餡包餃子,我還用它做了法式鹹派。

角堇海綿蛋糕角堇是很不錯的花壇植物,顏色很美,西餐廳特別喜歡用它來做裝飾。其實它本身也能做主角,做成蛋糕、果凍、巧克力都特別美。

角堇巧克力古人就會食桃花,會用桃花做桃花粥、桃花酒,為了讓大家瞭解這個習俗,我也用桃花做了一些料理。

桃花磅蛋糕像是磅蛋糕、桃花布丁、桃花糖漿之類的。但桃花我摘得很少,因為一花一果嘛,會影響桃子結果。

茉莉花果凍雞頭米茉莉香氣清雅,配上江南的雞頭米,也很有滋味。我的農場總有花開,金銀花、矢車菊、桂花、菊花、芍藥......它們都是我的做菜「工具」。

菊花山藥糕&菊花板栗飯雖然食用花卉很多,但花市賣的還有觀賞花可千萬不能吃,那些都農藥超標了,食用花卉還是自己種比較安全。

蜂蜜檸檬草我還種了很多香料,像是迷迭香、百里香、牛至、鼠尾草、檸檬香蜂草......每次來都要摘一大把帶回家,想摘多少摘多少。

露天菜園農場裡專門留了一塊地種蔬菜,我們為了景觀好看就沒用大棚,所以產量就沒保證,不過自己吃完全夠了。

老品種黃金瓜我們做農業的都喜歡串門,還會互相介紹一些特別的品種。像是很多老品種的蔬菜,一般是農民自留種,外面買不到的。

我一開始養了兩隻羊,結果越生越多,之前我還在農場辦過三十個人的全羊宴。

經營農場是摸石頭過河種植物比想象中難多了,不同植物打藥、施肥、除蟲的時間方式都不同,是很麻煩的事,所以目前我都是小規模地種。

農場裡的小麥田以前在國外上學的時候,有一片小麥田,就覺得特別美。當時農場剛好有一塊空地,就想說嘗試一下。

把餐桌搬進麥田小麥種出來確實很美,很多人喜歡來麥田拍照,麥子成熟時我還做了個活動,把餐桌和美食搬進麥田裡,挺受歡迎的。

麥子雖然美,但我以後不會再種了,一個是小麥種子不好,還有就是上海的小麥產業鏈不完整,收割小麥的機器也沒有、我麥子收好了,想找個打麵粉的作坊也沒有,很不現實的。

種失敗的向日葵小麥地收了後,我還種了向日葵,結果一個瓜子都沒長出來。主要是因為不太會種,還有就是去年秋天很乾燥,下種子的時候水沒給夠,就沒有結子。

不能大規模,還有個原因是缺勞動力。村子裡的人年紀都很大,人工費也特別貴。上海房地產開發的比較多,很多農民都沒地了,根本就不擅長種地,有可能會越種越虧,索性就空著不種了。

之前我還鋪了路、搭了平臺,擺了不少好看的傢俱桌椅,但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全被拆了,還挺灰心的。

被偷走的看雞大鵝還有就是偷盜問題,我的孩子還小,我晚上都要回市區的,農場還沒找到合適的人看管,丟了不少東西。去年我養的一批雞,就被偷了很多隻,後來連看雞的大鵝都被偷走了,我就把剩下的那些雞全殺了。

找到自己的「務農「方式我不靠農場賺錢,所以做農場還是很理想化,最主要的是圖自己開心。

當時決定做農場,也是很巧合的事情,我本來是學藝術的,完全是職業空檔期,趕鴨子上架。但後來參與得多了,我就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種生活了。

農場下午茶做農業,整個人的心都慢了下來。我經常在農場裡走,有很多時間和植物打交道,我才發現過去疏忽了很多自然的美,我越覺得親近自然是人的本能,也想讓更多人體驗這種生活。

我在經濟上沒有過壓力,但還是要面對農場入不敷出的現實,現在只有桃園差不多能收支平衡,農場一直在虧損。所以也在不斷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對外宣傳、做活動,包括和周邊的農戶合作賣產品,給餐廳提供食用花卉,想辦法給農場創收。

農場開放日活動農業不只是種菜,它有很多空間和方式去參與。我通過寫文章、拍視訊,讓大家瞭解各種蔬菜和水果,能參與種植和採摘,用我的方式來縮短人和土地的距離。

我本身是學藝術的,我覺得藝術教會了我「發現」,給我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審美。未來我想把農業、美食和創意更多結合在一起,我不確定會不會一直把農場經營下去,但會想要一直做和農業相關的事情。

家門口有這麼好的桃子被忽略了,我們就覺得是不是可以做點什麼。恰好有人出租桃園,我們就趕緊下手,最後租了兩個桃園一個農場。

我從小對做菜有興趣,但不喜歡重複做,更願意嘗試有創意的新菜。有了農場後,我發揮的空間更大了。想吃什麼種什麼,種出來就變著花樣吃,農場就像我的實驗室,給了我很多靈感。

Rita種的食用玫瑰我在農場裡種了5畝的食用玫瑰花,有山東平陰玫瑰,還有大馬士革玫瑰。

我很喜歡玫瑰,不僅好看好聞,還有很多作用。在印度、伊朗、保加利亞,還有專門的玫瑰節,把玫瑰做成各種各樣的食物、護膚品。

山東平陰玫瑰山東平陰玫瑰有兩種,一種是一年一季的豐花玫瑰,在五、六月時開得最美;還有一種四季玫瑰,雖然五月份時開的比較稀疏,但能一直開到十月。

我也種了大馬士革玫瑰,只是這種玫瑰對土壤和氣候要求很高,開花情況不好,今年冬天可能就要全部鏟掉了。

玫瑰飲種食用玫瑰,比想象中難。玫瑰花的病蟲害很多,有一株生病,大片都會傳染。藥肯定要打,就像人生病要吃藥一樣,這個沒辦法避免。但用什麼藥、在什麼時候用,很有講究。

五月頭茬花的質量最好、最乾淨,這時候就會先摘下來,六月份天熱了,雜草和病蟲害出來的時候,就不會採摘了,要先打藥,要等藥效過後,再看是不是能採摘。

江南雨水多,玫瑰花怕淹水,還要定期除草、清理排水溝。農場生態好,所以還有紅蜘蛛、綠蜘蛛、天牛各種昆蟲會啃花和葉子。

每年氣候不一樣,病蟲害也都不一樣,真的是要靠經驗。探索的過程還挺好玩的,比如今年的花沒有去年香了,就再倒推回去找原因,是氣候原因還是肥料原因,或者施肥時間不合適,然後不斷修正,等花再開出來,就很有成就感。

Rita做的玫瑰糖我會邀請朋友來農場采玫瑰花,這是很受歡迎的項目。采下來的玫瑰可以做玫瑰醬、蛋糕、糖果。我還教大家用古法來蒸餾玫瑰水,在家裡一隻小奶鍋就可以做,直接喝或者護膚都可以。

Rita和蘿蔔花我本身喜歡花,也學過花藝,做農場的過程中,我發現有很多蔬菜花都好美,而且都是可以吃的。

大蒜花研究了下發現中國古時候就有吃花的傳統,能吃的花很多,我就開始嘗試種食用花卉。我種了一片油菜花,不僅拍照美,還很好吃,收了菜籽還能榨出幾十升菜籽油。

油菜花越南春捲油菜花比較清爽,汆燙後和芒果一起包進越南春捲裡,蘸著料汁鮮脆爽嫩,也可以搭配法棍、番茄做個麵包小食。

二月蘭法式咸派二月蘭也叫諸葛菜,本身就是一種野菜,花和葉莖都可以吃,最常見的就是涼拌或者做餡包餃子,我還用它做了法式鹹派。

角堇海綿蛋糕角堇是很不錯的花壇植物,顏色很美,西餐廳特別喜歡用它來做裝飾。其實它本身也能做主角,做成蛋糕、果凍、巧克力都特別美。

角堇巧克力古人就會食桃花,會用桃花做桃花粥、桃花酒,為了讓大家瞭解這個習俗,我也用桃花做了一些料理。

桃花磅蛋糕像是磅蛋糕、桃花布丁、桃花糖漿之類的。但桃花我摘得很少,因為一花一果嘛,會影響桃子結果。

茉莉花果凍雞頭米茉莉香氣清雅,配上江南的雞頭米,也很有滋味。我的農場總有花開,金銀花、矢車菊、桂花、菊花、芍藥......它們都是我的做菜「工具」。

菊花山藥糕&菊花板栗飯雖然食用花卉很多,但花市賣的還有觀賞花可千萬不能吃,那些都農藥超標了,食用花卉還是自己種比較安全。

蜂蜜檸檬草我還種了很多香料,像是迷迭香、百里香、牛至、鼠尾草、檸檬香蜂草......每次來都要摘一大把帶回家,想摘多少摘多少。

露天菜園農場裡專門留了一塊地種蔬菜,我們為了景觀好看就沒用大棚,所以產量就沒保證,不過自己吃完全夠了。

老品種黃金瓜我們做農業的都喜歡串門,還會互相介紹一些特別的品種。像是很多老品種的蔬菜,一般是農民自留種,外面買不到的。

我一開始養了兩隻羊,結果越生越多,之前我還在農場辦過三十個人的全羊宴。

經營農場是摸石頭過河種植物比想象中難多了,不同植物打藥、施肥、除蟲的時間方式都不同,是很麻煩的事,所以目前我都是小規模地種。

農場裡的小麥田以前在國外上學的時候,有一片小麥田,就覺得特別美。當時農場剛好有一塊空地,就想說嘗試一下。

把餐桌搬進麥田小麥種出來確實很美,很多人喜歡來麥田拍照,麥子成熟時我還做了個活動,把餐桌和美食搬進麥田裡,挺受歡迎的。

麥子雖然美,但我以後不會再種了,一個是小麥種子不好,還有就是上海的小麥產業鏈不完整,收割小麥的機器也沒有、我麥子收好了,想找個打麵粉的作坊也沒有,很不現實的。

種失敗的向日葵小麥地收了後,我還種了向日葵,結果一個瓜子都沒長出來。主要是因為不太會種,還有就是去年秋天很乾燥,下種子的時候水沒給夠,就沒有結子。

不能大規模,還有個原因是缺勞動力。村子裡的人年紀都很大,人工費也特別貴。上海房地產開發的比較多,很多農民都沒地了,根本就不擅長種地,有可能會越種越虧,索性就空著不種了。

之前我還鋪了路、搭了平臺,擺了不少好看的傢俱桌椅,但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全被拆了,還挺灰心的。

被偷走的看雞大鵝還有就是偷盜問題,我的孩子還小,我晚上都要回市區的,農場還沒找到合適的人看管,丟了不少東西。去年我養的一批雞,就被偷了很多隻,後來連看雞的大鵝都被偷走了,我就把剩下的那些雞全殺了。

找到自己的「務農「方式我不靠農場賺錢,所以做農場還是很理想化,最主要的是圖自己開心。

當時決定做農場,也是很巧合的事情,我本來是學藝術的,完全是職業空檔期,趕鴨子上架。但後來參與得多了,我就發現自己喜歡上了這種生活了。

農場下午茶做農業,整個人的心都慢了下來。我經常在農場裡走,有很多時間和植物打交道,我才發現過去疏忽了很多自然的美,我越覺得親近自然是人的本能,也想讓更多人體驗這種生活。

我在經濟上沒有過壓力,但還是要面對農場入不敷出的現實,現在只有桃園差不多能收支平衡,農場一直在虧損。所以也在不斷嘗試用自己的方式對外宣傳、做活動,包括和周邊的農戶合作賣產品,給餐廳提供食用花卉,想辦法給農場創收。

農場開放日活動農業不只是種菜,它有很多空間和方式去參與。我通過寫文章、拍視訊,讓大家瞭解各種蔬菜和水果,能參與種植和採摘,用我的方式來縮短人和土地的距離。

我本身是學藝術的,我覺得藝術教會了我「發現」,給我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審美。未來我想把農業、美食和創意更多結合在一起,我不確定會不會一直把農場經營下去,但會想要一直做和農業相關的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