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浮在海上的「房屋」:一夫妻用28年時間,打造遠離都市煩囂的家

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 這是很多人窮其一生的目標。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 每個人用的方式都不同, 但每個人都為之付出自己的青春, 努力, 一點一滴的將其建立起來。

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裡溫哥華島海岸處, 有一個叫「自由灣」的地方。 這並非是官方命名的一個景點, 或者確切來說, 這是一對夫妻, 用了28年時間, 甚至到現在還在不斷建造的地方。 同時, 這個地方正是他們兩人的家。

被青蔥的樹林包圍, 在港灣處擁有這樣一個建築, 相信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覺得這對夫妻非富則貴。 但恰恰相反的是, 這對夫妻平凡, 平淡, 但他們建造的「自由灣」, 卻因為如夢如幻, 成為了很多人, 還有報刊雜誌的焦點。

說起韋恩和凱薩琳的故事, 其實和很多人一樣, 他們相識於一次邂逅。 當時凱薩琳是藝術家和舞者, 她在自己的家鄉舉辦了一次研討會, 凱薩琳其中一位學生帶來了一位朋友,

這個朋友就是韋恩。

兩人就如一見鍾情般, 彼此有一種無形的吸引力。 第二天, 兩人通過朋友的安排單獨相約見面, 慢慢的走在一起。 那一年, 是1987年。

(年輕時候的凱薩琳)

1991年, 交往了4年的兩人當時在托菲諾城鎮生活。 越來越高的消費還有租金讓兩人逐漸的喘不過氣來,

雖然韋恩和凱薩琳曾經討論過將來, 希望在大自然中生活, 但都沒有勇氣和條件踏出第一步。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 朋友因為要進城做事住幾天, 於是乎韋恩和凱薩琳來到朋友在郊外的房屋住, 朋友則住在自己在城鎮裡的房屋。

沒有猜到的是, 在此期間一場暴風雨席捲了兩人的居住處, 當暴風雨平息之後, 兩人將房屋附近傾倒的樹收拾好打算歸還給朋友。

(年輕時候的韋恩)

但朋友卻表示:「既然是你們收拾好的, 那這些樹木都應該屬於你們的。 」就在這樣的契機下, 韋恩和凱薩琳覺得這是一個讓自己作出轉變的機會, 因此他們開始在隔壁的海岸處著手自己的「夢想」。 那一年, 是1992年。

因為韋恩自小就喜歡手工製作, 在成長的過程中也會跟父親學習各種木工活, 因此這對於韋恩來說有能力親手用木頭搭建房屋。

不過由於沒有土地使用權, 因此韋恩和凱薩琳決定將房屋建在港灣上, 也就是一個所謂的「海上浮動」房屋。

當房屋完成了雛形的時候,凱薩琳對父母說希望搬到和韋恩在海岸處搭建的房屋裡居住,那個時候凱薩琳的父母對那種所謂的「大自然」生活沒有概念,覺得女兒瘋了。

父母決定和女兒一起到凱薩琳口中所謂的「家」裡看一下,同時看一下究竟是誰有這樣的魅力將自己的女兒「騙」到山林裡生活。

(1994年,「自由灣」的雛形)

有趣的是,當父母來到這裡並且居住了一個夏天後,他們改變了想法,同意了兩人的關係,也同意了他們生活在這個遠離網路,遠離都市的地方。

1998年,兩人更是在雙方父母和朋友的見證下,在自己建造的「浮動房屋」上許下盟誓,11年的愛情長跑,修成了正果。婚禮雖然簡單,但這正是韋恩和凱薩琳想要的。

(當時結婚的兩人)

和兩人的關係一同改變的,還有他們心中的「自由灣」。韋恩和凱薩琳心目中的家並不只是一個漂浮在海上的房屋,凱薩琳是一位舞者,她希望能夠有一個可以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翩翩起舞的地方。

韋恩是一位雕刻家,想要可以讓自己沉浸在天馬行空的幻想世界裡。就這樣,兩人一點一點的擴充整個房屋。

就像一個不斷添加各種遊樂設備的遊樂園一樣,「自由灣」從一間簡單的木屋,到後來添置了一個給凱薩琳跳舞的舞池,韋恩專門創作作品的工作室。

為了做到自給自足的生活,特意打造了5個溫室,每個溫室都栽種了不同時節的蔬菜水果。用電問題則依靠太陽能電池板還有發電機,用水問題則依靠附近的瀑布。

經過28年的建造,「自由灣」現在包含有舞池,美術館,燈塔,溫室,影樓等,12個不同作用的浮動區域,著實令人驚訝。

走進內裡,更是讓人流連忘返。過道處裝飾著各種不同顏色的藝術品,擺放著凱薩琳精心準備的花卉。房屋特意使用明亮的顏色讓映入眼簾的一切都給人一種雀躍的感覺。配合周圍的海水還有樹林,如天堂般美麗。

你看,那像不像仙境裡漫步在綠意盎然的原野,一個裡面可能住著老奶奶,或者是溫馨三口之家,升起嫋嫋炊煙的小房屋突然出現在遠處的畫面?

客廳,臥室,廚房,所有生活上需要用到的一應俱全,完全不妨礙遠離都市後的生活。

倒不如說,這樣的生活質量反而提高了,因為這裡的空氣和寧靜,並不是大都市能夠媲美的。

白天,凱薩琳會到各個溫室裡栽種各種植物,也會照料滿布「自由灣」的花草樹木。

而韋恩就會幹著自己最喜歡的雕刻,這些成品一些會保留在自己的收藏館裡,一些則會賣出去,賺錢用以維持房屋的各種開支和擴充。

心血來潮的時候,韋恩最喜歡的就是劃著自己的小木船然後到附近閒適的釣魚。啊,對了,有趣的韋恩甚至在自己的休息室開了一扇門,只要將其打開就可以坐在沙發上垂釣。這樣的生活,簡直就令人羨慕啊。

親朋好友來到之時,那就為他們點起一個爐火,在夜裡為大家準備一頓晚餐,然後圍在爐火旁,一邊望著漫天的星辰,一邊促膝長談,不亦樂乎。

也可以坐在特別設計的觀賞區,感受陽光輕柔的撫摸,聆聽微風吹拂樹林的聲音,還有在海裡時不時探出頭來呼吸的魚發出的有趣聲響。

不過這些年來韋恩和凱薩琳在追尋自己理想生活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第一個就是暴風雨的來襲,因為「自由灣」地處山林之中,因此一年總會有那麼一兩次遭遇這種天氣。

為了保護「自由灣」,韋恩將整個建築通過帶有韌性的繩索固定在海岸的四方八面,即使狂風來襲,「自由灣」也會隨風微微搖擺。

第二個就是當局的制度。由於「自由灣」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這個地方也開始出現在很多報刊雜誌上,當局要求韋恩和凱薩琳為房屋交付應繳的稅項。

但由於兩人的建築屬於海上漂浮宅基地,並不是紮根於土地,屬於該國的第一個先例,暫時並沒有相關的正式檔定義「自由灣」。因此也有這個可能,最後「自由灣」會被納入管制。

(航拍視角下的「自由灣」)

雖然未來會怎麼樣,尚且很難定奪,但對於韋恩和凱薩琳這對夫婦而言,這是他們花費了接近30年打造的夢想中的「家」。

甚至在現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自由灣」已經不單單是他們的家,也是很多人心中理想的「家」的追求。他們會來到這裡從韋恩和凱薩琳身上得到靈感,從而繼續追尋自己的理想。

現在韋恩和凱薩琳其中一個兒子,謝恩,也在打造著屬於自己的「自由灣」。

(謝恩目前打造的「自由灣」)

雖然還沒有達到自己現在的規模,但兩人笑著表示:「再給他幾年的時間吧,他一直說要依靠自己的經濟條件生活,不依賴我們,他也找到自己的夢想了」。

當房屋完成了雛形的時候,凱薩琳對父母說希望搬到和韋恩在海岸處搭建的房屋裡居住,那個時候凱薩琳的父母對那種所謂的「大自然」生活沒有概念,覺得女兒瘋了。

父母決定和女兒一起到凱薩琳口中所謂的「家」裡看一下,同時看一下究竟是誰有這樣的魅力將自己的女兒「騙」到山林裡生活。

(1994年,「自由灣」的雛形)

有趣的是,當父母來到這裡並且居住了一個夏天後,他們改變了想法,同意了兩人的關係,也同意了他們生活在這個遠離網路,遠離都市的地方。

1998年,兩人更是在雙方父母和朋友的見證下,在自己建造的「浮動房屋」上許下盟誓,11年的愛情長跑,修成了正果。婚禮雖然簡單,但這正是韋恩和凱薩琳想要的。

(當時結婚的兩人)

和兩人的關係一同改變的,還有他們心中的「自由灣」。韋恩和凱薩琳心目中的家並不只是一個漂浮在海上的房屋,凱薩琳是一位舞者,她希望能夠有一個可以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翩翩起舞的地方。

韋恩是一位雕刻家,想要可以讓自己沉浸在天馬行空的幻想世界裡。就這樣,兩人一點一點的擴充整個房屋。

就像一個不斷添加各種遊樂設備的遊樂園一樣,「自由灣」從一間簡單的木屋,到後來添置了一個給凱薩琳跳舞的舞池,韋恩專門創作作品的工作室。

為了做到自給自足的生活,特意打造了5個溫室,每個溫室都栽種了不同時節的蔬菜水果。用電問題則依靠太陽能電池板還有發電機,用水問題則依靠附近的瀑布。

經過28年的建造,「自由灣」現在包含有舞池,美術館,燈塔,溫室,影樓等,12個不同作用的浮動區域,著實令人驚訝。

走進內裡,更是讓人流連忘返。過道處裝飾著各種不同顏色的藝術品,擺放著凱薩琳精心準備的花卉。房屋特意使用明亮的顏色讓映入眼簾的一切都給人一種雀躍的感覺。配合周圍的海水還有樹林,如天堂般美麗。

你看,那像不像仙境裡漫步在綠意盎然的原野,一個裡面可能住著老奶奶,或者是溫馨三口之家,升起嫋嫋炊煙的小房屋突然出現在遠處的畫面?

客廳,臥室,廚房,所有生活上需要用到的一應俱全,完全不妨礙遠離都市後的生活。

倒不如說,這樣的生活質量反而提高了,因為這裡的空氣和寧靜,並不是大都市能夠媲美的。

白天,凱薩琳會到各個溫室裡栽種各種植物,也會照料滿布「自由灣」的花草樹木。

而韋恩就會幹著自己最喜歡的雕刻,這些成品一些會保留在自己的收藏館裡,一些則會賣出去,賺錢用以維持房屋的各種開支和擴充。

心血來潮的時候,韋恩最喜歡的就是劃著自己的小木船然後到附近閒適的釣魚。啊,對了,有趣的韋恩甚至在自己的休息室開了一扇門,只要將其打開就可以坐在沙發上垂釣。這樣的生活,簡直就令人羨慕啊。

親朋好友來到之時,那就為他們點起一個爐火,在夜裡為大家準備一頓晚餐,然後圍在爐火旁,一邊望著漫天的星辰,一邊促膝長談,不亦樂乎。

也可以坐在特別設計的觀賞區,感受陽光輕柔的撫摸,聆聽微風吹拂樹林的聲音,還有在海裡時不時探出頭來呼吸的魚發出的有趣聲響。

不過這些年來韋恩和凱薩琳在追尋自己理想生活的過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第一個就是暴風雨的來襲,因為「自由灣」地處山林之中,因此一年總會有那麼一兩次遭遇這種天氣。

為了保護「自由灣」,韋恩將整個建築通過帶有韌性的繩索固定在海岸的四方八面,即使狂風來襲,「自由灣」也會隨風微微搖擺。

第二個就是當局的制度。由於「自由灣」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這個地方也開始出現在很多報刊雜誌上,當局要求韋恩和凱薩琳為房屋交付應繳的稅項。

但由於兩人的建築屬於海上漂浮宅基地,並不是紮根於土地,屬於該國的第一個先例,暫時並沒有相關的正式檔定義「自由灣」。因此也有這個可能,最後「自由灣」會被納入管制。

(航拍視角下的「自由灣」)

雖然未來會怎麼樣,尚且很難定奪,但對於韋恩和凱薩琳這對夫婦而言,這是他們花費了接近30年打造的夢想中的「家」。

甚至在現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自由灣」已經不單單是他們的家,也是很多人心中理想的「家」的追求。他們會來到這裡從韋恩和凱薩琳身上得到靈感,從而繼續追尋自己的理想。

現在韋恩和凱薩琳其中一個兒子,謝恩,也在打造著屬於自己的「自由灣」。

(謝恩目前打造的「自由灣」)

雖然還沒有達到自己現在的規模,但兩人笑著表示:「再給他幾年的時間吧,他一直說要依靠自己的經濟條件生活,不依賴我們,他也找到自己的夢想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