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9成人不知道糖尿病發作前的3大信號!艾灸阻斷,及時徹底!

服用終身的藥一定不是治病的藥

無論從總數還是發病率來看, 中國都是糖尿病第一大國。 你我身邊都有很多糖尿病患者。

得了糖尿病後, 怎麼辦呢?一輩子服用降糖藥、注射胰島素唄。

這樣能治好糖尿病嗎?不能。

能預防糖尿病併發癥嗎?不能。

那為什麼還要服藥、注射呢?除了這樣, 沒有別的辦法唄。

上面這些就是糖尿病患者的無奈選擇, 無一例外。

在中醫看來, 服用終身的藥一定不是治病的藥, 而是會治出新病來。 是藥三分毒, 糖尿病患者天天服用藥物, 可想而知, 五臟六腑都被毒素傷害成什麼樣子了?

中醫如何看待糖尿病?

中醫將糖尿病稱為消渴病, 認為其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 燥熱偏盛, 陰虛為本, 燥熱為標。

消渴病的病變部位與五臟皆有關係, 但主要在肺脾腎三髒, 且經常相互影響。 比如——

肺燥津傷, 津液失於輸布, 則脾不得濡養, 腎精不得滋助;

脾胃燥熱偏盛, 上可灼傷肺津, 下可耗損腎陰;

腎陰不足, 陰虛火旺, 亦可灼傷肺胃, 導致肺燥胃熱。

糖尿病早期若不能得到及時恰當的治療, 就會病程遷延, 損及臟腑, 影響津液代謝、氣血運行, 導致痰濁瘀血內生, 全身脈絡遇阻, 發生多種併發癥。

3個信號務必重視

治病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得病。

其實, 在糖尿病前期(在糖尿病發作前三五年), 通常會出現3個信號。 如能引起重視, 及時將之扼殺在萌芽狀態, 就能遠離糖尿病。

1多飲——燥熱傷肺

糖尿病前期, 第1個信號就是:多飲, 一天到晚不斷地灌水。

為什麼要不斷地灌水呢?因為口渴,

而且喝水根本不能解決口渴的問題, 所以才會不斷地喝。

中醫將多飲稱為「上消」, 「上消」屬肺。

肺為水之上源, 就是說, 肺是人體上部水的源頭, 而且肺有通調水道的功能, 負責調節、疏通全身的水液代謝。

肺陰不足, 加上外來的燥邪入身, 就會影響肺通調水道的功能。 當全身的水不能正常地分佈到各個臟腑器官, 喝的水再多, 人也會覺得口乾舌燥。

飲入體內的水分只有轉化為血、精、津液之類的陰液, 人體才能得到潤濡。 多飲恰恰說明水分無法成為身體的陰液, 反而滯留體內成為廢水。

所以, 在多飲的初級階段, 需要滋陰, 將水分轉化為陰液;如果滋陰無法解決問題, 說明此時已經陰陽兩虛了, 距離糖尿病不遠了,

必須陰陽同補。

2多食——胃燥津傷

糖尿病前期, 第2個信號就是:多食, 總是饑腸轆轆, 不吃東西就難受。

中醫將多食稱為「中消」, 「中消」屬胃。

多食除了是糖尿病發作前的信號, 也可能是甲亢的信號, 還可能是單純的胃火過盛。 如果一開始吃得多, 人隨之發胖, 但一段時間後,怎麼吃人都不會發胖了,而且還會暴瘦,十有八九就是糖尿病了。

胃為水穀之海,負責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六腑以降為順」,「火性炎上,易傷津液」,胃陰胃陽的平衡是保證胃功能正常的根本所在。胃陰不足,又有燥熱,就會出現陽偏盛的情況。陽主動,陰主靜,胃火相對熾盛,就會消穀善饑。

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首先清降胃火以降低食欲,同時益氣養陰,給人體扶正固本。

3多尿——腎陰虧虛

糖尿病前期,第3個信號就是:多尿,一會兒就有尿意。

中醫將多尿稱為「下消」,「下消」屬腎。

腎陰是一身陰氣之本,腎陰不足,腎主收藏的功能就會減弱,而腎主水,與膀胱互為表裡,所以會小便頻繁。由於水穀精微不能吸收,都隨小便排出,所以小便顏色混濁。

腎陰虛還會導致虛火上炎,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必然出現心腎不交的癥狀,如腰膝酸軟、睡覺出汗、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表現。

很簡單,此時應當補益腎陰,並且做到肝腎同補,肝陰也一起補上。

糖尿病前期,最適合艾灸阻斷

糖尿病在正式發作前,往往有三五年的「累積」階段,這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時間越長,癥狀越重,最終給身體帶來以下4大危害:

1、肝腎陰虛

糖尿病的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在正式發病前,肝腎陰虛的癥狀會越來越重。

2、陰損及陽

糖尿病本身以陰虛為本,但由於陰陽互根的緣故,時間長了,就會陰損及陽,導致陰陽俱虛。其中,尤以腎陽虛和脾陽虛較為多見。

3、脾虛氣弱

由於糖尿病多飲多食的特點,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脾氣胃氣不足,進而削弱其他臟腑的功能,出現氣虛。

4、血脈瘀滯

糖尿病涉及多個臟腑,影響氣血運行,加上陰虛內熱的緣故,極易耗傷津液,加劇血脈的瘀滯。

艾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調陰陽、溫臟腑、通經絡,使全身陰平陽秘,臟腑乃調,從而達到預防目的。

故而,在糖尿病前期,建議大家艾灸阻斷,不要立即服藥,因為一旦服藥,身體形成了對藥物的依賴,就很難停下來。

那麼,如何艾灸呢?

主穴:足三裡、懸鐘、中脘。

足三裡:胃經穴位,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絡;

懸鐘:髓之會穴,膽經穴位,膽主一身之陽氣,有助於推動人體各臟腑經脈發揮正常功能;

中脘:腑之會穴,胃經募穴,中焦氣血轉輸之地。

三穴同灸,可激發經氣,共奏補益氣血、調和陰陽之功。

配穴:

肝腎陰虛,加灸太溪、肝俞、腎俞;

陰損及陽,加灸命門、腎俞;

脾虛氣弱,加灸脾俞、胃俞;

血脈瘀滯,加灸膈俞、血海、關元。

糖尿病前期通常有3-5年,這一階段出現的3個信號,請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並及時艾灸阻斷,否則,你就只有朝著糖尿病的方向「一去不復返」了。等到「量變引起質變」了,才想起治療,那就太晚了,基本得終身與藥物為伴了。

但一段時間後,怎麼吃人都不會發胖了,而且還會暴瘦,十有八九就是糖尿病了。

胃為水穀之海,負責對食物進行初步消化。「六腑以降為順」,「火性炎上,易傷津液」,胃陰胃陽的平衡是保證胃功能正常的根本所在。胃陰不足,又有燥熱,就會出現陽偏盛的情況。陽主動,陰主靜,胃火相對熾盛,就會消穀善饑。

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首先清降胃火以降低食欲,同時益氣養陰,給人體扶正固本。

3多尿——腎陰虧虛

糖尿病前期,第3個信號就是:多尿,一會兒就有尿意。

中醫將多尿稱為「下消」,「下消」屬腎。

腎陰是一身陰氣之本,腎陰不足,腎主收藏的功能就會減弱,而腎主水,與膀胱互為表裡,所以會小便頻繁。由於水穀精微不能吸收,都隨小便排出,所以小便顏色混濁。

腎陰虛還會導致虛火上炎,腎水不能上濟心火,必然出現心腎不交的癥狀,如腰膝酸軟、睡覺出汗、心煩失眠、口乾舌燥等表現。

很簡單,此時應當補益腎陰,並且做到肝腎同補,肝陰也一起補上。

糖尿病前期,最適合艾灸阻斷

糖尿病在正式發作前,往往有三五年的「累積」階段,這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時間越長,癥狀越重,最終給身體帶來以下4大危害:

1、肝腎陰虛

糖尿病的基本病機為陰津虧耗,燥熱偏盛,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在正式發病前,肝腎陰虛的癥狀會越來越重。

2、陰損及陽

糖尿病本身以陰虛為本,但由於陰陽互根的緣故,時間長了,就會陰損及陽,導致陰陽俱虛。其中,尤以腎陽虛和脾陽虛較為多見。

3、脾虛氣弱

由於糖尿病多飲多食的特點,時間長了,就會導致脾胃功能受損,脾氣胃氣不足,進而削弱其他臟腑的功能,出現氣虛。

4、血脈瘀滯

糖尿病涉及多個臟腑,影響氣血運行,加上陰虛內熱的緣故,極易耗傷津液,加劇血脈的瘀滯。

艾灸具有雙向調節作用,調陰陽、溫臟腑、通經絡,使全身陰平陽秘,臟腑乃調,從而達到預防目的。

故而,在糖尿病前期,建議大家艾灸阻斷,不要立即服藥,因為一旦服藥,身體形成了對藥物的依賴,就很難停下來。

那麼,如何艾灸呢?

主穴:足三裡、懸鐘、中脘。

足三裡:胃經穴位,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絡;

懸鐘:髓之會穴,膽經穴位,膽主一身之陽氣,有助於推動人體各臟腑經脈發揮正常功能;

中脘:腑之會穴,胃經募穴,中焦氣血轉輸之地。

三穴同灸,可激發經氣,共奏補益氣血、調和陰陽之功。

配穴:

肝腎陰虛,加灸太溪、肝俞、腎俞;

陰損及陽,加灸命門、腎俞;

脾虛氣弱,加灸脾俞、胃俞;

血脈瘀滯,加灸膈俞、血海、關元。

糖尿病前期通常有3-5年,這一階段出現的3個信號,請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並及時艾灸阻斷,否則,你就只有朝著糖尿病的方向「一去不復返」了。等到「量變引起質變」了,才想起治療,那就太晚了,基本得終身與藥物為伴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