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再愛孩子,也要讓他受「4種苦」

人生從來都是先苦後甜。

《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中有言:

「父母之愛子, 則為之計深遠。 」

有遠見的父母, 都懂得為孩子的將來做打算, 絕不能只顧眼前, 一味溺愛。

人生路漫漫, 父母不可能陪著孩子走完生命的全程, 成長的道路上, 很多問題需要孩子自己去面對。

父母養育孩子, 最重要的, 就是讓他離開了父母的庇佑之後, 依舊能很好地生活。

因此, 再愛孩子, 也要讓他先受一受這4種苦。

讀書的苦

李若禪曾說:「鳥欲高飛先振翅, 人求上進先讀書。 」

進入社會後, 越來越能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 讀書不僅能極大豐富精神世界, 更是改變命運的捷徑。

白巖松這樣說過:

「讀書不是唯一的路, 卻是最公平的那條路。 」

去年大熱的「華為天才少年」左鵬飛, 博士剛畢業就以201萬的年薪被招進了華為。

左鵬飛來自湖北隨州的一個普通家庭, 沒有關係沒有背景, 就是靠讀書改變了命運。

上學時, 他的刻苦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他給自己制定了作息時間表並嚴格執行:

早上8點30分之前到實驗室, 學習到11點30分;

下午2點到5點30分, 繼續去實驗室學習;

晚上從6點30分學習到9點30分, 有時甚至會忙到10點多, 才回寢室睡覺。

整整五年, 從不間斷。

記者採訪他時, 他說得最多的就是:

「我很慶倖自己讀了大學, 又讀了博士。 真的很感謝過去那麼拼命的自己。 」

讀書雖然枯燥、疲累, 但它絕不會辜負你的辛苦。

可能有人會說, 韓寒中學就退學了, 現在不也混得好好的?

但你知道嗎?當初說著「讀書無用」的韓寒如今最後悔的事就是退學。

他在接受採訪時說:「當年退學是一件失敗的事, 說明我在一項挑戰裡不能勝任, 只能退出, 這不值得學習。

他還對離開學校的人們說:「離開學校的人們請記住, 你們以為離開的是地獄, 其實你們離開的是天堂。 」

相比於社會的打磨, 讀書真的是一條最輕鬆的捷徑。

因為讀書最大的意義, 就是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提高孩子的見識與起點。

讀書與不讀書, 差的是整個人生, 如果你的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能力追逐野心、面對現實時, 告訴他, 好好讀書總沒錯的。

管教的苦

俗話說:「沒有規矩, 不成方圓。 」

父母的管教對於一個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在很多有關「熊孩子」的新聞裡, 家長都以「他還是個孩子, 還什麼都不懂」當藉口, 不對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批評教育, 這樣護犢, 非常不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孩子犯了錯誤並不可怕, 這反而是讓他認識錯誤並改正的大好機會, 如果此時不嚴加管教, 會讓孩子覺得自己的行為沒什麼大不了, 很可能就會埋下禍根。

記得曾經有一則新聞, 一位31歲的男子因使用假駕照被處以罰款5000, 拘留15日的處罰。

他的父母得知情況後, 情緒異常激動,

對民警大喊:「你們太過分了, 他還是個孩子, 才31歲!你們為什麼罰那麼重?」

許多網友調侃說:「無論多大, 他在父母眼裡永遠是個孩子。 」

可孩子終將長大, 即使父母能永遠原諒孩子, 但社會不會對他們另眼相待。

對於孩子犯錯, 不僅要進行指正, 還要讓他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前些日子,江蘇宿遷的一對家長的做法,就獲得了眾多網友的點贊。

他們家7歲大的兒子在家玩耍時,將一瓶墨水從7樓潑下,樓下的住戶都遭了殃,房子外牆也被弄得全是墨水。

孩子的媽媽陳女士得知此事後,立刻帶著孩子挨家挨戶道歉,將鄰居們被墨水染黑的衣服帶回家和兒子一起洗,並承諾如果洗不乾淨就全部買新的賠給大家。

孩子的爸爸則是找了專業的清潔人員清潔了外牆,當然,「始作俑者」並沒有倖免,在清潔過程中,爸爸讓兒子站在太陽底下,觀看了清潔的全過程。

事後,陳女士接受採訪時說:「我必須要讓他認識到這是他自己犯的錯,讓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擔起自己的責任。」

都說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在孩子還沒有樹立穩固正確的三觀時,家長的教育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捨得讓孩子吃管教的苦,才不會讓他走向社會後,犯更多不可原諒的錯誤。

失敗的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輸的時候總比贏的時候多。

有格局的父母,不僅要教會孩子如何走向成功,更要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

曾看過一個故事。

大學聯考狀元小葉在大二下學期的一天突然離家出走,之後的10年裡他一直流落街頭,在火車站附近靠撿破爛為生。

記者詢問後得知,小葉離家出走的原因,竟然是期末考試沒考好,怕父母責駡,所以不敢回家。

一直以來,小葉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是全村的希望,從小就活在一個「他不可能失敗」的環境裡。

村裡的書記說,小葉一直有一個心結沒有打開,就是所有人,包括小葉自己,都不允許他失敗。

人的一生絕不可能一帆風順,也絕不可能永遠是贏家,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接受失敗,學會面對失敗。

脫口秀演員呼蘭曾在節目裡講,他面對輸贏一直都能保持平常心,因為他是乒乓球運動員出身,從小到大學的都是怎麼輸。

「我用兩年時間學會了輸球不摔拍子,又用了兩年時間學會了輸球不找藉口,又用了兩年時間學會了輸球不哭。

這全都是我爸的功勞,我爸從來不因為輸球打我,他只會因為我找藉口打我。」

是啊,很多家長都不允許孩子失敗,卻不知沒接受過失敗教育的孩子,會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而造成致命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其實輸了又能怎樣?

這次輸了,沒關係,我們輸得起,下次贏回來就好了;

這次失敗了,別喪氣,好好總結經驗,之後去獲取更大的勝利。

越是希望孩子成功,就越要讓他懂得承受失敗的苦。

因為沒有任何人的成功是隨隨便便的,所有人都是在失敗中不斷找尋著通往成功的關鍵密碼。

生活的苦

還記得《變形記》裡的16歲富家姑娘劉思琪嗎?

因為家境良好,劉思琪花錢一直大手大腳,她最大的愛好就是出門逛街,一次就能消費數萬元。

出去吃頓飯,老闆收100,她非要給500,理由只是因為好吃。

父母對此也從不阻攔,她母親說這是在富養女孩,給她足夠多的錢,她就不會被金錢所誘惑。

但最過分的是,劉思琪16歲了,還完全不能生活自理。

姑姑幫她剪腳趾甲,二姨姥幫她餵飯,媽媽幫她卷褲腳……家裡還給她配備了專門的司機和保鏢,專職陪玩。

家長一直覺得她還小,這些都是小事,直到她16歲了還不能自理,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在《論教育》中指出:

「你瞭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劉思琪的父母本以為給夠了物質孩子就能好好成長,卻不料用金錢砸出了個「巨嬰」,一個好好的女孩就這樣養廢了。

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被物質「寵」壞了的孩子,因為沒有耕耘過,所以根本不知道一切的來之不易,如果孩子就這樣長大成人走向社會,那無疑將是一場災難。

李嘉誠被問到教育孩子的秘訣時,他只說了5個字:「讓他們吃苦。」

李嘉誠很早就開始培養兩個兒子的獨立能力,在教子方法上甚至可以用「冷酷」來形容。

他要求兒子們生活上克勤克儉,不求奢華,還教導兒子們努力學習立足社會的本領,以後絕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兩個兒子大學畢業後,曾跟父親表示想在公司裡任職,幹一番事業,但李嘉誠乾脆地拒絕了他們。

「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你們自己去打江山,用實踐證明你們是否能到我的公司任職。」

李嘉誠覺得,孩子們只有吃過生活上的苦,才能明白不能只知道伸手索取,一切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換取的。

真正的富養不是財富的饋贈,而是讓孩子擁有能扛起生活的能力。

作家屠格涅夫說:

「想成為幸福的人嗎?那麼首先要學會吃苦。」

花盆裡養不出參天松,庭院裡練不出千里馬。

想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父母必然要放手讓孩子去經歷磨礪和考驗。

人生從來都是先苦後甜,越經歷,越懂得;越懂得,越豐盈。

前些日子,江蘇宿遷的一對家長的做法,就獲得了眾多網友的點贊。

他們家7歲大的兒子在家玩耍時,將一瓶墨水從7樓潑下,樓下的住戶都遭了殃,房子外牆也被弄得全是墨水。

孩子的媽媽陳女士得知此事後,立刻帶著孩子挨家挨戶道歉,將鄰居們被墨水染黑的衣服帶回家和兒子一起洗,並承諾如果洗不乾淨就全部買新的賠給大家。

孩子的爸爸則是找了專業的清潔人員清潔了外牆,當然,「始作俑者」並沒有倖免,在清潔過程中,爸爸讓兒子站在太陽底下,觀看了清潔的全過程。

事後,陳女士接受採訪時說:「我必須要讓他認識到這是他自己犯的錯,讓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擔起自己的責任。」

都說窮養,富養,不如教養。

在孩子還沒有樹立穩固正確的三觀時,家長的教育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捨得讓孩子吃管教的苦,才不會讓他走向社會後,犯更多不可原諒的錯誤。

失敗的苦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輸的時候總比贏的時候多。

有格局的父母,不僅要教會孩子如何走向成功,更要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

曾看過一個故事。

大學聯考狀元小葉在大二下學期的一天突然離家出走,之後的10年裡他一直流落街頭,在火車站附近靠撿破爛為生。

記者詢問後得知,小葉離家出走的原因,竟然是期末考試沒考好,怕父母責駡,所以不敢回家。

一直以來,小葉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是全村的希望,從小就活在一個「他不可能失敗」的環境裡。

村裡的書記說,小葉一直有一個心結沒有打開,就是所有人,包括小葉自己,都不允許他失敗。

人的一生絕不可能一帆風順,也絕不可能永遠是贏家,父母一定要讓孩子學會接受失敗,學會面對失敗。

脫口秀演員呼蘭曾在節目裡講,他面對輸贏一直都能保持平常心,因為他是乒乓球運動員出身,從小到大學的都是怎麼輸。

「我用兩年時間學會了輸球不摔拍子,又用了兩年時間學會了輸球不找藉口,又用了兩年時間學會了輸球不哭。

這全都是我爸的功勞,我爸從來不因為輸球打我,他只會因為我找藉口打我。」

是啊,很多家長都不允許孩子失敗,卻不知沒接受過失敗教育的孩子,會因為一次小小的失敗而造成致命打擊,從此一蹶不振。

其實輸了又能怎樣?

這次輸了,沒關係,我們輸得起,下次贏回來就好了;

這次失敗了,別喪氣,好好總結經驗,之後去獲取更大的勝利。

越是希望孩子成功,就越要讓他懂得承受失敗的苦。

因為沒有任何人的成功是隨隨便便的,所有人都是在失敗中不斷找尋著通往成功的關鍵密碼。

生活的苦

還記得《變形記》裡的16歲富家姑娘劉思琪嗎?

因為家境良好,劉思琪花錢一直大手大腳,她最大的愛好就是出門逛街,一次就能消費數萬元。

出去吃頓飯,老闆收100,她非要給500,理由只是因為好吃。

父母對此也從不阻攔,她母親說這是在富養女孩,給她足夠多的錢,她就不會被金錢所誘惑。

但最過分的是,劉思琪16歲了,還完全不能生活自理。

姑姑幫她剪腳趾甲,二姨姥幫她餵飯,媽媽幫她卷褲腳……家裡還給她配備了專門的司機和保鏢,專職陪玩。

家長一直覺得她還小,這些都是小事,直到她16歲了還不能自理,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法國思想家盧梭曾在《論教育》中指出:

「你瞭解什麼辦法可以讓你的孩子痛苦嗎?那就是,讓他想要什麼就有什麼。」

劉思琪的父母本以為給夠了物質孩子就能好好成長,卻不料用金錢砸出了個「巨嬰」,一個好好的女孩就這樣養廢了。

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被物質「寵」壞了的孩子,因為沒有耕耘過,所以根本不知道一切的來之不易,如果孩子就這樣長大成人走向社會,那無疑將是一場災難。

李嘉誠被問到教育孩子的秘訣時,他只說了5個字:「讓他們吃苦。」

李嘉誠很早就開始培養兩個兒子的獨立能力,在教子方法上甚至可以用「冷酷」來形容。

他要求兒子們生活上克勤克儉,不求奢華,還教導兒子們努力學習立足社會的本領,以後絕不能依靠父母生活。

兩個兒子大學畢業後,曾跟父親表示想在公司裡任職,幹一番事業,但李嘉誠乾脆地拒絕了他們。

「我的公司不需要你們!你們自己去打江山,用實踐證明你們是否能到我的公司任職。」

李嘉誠覺得,孩子們只有吃過生活上的苦,才能明白不能只知道伸手索取,一切都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換取的。

真正的富養不是財富的饋贈,而是讓孩子擁有能扛起生活的能力。

作家屠格涅夫說:

「想成為幸福的人嗎?那麼首先要學會吃苦。」

花盆裡養不出參天松,庭院裡練不出千里馬。

想讓孩子有一個美好的未來,父母必然要放手讓孩子去經歷磨礪和考驗。

人生從來都是先苦後甜,越經歷,越懂得;越懂得,越豐盈。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