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慈母果然多敗兒」,媽媽跪求9歲兒子上學,兒子無動於衷發照炫耀,專家嘆:是媽媽的錯

古人雲「嚴父出孝子, 慈母多敗兒」, 這裡的慈母指的是溺愛孩子的母親, 她們不懂如何育兒, 只會一味縱容, 養出的孩子往往自私自利, 不懂感恩。

這句話雖然出自500年前的《增廣賢文》, 但卻在現代的家庭中屢屢上演。 最近, 一段母親下跪, 求9歲兒子去上學的視訊走紅網路。 視訊中我們不難發現, 兒子悠閒坐在椅子上玩弄手機, 完全不把下跪的母親放在眼裡。 對母親冷漠也就罷了, 竟然還把母親下跪的照片和視訊發到網上炫耀。

看完視訊後, 很多網友都很憤怒, 紛紛發文指責他冷漠, 不懂感恩, 看見媽媽給自己下跪, 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看到這段視訊, 我認為兒子固然不對, 但又是誰把兒子教成了這個樣子呢?還不是孩子的父母嗎?

當富養沒了底線, 孩子自然就失控了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 集萬千寵愛於一身。 家中6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轉, 對孩子的要求千依百順。 養育觀念也從之前「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演變成了「再窮不能窮孩子」。

有錢人富養也就罷了, 有些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也把孩子當富二代養就有點兒說不過去了。 很多貧窮的家庭, 父母不能給孩子富足的生活, 優質的教育, 覺得對孩子有所虧欠。

這些父母在孩子面前往往卑躬屈膝, 換來的多是孩子的索取無度。 我想告訴貧窮家庭的家長, 孩子對父母的感恩不是與生俱來的, 只有孩子真正懂得父母艱辛後, 才會對父母產生感恩之心。

心理學上有個貝勃定律, 孩子一旦陷入這個定律, 父母做什麼, 孩子都認為是理所應當的。

什麼是貝勃定律呢?

貝勃定律是指:生活中第一次發生的事情給人刺激最大, 第二次的刺激就會變小, 多次重複後, 人們就會變得麻木了。

舉個例子:當你路過天橋時, 看到一個乞丐, 於是你給了老乞丐10元, 老乞丐會非常感謝你。 後來每天走過天橋, 都會給老乞丐10元。 同樣的10元錢, 對老乞丐的刺激已經沒有第一次那麼大了, 他心裡開始慢慢麻木, 覺得這是理所應當的。

陷入貝勃定律的人都會有哪些表現呢?

1、對家人和父母, 感覺理所應當, 心中沒有任何感激之心。

2、別人給自己一點兒小恩小惠, 就會感動到痛哭流涕。

3、對家人感到不滿, 想要擺脫家庭, 追求外面的刺激。

如何判斷自己的孩子是否已經陷入貝勃定律呢?

如果你的孩子陷入了貝勃定律, 孩子多有下面幾種表現。

1、喜新厭舊, 不懂珍惜

有些被家長寵壞了的孩子, 有什麼好吃的, 好玩兒的都會讓父母給自己買。 食品和玩具沒有買回來, 就非它不可。 等真正買回來, 玩不了幾天就丟在一邊。 有些孩子丟三落四,鉛筆和橡皮丟了,找都不找,就讓父母給買新的。

2、態度冷淡

媽媽問:「兒子,晚上媽媽給你包餃子吃怎麼樣。」

「隨便,無所謂」

媽媽:「明天下雨,我把傘放你書包了。」

「哦」

父母幫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得到的回應往往是「哦」「知道了」「隨便了」等冷漠的詞語。

3、埋怨父母

還有一種現象,多發生在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父母辛勤工作,為孩子爭取更好的生活、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當孩子看到別人穿名牌,出國旅遊和留學時,就會抱怨父母沒出息,不能給自己想要的生活。

孩子陷入貝勃定律後,父母應該如何做?

當孩子有對家人關心和照顧麻木不仁時,喜新厭舊不懂珍惜時,經常抱怨父母能力不足的行為時,家長一定不能掉以輕心。這種行為隨著孩子的長大,會演變為冷淡、輕視、漠不關心的冷暴力。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家中現在所擁有的都是父母辛勤勞動、努力工作獲得的,來之不易。讓孩子知道,即使是父母,也沒有理由理所應當為你做任何事。

在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注意態度,避免使用抱怨、謾駡、甚至強迫的方式,否則會適得其反。想孩子變得謙卑、知足,感恩,父母榜樣的力量很重要。

有些孩子丟三落四,鉛筆和橡皮丟了,找都不找,就讓父母給買新的。

2、態度冷淡

媽媽問:「兒子,晚上媽媽給你包餃子吃怎麼樣。」

「隨便,無所謂」

媽媽:「明天下雨,我把傘放你書包了。」

「哦」

父母幫孩子做了很多事情,得到的回應往往是「哦」「知道了」「隨便了」等冷漠的詞語。

3、埋怨父母

還有一種現象,多發生在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父母辛勤工作,為孩子爭取更好的生活、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可當孩子看到別人穿名牌,出國旅遊和留學時,就會抱怨父母沒出息,不能給自己想要的生活。

孩子陷入貝勃定律後,父母應該如何做?

當孩子有對家人關心和照顧麻木不仁時,喜新厭舊不懂珍惜時,經常抱怨父母能力不足的行為時,家長一定不能掉以輕心。這種行為隨著孩子的長大,會演變為冷淡、輕視、漠不關心的冷暴力。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艱辛,家中現在所擁有的都是父母辛勤勞動、努力工作獲得的,來之不易。讓孩子知道,即使是父母,也沒有理由理所應當為你做任何事。

在教育和引導孩子的時候,父母應該注意態度,避免使用抱怨、謾駡、甚至強迫的方式,否則會適得其反。想孩子變得謙卑、知足,感恩,父母榜樣的力量很重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