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彰化老翁「過戶327坪土地」盼孫照顧「祖產一拿到手孫秒變臉」直接不養!「父子聯手反擊」逼霸氣法官放大招幫忙 網友:都是錢惹的禍

彰化老翁「過戶327坪土地」盼孫照顧「祖產一拿到手孫秒變臉」直接不養「父子聯手反擊」法官放大招幫忙了

青年, 知道對父母最大的孝順是什麼嗎?

說起這個話題, 答案很多。

這些答案都沒有錯, 都是孝敬父母的一種方式。

可是, 我要說, 這些都不是最大的孝敬。

這些方式方法, 都只是站在我們自身的角度去想問題, 然後按照這種問題去實現答案。 其實, 如果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考慮, 就會發現, 很多我們想到的固定問題答案, 都不是父母最為想要的。

在不少電視劇中, 總可以看到原本感情融洽的大家庭,

為了爭奪遺產或是其他利益, 不惜撕破臉、互相陷害的誇張戲碼!但其實這樣的劇情, 在現實生活中也曾出現過不少案例…過去在彰化就有一位老翁, 因為年事已高無法再工作, 決定提前過戶財產給愛孫, 也希望對方能好好照顧他, 沒想到竟造成一連串的荒唐事發生!

經常帶給大家精彩故事的名嘴「許聖梅」日前在節目《新聞挖挖哇》中分享, 彰化有位84歲的許姓老翁, 在11年前因為考慮到自己已經沒有體力再下田工作, 因此向孫子提議要過戶1/6的土地給他, 不過附加條件是要請他幫忙撫養爸爸和阿公, 面對這樣的條件孫子也欣然同意。

沒想到的是, 就在327坪的祖產土地過戶完成後, 想來孝順的愛孫竟然開始翻臉不認人!不僅開始對他們惡言相向, 在母親過世後還為了爭奪318萬的儲蓄險金, 捏造父親外遇的假消息說到:「我媽的靈堂還在家, 沒百日你也尊重一下, 不然你拿了那麼多的錢忍也要忍一下吧…」, 將不實內容故意流傳在網路上讓親戚誤會。

最後他不僅領光媽媽遺產, 還逼得爸爸無奈在老婆靈堂前下跪, 對天發誓絕對沒有外遇找小三, 不孝行為讓許姓老翁再也看不下去!忍痛對愛孫提起侵權告訴, 而爸爸也決定對他提告「加重誹謗」, 一家人正式走上法院。 最後法官認為許孫任意揣度他人內心、惡意負評, 同時受贈與卻未履行責任, 判定許孫必須乖乖將財產和土地全部還回去!因為一時貪念, 不僅失去所有還傷了家人間最寶貴的感情, 實在是得不償失。

很多人都覺得就是讓父母無憂無慮地安享晚年, 給他們最好的伙食、最好的環境……

現在的很多家庭都能滿足這些物質需求, 可父母的幸福指數並沒有因此提高, 因為對父母來說, 他們更需要被滿足的, 還有情感需求。

隨著年齡的增長, 身為子女的我們, 掌握了越來越多的本事, 對父母的需要隨之變得越來越少。

當我們熟練地玩著手機的各種功能的時候, 父母會因為手機上的一些問題來問我們,有時我們的不耐心,會讓父母從心裡覺得孤獨和不被需要。

拿到錢就變臉真的很糟糕…還好最後法院有把公道還給爺爺和爸爸!

爸媽養老,到底要花多少錢?

人在年輕的時候,很難體會老年人的生活狀態。

我們想象老年人的生活,好像退休之後,有大把時間可以遊山玩水,發展愛好很愜意;但很多老年人,最大的期待,是能夠有一個體面的晚年生活。

「體面」2個字,大部分意味著,不用求人:

- 生病了,不求人花錢

- 真的行動不便,不求人照顧,更別成為誰的「拖累」

有了這個認知,我們給爸媽做養老準備,至少要考慮三個層次:

第一層:最基本的吃穿用度、生活開銷

第二層:提升生活質量的開銷,支持父母的愛好、出行

第三層:為醫療支援、甚至護理支出,做準備

前面兩點很容易想到,甚至看病的錢,也比較容易事先考慮到。

長期照顧和護理的需求,最容易被忽視。而且這類問題一旦產生,往往多年持續不斷。

- 未來,好的護理資源在哪裡?

- 選擇請住家護工、還是去療養院?

就這兩個問題,足以難倒絕大多數人,尤其是獨生子女。

從這三層的需求來講,5萬、10萬根本不夠,大幾十萬不嫌多,上百萬的錢,可能才讓人心安。

02、給爸媽養老,如何做準備?

現實一點,我們如果想做準備,就好比往瓶子裡注水,只能一項一項來,先滿足最底層的基本需求,再一步步往上加。

最底層的一個準備,是風險的轉移。

基礎的醫保,一定一定要有。如果父母沒有職工醫保,加入居民醫保或新農合。

商業的意外險和醫療險等,如果爸媽身體條件允許,買上。

有了這些基礎的保障打底,至少我們可以先免去對大病開支的擔憂。

其次,搞定爸媽退休後的基礎生活開支,這是地基一樣的準備。

一個簡單的準則,想想爸媽正常吃吃喝喝買買買,多少錢才夠。

想我的這個哥們,爸媽都在四線城市,一個月三四千塊,就非常寬裕了。

爸媽現在50多歲,至少要按未來30年的需求來準備。

如果現在爸媽暫時不缺這點生活費,可以每個月先拿出個兩三千塊錢備著,放在有一定靈活度的低風險產品裡面,比如存款類的產品、純債基金等等。

如果以後需要,這筆錢就用作生活費;如果不需要,那麼就順延流到第二層的需求,作為補充。

父母會因為手機上的一些問題來問我們,有時我們的不耐心,會讓父母從心裡覺得孤獨和不被需要。

拿到錢就變臉真的很糟糕…還好最後法院有把公道還給爺爺和爸爸!

爸媽養老,到底要花多少錢?

人在年輕的時候,很難體會老年人的生活狀態。

我們想象老年人的生活,好像退休之後,有大把時間可以遊山玩水,發展愛好很愜意;但很多老年人,最大的期待,是能夠有一個體面的晚年生活。

「體面」2個字,大部分意味著,不用求人:

- 生病了,不求人花錢

- 真的行動不便,不求人照顧,更別成為誰的「拖累」

有了這個認知,我們給爸媽做養老準備,至少要考慮三個層次:

第一層:最基本的吃穿用度、生活開銷

第二層:提升生活質量的開銷,支持父母的愛好、出行

第三層:為醫療支援、甚至護理支出,做準備

前面兩點很容易想到,甚至看病的錢,也比較容易事先考慮到。

長期照顧和護理的需求,最容易被忽視。而且這類問題一旦產生,往往多年持續不斷。

- 未來,好的護理資源在哪裡?

- 選擇請住家護工、還是去療養院?

就這兩個問題,足以難倒絕大多數人,尤其是獨生子女。

從這三層的需求來講,5萬、10萬根本不夠,大幾十萬不嫌多,上百萬的錢,可能才讓人心安。

02、給爸媽養老,如何做準備?

現實一點,我們如果想做準備,就好比往瓶子裡注水,只能一項一項來,先滿足最底層的基本需求,再一步步往上加。

最底層的一個準備,是風險的轉移。

基礎的醫保,一定一定要有。如果父母沒有職工醫保,加入居民醫保或新農合。

商業的意外險和醫療險等,如果爸媽身體條件允許,買上。

有了這些基礎的保障打底,至少我們可以先免去對大病開支的擔憂。

其次,搞定爸媽退休後的基礎生活開支,這是地基一樣的準備。

一個簡單的準則,想想爸媽正常吃吃喝喝買買買,多少錢才夠。

想我的這個哥們,爸媽都在四線城市,一個月三四千塊,就非常寬裕了。

爸媽現在50多歲,至少要按未來30年的需求來準備。

如果現在爸媽暫時不缺這點生活費,可以每個月先拿出個兩三千塊錢備著,放在有一定靈活度的低風險產品裡面,比如存款類的產品、純債基金等等。

如果以後需要,這筆錢就用作生活費;如果不需要,那麼就順延流到第二層的需求,作為補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