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美日艦船在中國近海相撞,船體撕開7米長裂縫,美:20億不能少

根據多家媒體綜合報道稱, 當地時間5月26日早上6時許, 日本一艘漁船在北海道附近與俄羅斯一艘名為「阿穆爾」號的俄羅斯船隻發生碰撞。 事情發生後, 日本漁船上的5名船員均被救起, 其中3人最終被確認為死亡。 實際上, 這樣的事情, 日本並非是第一次遇到, 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當屬「水晶號」撞擊事件。

該事件發生在2017年, 一艘美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自由航行」至我國領海附近, 恰好遇到了正在駛來的日本商船「水晶號」。 按照正常的國際慣例, 噸位較小的船隻必須給噸位較大的船隻讓行。 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的長度為154米, 而「水晶號」的長度則為220米。

所以, 究竟誰該讓行,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不過, 一向傲慢的美軍並沒有做出任何讓步, 「水晶號」只能無奈避讓。 要知道, 「水晶號」空重就達30000餘噸, 如果加上搭載的貨物的話, 總重至少在39000餘噸。

此類龐然大物的航線要進行微調的話, 至少需要十幾分鐘, 如果要大幅度調整航線的話, 至少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完成。 所以, 「水晶號」雖然進行了航向調整, 無奈體型太過龐大, 同時美軍艦又沒有減速跡象, 最終只能發生激烈碰撞。

據相關資料顯示, 美軍艦的右舷被撞出7米長的口子,

艦船發生嚴重變形。 另外, 軍艦上的大部分設備嚴重損毀, 7名士兵因傷勢嚴重而當場死亡。 對於此次事故, 有專家分析稱, 此次事故至少讓美軍損失了20億美元。

該事件發生後, 美日雙方各執一詞。 日本方面稱美國軍艦沒有按照國際慣例, 及時避讓「水晶」號。

美國方面則一口咬定這艘驅逐艦正在正常執行「自由航行」任務, 事故責任全在「水晶號」。

在商議無果的情況下, 雙方只能找來國際機構進行協調, 而當時的美國態度堅決:日本方面必須賠償20億給陣亡士兵的家屬。 面對美國的無理請求, 日本方面自然據理力爭,

寸步不讓。 經過2年的糾纏之後, 「水晶號」事件終於有了結果:當時的美國軍艦不按規矩行駛, 所以不僅無法獲得賠償, 還要賠償日本所有損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