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科技»正文

張學友演唱會又抓到逃犯了,但你能接受人臉掃描對你生活的全面侵入嗎

“5·20”這天, 我在嘉興觀看了張學友的第162場全球巡演。 演唱會前的飯局上, 嘉興的朋友興致勃勃地提起張學友演唱會的一個看點:“抓逃犯”。 說是此前已經連續多次在張學友演唱會上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抓住逃犯, 不知道這次會不會有“收穫”。

果不其然, 或者說“一語成讖”。 演唱會第二天, 5月21日, “嘉興公安”微信公號就發佈了一篇《這次是嘉興!又有逃犯聽張學友演唱會落網, 太神了!》, “逃犯剋星”張學友再顯神通, 這是繼4月7日南昌演唱會、5月5日贛州演唱會後,

警方再次于張學友演唱會現場抓獲逃犯。 網上逃犯山東人于某是微笑著來看偶像演唱會的,

“他來聽我的演唱會, 在35歲偶像那麼可貴”, 沒想到結局依舊是, “我唱得他心碎, 我唱得他心碎”。

毫無疑問, 這是一次相當歡樂的抓捕。 在蕭敬騰自帶雨水之後, “歌神”張學友有了一個更高大上的梗。 雖然不見得記錄能持續下去, 但是這次絕不會是張學友演唱會最後一次抓到網上逃犯。

之所以對這個判斷這麼有信心, 是因為人臉識別技術正在前所未有地進入我們的現實生活, 並且在不同的場景下, 起到或強或弱的作用。 在演唱會或其他類似場合比如機場車站抓捕逃犯只是其中的一種。 最新一個頗有爭議的應用場景, 是在浙江(也是浙江!)某中學的“智慧課堂”上。 系統裡面的三個攝像頭能捕捉學生 的一舉一動,

還有面部表情, 再匯總到電腦終端, 就能分析出學生的課堂狀態。 除此以外還能刷臉考勤。 一天 8 節課, 320 分鐘, 有幾分鐘你是在專注聽課的?不專注的時候你在幹什麼?

有同學表示, 自從學校安裝了這個系統, 自己再也不敢在課堂上跟同學說話, 走走神, 更別說偷吃零食了。 同時還表示也大大提高了自己的課堂專注度。

實際上“刷臉神器”進校園, 完全不限於浙江一省。 比如福建等地, 也早就開始了應用。

我的朋友盧小波對此深有感觸。 在前不久他寫作的《你願意自己的孩子在學校被“刷臉”嗎》一文中, 他提出了自己的保留意見。 一個是大家都容易想到的隱私問題, 一個是由於學校從此佔據了“上帝視角”,

很多原有的“人對人”的教育在流失消散, 教育鏈條, 本來需要盡可能嵌進人性元素。 在人工智慧的包辦下, 傳統教育或只剩下所謂智慧, “人工”慢慢在減少。

他甚至悲觀地預期, 隨著以“刷臉”為重要部分的AI系統統治校園, “在人工智慧的場景下, 學生正在步入‘教育囚籠’;靈魂工程師正慢慢融化, 轉變成‘塑膠教員’。 這個前景, 有法子阻擋嗎?我不認為有。 正如神聖的教師職業, 終究會平庸化一般;知識獲取管道的變遷, 必然帶來這一後果。 ”

這只是我們今天所見的冰山一角。 刷臉識別、AI, 正摩拳擦掌準備全面進入我們這個社會的每一個領域。 如果說, 當初網路社交媒體的出現, 使個人與他人連結, 是個人的存在感得到充分體現, 那麼,

目前這種以刷臉為前端的AI管控, 則使未來組織機構(包括政府、公司乃至其他民間機構)“管控”的能力空前增強。 實際上, 人類歷史上, 從來沒有類似的時刻, 人類在群體上的情境, 開始接近於母體中的那些被管控的人體電池。

這裡無需探討人與人工智慧可能的衝突。 目前來說, 一切討論僅限於人類之間, 也已經存在足夠多的困境——或者說, 是恐懼。 大約從文藝復興以來, 人類對於自身存在的認識, 第一次有這樣的不確定性。 這不是一個哲學問題, 而是現實問題。

人類對於自身的認識、瞭解, 特別是意識上的理解, 到今天為止, 仍然不能說足夠深入。 在這種情況下, AI會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其實任何人都不好說。 當然, 從張學友演唱會上抓捕逃犯,

是所有人都喜聞樂見的。 但是, 如果沒有足夠的謹慎與克制, 對全世界所有社會體系來說, 識別終端越強, AI越有力, 導致的後果就越不可控。

至少有一點可以確定, 越強有力的技術應用, 越需要達成真實的、足夠的全民共識, 並且要照顧到少數人的利益, 至於安全防範與隱私保護等等, 自不待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