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生活常識»正文

整個宇宙都是假的嗎?不可思議的雙縫實驗,令人懷疑宇宙的本質

雙縫實驗是一種用來探索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而設計的物理實驗, 實驗步驟很簡單, 研究人員通過發射源釋放出微觀粒子, 接下來讓它們穿過互相平行的兩個縫隙, 然後再通過設置在縫隙後方的探測屏來進行觀察, 從而確定這些微觀粒子到底是以「波」的方式, 還是「粒子」的方式穿過了縫隙。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 卻令人懷疑宇宙的本質, 甚至還有人提出一個大膽的猜測:整個宇宙都是假的嗎?

不可思議的雙縫實驗

以電子雙縫實驗為例, 該實驗的初步結果為, 在大量的電子穿過雙縫之後, 探測屏上出現了明顯的干涉條紋, 這說明了電子是以「波」的方式穿過了雙縫。 接下來, 研究人員利用精密裝置將電子一個一個地發射, 按常理來講, 在這種情況下, 單個電子只能從一個縫隙通過, 因此就不應該產生干涉條紋。

然而實驗結果卻是, 隨著電子發射次數的持續增加,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累積之後, 探測屏上依然出現了明顯的干涉條紋, 而這也就意味著, 電子以「波」的方式同時穿過了兩條縫隙, 並且「自己與自己」發生了干涉。

為了搞清楚單個的電子到底是怎麼通過雙縫的,

研究人員在縫隙處設置了探測裝置, 然而在研究人員打開探測裝置的時候, 探測屏上的干涉條紋就消失了, 但只要關閉探測裝置, 干涉條紋又會再次出現。

其實這種現象是可以解釋的, 根據量子力學, 由於電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其動量和位置不可能同時有確定值,

因此在沒有被測量的時候, 電子總是會處於一種不確定的「疊加態」, 在這種情況下, 電子也就處於「既從縫隙1通過, 也從縫隙2通過」疊加狀態, 於是干涉條紋就產生了。

而電子的狀態在被測量的一瞬間, 其「疊加態」就會發生坍塌, 也就是說電子的狀態被確定下來, 於是電子就只能以「粒子」的方式從一條縫隙通過, 干涉條紋也就消失不見了。

不過在更深入的研究中, 雙縫實驗卻得出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結果。 實驗思路是這樣的, 未被測量的電子在通過雙縫了之後, 它的「過去」就已經確定了, 那麼在這個時候, 我們打開探測裝置, 就可以得知電子在「過去」到底是以什麼樣的方式穿過了雙縫。

在實驗中, 研究人員將探測裝置設置在雙縫和探測屏之間, 這樣就可以在確定電子通過縫隙之後再打開探測裝置, 然而實驗結果依然是, 如果打開探測裝置, 探測屏上的干涉條紋就會消失, 但只要關閉探測裝置, 干涉條紋又會再次出現。 這就意味著, 我們「現在」對電子的觀測可以改變電子在「過去」時的狀態!

我們「現在」的行為,竟然可以去改變發生在「過去」的事情,這種匪夷所思的現象卻真實地存在於微觀世界裡,這不免令人懷疑宇宙的本質。

虛擬世界假說

相信大家都玩過電腦遊戲,從本質上來講,電腦遊戲其實就是一個程式,隨著電腦技術的日新月異,電腦遊戲的程式做得越來越大,其呈現出的遊戲畫畫也越來越精緻,各種豐富的細節往往會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然而程式並不會顯示所有的細節,為了節省系統的資源,程式只會顯示玩家當前所處區域的細節,而其它區域則會進行模糊化處理。

想象一下,假如我們也處於一個由程式類比出來的虛擬世界中,那麼在沒有人觀察的情況下,微觀粒子的細節同樣也會被模糊化處理(即「疊加態」),其「過去」的狀態也就是模糊的,而當我們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去觀察它們的時候,程式就會將它們的細節展示出來,而就在這一瞬間,它們的「過去」也就確定了。

進一步想,我們看到的宇宙萬物,其實是由各式各樣的微觀粒子組成,這也就意味著一種可能,那就是整個宇宙都是假的,其本質就是由一個由程式虛擬出來的世界。

從理論上來講,這種程式是有可能存在的,因為我們對外界的感知,其實是大腦對生物電信號的處理結果,而這些生物電信號可以來自我們的各種感官系統(如視覺系統、聽覺系統等等),也可以來自程式的類比,實際上,我們人類現在的「虛擬實境技術」就可以被視為這種程式的「初級版本」。

正因為如此,虛擬世界假說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其中還包括不少知名人士,例如牛津大學的哲學教授尼克.波斯特羅姆就曾在一篇題為「我們是否生活在電腦類比中」論文中指出,我們很可能生活在虛擬世界裡,而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更是提出大膽的猜測:「我們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只有10億分之1」。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只是一種能夠解釋雙縫實驗的假設,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能夠為其提供支持,因此大家瞭解一下即可,不用當真。

我們「現在」的行為,竟然可以去改變發生在「過去」的事情,這種匪夷所思的現象卻真實地存在於微觀世界裡,這不免令人懷疑宇宙的本質。

虛擬世界假說

相信大家都玩過電腦遊戲,從本質上來講,電腦遊戲其實就是一個程式,隨著電腦技術的日新月異,電腦遊戲的程式做得越來越大,其呈現出的遊戲畫畫也越來越精緻,各種豐富的細節往往會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然而程式並不會顯示所有的細節,為了節省系統的資源,程式只會顯示玩家當前所處區域的細節,而其它區域則會進行模糊化處理。

想象一下,假如我們也處於一個由程式類比出來的虛擬世界中,那麼在沒有人觀察的情況下,微觀粒子的細節同樣也會被模糊化處理(即「疊加態」),其「過去」的狀態也就是模糊的,而當我們在「現在」這個時間點去觀察它們的時候,程式就會將它們的細節展示出來,而就在這一瞬間,它們的「過去」也就確定了。

進一步想,我們看到的宇宙萬物,其實是由各式各樣的微觀粒子組成,這也就意味著一種可能,那就是整個宇宙都是假的,其本質就是由一個由程式虛擬出來的世界。

從理論上來講,這種程式是有可能存在的,因為我們對外界的感知,其實是大腦對生物電信號的處理結果,而這些生物電信號可以來自我們的各種感官系統(如視覺系統、聽覺系統等等),也可以來自程式的類比,實際上,我們人類現在的「虛擬實境技術」就可以被視為這種程式的「初級版本」。

正因為如此,虛擬世界假說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同,其中還包括不少知名人士,例如牛津大學的哲學教授尼克.波斯特羅姆就曾在一篇題為「我們是否生活在電腦類比中」論文中指出,我們很可能生活在虛擬世界裡,而SpaceX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更是提出大膽的猜測:「我們生活在真實世界的機率只有10億分之1」。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只是一種能夠解釋雙縫實驗的假設,到目前為止,並沒有任何確切的證據能夠為其提供支持,因此大家瞭解一下即可,不用當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