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桂枝湯5味藥就可治60%的疾病,你要不學,就是真傻

小編案語

1

桂枝:為樟科喬木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


陽光下的桂枝葉子|攝影:湖北周重建

桂枝源於肉桂樹, 新發幼嫩枝。

幼嫩枝和老枝相比升發之力強, 因此可辛溫宣散, 治外感表證。

樹枝似人體什麼部位?四肢、經脈、血管。 所以桂枝入血脈行血, 又入經脈治痹證。

③桂枝可溫陽, 更善行, 所以桂枝治療陽虛兼阻滯;如心陽虛心血不暢, 脾陽虛水飲內阻;如桂枝甘草湯、苓桂術甘湯、治奔豚的桂枝加桂湯。

桂枝嫩枝|攝影:湖北周重建

④桂枝麻黃區別是什麼?

麻黃為草本, 走氣, 宣散無形之氣力強;桂枝為木本, 走血脈,

活血作用突出。 草輕木重, 於人體則似氣分血分。 這是為何麻黃走表力強而桂枝解肌, 調和營衛的原因。

桂枝的功效:解肌發汗, 溫陽活血。 溫經脈, 助陽氣。


桂枝切片 |攝影:湖北周重建

仲景表虛表實發汗機理不一樣, 表實發汗, 助陽蒸化;表虛發汗, 溫陽益血(陰);調和營衛是也!

大家可以研究一下天汗地汗。 天汗其實可理解成血脈外陽氣蒸發津液, 地汗是血中津液不守外泄。

奪血者無汗, 奪汗者無血, 汗血同源。 大地冰封, 用麻桂如助日頭高照, 溫度回升。 這樣形成的蒸汽叫天汗。 地汗是溫泉。

2

芍藥: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芍藥的乾燥根


隨風搖曳的芍藥花 |攝影:湖北周重建

入藥的根莖色白味酸。 酸可收斂;白者, 寒也。

①酸為肝味, 故可入肝養陰補血。

治肝血虧虛或血虛月經不調, 配川芎, 當歸, 熟地, 如四物湯。 血虛有熱者, 配黃芩續斷等。 如保陰煎。

②酸可收, 又補肝陰, 故可柔肝緩急。 治肝脾不和之胸脅脘腹疼痛, 配柴胡當歸, 如逍遙散。

芍藥根莖| 來源:《本草中國》

治肝急腹痛泄瀉, 配白術防風陳皮, 如痛瀉要方。 治痢痢腹痛, 配黃連木香, 如芍藥湯。 治守足攣急疼痛, 配甘草, 如芍芍甘草湯。

③白主寒, 可清熱, 又酸收補陰斂陽, 故亦治肝陽上亢, 配牛膝代赭石等, 如鎮肝熄風湯。

④酸斂汗養陰。 治營衛不知汗出, 配桂枝, 治陰虛盜汗, 配龍骨浮小麥。

▲中藥炮製高手切除的白芍飲片, 薄如白雪。 白芍入藥時需切成薄片, 才能在煎煮過程中令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便於人體吸收。

芍藥功效:養血斂陰,

柔肝止痛, 平抑肝陽

3

生薑: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薑的新鮮根莖


薑花 | 攝影:湖北周重建

生薑辛, 溫。 歸肺、脾、胃經。

應用於風寒表證, 胃寒證、嘔吐, 肺寒咳嗽。

生薑長於止嘔, 有“嘔家聖藥”之稱。

生薑汁長於止嘔和急救昏厥, 宜用於嘔吐重證及昏厥者, 沖服或鼻飼, 每次3~10滴。

生薑走而不守, 乾薑守而不走, 燒生薑溫運和中, 辛以達鬱。

生薑的功效:發散風寒, 溫中止嘔, 溫肺止咳

4

大棗:為鼠李科喬木植物棗的乾燥成熟果實

《神農本草經》:味甘, 平。 主治心腹邪氣, 安中, 養脾, 助十二經, 平胃氣, 通九竅, 補少氣少津, 身中不足, 大驚, 四肢重, 和百藥。

大棗, 稟的是什麼氣呢?

棗樹不容易像很多樹能夠長成參天大樹, 棗木特別結實, 在很多農村, 喜歡做成凳子,

非常厚重, 較穩妥。

有的老人拿來做拐杖, 這是因為棗樹稟的是土之氣, 厚重!同時有收斂得很緊的氣息。


未成熟的大棗

②大棗, 在開始的時候, 是青色, 慢慢在成熟的季節變紅色。

這就是木化火的過程。 很多人棗吃多了就容易上火, 這也是溫經湯不用大棗最直接的原因。

③ 大棗的皮是苦的, 肉是甜的。 皮苦為金收斂的感覺。 肉是甜的, 中土的味道。 果肉膩, 也是稟收斂的氣。 而生薑是發散的, 正好是一對陰陽。

棗花開花是五瓣, 而五正是土的象。 同時棗花很香, 有棗花蜜, 不知道大家吃過沒有?芳香化濕, 芳香醒脾, 是入中土的最好藥。


棗花

⑤我們看婦人髒燥, 用甘麥大棗湯, 大棗補中, 補土生金, 本草說安中, 養脾, 大驚。 脾惡濕, 脾土病,

四肢重, 通過補脾醒脾運化脾精, 達到平胃氣。

我們看大棗的核, 非常結實, 用錘子才可以砸碎。 收斂之氣非常厲害。 所以如果中土厚重的人, 不適合用過多的大棗。

尤其是胖人, 肌肉屬於土, 土厚則不用大棗。 如果中不寒, 或者夾濕熱之時, 就不能用大棗, 因為大棗病木火之火氣, 不利於邪氣的出路。

5

甘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

脹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乾燥根及根莖

甘草是中醫處方中用得最多的一味藥。 張仲景先生的《傷寒論》、《金匱要略》共250方, 用甘草者120方;《傷寒論》113方中, 以甘草作為方名(如炙甘草湯)或方名中有甘草者(如麻杏石甘湯)就有15方。 甘草, 其色淡黃。

①淡黃, 補脾之色。 黃有兩種, 深黃苦寒, 清利濕熱瀉火。 淡黃, 土之本色, 補土補脾。

②甘草源於植物的根。根部,粗長。根入脾,所以甘草善補,健脾益氣。

甘草根肥厚粗狀,呈圓柱型,根部粗狀,又味甜,說明甘草稟土氣獨重。甘味獨重,甘能緩。所以甘草又緩急止痛,代表方劑——芍藥甘草湯。

④甘味,可解毒。甘草正"土"藥,五行中土與其它四行的關係是什麼?土灌四行。自然界植物的四季變化,離開不行。這與脈有胃氣同理。


甘草切段

⑤炙甘草湯為何甘草為君?甘草來源之根,外棕裡黃,呈圓柱形。這是原因。外棕,火色。圓柱,形如心脈。所以入心,甘能益心氣,圓柱形則續經脈之氣。

甘草梢是什麼,做何用?根的末梢部分或細小根稱為甘草梢。梢,末梢。哪個方子用甘草梢?導赤散,引熱滲入小便中。

甘草入脾入心。生者多性涼,入心,清熱瀉火解毒利尿,蜜炙後者甘味增,涼性緩,以補氣為主。

甘草的功效:補心脾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解毒,調和藥性。

甘草的視頻講解 | 來源:《本草中國》

6

《傷寒論》裡關於桂枝湯原方的條文

《傷寒論》裡關於桂枝湯原方的條文,涉及太陽病、陽明病、太陰病、霍亂病四個篇章,有條文12、13、15、16、17、19、24、28、42、44、45、53、54、56、57、91、95、234、240、276、387。

小藥童整理的眼都花了,摘抄如下,你要好好背哦

【原文】12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鼻鳴幹嘔者,桂枝湯主之。

柯韻伯先生說:“此條是桂枝本證,辨證為主,合此證即用此湯,不必問其為傷寒、中風、雜病也。

今人鑿分風寒,不知辨證,故仲景佳方置之疑窟。四證中頭痛是太陽本證,頭痛發熱惡風與麻黃證同,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證。”

【原文】13條: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原文】15條:太陽病,下之後,其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

【原文】16條: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原文】17條: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原文】19條: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原文】24條:太病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則愈。

【原文】25條: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

【原文】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原文】42條: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原文】44條: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原文】45條: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複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需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原文】53條:病常自汗出者,此為容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而。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原文】54條: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而愈,宜桂枝湯。

【原文】56條: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原文】57條: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複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

【原文】91條: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原文】95條: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衛強營弱,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

【原文】234條: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原文】240條: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原文】276條:太病,脈浮者,可汗,宜桂枝湯。

【原文】387條: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②甘草源於植物的根。根部,粗長。根入脾,所以甘草善補,健脾益氣。

甘草根肥厚粗狀,呈圓柱型,根部粗狀,又味甜,說明甘草稟土氣獨重。甘味獨重,甘能緩。所以甘草又緩急止痛,代表方劑——芍藥甘草湯。

④甘味,可解毒。甘草正"土"藥,五行中土與其它四行的關係是什麼?土灌四行。自然界植物的四季變化,離開不行。這與脈有胃氣同理。


甘草切段

⑤炙甘草湯為何甘草為君?甘草來源之根,外棕裡黃,呈圓柱形。這是原因。外棕,火色。圓柱,形如心脈。所以入心,甘能益心氣,圓柱形則續經脈之氣。

甘草梢是什麼,做何用?根的末梢部分或細小根稱為甘草梢。梢,末梢。哪個方子用甘草梢?導赤散,引熱滲入小便中。

甘草入脾入心。生者多性涼,入心,清熱瀉火解毒利尿,蜜炙後者甘味增,涼性緩,以補氣為主。

甘草的功效:補心脾氣,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解毒,調和藥性。

甘草的視頻講解 | 來源:《本草中國》

6

《傷寒論》裡關於桂枝湯原方的條文

《傷寒論》裡關於桂枝湯原方的條文,涉及太陽病、陽明病、太陰病、霍亂病四個篇章,有條文12、13、15、16、17、19、24、28、42、44、45、53、54、56、57、91、95、234、240、276、387。

小藥童整理的眼都花了,摘抄如下,你要好好背哦

【原文】12條:太陽中風,陽浮而陰弱,陽浮者,熱自發,陰弱者,汗自出,嗇嗇惡寒,淅淅惡風,鼻鳴幹嘔者,桂枝湯主之。

柯韻伯先生說:“此條是桂枝本證,辨證為主,合此證即用此湯,不必問其為傷寒、中風、雜病也。

今人鑿分風寒,不知辨證,故仲景佳方置之疑窟。四證中頭痛是太陽本證,頭痛發熱惡風與麻黃證同,本方重在汗出,汗不出者,便非桂枝證。”

【原文】13條: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原文】15條:太陽病,下之後,其上沖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沖者,不得與之。

【原文】16條:太陽病三日,已發汗,若吐若下若溫針,仍不解者,此為壞病,桂枝不中與之也。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桂枝本為解肌,若其人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之也。常須識此,勿令誤也。

【原文】17條:若酒客病不可與桂枝湯,得之則嘔,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原文】19條:凡服桂枝湯吐者,其後必吐膿血也。

【原文】24條:太病病,初服桂枝湯,反煩不解者,先刺風池、風府,卻與桂枝則愈。

【原文】25條: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

【原文】28條:服桂枝湯,或下之,仍頭項強痛,翕翕發熱無汗,心下滿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主之。

【原文】42條:太陽病,外證未解,脈浮弱者,當以汗解,宜桂枝湯。

【原文】44條:太陽病,外證未解,不可下也,下之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湯。

【原文】45條:太陽病,先發汗不解,而複下之,脈浮者不愈,浮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脈浮,故在外,當需解外則愈,宜桂枝湯。

【原文】53條:病常自汗出者,此為容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而。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

【原文】54條: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而愈,宜桂枝湯。

【原文】56條:傷寒不大便六七日,頭痛有熱者,與承氣湯。其小便清者,知不在裡,仍在表也,當須發汗。若頭痛者,必衄,宜桂枝湯。

【原文】57條:傷寒發汗已解,半日許複煩,脈浮數者,可更發汗,宜桂枝湯。

【原文】91條:傷寒醫下之,續得下利清穀不止,身疼痛者,急當救裡。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當救表。救裡宜四逆湯;救表宜桂枝湯

【原文】95條: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衛強營弱,故使汗出。欲救邪風者,宜桂枝湯。

【原文】234條: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汗,宜桂枝湯。

【原文】240條:病人煩熱,汗出則解,又如瘧狀,日晡所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宜下之;脈浮虛者,宜發汗。下之與大承氣湯,發汗宜桂枝湯。

【原文】276條:太病,脈浮者,可汗,宜桂枝湯。

【原文】387條: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當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湯小和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