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那位操心我們能否吃飽肚子的老人走了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 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他衝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 於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 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 雜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 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得以大幅度提高。 20多年來, 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 分別於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范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 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三優一號, 2020年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11.7公斤,

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產619.06公斤, 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 實現了周年畝產稻穀3000斤的攻關目標。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協原副主席袁隆平, 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長沙逝世, 享年91歲。 圖為2010年9月8日, 剛度過八十壽辰的袁隆平院士從湖南趕赴北京參加21世紀論壇, 並發表題為《發展雜交水稻, 保障糧食安全》的演講。 與會專家紛紛對他表達祝福。 袁隆平說, 他有一個夢想, 就是「到90歲時, 實現第四期超級雜交稻畝產1000公斤的奮鬥目標。 」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 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 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圖為2013年8月28日下午, 湖南省政協副主席,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風塵僕僕地來衡南縣車江鎮白水村調研Y兩優2號高產攻關情況, 並鼓勵基層農技工作者要腳踏實地, 敢於攻關, 向畝產1000公斤邁進。

2011年10月18日,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為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熟分中心揭牌後, 立即前往常熟分中心的雜交水稻種植基地考察。 在基地內, 被譽為「江蘇袁隆平」的端木銀熙向袁隆平介紹, 目前已有8個雜交粳稻品種畝產超過800公斤, 還有2個品種畝產已接近900公斤。 袁隆平院士在欣喜之餘,

囑託端木銀熙挑起雜交粳稻畝產突破900公斤的重擔。

2013年10月27日下午,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在武漢大學作「我的中國夢」的演講。 由於觀眾人數過多, 臨時由生命科學院報告廳改為梅園小操場。

「發展雜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 為了實現這一宏願,

他長期致力於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 圖為2013年4月8日, 博鼇亞洲論壇首次舉辦農業圓桌討論會, 會議主題為:「糧食安全:亞洲攜手, 共同面對」。 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論壇上表示, 雜交稻每年多增產的糧食可以養活7500萬人口, 不僅僅在中國表現良好增產, 在其他國家同樣表現良好, 增產顯著2014年1月11日, 剛剛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他的團隊乘坐高鐵載譽回湘, 在長沙火車南站受到了記者和市民們的熱捧。 1月10日, 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 袁隆平領銜的「兩系法雜交水稻技術研究與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這是繼三系法雜交水稻技術1981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特等獎後,雜交水稻研究第二次登上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特等獎的領獎臺2014年5月11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右)在印尼華僑畫家君壽(左)的畫作上題名。當天,袁隆平在長沙接見了君壽一行,並為其題詞「愛國的畫家」。

這是繼三系法雜交水稻技術1981年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特等獎後,雜交水稻研究第二次登上國家科技獎勵大會特等獎的領獎臺2014年5月11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右)在印尼華僑畫家君壽(左)的畫作上題名。當天,袁隆平在長沙接見了君壽一行,並為其題詞「愛國的畫家」。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