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逝世,享年91歲:你們吃飽了,我也變老了

袁隆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 他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 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 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 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 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 以下是袁隆平院士的言論:

科學研究沒有國界, 但科學家是有祖國的, 科學家的心中必須裝著祖國和人民。 無論多麼優秀的人, 如果太自私, 對社會, 對人沒感情, 不行。 人要正直、要樂觀, 對國家、對人類都要有感情才行。

「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

於2021年北京時間5月22日上午在長沙逝世,

享年91歲

他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夢:水稻比高粱還高, 籽粒比花生還大, 他就那樣坐在稻穗下乘涼。

歷經半個世紀水稻研究, 袁隆平將夢的種子撒向了更遠的地方。

「我們還會為吃飯發愁嗎?」

袁隆平堅定地說:「不可能了, 不可能了!」

他曾在一次採訪中難過地說:

「一粒糧食能夠救一個國家, 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 你們年輕人沒有經歷過饑荒不知道, 上個世紀饑荒的時候餓死人, 大家都吃不飽飯, 我親眼見過。 」

每每說到那段動盪艱苦的歲月, 袁隆平都會激動地落淚, 他經歷過那段日子, 知道有很多人因為沒有飯吃而失去生命。

在這些成就背後, 鮮有人知曉袁隆平曾走過一條艱難的路。

他也曾說過:

要真正解決糧食問題, 惟有從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入手, 通過先進的農業技術來保證農民的收入和我國的糧食安全。

我最想把雜交水稻介紹到臺灣去。

臺灣海洋性氣候條件非常好, 北回歸線從島上穿過, 四季如春, 發展農業特別有利。 在湖南高產的稻米, 到了臺灣產量一定會更大。

袁隆平手跡

提倡節約不是強制做什麼, 也不是要求少吃飯, 更不等於缺糧, 而是提醒人們銘記「豐年不忘饑苦,

富歲當思節約」之誡, 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一位老者, 一顆赤子的心, 一個童真的夢,

他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他是稻田的忠實守望者!

致敬, 緬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