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溫《如懿傳》,如懿的悲劇告訴了我們3個婚姻真相,你需謹記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七月十四日, 被軟禁的烏拉那拉氏在翊坤宮辭世, 享年49歲。 尚在木蘭的乾隆得知消息默默良久, 遣散眾妃、細問內臣, 這個與年少就相知相伴、也相愛相殺的青櫻終究是棄了自己、先一步走了。

乾隆沒有秋獵心情, 例行公事後回宮, 看著空落落的翊坤宮、狠心絕情毀去的畫像, 還有那封只寫給兒子、未提他一句的書信, 乾隆才明白, 如懿是想丁兒點痕跡都不留、乾乾淨淨的走。

那皇后尊榮、身後祭祀有何用?於是, 將她以皇貴妃禮葬于裕陵妃園寢, 與純惠皇貴妃做了伴, 沒有神牌、祭享算是對你的懲罰, 「不復繼立皇后」算是朕最後的承諾...

之前熱播的《清平樂》再次引爆觀眾對古裝劇的喜愛。 劇中的曹皇后, 為穩定後宮、輔助官家, 克己復禮, 將規矩枷鎖放置己身獨自承受, 她做好了皇后, 穩住了後宮, 也換來文臣史書的一句「賢良淑德」, 卻唯獨丟失了自己。 不知這費盡心力、周全各方的賢後得知如懿的一生, 會不會暗自羨慕她的灑脫決絕呢?

2018年低調開播的《如懿傳》, 因其姊妹篇《甄嬛傳》而自帶流量, 卻碰上講述同一歷史時期的爆款劇《延禧攻略》, 收視和評分不如預期。

可時過兩年, 這部劇卻越看越有味道, 劇本雖不及《甄嬛傳》精細, 但在人物選角、服飾搭配等方面, 都能看到製作者的獨到用心, 尤其是如懿這個角色, 在周迅的演技加持下煥發光彩, 縱觀如懿的愛情悲劇, 其背後蘊含女性獨立意識價值觀更值得人深思。

電視劇有意連接了一下《甄嬛傳》的結尾,

「宜修」被幽禁, 直接影響到四阿哥弘曆的婚姻。 在雍正和「嬛嬛」的干預下, 原本青睞青櫻的弘曆被迫扶富察氏為嫡福晉, 而新婚當日, 正妻小妾弘曆一概不理, 宿在青櫻處, 那晚的新婚紅燭見證了兩人最美好的感情, 也為青櫻招來嫉妒目光。

登基後, 如懿因姑母身份艱難入宮, 不久就遭到心腹阿箬的背叛, 害死二位皇子的罪名, 就是弘曆想保都不能, 情真幾許, 也抵不過前朝後宮的牽絆。 如懿被貶入冷宮, 還要遭受毒蛇、放火、投毒等陷害, 最後還是海蘭涉險給自己下毒, 才換得如懿清白, 得以從冷宮解脫。

富察皇后離世, 弘曆決心立如懿為繼後, 如懿知道為後即為後宮之敵人, 卻因皇帝一句「朕在萬人之上, 也是無人之巔, 朕孤單的很」, 毅然決然的走入皇后這個泥沼。 繼後的新婚之夜, 既是兩人感情的頂點, 也是轉折。

魏嬿婉的崛起,神不知鬼不覺的害死了璟兕、永璟,利用十三阿哥這個祥瑞之子的夭亡在皇上心中種下了皇后不詳、克死了祥瑞之胎的疑影。

中年乾隆更年期發作,加上國家昌盛,逐漸滋生理所應當的享樂心態,對寒香見的瘋魔,與皇后漸生隔閡,乾隆因如懿給寒香見端去的那碗避孕湯藥挨了一巴掌,打斷了兩人的夫妻之情、也寒了如懿的心。隨著皇后與侍衛淩雲徹的謠言四起,兩人關係日漸緊張。

壓斷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乾隆再下江南時,不顧皇家顏面在西湖寵倖青樓歌女,如懿忍無可忍,勸說無果後,釋放出多年積怨,最終斷發,了斷夫妻之情。

少年的相知相許,也會相看兩厭,翊坤宮中禁足的如懿,被收回了冊寶,身邊只有兩個宮女,過得還不如低微的答應,她和弘曆如何走到今天這步?是從香見進宮還是封後?或許從給了她香囊、封側福晉,一切便都錯了。

人們常以「如懿就是活著的純元」來諷刺帝王所謂真情的虛偽和不可求,雖然如懿的愛情悲劇,弘曆冷情和自私要負主要責任,但如懿把男人當成救星的想法,也註定了她命運的底色。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弘曆在開始確實做到了對愛人的承諾,雖被皇權後宮掣肘,但也在他的能力范圍內最大程度的保護了她。

而如懿呢,對於她來說,皇上的那句「只有你不會算計朕」,比家族榮辱、甚至是自己的安危更重要。多次陷害,也有反擊實力卻不反擊。

察覺富察皇后暗害,卻只揪出了阿箬、除了高貴妃,心存疑惑卻不調查,反縱得嘉貴人勢起,間接害死自己的女兒;淩雲徹事件,明知他必死,卻還有固執己見,反而埋怨替她解決問題的海蘭,優柔寡斷甚至有點窩囊;

就算是成為皇后,如懿想還是為實現與弘曆「生同衾、死同穴」的夢想,如懿不僅是愛慘了弘曆,更是把夫君當成唯一的救星和希望。

都說世間之事,最難把握的就是人心,何況是萬人之上、善弄權術的帝王,乾隆對如懿的心思始終如一,她便無事,心思稍稍鬆動,如懿便面臨滅頂之災。

她無法接受弘曆對香見的瘋魔,得知皇帝逾制,破例與容嬪同入畫像,她痛苦心碎,就連邁出門檻都沒有力氣;與乾隆在西湖對峙,如懿的關注點不在皇帝不顧皇家顏面,而在於「心中人已非彼時人,遙遙相望,唯餘失望。」

此番種種都能看出,如懿是進化不完全的、具有現代獨立意識的、卻無法掙脫皇權附屬品命運的、註定悲劇的女性形象。與之相反的則是好姐妹愉妃海蘭的一生。

海蘭雖是潛邸舊人,但對乾隆並無夫妻之情,進宮初期位分不高,也不奢求。後與皇上親近,都是為了救如懿,懷孕後更是一心想為姐姐洗刷冤屈,不惜給親兒子下朱砂,設計讓那些害如懿的人露出馬腳。

生下五阿哥,海蘭深知皇上重嬪妃容貌勝過德行的心思,老早就放下複寵之念,一心守著孩子和姐姐過活。

早已將情感從皇上身上抽離的海蘭,身雖逃不開嬪妃這個附屬品的身份,但心早已得到自由。從來不把希望寄於皇上的海蘭殺伐決、斷乾脆俐落,平衡後宮諸事,為如懿掃清障礙。

不得不說,愉妃海蘭雖對乾隆無情,卻是個非常適合後宮的女人,其處事方式像極了弘曆,在某些方面,這兩位才真正做到了勢均力敵、比肩而立,所以愉妃活到了最後,若不是五阿哥諱疾忌醫,她恐怕才是最後的贏家。

如懿有著超出同時代女性的現代觀念,嚮往「一生一次心意動」,卻註定她將為愛粉身碎骨。

電視劇中,如懿斷發看得人心碎,一個女人的委屈、不甘、心疼,在那一瞬到達頂峰。如懿用斷發來祭奠死去的愛情,而此舉在外人看來卻是詛咒,她最後的尊嚴把她自己逼上了絕路。

其實婚姻也好,愛情也罷,在人生的長河裡不過是一種點綴,這裝飾好便留著,好好珍惜;壞便扔掉,省得礙眼,離開不幸的源頭,才能收穫新的光明和未來。

魏嬿婉的崛起,神不知鬼不覺的害死了璟兕、永璟,利用十三阿哥這個祥瑞之子的夭亡在皇上心中種下了皇后不詳、克死了祥瑞之胎的疑影。

中年乾隆更年期發作,加上國家昌盛,逐漸滋生理所應當的享樂心態,對寒香見的瘋魔,與皇后漸生隔閡,乾隆因如懿給寒香見端去的那碗避孕湯藥挨了一巴掌,打斷了兩人的夫妻之情、也寒了如懿的心。隨著皇后與侍衛淩雲徹的謠言四起,兩人關係日漸緊張。

壓斷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乾隆再下江南時,不顧皇家顏面在西湖寵倖青樓歌女,如懿忍無可忍,勸說無果後,釋放出多年積怨,最終斷發,了斷夫妻之情。

少年的相知相許,也會相看兩厭,翊坤宮中禁足的如懿,被收回了冊寶,身邊只有兩個宮女,過得還不如低微的答應,她和弘曆如何走到今天這步?是從香見進宮還是封後?或許從給了她香囊、封側福晉,一切便都錯了。

人們常以「如懿就是活著的純元」來諷刺帝王所謂真情的虛偽和不可求,雖然如懿的愛情悲劇,弘曆冷情和自私要負主要責任,但如懿把男人當成救星的想法,也註定了她命運的底色。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弘曆在開始確實做到了對愛人的承諾,雖被皇權後宮掣肘,但也在他的能力范圍內最大程度的保護了她。

而如懿呢,對於她來說,皇上的那句「只有你不會算計朕」,比家族榮辱、甚至是自己的安危更重要。多次陷害,也有反擊實力卻不反擊。

察覺富察皇后暗害,卻只揪出了阿箬、除了高貴妃,心存疑惑卻不調查,反縱得嘉貴人勢起,間接害死自己的女兒;淩雲徹事件,明知他必死,卻還有固執己見,反而埋怨替她解決問題的海蘭,優柔寡斷甚至有點窩囊;

就算是成為皇后,如懿想還是為實現與弘曆「生同衾、死同穴」的夢想,如懿不僅是愛慘了弘曆,更是把夫君當成唯一的救星和希望。

都說世間之事,最難把握的就是人心,何況是萬人之上、善弄權術的帝王,乾隆對如懿的心思始終如一,她便無事,心思稍稍鬆動,如懿便面臨滅頂之災。

她無法接受弘曆對香見的瘋魔,得知皇帝逾制,破例與容嬪同入畫像,她痛苦心碎,就連邁出門檻都沒有力氣;與乾隆在西湖對峙,如懿的關注點不在皇帝不顧皇家顏面,而在於「心中人已非彼時人,遙遙相望,唯餘失望。」

此番種種都能看出,如懿是進化不完全的、具有現代獨立意識的、卻無法掙脫皇權附屬品命運的、註定悲劇的女性形象。與之相反的則是好姐妹愉妃海蘭的一生。

海蘭雖是潛邸舊人,但對乾隆並無夫妻之情,進宮初期位分不高,也不奢求。後與皇上親近,都是為了救如懿,懷孕後更是一心想為姐姐洗刷冤屈,不惜給親兒子下朱砂,設計讓那些害如懿的人露出馬腳。

生下五阿哥,海蘭深知皇上重嬪妃容貌勝過德行的心思,老早就放下複寵之念,一心守著孩子和姐姐過活。

早已將情感從皇上身上抽離的海蘭,身雖逃不開嬪妃這個附屬品的身份,但心早已得到自由。從來不把希望寄於皇上的海蘭殺伐決、斷乾脆俐落,平衡後宮諸事,為如懿掃清障礙。

不得不說,愉妃海蘭雖對乾隆無情,卻是個非常適合後宮的女人,其處事方式像極了弘曆,在某些方面,這兩位才真正做到了勢均力敵、比肩而立,所以愉妃活到了最後,若不是五阿哥諱疾忌醫,她恐怕才是最後的贏家。

如懿有著超出同時代女性的現代觀念,嚮往「一生一次心意動」,卻註定她將為愛粉身碎骨。

電視劇中,如懿斷發看得人心碎,一個女人的委屈、不甘、心疼,在那一瞬到達頂峰。如懿用斷發來祭奠死去的愛情,而此舉在外人看來卻是詛咒,她最後的尊嚴把她自己逼上了絕路。

其實婚姻也好,愛情也罷,在人生的長河裡不過是一種點綴,這裝飾好便留著,好好珍惜;壞便扔掉,省得礙眼,離開不幸的源頭,才能收穫新的光明和未來。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