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熱點»正文

那些不靠子女的老人結局怎樣?「存錢給自己養老後,我後悔了」

自己存錢養老, 不管兒孫, 真的是一個明智的養老方式麼?以下, 一位存錢養老10年的老人的故事, 或許能給我們一些啟發。

「我不會給你們帶孩子,
老了也不靠你們養老。 」

今年73的孫阿姨, 說起自己的存錢養老之路, 頗為感慨。

當年退休後, 孫阿姨並沒有像其他老人一樣開始了吃喝玩樂的日子, 而是又去謀了一份事業, 一邊實現自己晚年的價值, 一邊再多賺一份工資, 給自己的晚年多一份保障。

幾年後, 兒子結婚、生娃, 一切水到渠成。 作為婆婆, 孫阿姨去照顧了兒媳三個月月子, 按道理來說, 這是婆婆應做的, 孫阿姨也沒有推辭。

但當後面兒子兒媳懇請她留下來幫忙帶孩子的時候, 孫阿姨拒絕了, 她說:「我身體不好, 再說也不習慣和你們年輕人一起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 我已經把自己的兒子帶大了, 你們自己的孩子, 也應該自己想辦法。 」

留下這句話後孫阿姨就頭也不回地搬出去, 過自己的生活去了。 但兒媳對這個婆婆很有意見, 說在自己小家最難的時候也狠心不幫忙, 自那以後兒子也不怎麼打電話問候了。

孫阿姨的老伴前些年因為生病去世, 她跟幾個好姐妹商量好了, 再攢幾年的錢就一起去郊外租個小院,

大家一起結伴養老, 再請個保姆來做家務。 哪怕只是想象一下, 也是神仙日子。

孫阿姨回歸自己的正常生活後, 兒媳產假快結束的時候小倆口又親自回來哀求了一番, 讓孫阿姨幫忙帶幾年孩子, 並承諾以後一定會好好孝敬她的。

但孫阿姨一點也不為所動, 並且放出狠話:「我不會給你們帶孩子, 老了也不靠你們養老。 」孫阿姨說這話的時候, 自己兜裡已經攢了幾十萬了, 並且每個月還有好幾千塊錢的退休金, 所以她說這話的時候, 是很有底氣的。

只是後面事情的發展, 可能無數次為自己曾經說出去的這句話後悔吧。

「存錢給自己養老10年後, 我後悔了。 」

在孫阿姨拒絕幫忙帶孩子後, 小倆口輾轉換了好幾個保姆, 兒媳一半的工資都給了保姆, 還在家裡安裝了攝像頭, 不放心保姆, 但又沒辦法, 只能一邊上班一邊擔心地照看著家裡。

孫阿姨這邊也開始著手和姐妹的結伴養老事宜, 可是在選址和分工的環節就出了問題, 後來有一個人打了退堂鼓, 其他人也就懶得折騰了,

都說「還是自己過吧。 」

孫阿姨為他們的自暴自棄非常生氣, 但又無可奈何, 結伴養老不成, 最後只能自己四處奔波, 找合適的養老院。 這一找才發現, 條件好的養老院, 自己這點錢根本不夠;條件差的, 根本就不想去住, 也不會得到什麼好的享受和善待。

最後孫阿姨甚至還動了賣掉老房子的念頭, 只是這房子寫的是孫阿姨和兒子的名字, 孫阿姨找兒子說賣房子的事情, 兒子無論如何也不同意, 而孫阿姨執意要買, 這一下, 母女關係徹底決裂。 孫阿姨如願賣掉了房子, 拿到了一半的錢, 但也失去了兒子兒媳的尊重。

孫阿姨搬進了山腳下一所各方面都不錯的養老院,簽訂了15年的合約。原以為,養老院會是自己最好的歸宿,可住進去後的孫阿姨才發現,這份孤獨冷清,並不是自己期待的。

她開始頻頻給兒子打電話,說想回家,說想他們來看看自己,說想看看倆孫子,但都被兒子拒絕了,到後來,兒子直接撂下一句:「你不是覺得有錢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不靠兒女嗎?你現在攢到錢了房子也賣了,你的晚年跟我沒什麼關係了。」

再後面,孫阿姨即使給兒子打電話,兒子也很少接了。孫阿姨還有一個女兒嫁到了外地,平日裡工作也忙,直到現在,孫子們也大一些了,但孫阿姨幾乎一年也見不到一次。

「存錢給自己養老10年後,我後悔了。」孫阿姨跟養老院裡的其他老人說道:「人老了哪怕經濟上不需要孩子,情感上也是需要的,真後悔10年前我沒有好好和兒孫培養感情……」

每次看到養老院裡其他老人的兒孫來看他們,孫阿姨都是一陣羨慕與心酸。

不靠子女的晚年,遠遠比你想象的淒涼

很多父母年輕的時候能幹、賺錢,都會揚言「老了不靠兒子」,其實除了兒女不孝順、不願意侍奉陪伴父母的,沒有老人是不想靠女兒,不需要靠兒女的。

小時候不理解老人曬太陽,一坐就是半天,長大了才明白,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不靠子女的晚年,遠遠比你想象的淒涼。

人老了,回憶很多,內心卻格外敏感孤獨,而兒孫的陪伴、問候、關心則是他們最重要的慰藉。晚年最幸福的老人,莫過於被全家當成「寶」的老人。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明白人的受尊重程度和付出一般情況都是對等的。

就像楊子的媽媽身材矮小、內心淳樸善良,卻能受到兒子兒媳的孝順與尊敬、孫子的喜愛,離不開她一輩子勤勤懇懇地付出。

楊子在《婆婆和媽媽》中跟黃聖依分享的一樣:「我們集團的第一筆啟動資金,就是媽媽做衣服賺來的,當時沒日沒夜地做衣服,根本沒時間休息,困了打盹磕到了縫紉機上,額頭一抹全是血。」

不僅年輕的時候勤勤懇懇付出,現在年紀大了,三個兒子都非常有出息,她自己則是對於喜愛的孫子又是修遊樂場又是修滑雪場。一個家底如此豐厚的老太太的老太太,本來很有傲嬌的資本。但她在兒子兒媳面前,從不過分干涉他們的生活。

哪怕倆人吵翻天,老太太也只是在旁邊默默地聽著,有自己的想法,卻不發一言,做一個安靜的不嘮叨的老人。如此,怎麼不受尊重,怎麼不討年輕人的喜歡呢?

願你也做一個長遠打算,智慧的,有錢又備受兒女尊重和愛戴的老人。教育好子女,力所能及地幫助子女,同時為自己留好退路。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去迎接自己的晚年!

孫阿姨搬進了山腳下一所各方面都不錯的養老院,簽訂了15年的合約。原以為,養老院會是自己最好的歸宿,可住進去後的孫阿姨才發現,這份孤獨冷清,並不是自己期待的。

她開始頻頻給兒子打電話,說想回家,說想他們來看看自己,說想看看倆孫子,但都被兒子拒絕了,到後來,兒子直接撂下一句:「你不是覺得有錢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不靠兒女嗎?你現在攢到錢了房子也賣了,你的晚年跟我沒什麼關係了。」

再後面,孫阿姨即使給兒子打電話,兒子也很少接了。孫阿姨還有一個女兒嫁到了外地,平日裡工作也忙,直到現在,孫子們也大一些了,但孫阿姨幾乎一年也見不到一次。

「存錢給自己養老10年後,我後悔了。」孫阿姨跟養老院裡的其他老人說道:「人老了哪怕經濟上不需要孩子,情感上也是需要的,真後悔10年前我沒有好好和兒孫培養感情……」

每次看到養老院裡其他老人的兒孫來看他們,孫阿姨都是一陣羨慕與心酸。

不靠子女的晚年,遠遠比你想象的淒涼

很多父母年輕的時候能幹、賺錢,都會揚言「老了不靠兒子」,其實除了兒女不孝順、不願意侍奉陪伴父母的,沒有老人是不想靠女兒,不需要靠兒女的。

小時候不理解老人曬太陽,一坐就是半天,長大了才明白,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不靠子女的晚年,遠遠比你想象的淒涼。

人老了,回憶很多,內心卻格外敏感孤獨,而兒孫的陪伴、問候、關心則是他們最重要的慰藉。晚年最幸福的老人,莫過於被全家當成「寶」的老人。

但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明白人的受尊重程度和付出一般情況都是對等的。

就像楊子的媽媽身材矮小、內心淳樸善良,卻能受到兒子兒媳的孝順與尊敬、孫子的喜愛,離不開她一輩子勤勤懇懇地付出。

楊子在《婆婆和媽媽》中跟黃聖依分享的一樣:「我們集團的第一筆啟動資金,就是媽媽做衣服賺來的,當時沒日沒夜地做衣服,根本沒時間休息,困了打盹磕到了縫紉機上,額頭一抹全是血。」

不僅年輕的時候勤勤懇懇付出,現在年紀大了,三個兒子都非常有出息,她自己則是對於喜愛的孫子又是修遊樂場又是修滑雪場。一個家底如此豐厚的老太太的老太太,本來很有傲嬌的資本。但她在兒子兒媳面前,從不過分干涉他們的生活。

哪怕倆人吵翻天,老太太也只是在旁邊默默地聽著,有自己的想法,卻不發一言,做一個安靜的不嘮叨的老人。如此,怎麼不受尊重,怎麼不討年輕人的喜歡呢?

願你也做一個長遠打算,智慧的,有錢又備受兒女尊重和愛戴的老人。教育好子女,力所能及地幫助子女,同時為自己留好退路。保持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去迎接自己的晚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