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用「激將法」教育孩子,好處沒有壞處一堆,如何正確激勵才好

重慶程女士家的兒子豆豆馬上3歲了, 和其他小朋友能和睦相處, 唯獨和小表妹玩就不正常。 孩子表示不討厭小表妹, 總是和小表妹搶東西, 還打她。

程女士很是納悶, 分析原因發現, 原來是豆豆爸爸喜歡用「激將法」教育孩子。 比如豆豆不收拾玩具, 爸爸就說把玩具送給小表妹。 豆豆吃飯不乖, 就說不給豆豆買玩具、給小表妹買玩具。 豆豆把臉盤打翻了, 就說把豆豆的新腳踏車送給妹妹。

結果, 豆豆聽到這樣的話, 就哭著說討厭小表妹。

這個現象是不是很常見啊, 我們為了糾正孩子的行為, 就喜歡拿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 以為這樣可以激勵孩子改正行為。 當時可能有效果, 但是長期來看, 效果並不理想, 而且還有很多不良影響。

「激將法」教育孩子有什麼不良影響

《別讓你的孩子傷在敏感期》中提到, 家長用激將法將孩子與別人比較, 會引起孩子更強烈的忌妒心,

非常不利於孩子心理健康的正常成長。

《小捨得》中, 南儷和夏君山總是說米桃各方面優秀, 讓歡歡向米桃學習。 結果造成的後果是, 歡歡嫉妒米桃, 在學校裡霸淩米桃,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

3歲的豆豆和歡歡特別像, 因為在他出現行為問題時,

爸爸總是要把他的東西送給小表妹, 小表妹對他構成了威脅, 成了他的敵人, 所以他特別討厭小表妹。

另外, 有專家調查研究發現, 孩子的自我認知水準很低, 主要是根據別人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如果父母用負面的語言激勵孩子, 會傷害孩子稚嫩的心靈, 讓孩子產生挫敗感, 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比如, 家長常常對孩子說反話, 不誇讚孩子, 而是說孩子「很笨」「不行」「做不到」等等, 孩子可能會把這些負面標籤貼在自己身上, 認為自己就是不行, 從而將自己封閉到舒適圈內, 逃避現實, 無法面對挫折和挑戰。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 如果在教育孩子時, 用一些和孩子行為不關聯的事情激勵孩子, 會讓孩子感到困惑, 不能擊中要害,

自然也沒有效果。 孩子不收拾玩具、不好好吃飯, 和表妹有什麼關係呢。 所以, 表妹真是個墊背的, 也是夠冤的。

如何正確激勵孩子

那不能用「激將法」教育孩子, 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實際上, 對3歲的孩子來說, 出現一些不符合大人要求的行為再正常不過,

不能用大人的思維去對待他, 而是要把他當作弱者, 去教他、去幫他, 讓他逐步學習、改善各種行為。

第一, 教會孩子做事的方法

孩子為啥不收拾玩具、不好好吃飯、打翻臉盆, 不是他故意的, 而是他不會。 沒有教他收拾玩具, 有人幫他收拾玩具。 沒有教他自己吃飯, 有人給他餵飯。 沒有教他扶住臉盆, 有人給他洗臉。 他的能力沒到, 這些就談不上是錯誤。

所以, 看到孩子出現這些問題, 第一時間不是指責、責駡、嚇唬, 而是給孩子示范, 讓孩子跟著學。 就像小時候學走路、學說話一樣, 一點一點引導, 直到孩子能夠完全獨立, 才能放手。

不要和別的孩子比較, 朋友家的孩子、同學家的孩子、鄰居家的孩子, 同樣是3歲, 可能已經掌握了這些技能, 並不重要,也不代表自己的孩子比人家差。每個孩子都不一一樣,花期不同,尊重孩子的自己的成長規律。

第二,給孩子樹立一個偶像

這裡樹立偶像和上面的「激將法」完全不同,而是給孩子畫一個大餅,讓孩子心生嚮往,從而向好的行為發展。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這樣被激勵的,他的叔叔在紙上畫了直角三角形,並寫出了畢達哥拉斯定理,告訴他,2000年前畢達哥拉斯就會證明了,難道你證明不出來。愛因斯坦懷著強烈的好勝心,冥思苦想,堅持三周證明出來。

看到這個案例,我們就會發現,給孩子的偶像是正面的,高大的,遙遠的,孩子只有崇拜的份,沒有嫉妒的份,激勵著孩子向前。

拿吃飯這件小事來說吧,可以跟孩子說,吃飯就可以長得像大哥哥一樣高,孩子內心的小崇拜立馬激發起來,吃飯噴噴香。

第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有萬能解決方案

還需要注意的是,激勵孩子沒有萬能答案,不能套公式,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案。

在其他孩子身上管用的方法,再好也不能照抄寫。可以參考,然後進行改良,之後在孩子身上應用,發現有問題的時候要及時修正,直到適合自己孩子為止。

很多朋友說,一些育兒理論一點用都沒有。不是沒用,而是你不會用。育兒理論可以給家長啟發思考,需要你自己去實踐、行動,之後你才會領悟到其中的妙處。

我們都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卻因為追求即時的效果,而採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比如激將法,導致孩子出現其他問題。所以在教育孩子時,要多思考,用正向激勵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並不重要,也不代表自己的孩子比人家差。每個孩子都不一一樣,花期不同,尊重孩子的自己的成長規律。

第二,給孩子樹立一個偶像

這裡樹立偶像和上面的「激將法」完全不同,而是給孩子畫一個大餅,讓孩子心生嚮往,從而向好的行為發展。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這樣被激勵的,他的叔叔在紙上畫了直角三角形,並寫出了畢達哥拉斯定理,告訴他,2000年前畢達哥拉斯就會證明了,難道你證明不出來。愛因斯坦懷著強烈的好勝心,冥思苦想,堅持三周證明出來。

看到這個案例,我們就會發現,給孩子的偶像是正面的,高大的,遙遠的,孩子只有崇拜的份,沒有嫉妒的份,激勵著孩子向前。

拿吃飯這件小事來說吧,可以跟孩子說,吃飯就可以長得像大哥哥一樣高,孩子內心的小崇拜立馬激發起來,吃飯噴噴香。

第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沒有萬能解決方案

還需要注意的是,激勵孩子沒有萬能答案,不能套公式,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合理的方案。

在其他孩子身上管用的方法,再好也不能照抄寫。可以參考,然後進行改良,之後在孩子身上應用,發現有問題的時候要及時修正,直到適合自己孩子為止。

很多朋友說,一些育兒理論一點用都沒有。不是沒用,而是你不會用。育兒理論可以給家長啟發思考,需要你自己去實踐、行動,之後你才會領悟到其中的妙處。

我們都想把孩子教育好,但是卻因為追求即時的效果,而採用一些簡單粗暴的方法,比如激將法,導致孩子出現其他問題。所以在教育孩子時,要多思考,用正向激勵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得更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