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情感勵志»正文

「媽媽,我要買」父母的不同回應方式,決定孩子不同的人生走向

每個父母時不時都會碰到下面這種情形:

孩子心中被某樣東西蠱惑著, 忍不住央求:「媽媽, 我要買XXX。 求求了!」

這個時候, 少數父母可能會非常豪橫, 次次都能乾脆俐落地回應孩子:沒問題, 然後就大手筆為孩子買單了。

對於這種家裡有礦的, 咱沒話說。

但是, 鑒於絕大部分家庭都是普通家庭, 所以我們總會在一些時候, 出於主觀擔心(怕慣壞孩子)、客觀限制(家裡的存款並不夠孩子隨心所欲shopping), 不得不拒絕孩子。

不過, 可能很多父母並不知道, 拒絕孩子也是有講究的。 不同的「拒絕方式」, 可能會給孩子帶去截然不同的深刻影響。

下面, 我們就展開聊一聊。

不評判孩子的願望本身

我認識一個男孩在讀小學四年級。

有一回, 學校裡一個機器人社團招新, 男孩想參加。

只是要加入這個社團, 需要交一筆不菲的費用。 男孩鼓起勇氣, 在爸爸面前開了口。

爸爸聽了孩子的話, 面上露出為難的神色。

家裡的經濟條件不佳, 沒法為孩子買單。

這個爸爸於是苦口婆心開始旁敲側擊勸孩子:這個什麼機器人課, 學了也沒啥用啊。 你現在還是專心學習要緊。 看看你上次的成績, 考得也不怎樣啊。 你現在這個狀態, 就別想那些雜七雜八的事了。 你看看那誰誰誰家的孩子……

孩子的臉一陣白一陣紅。

那以後, 他再也沒開口提過機器人社團的事。

我挺心疼這個孩子。

不是說他的父親不該拒絕他, 而是這個拒絕是極有傷害性的。

原本做父親的可以坦誠地說:你要報的這個社團學費不便宜, 我們家現在是沒法負擔的。 你要真對這個感興趣, 以後等自己有能力掙錢了, 再去研究也不遲!

這樣的回答, 孩子一般就能理解和接受。 哪怕會有失落, 也能很快消散。

但是, 上面這位父親所做的, 卻是拐彎抹角地評判了孩子的願望本身。

他對孩子所說的每句話, 潛臺詞都是:

你提出這個需求是不應該的;你的願望是不合適的;你不配參加什麼社團;你不好, 你很糟糕;......

這樣的回應, 對孩子的傷害是深遠的。

我們身邊可能會見到一些成年人, 他們不敢提要求, 習慣性壓抑自己的願望, 可能就是他們做孩子時,

他們的父母就會習慣性地抑制孩子的願望, 批判孩子的願望。

所以, 在孩子有一個願望/需求, 而我們不打算去滿足的時候, 不評判、不批評孩子、不給孩子貼標籤, 是我們首要能為孩子做的事。

不難, 但是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以誠相待, 同時有規律地給孩子零花錢

那不該給孩子貼標籤, 應該怎麼做更好呢?

答案很簡單。 當孩子說「我要買」而你打算拒絕孩子的時候, 請坦誠告訴孩子真實原因。

譬如, 若你是沒有能力買單, 那麼告訴孩子:「這個東西對我們家來說是無法負擔的。 」

那若你有能力買單, 就不用敷衍孩子:「我買不起」。 因為孩子一定會通過蛛絲馬跡發現自己家其實足夠有錢, 完全能夠買得起自己想要的那個東西。 這樣下次孩子依然會糾纏。

不如直接告訴孩子:「我不想那樣花我的錢(我不想重複買一個同款玩具;不想在非必須的且又比較貴的東西上花太多錢)。 」同時給孩子建議:試試把自己的零花錢攢起來。 攢夠了, 就能自己去負擔那樣東西了。

這裡特別補充一點:定期給孩子固定的零花錢是很重要的。

零花錢不只是培養孩子的金錢觀, 它同時還能夠培養孩子的耐心, 讓一個孩子更懂得自控和延遲滿足。

我家兒子在擁有零花錢幾個月後, 就驚喜地發現:拿到零花錢不立刻花掉;等一等, 把錢存起來, 就能買到「更厲害的玩具」(兒子原話)。

我一般每週給兒子一次零花錢。 幼稚園時候, 每週給三塊錢。 現在讀小學五年級了, 我每週給他十五塊。

現在他想要買什麼小東西, 基本都是靠自己攢錢。

其他貴一點的消費品, 我能力范圍內便會滿足他。 當我覺得負擔不了, 就直接跟他說「不」, 他也能很平和地接受。

說起來, 被安穩地滿足過的孩子, 才不至於索求無度。

一定程度的自由, 才能帶來一定程度的自覺。

當然,也有一些不當使用零花錢的父母。

比如,我認識一個媽媽,她平時給孩子零花錢並沒有任何規律。心情好了,就給很多。發現孩子某段時間花錢太大,就乾脆一分錢都不給。

有陣子,她沾沾自喜地說:「我兒子最近可乖了,一點兒也沒要我給他買這買那。」

結果話音剛落,旁邊一朋友就尷尬地說:「那個,你兒子是沒問你要錢買,可是卻問我借過幾次錢了。每次也就幾塊錢,所以我沒想著跟你說,你這麼一提,我覺得還是得告訴你一下……」

事後這個媽媽發現,在她絕對限制兒子零花錢期間,她兒子向身邊的鄰居、朋友、學校裡的同學等不下十人借過錢,去買零食或者買各種小玩意。

能說這個到處借錢的孩子「貪婪」「亂花錢」「有問題」嗎?並不能如此武斷。

從心理學角度講,若一個孩子平日裡的大部分需求都能得到滿足,父母跟孩子的關係也比較穩定、友好,那麼孩子其實很好協商,也能夠體諒大人,接受父母對自己說的「不」。

而若一個孩子在花錢方面讓人頭疼,甚至出現一些壞習慣,父母首先需要反省,自己是否給到了孩子應有的關注和穩定的滿足呢?

接納孩子的渴望以及失望當然,並不是每次拒絕孩子都會很好說話。他們很可能會對某樣東西顯露出格外熱切的渴望。

比如,朋友的兒子5歲的時候,有一回跟她去超市購物,就看上了一個非常精緻但昂貴的玩具模型。

當時他直接走不動路了,盯著玩具模型說:媽媽,我想買它。

媽媽回答他:呀,這個玩具做得真漂亮!你一定很喜歡吧。

他點頭。

然後接著說,這個玩具對我們來說太貴了,我沒法買給你。不過,我可以陪你在這裡多看它兩眼。

兒子臉上顯出明顯的失落。

於是她繼續說:我看出你好像有些失落,因為這個玩具是真的很吸引人對吧。它叫什麼名字?是哪部動畫片裡頭的?你能跟媽媽講講嗎?

兒子一聽我的提問,一掃先前的沮喪感,眼裡轉而開始放光,頭頭是道地跟我介紹起這個玩具模型的背景。

經過了幾分鐘愉快的聊天後,兒子主動跟我說,我們再去那邊看看吧。

然後乾脆俐落地轉身離開了。

分享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滿足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並不只有花錢才是滿足。

當我們真誠地去看見孩子對某事、某物的喜歡,願意花時間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孩子不需要真的「購買」某樣東西,他們就能夠心懷收穫的喜悅。

不過也有時候,孩子極度不好說話。

當父母拒絕了他們「我要買」的請求後,他們很可能會撒潑打滾、大哭大鬧。

這種孩子,多見自控力尚未建立起來的低齡寶寶,或者家裡有人過於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一旦不被滿足便會失控。

此時,我們的建議是:父母需耐受孩子失控的情緒。

如果孩子失控到攻擊人的程度,我們要去管理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的不當行為得到約束。但是請始終允許孩子情緒上的釋放。

這很考驗父母的耐心。但同時也會教會孩子很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我們的願望是無窮盡的,但是長大的過程,就是很多願望不斷破滅的過程。

說到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能滿足孩子的便滿足他。

如果做不到,那麼就客觀地告知原因,不批評苛責孩子的願望和需求,然後允許孩子經受失望。

現實生活就是如此。

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學會跟那些失望相處。

這也是我們能夠教給孩子的,現實感的一部分。

總之,只要注意到了上面我講到的注意事項,那麼就允許孩子失望好了。

讓孩子哭一哭,並沒有那麼可怕。

當然,也有一些不當使用零花錢的父母。

比如,我認識一個媽媽,她平時給孩子零花錢並沒有任何規律。心情好了,就給很多。發現孩子某段時間花錢太大,就乾脆一分錢都不給。

有陣子,她沾沾自喜地說:「我兒子最近可乖了,一點兒也沒要我給他買這買那。」

結果話音剛落,旁邊一朋友就尷尬地說:「那個,你兒子是沒問你要錢買,可是卻問我借過幾次錢了。每次也就幾塊錢,所以我沒想著跟你說,你這麼一提,我覺得還是得告訴你一下……」

事後這個媽媽發現,在她絕對限制兒子零花錢期間,她兒子向身邊的鄰居、朋友、學校裡的同學等不下十人借過錢,去買零食或者買各種小玩意。

能說這個到處借錢的孩子「貪婪」「亂花錢」「有問題」嗎?並不能如此武斷。

從心理學角度講,若一個孩子平日裡的大部分需求都能得到滿足,父母跟孩子的關係也比較穩定、友好,那麼孩子其實很好協商,也能夠體諒大人,接受父母對自己說的「不」。

而若一個孩子在花錢方面讓人頭疼,甚至出現一些壞習慣,父母首先需要反省,自己是否給到了孩子應有的關注和穩定的滿足呢?

接納孩子的渴望以及失望當然,並不是每次拒絕孩子都會很好說話。他們很可能會對某樣東西顯露出格外熱切的渴望。

比如,朋友的兒子5歲的時候,有一回跟她去超市購物,就看上了一個非常精緻但昂貴的玩具模型。

當時他直接走不動路了,盯著玩具模型說:媽媽,我想買它。

媽媽回答他:呀,這個玩具做得真漂亮!你一定很喜歡吧。

他點頭。

然後接著說,這個玩具對我們來說太貴了,我沒法買給你。不過,我可以陪你在這裡多看它兩眼。

兒子臉上顯出明顯的失落。

於是她繼續說:我看出你好像有些失落,因為這個玩具是真的很吸引人對吧。它叫什麼名字?是哪部動畫片裡頭的?你能跟媽媽講講嗎?

兒子一聽我的提問,一掃先前的沮喪感,眼裡轉而開始放光,頭頭是道地跟我介紹起這個玩具模型的背景。

經過了幾分鐘愉快的聊天後,兒子主動跟我說,我們再去那邊看看吧。

然後乾脆俐落地轉身離開了。

分享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滿足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種,並不只有花錢才是滿足。

當我們真誠地去看見孩子對某事、某物的喜歡,願意花時間去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孩子不需要真的「購買」某樣東西,他們就能夠心懷收穫的喜悅。

不過也有時候,孩子極度不好說話。

當父母拒絕了他們「我要買」的請求後,他們很可能會撒潑打滾、大哭大鬧。

這種孩子,多見自控力尚未建立起來的低齡寶寶,或者家裡有人過於溺愛孩子,導致孩子一旦不被滿足便會失控。

此時,我們的建議是:父母需耐受孩子失控的情緒。

如果孩子失控到攻擊人的程度,我們要去管理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的不當行為得到約束。但是請始終允許孩子情緒上的釋放。

這很考驗父母的耐心。但同時也會教會孩子很重要的一件事,那就是我們的願望是無窮盡的,但是長大的過程,就是很多願望不斷破滅的過程。

說到底,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能滿足孩子的便滿足他。

如果做不到,那麼就客觀地告知原因,不批評苛責孩子的願望和需求,然後允許孩子經受失望。

現實生活就是如此。

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學會跟那些失望相處。

這也是我們能夠教給孩子的,現實感的一部分。

總之,只要注意到了上面我講到的注意事項,那麼就允許孩子失望好了。

讓孩子哭一哭,並沒有那麼可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