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寶塚歌劇院:迷倒日本萬千女性,比男子還要英俊帥氣的她,竟然是個女演員

你聽說「寶塚歌劇院」嗎?

全日本男人的情敵, 居然是比男子更英俊的女演員?!

一切故事的起源就是那部在日本屬於劃時代作品、但在國內並沒有太高知名度的少女漫畫——《凡爾賽玫瑰》。

在小編我那網路管制嚴格的小學、國中時代, 比起網路, 雜誌顯然是更容易獲得且反復閱讀的載體。

其中一本雜誌的名字叫做《動漫水晶》, 經常介紹一些懷舊的老漫畫——我就是這樣得知了《凡爾賽玫瑰》, 一部講述法國大革命時期的、從小女扮男裝的女革命家奧斯卡一生的故事, 畫風非常華麗, 據說是日本七十年代影響力最大的三部漫畫之一。

後來國中上課外班的時候, 遇到了一位數學老師, 那個時候還不知道她是資深的「寶塚歌劇團」的粉絲。

只是偶然提到這部並未仔細閱讀過的老漫畫的時候被問到了:「是不是看了寶塚的音樂劇知道的《凡爾賽玫瑰》?」我才第一次知道了寶塚這個奇妙的劇團——臺上的角色完全由女性演出,

卻塑造出了比男演員更有魅力的男性角色的, 日本寶塚歌劇團。

後來數學成績並沒有什麼特別顯著的長進, 但是那個夏天, 因為寶塚的存在, 而變得更加有趣了起來——

在此也必須說明一下, 這並不是一篇非常硬核的科普寶塚歌劇團的文章, 小編和寶塚的緣分也比較淺, 因為和所有音樂劇的愛好者一樣, 真的去當粉絲、購買正版周邊之類的實在是太花錢了, 而且粉絲團體內部也有它們自己的生態......

小編沒有那個水準去考證歷代的Top男役、娘役或者花月雪星宙五個不同的組,

這只是一篇非常隨性的、懷念一下過去、看一下美男(女)子同時表達一點點困惑的散文。

日本現代漫畫的鼻祖——手塚治蟲先生于1953年創作的《藍寶石騎士》, 同樣被公認為是現代少女漫畫的鼻祖, 講述了一個擁有女孩的外表和男孩的心的、常年以男裝示人的公主的故事。

而手塚本人正是寶塚市人, 據說這部少女漫畫鼻祖, 正和他年輕時喜愛的寶塚歌劇團全女性團演出有關......

直到74年, 《凡爾賽玫瑰》這部劃時代的作品被寶塚歌劇團改編, 近乎引爆了當時的日本社會(《凡爾賽玫瑰》本身也是寶塚最知名演出最多的作品之一)。

少女漫畫發展了二十年, 最後再次回到一位女扮男裝的女主角身上, 不知究竟是令人驚歎的巧合, 亦或是——少女漫畫最初的基因裡本就有一種「跨性別」的意識?

當然也不得不說《凡爾賽玫瑰》本身就無比的契合寶塚歌劇團。 除了華美至極、宛如cosplay般還原漫畫的服化道以外, 寶塚的劇裡除了本組的Top男役、娘役外, 還有「替役」的情況,也就是一場戲中出現其他組的成員。

因為主人公奧斯卡女扮男裝,寶塚大多數男役都符合這個設定......所以《凡爾賽玫瑰》中可以罕見地出現兩個甚至以上不同組的Top男役,時刻給人一種「看了一場就好像同時看到BG、BL、GL三種不同屬性cp」的感覺。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說小編當年心裡的白月光06年雪組的《凡爾賽玫瑰》,朝海光的奧斯卡和貴城惠的安德列......

而且嚴格說起來,這一部前前後後出現了五名擔任了Top的男役,難怪後來私心沒有一版的顏值上能超越這版,就是可惜網上沒有太高清的版本。

說了這麼多寶塚獨具特色和好的地方,但寶塚絕不是沒有缺點的......寶塚是造夢之地,很多劇本在這裡都被「夢幻」化了,故事被改得面目全非。除了男女主人公的戀愛過程,其餘的都好像是配角。

比方說,如果先看了寶塚版的《伊莉莎白》,再看德奧原版音樂劇《伊莉莎白》,簡直不覺得是同一部戲......前者像一部少女漫畫,後者是一部厚重的史詩。

(放兩張德奧版的劇照)

伊莉莎白皇后就是茜茜公主,她也是奧匈帝國誕生的促成者,一位一生在皇家權威與個人的自由主義中掙紮的傳奇角色,「死神愛上茜茜」在原本的故事中其實是王朝即將瓦解和伊莉莎白命運的一個預示,但是寶塚版的,仿佛死神才是主角......包括寶塚般的《歌劇魅影》,也在最大程度上弱化了魅影性格的恐怖一面,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男主性格這麼陽光的麼......

同時,「全女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反傳統,女演員所出演的帥氣的男役、觀眾對演員的追逐......都有點跨性別的感覺,但寶塚音樂學院本身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地方——

「為了組建一個由家庭背景良好的女孩們構成的劇團,小林先建立了寶塚音樂學校,他宣佈這是一個將女性培養成」賢妻良母「的教育機構,同時也在表演藝術方面訓練她們。學校的學生畢業後就成了歌劇團的演員。

到現在,寶塚仍被視為一所學校,其成員也被當作學生。劇團的座右銘是「清く(純潔)、正しく(正派)、美しい(美麗)」(百度百科),同時,在團成員也不能結婚或者戀愛,退團則稱之為「畢業」。

寶塚看起來是個隨時都能湊起cp的地方,像是涼風真世和大地真央......但無論男役娘役,出櫃的概率都沒有特別高,獨身率倒是高一些......

也許就是因為「傳統」,其實寶塚無法掌控原版的《伊莉莎白》?

90年代BBC電視臺拍攝了講述寶塚歌劇院的紀錄片《夢幻女孩》(可惜找不到資源了),女粉絲們可以清早睡在臺階上,手裡拎著無數的禮物,等待見心儀的Top男役一面。

「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大概是因為現實裡一定找不到那樣的男人吧!」——畢竟世界上最懂女人的都是女人自己啊......

還有「替役」的情況,也就是一場戲中出現其他組的成員。

因為主人公奧斯卡女扮男裝,寶塚大多數男役都符合這個設定......所以《凡爾賽玫瑰》中可以罕見地出現兩個甚至以上不同組的Top男役,時刻給人一種「看了一場就好像同時看到BG、BL、GL三種不同屬性cp」的感覺。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說說小編當年心裡的白月光06年雪組的《凡爾賽玫瑰》,朝海光的奧斯卡和貴城惠的安德列......

而且嚴格說起來,這一部前前後後出現了五名擔任了Top的男役,難怪後來私心沒有一版的顏值上能超越這版,就是可惜網上沒有太高清的版本。

說了這麼多寶塚獨具特色和好的地方,但寶塚絕不是沒有缺點的......寶塚是造夢之地,很多劇本在這裡都被「夢幻」化了,故事被改得面目全非。除了男女主人公的戀愛過程,其餘的都好像是配角。

比方說,如果先看了寶塚版的《伊莉莎白》,再看德奧原版音樂劇《伊莉莎白》,簡直不覺得是同一部戲......前者像一部少女漫畫,後者是一部厚重的史詩。

(放兩張德奧版的劇照)

伊莉莎白皇后就是茜茜公主,她也是奧匈帝國誕生的促成者,一位一生在皇家權威與個人的自由主義中掙紮的傳奇角色,「死神愛上茜茜」在原本的故事中其實是王朝即將瓦解和伊莉莎白命運的一個預示,但是寶塚版的,仿佛死神才是主角......包括寶塚般的《歌劇魅影》,也在最大程度上弱化了魅影性格的恐怖一面,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男主性格這麼陽光的麼......

同時,「全女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反傳統,女演員所出演的帥氣的男役、觀眾對演員的追逐......都有點跨性別的感覺,但寶塚音樂學院本身是一個非常傳統的地方——

「為了組建一個由家庭背景良好的女孩們構成的劇團,小林先建立了寶塚音樂學校,他宣佈這是一個將女性培養成」賢妻良母「的教育機構,同時也在表演藝術方面訓練她們。學校的學生畢業後就成了歌劇團的演員。

到現在,寶塚仍被視為一所學校,其成員也被當作學生。劇團的座右銘是「清く(純潔)、正しく(正派)、美しい(美麗)」(百度百科),同時,在團成員也不能結婚或者戀愛,退團則稱之為「畢業」。

寶塚看起來是個隨時都能湊起cp的地方,像是涼風真世和大地真央......但無論男役娘役,出櫃的概率都沒有特別高,獨身率倒是高一些......

也許就是因為「傳統」,其實寶塚無法掌控原版的《伊莉莎白》?

90年代BBC電視臺拍攝了講述寶塚歌劇院的紀錄片《夢幻女孩》(可惜找不到資源了),女粉絲們可以清早睡在臺階上,手裡拎著無數的禮物,等待見心儀的Top男役一面。

「也不知道自己怎麼了、大概是因為現實裡一定找不到那樣的男人吧!」——畢竟世界上最懂女人的都是女人自己啊......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