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新聞»正文

中國網友:我很慶幸在大馬生活過,但除非有特殊原因,我應該不想再去了

我對馬來西亞的感情有點復雜——首先, 我很慶幸在大馬生活過。 但除非有特殊原因, 我應該不想再去那兒了。

這個國家給我帶來挺多不愉快的經歷, 我試圖安慰自己, 這是由于 2020 年出現了 “黑天鵝”, 但內心深處, 我明白原因不止于此。

馬來西亞確實有很多 “不太可愛” 的地方……

糟糕的基礎建設

我以前對吉隆坡的想象是 “類似于新加坡的花園城市”(但我也沒去過坡縣, 這種想象是被媒體塑造的), 至少和中國的新一線差不多。

出火車站的那刻, 我很驚訝, 也很失望。 當時有人接站, 我隨她進車庫, 被一股悶熱擊中,

很是崩潰。 后來順著車窗, 看到破敗的街景, 心情就更糟了。 周邊的綠化帶雜草叢生, 殘舊的磚瓦房與高聳的摩登大樓僅一街之隔, 很多地方像中國上世紀 8、90 年代的城中村。

“網上都是騙人的”……我搓了搓腦門兒。

我起先住在公司訂的酒店公寓, 這座公寓一面朝向公司所在的寫字樓, 另一面則對著印度人聚居的村落。 從兩面觀察, 你可能會誤以為自己身在不同的兩個 “國家”。

這是我們公司所在的那一面, 另一面在住處無法看到, 有次迷路, 我才撞見了那里的景象

隨手拍的集市, 條件已比那個印度村落好很多

大馬的交通狀況堪憂——城市里, 幾乎家家戶戶有車, 年輕人早早就要考駕照。 這邊買車養車倒不貴, 但若不開車, 出行就會成大問題。 不過, 整個國家因道路規劃不佳, 堵車是常事。

有地鐵、距 CBD 較近的住所大多租金昂貴, 一般只有國外的高技能移民才會消費。 當地人不得不犧牲效率, 忍受長時間通勤——我的朋友 Ting Jia(化名)經常開著手機, 一邊打電話(或發短信、看劇), 一邊開車, 但從未遇過車禍。

其他行業也因交通不便而發展受限——比如, 馬來西亞的外賣和電商, 運費就偏高。 以外賣為例, 其外送費大多在 5 到 16 元人民幣之間。 我最夸張的一次經歷是叫海底撈, 只點了些菜品, 沒要涮鍋那種大件, 但距離較遠, 外送費要將近 50 元人民幣。

令人比較驚喜的是, 在相對發達的地區, 支付寶和微信錢包都很普及, 淘寶在馬來西亞也能使用。 很多區域的建設水平在 “基建狂魔” 的推動下越來越好......不少中國企業借助一帶一路的支持, 在東南亞深耕, 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因此, 大部分生活在這里的人(包括外國人), 總以為中國是極其富裕的超級大國。 當我提到中國仍致力于人口脫貧時, 許多人都覺得難以置信。

種族對立、政治動蕩

馬來西亞是多民族、多宗教國家, 該國政府常年被巫統(馬來人政黨)掌控, 其政策一直向土著傾斜, 擠壓了少數族群的權益, 導致不同民族間的矛盾尖銳。 想當年, 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本是一家, 但因華人與馬來人積怨已久, 新加坡最終被馬來西亞踢出聯邦,

被迫獨立。

至今, 大馬華人依然堅守中華傳統文化, 從某方面講, 算是對馬來政府的無聲抗議。 他們設立華文學校, 籌建各種中式廟宇和宮殿, 以顯示民族凝聚力與影響力。

參與建設的商會或組織, 會被記錄在建筑的某塊墻壁或裝飾上

我的馬來朋友曾說:“如果沒有認識你,我估計這輩子都不會對華人有好印象。” 因為華人太貪財,且拒絕融入主流文化,侵占了馬來人的生存空間。

我的馬華朋友則說:“我們華人真的很努力,即使馬來人如此打壓我們,我們還是闖出了一片天。” 反觀馬來人,坐享更優的國家政策,卻不思上進,還整日抱怨。

但是,無論是馬來人、華人還是印度人,基本都對政府極為不滿,指責其效率低下,腐敗橫生。民眾抱怨執政者本是常事,但馬來西亞所爆發的民怨強度,在我的見聞中仍算少見。

2020 年初,這邊發生過轟動一時的政治危機。Facebook 上怨聲載道,其中有篇帖子令我印象很深,大概意思是:我尚未出世的孩子啊!爸爸一定會努力,不讓你降生在這個國家。

馬來西亞的精英人士不是想移民,就是已經移民了。我曾和 Ting Jia 聊到,我們共同的朋友可能要遠嫁他國,感嘆她父母肯定很難過,畢竟很少能見到女兒了。Ting Jia 卻覺得,她父母絕對會為她高興,這個國家,能離開就別留下了。

政局不穩,人才外流——這樣的國家想謀求發展是極困難的。

去馬來西亞前,我咨詢過做 HR 的朋友,大馬的薪資水平如何。那人沒直接答我,而是回復:“說實話,我們在馬來西亞招不到高素質人才,能力強的,都去新加坡了。” 我雖明白他的意思,但直到工作后,才有了更切實的體會。

舉個例子,我快離職時,和公司 HR(馬來人)結算薪資,發現對方把某個部分算少了一半,就發郵件問了下。幾天后,對方說自己沒錯,還把她的核算方法解釋了一番。我看出她的漏洞,和財務咨詢后,將正確公式列出,且帶入數據,把核算結果全部回復過去。誰承想,她竟仍堅持自己是對的。我倆就接著一來一往,磨了好幾個回合......本來,這部分工資的算法很簡單,只需中國初中數學的水平,我一度懷疑是不是公司想故意賴賬。最終,這件事驚動了 HR 部門的上級(烏克蘭人),這位老板花了 3 分鐘計算后表示:我算的結果才是對的。

其實,那個 HR 并非故意找茬,而是真的馬虎,與很多員工發生過類似糾紛,最后也都誠懇道歉。然而,她曾提到自己有聯合國下屬機構的工作經歷,還在網上開過理財課,算是蠻有資歷的職場人。

我絕非想貶損她,只是這樣的人并非我在大馬遇見的個例。試問,若一個國家每個行當的諸多從業人員都是如此素質,這個國家還怎么自立自強呢?

反科學主義的盛行

此處的觀點或許包含諸多偏見,因這些想法的成型與我所處的人際圈關聯很大。

我加入了一家線上教育公司,其愿景是建立屬于全人類的學校,提倡個人成長與身心合一,旗下課程包括益智類、財富類、人際類、健身類、靈修類等等。其中,靈修類的內容存在較多社會爭議,致使這家企業曾被指控散播偽科學。另一方面,這里的員工背景豐富,許多外國人還愿意拿著比市場均價更低的薪水來上班。我很好奇,想看看自己在這種環境下會和這里的人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我遇到了不少顛覆三觀的故事......

第一次震驚,緣于和 CEO 聚餐——參加飯局前,所有新人都做過一個測試,給生活各方面打分,找出最低分項,CEO 會為每個人提供建議。我的最低分是 “健康”,那陣子身體不好,需按醫囑服藥。聽完我的情況,CEO 大力推薦了公司的健康課程。我附和著笑了笑,雖然他的話術過于行銷,但我愿意將其理解為創業者的職業習慣......直到他說出一句話——Don‘t trust your doctor. They are f**king your body. (別信你的醫生,他們在亂搞你的身體)

我瞬間怔住了,意識到自己無法在這家公司長久發展。

正式上班后,我更學到了各種玄學和宗教學的奇怪知識點......

有一天,我發現公司在推廣新課程——如何修煉查克拉。我一臉迷惑......查克拉??那不是二次元的東西嗎??(我第一次聽說查克拉,是由于看過日本動漫《火影忍者》)后來才知道,查克拉的概念源于印度教。自那時起,我總會調侃,敢情在日本人眼中,印度才是萬物起源之地??看來我們需要重新定義一下 “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這家公司也出品過風水課程,講師還是歐洲人。作為天朝子弟,我看到有的外國人拿著自家老祖宗玩剩下的伎倆,收著世界人民的智商稅,心想中國的大仙兒要是會英語,早就沒他們的飯吃了。風水學在這些人眼中,是充滿道教智慧的哲學。我的摩洛哥同事曾說,風水概念在西方越發流行了,她也讀過這類書,深感有理。不過,她的華人朋友嘲笑過她:“So you are reading a Feng Shui book written by a white dude?”(所以你在看一本白人寫的風水書?)

馬來西亞本身就是篤信風水的國家,華人尤其如此。我在吉隆坡租房時,所有中介都會大談風水理論。我住的高端公寓,其公共區域還有專門的氣功室。Ting Jia 更在我搬家時,強調了諸多關于家具擺放的注意事項。她喜歡算命,每次去中式廟宇也會誠心燒香。我以前和她討論到,中國的主流價值觀是相信科學,如今講究風水的人不多。結果她反問我——

對于科學的迷信難道不是一種 “崇洋” 的想法嗎?

我愣了下,不知該怎么反應,而且她說的似乎有點道理?科學革命確實起源于西方......

但就算科學無法回答宇宙中的一切問題,難道佛或其他神靈說得就對嗎?

在天后宮虔誠參拜的華人

我不只在職業圈子里遇到過反科學的情景——有一次,我和朋友逛一家印度人開的服裝店。店主得知我來自中國,突然問道:“你知道新冠病毒是什么嗎?” 我沉默著,但他似乎也沒要等我回答,興致勃勃繼續著:“新冠病毒是一種細菌。沒錯,它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若你的內心足夠虔誠,與神站在一起,那么你終將戰勝它。”

我在內心受到一萬點暴擊的狀態下,維持著冷漠的表情。那一刻,我有點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我為什么要來這個國家?

第一次用整篇文章描述一個國家的槽點,心里挺別扭。

正如開頭所述,我對馬來西亞的感情有點復雜——我愛這里的文化包羅萬象,卻也看到文化對撞造成的混亂。我與大馬華人相互親近,可他們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困境,非常掙扎。我喜歡當地民眾重視內心與靈魂的安詳,然而這種情懷是寄托在我無法認同的宗教與玄學之上。

我相信 “存在即合理”——每走過一個新的國家或城市,我都樂于做一個善意且理性的觀察者。但在馬來西亞,有太多時刻,我無法用正向的心態來解讀自己的經歷。這里似乎有很多 “不可理喻” 的東西,可那又是某些人生活中的 “理當如此”。

重新思考那些見聞時,我能理解——歷史的進程存在慣性,舊時代的思想不會因新時代的降臨而被割裂。當一個人從小在宗教的熏陶下成長,你如何讓 Ta 立刻去接受科學主義呢?而一個自小學習科學知識的人,也很難認同宗教所描述的世界。

無論馬來人、印度人還是華人,每個群體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與風俗。大馬民眾重視 “民族認同” 甚于 “國家認同”,種族對立的現象延續至今,便無須奇怪。

論經濟,馬來西亞雖有成長,但仍屬落后梯隊,基礎建設跟不上也是必然。論政治,參政者只顧選情及個人利益,民眾對國家的未來則缺乏信心——他們很迷茫,不知是否還有出頭之日。無論自己多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自然會把部分精神寄托于成功學、心靈雞湯,甚至命理學。即使在更發達的國家,推崇這種論述的人也絕非少數,我怎能僅僅斷言馬來西亞人有反智傾向?

只不過,在我看到那些現象的瞬間,我的第一反應依然是錯愕的、困惑的、反感的。

也許我的心胸需要更開闊一些。

我的馬來朋友曾說:“如果沒有認識你,我估計這輩子都不會對華人有好印象。” 因為華人太貪財,且拒絕融入主流文化,侵占了馬來人的生存空間。

我的馬華朋友則說:“我們華人真的很努力,即使馬來人如此打壓我們,我們還是闖出了一片天。” 反觀馬來人,坐享更優的國家政策,卻不思上進,還整日抱怨。

但是,無論是馬來人、華人還是印度人,基本都對政府極為不滿,指責其效率低下,腐敗橫生。民眾抱怨執政者本是常事,但馬來西亞所爆發的民怨強度,在我的見聞中仍算少見。

2020 年初,這邊發生過轟動一時的政治危機。Facebook 上怨聲載道,其中有篇帖子令我印象很深,大概意思是:我尚未出世的孩子啊!爸爸一定會努力,不讓你降生在這個國家。

馬來西亞的精英人士不是想移民,就是已經移民了。我曾和 Ting Jia 聊到,我們共同的朋友可能要遠嫁他國,感嘆她父母肯定很難過,畢竟很少能見到女兒了。Ting Jia 卻覺得,她父母絕對會為她高興,這個國家,能離開就別留下了。

政局不穩,人才外流——這樣的國家想謀求發展是極困難的。

去馬來西亞前,我咨詢過做 HR 的朋友,大馬的薪資水平如何。那人沒直接答我,而是回復:“說實話,我們在馬來西亞招不到高素質人才,能力強的,都去新加坡了。” 我雖明白他的意思,但直到工作后,才有了更切實的體會。

舉個例子,我快離職時,和公司 HR(馬來人)結算薪資,發現對方把某個部分算少了一半,就發郵件問了下。幾天后,對方說自己沒錯,還把她的核算方法解釋了一番。我看出她的漏洞,和財務咨詢后,將正確公式列出,且帶入數據,把核算結果全部回復過去。誰承想,她竟仍堅持自己是對的。我倆就接著一來一往,磨了好幾個回合......本來,這部分工資的算法很簡單,只需中國初中數學的水平,我一度懷疑是不是公司想故意賴賬。最終,這件事驚動了 HR 部門的上級(烏克蘭人),這位老板花了 3 分鐘計算后表示:我算的結果才是對的。

其實,那個 HR 并非故意找茬,而是真的馬虎,與很多員工發生過類似糾紛,最后也都誠懇道歉。然而,她曾提到自己有聯合國下屬機構的工作經歷,還在網上開過理財課,算是蠻有資歷的職場人。

我絕非想貶損她,只是這樣的人并非我在大馬遇見的個例。試問,若一個國家每個行當的諸多從業人員都是如此素質,這個國家還怎么自立自強呢?

反科學主義的盛行

此處的觀點或許包含諸多偏見,因這些想法的成型與我所處的人際圈關聯很大。

我加入了一家線上教育公司,其愿景是建立屬于全人類的學校,提倡個人成長與身心合一,旗下課程包括益智類、財富類、人際類、健身類、靈修類等等。其中,靈修類的內容存在較多社會爭議,致使這家企業曾被指控散播偽科學。另一方面,這里的員工背景豐富,許多外國人還愿意拿著比市場均價更低的薪水來上班。我很好奇,想看看自己在這種環境下會和這里的人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我遇到了不少顛覆三觀的故事......

第一次震驚,緣于和 CEO 聚餐——參加飯局前,所有新人都做過一個測試,給生活各方面打分,找出最低分項,CEO 會為每個人提供建議。我的最低分是 “健康”,那陣子身體不好,需按醫囑服藥。聽完我的情況,CEO 大力推薦了公司的健康課程。我附和著笑了笑,雖然他的話術過于行銷,但我愿意將其理解為創業者的職業習慣......直到他說出一句話——Don‘t trust your doctor. They are f**king your body. (別信你的醫生,他們在亂搞你的身體)

我瞬間怔住了,意識到自己無法在這家公司長久發展。

正式上班后,我更學到了各種玄學和宗教學的奇怪知識點......

有一天,我發現公司在推廣新課程——如何修煉查克拉。我一臉迷惑......查克拉??那不是二次元的東西嗎??(我第一次聽說查克拉,是由于看過日本動漫《火影忍者》)后來才知道,查克拉的概念源于印度教。自那時起,我總會調侃,敢情在日本人眼中,印度才是萬物起源之地??看來我們需要重新定義一下 “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這家公司也出品過風水課程,講師還是歐洲人。作為天朝子弟,我看到有的外國人拿著自家老祖宗玩剩下的伎倆,收著世界人民的智商稅,心想中國的大仙兒要是會英語,早就沒他們的飯吃了。風水學在這些人眼中,是充滿道教智慧的哲學。我的摩洛哥同事曾說,風水概念在西方越發流行了,她也讀過這類書,深感有理。不過,她的華人朋友嘲笑過她:“So you are reading a Feng Shui book written by a white dude?”(所以你在看一本白人寫的風水書?)

馬來西亞本身就是篤信風水的國家,華人尤其如此。我在吉隆坡租房時,所有中介都會大談風水理論。我住的高端公寓,其公共區域還有專門的氣功室。Ting Jia 更在我搬家時,強調了諸多關于家具擺放的注意事項。她喜歡算命,每次去中式廟宇也會誠心燒香。我以前和她討論到,中國的主流價值觀是相信科學,如今講究風水的人不多。結果她反問我——

對于科學的迷信難道不是一種 “崇洋” 的想法嗎?

我愣了下,不知該怎么反應,而且她說的似乎有點道理?科學革命確實起源于西方......

但就算科學無法回答宇宙中的一切問題,難道佛或其他神靈說得就對嗎?

在天后宮虔誠參拜的華人

我不只在職業圈子里遇到過反科學的情景——有一次,我和朋友逛一家印度人開的服裝店。店主得知我來自中國,突然問道:“你知道新冠病毒是什么嗎?” 我沉默著,但他似乎也沒要等我回答,興致勃勃繼續著:“新冠病毒是一種細菌。沒錯,它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但若你的內心足夠虔誠,與神站在一起,那么你終將戰勝它。”

我在內心受到一萬點暴擊的狀態下,維持著冷漠的表情。那一刻,我有點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我為什么要來這個國家?

第一次用整篇文章描述一個國家的槽點,心里挺別扭。

正如開頭所述,我對馬來西亞的感情有點復雜——我愛這里的文化包羅萬象,卻也看到文化對撞造成的混亂。我與大馬華人相互親近,可他們面臨著被邊緣化的困境,非常掙扎。我喜歡當地民眾重視內心與靈魂的安詳,然而這種情懷是寄托在我無法認同的宗教與玄學之上。

我相信 “存在即合理”——每走過一個新的國家或城市,我都樂于做一個善意且理性的觀察者。但在馬來西亞,有太多時刻,我無法用正向的心態來解讀自己的經歷。這里似乎有很多 “不可理喻” 的東西,可那又是某些人生活中的 “理當如此”。

重新思考那些見聞時,我能理解——歷史的進程存在慣性,舊時代的思想不會因新時代的降臨而被割裂。當一個人從小在宗教的熏陶下成長,你如何讓 Ta 立刻去接受科學主義呢?而一個自小學習科學知識的人,也很難認同宗教所描述的世界。

無論馬來人、印度人還是華人,每個群體都有其獨特的文化與風俗。大馬民眾重視 “民族認同” 甚于 “國家認同”,種族對立的現象延續至今,便無須奇怪。

論經濟,馬來西亞雖有成長,但仍屬落后梯隊,基礎建設跟不上也是必然。論政治,參政者只顧選情及個人利益,民眾對國家的未來則缺乏信心——他們很迷茫,不知是否還有出頭之日。無論自己多努力,都無法改變現狀,自然會把部分精神寄托于成功學、心靈雞湯,甚至命理學。即使在更發達的國家,推崇這種論述的人也絕非少數,我怎能僅僅斷言馬來西亞人有反智傾向?

只不過,在我看到那些現象的瞬間,我的第一反應依然是錯愕的、困惑的、反感的。

也許我的心胸需要更開闊一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